张无屮 发表于 2023-8-5 15:04:58

《庄子》儒道为主的大辩论为什么结束了?

1:儒家在辩论中注意引进吸收佛学理论为己用,其实是起了反作用。

佛学所说的才说不是又说是的随破随立的循环,关键是描述的对象不同,不是说不清楚,更不是不可知论。由于这个错误,造成了双方实质上又重新回到了《概念、逻辑与修辞》的范围中了,重新混淆了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事物道理对错不是一个领域这个认识了。所以,才会重新陷入说不清的泥潭中的,只是层次高了一些而已,性质没有变。他们没有理解透佛学的问题,尤其是错误理解了真意不在言语中的名实问题,没有认清佛学的名实和庄子名实以及公孙龙名实的内涵各个不同,弄得佛学成了只要一张嘴就错、不张嘴最好的地步了,反倒帮了庄子一脉诡辩的忙。而儒道旷日持久的历史大混战,最终也被错误理解的佛学给终结了。

2:汉武帝时期,在朝策辩论中,刘安奉上的《淮南子》被董仲舒奉上的《春秋繁路》所败,随后试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道为主的辩论也定了胜负,辩论也就没必要了。
刘向父子汲取《淮南子》成书失败的教训,将《庄子辩论集》的整理换了一个思路,将其中认为是儒家观点精华的编撰为《列子》,将认为是道家精华的编撰为《文子》,剩下的垃圾就是郭象《庄子33篇》。
可见,在汉初学术界还能分清儒道各家观点的分别,到了魏晋玄学竹林七贤时期就分不清了,再到后世就更不知所云了,甚至将《列子》分到了道家一脉,也真无话可说了。

张无屮 发表于 2023-8-9 15:28:45

孔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它嚣很可能就是庄子)



《管子▪法禁》行辟而坚,言诡而辩,术非而博,顺恶而泽者,圣王之禁也。



冯梦龙:“壬人金士,凡明主能诛之;闻人高士,非大圣人不知其当诛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子》儒道为主的大辩论为什么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