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首页 国学投稿 国学文章 查看内容

逸民:《中庸》直译

2014-2-8 15:54| 发布者: 国学复兴网| 查看: 9345| 评论: 1|原作者: wangofkings|来自: 国学复兴网

摘要: 作者:wangofkings,筆名逸民,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中國文化研究者,國學復興網論壇學者,致力于小學和老學的研究,編撰《老貓字典》,著《老子辯證》、《周書今譯》,及相關學術文章。

中庸

wangofkings


朱熹注: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天命就是本性,顺着本性叫做道,修道叫做教。道,一刻也不可以离开,可以离开的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也要警惕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会恐惧。隐藏起来就显现不出来了吗?细微的地方就不显现吗?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要谨慎。喜怒哀乐都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而合乎尺度,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公认的准则。达到中和,天地就位,万物繁育。

朱熹注:右第一章。子思述所传之意以立言:首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存养省察之要,终言圣神功化之极。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杨氏所谓一篇之体要是也。其下十章,盖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终此章之义。

【成语】喜怒哀乐

【解释】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出处】《礼记·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处在适中的位置;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没有顾虑和畏惧啊。”

朱熹注:右第二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孔子说:“中庸是德的极致吧!百姓已经很久都不能做到了!”

朱熹注:右第三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孔子说:“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智者过了,愚者达不到。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者过了,不贤的人达不到。人没有不饮食的,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知道其中的滋味。”

朱熹注:右第四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孔子曰:“道难道不能推行了吗?”

朱熹注:右第五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