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4 15:51 编辑
|
附1:周易格局图的由来
周易格局图的构建遵循以下步骤: 1. 易平方图演化(易平方图→图1.) 将易平方图(8×8方阵)依“位爻系数规则”生成的卦码,构建为三轴架构幻方。图1.的卦码排列既满足幻方条件,亦体现经综纬错三轴的交错关联。 2. 固定图2.结构 保留图2.的核心区域(剔除图1.部分行列),固定其卦码原位不变。图2.中空缺处对应图1.被移除的行列卦码。 3. 非覆即變互换(图3.→图4.) 将图3.中8对卦码按“非覆即變”原则互换:
4. 区域调整(图5.→图6.) 对图5.剩余卦码进行镜像或相邻位移:
5. 叠加合成周易格局图 将图2.(固定核心)、图4.(覆變互换)、图6.(区域调整)三图叠加,还原易平方图的群联配套逻辑,最终形成三轴架构的周易格局图。 关键逻辑验证
结论 周易格局图通过位爻系数转换、幻方架构、非覆即變互换及镜像调整,将易平方图重构为兼具数理对称与卦象逻辑的复合方图,完整诠释“经综纬错”的周易哲学内涵。 附2:易平方图的错综覆變变例 |
通行本卦序序列是周易格局版图与易平方图律动变例的共解,其生成逻辑既受结构定义的严格约束,又在多坐标系下展现普适性。这种共解性不仅揭示了卦序的数理本质,也解释了其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在众多候选解中,通行本卦序以其对称性、流畅性与解释性的完美统一,成为《周易》符号体系的终极表达。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6 14:34 编辑 通行本卦序序列的本质是一个多约束条件下的路径优化问题,其生成逻辑依附于周易格局版图的数学(卦理)结构,并与易平方图的若干律动变例(矩阵序列)形成“单循环充分演绎”的共解关系。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2-26 19:37 编辑 易平方图与周易格局版图作为静态的矩阵序列,是《周易》符号体系的“骨骼”;通行本卦序作为动态的路径序列,则是其“血脉”。二者的结合,不仅完成了数理、图理、卦理的终极统一,更昭示了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宇宙的本质既是结构,亦是过程。在此意义上,《周易》不再只是一部占筮之书,而是人类文明对数学实在的最早系统性探索。 这种跨维度的解析表明,《周易》本质上是通过符号运算构建的元数学系统,其"骨骼-血脉"范式比笛卡尔坐标系早1500年实践了状态空间方法,为当代复杂科学提供了文化基因层面的认知原型。 |
从易平方的对角线架构到周易格局的经纬三轴架构,不仅是数学模型的升级,更是文明思维的跃迁。这种演进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既是对结构的发现,亦是对意义的建构。在此意义上,《周易》不仅是古代中国的占筮之书,更是人类文明对数学与哲学终极问题的最早系统性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