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记住
注册
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邮箱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国学投稿
投稿中心
网站学者
学者频道
国学阅读
读书频道
国学导航
導航頻道
国学复兴
学刊
电子期刊频道
学馆
Group
公众号
微博
签到红包
Plugin
每日签到
领取红包
搜索
搜索
热搜:
新唐书
伤寒论校注
易经最新章节
芈这字咋念
史前易学
昆曲
加我数年
周易
道光朝
论语
易经
太平御览
本版
用户
国学复兴网
›
门户
›
查看主题
救亡日报
发布者:
好蛋
|
发布时间: 2018-2-10 16:50
|
查看数: 1699
|
评论数: 0
|
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2-10 16:51 编辑
, g$ H" g" G0 Q. {& M+ k0 O- ]
* I1 }4 B& _, k
救亡日报
* \( ]1 g4 ]4 g! W5 F* o' O4 x
来源:中国新闻
8 F3 J$ M- H8 K" E
6 e0 H( |/ m% V- {
《救亡日报》,抗日战争时期报纸。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创办时,经国民党和共产党协商,由双方派出人员并共同提供经费。郭沫若(1892-1978)任社长,夏衍(1900-1995)任总编辑。内容侧重文艺,以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亡,介绍前线战况。同年11月22日停刊。1938年1月1日在广州复刊,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停刊。1939年1月10日在桂林复刊,1941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勒令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0月10日改名为《建国日报》在上海复刊,12天后再度被国民党封闭。
' y- z8 ^! v! f: H) I) r* {
& N/ o# p! @$ C% T; `
7 D6 z- [7 | [5 I2 ~, p
8 R* }1 p9 N8 h) k# X
中文名称:救亡日报
- d6 J! g% R4 r8 N3 O
语言:中文
" y ?+ @; L+ r
主管单位: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
" D/ G+ R! L3 N& @, D Q
: n8 H7 l4 ?* l# t( D
" b. K V/ ?/ L3 L) A
9 u% E. h. s2 @4 |6 m b3 G$ E
创刊背景
& o* L \; S: ?. s
1937年8月13日,日军海军陆战队开始攻击上海。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如果上海被侵略者占领,则日寇可以直接由长江逆流而上,直奔南京、武汉等重要城市。为此,双方在此展开一场规模宏大的会战。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为配合军事抵抗,组织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国共两党利用文化界救亡协会这一组织,迅速出版了 《救亡日报》。《救亡日报》名义上是国共两党合作创办,但由于国民党方面参加人员并不热心,所以实际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社长由郭沫若先生担任,总编辑由国共双方派遣,共产党方面为夏衍,国民党方面为樊仲云(1901-1989)。1937年8月24日创刊,11月12日出版到85期时,上海守军撤守,报社转移到广州出版。
# u1 Z8 u/ U! Z% J+ v
4 _% L* v0 x1 R- T+ M; p
历史沿革
S) W8 E9 h0 L l
救亡日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文化界统一战线的报纸,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后迁广州,再迁桂林出版。1941年初国民党发动包围袭击新四军的“皖南事变”后的2月28日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0月10日改名《建国日报》在上海复刊。同月24日被迫停刊。
* y+ U9 b! B; H0 Y3 J
9 [, j- R+ k* d, Y$ Y& }3 w0 v
历史意义
# Z$ L& _$ r) D2 z
创办时,经国民党和共产党协商,由双方派出人员并共同提供经费。后期,国民党方面的工作人员陆续退出,报纸的编辑工作主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该报广开言路,报道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张和活动。宣传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坚持办报与组织救亡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同抗日群众建立密切关系。不少著名政治家学者、文化人为该报撰稿。文艺副刊“文化岗位”、“十字街”内容丰富多彩;“岗语”专栏发表的杂谈,三言两语,寓意深刻。夏衍主持笔政期间,每天1篇社论,累计450余篇。这些文章题材广泛,见解独到,文字简洁生动,借鉴杂文笔法,自成一体,很受读者欢迎。日发行量8000份,影响及于西南、华南各省与海外。
. o2 N d7 n( c9 f* f
3 j3 z" [4 M0 u9 f& A; c) d' F5 C
最新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民國圖書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