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记住
注册
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邮箱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国学投稿
投稿中心
网站学者
学者频道
国学阅读
读书频道
国学导航
導航頻道
国学复兴
学刊
电子期刊频道
学馆
Group
公众号
微博
签到红包
Plugin
每日签到
领取红包
搜索
搜索
热搜:
新唐书
伤寒论校注
易经最新章节
芈这字咋念
史前易学
昆曲
加我数年
周易
道光朝
论语
易经
太平御览
本版
用户
国学复兴网
›
门户
›
查看主题
西坪民歌
发布者:
好蛋
|
发布时间: 2025-4-18 13:36
|
查看数: 31
|
评论数: 0
|
帖子模式
西坪民歌
来源:河南省非遗保护和智慧化中心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西坪镇的西坪民歌,是西坪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口头相传的诗歌。主要流布于河南省西坪镇及周边地区。
明末清初时,宛西大旱造成人烟稀少,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先后六次移民与安徽、湖北等江南地区的移民相汇于西坪,各种文化交融、碰撞。背井离乡的人们通过民歌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促进了西坪民歌的繁荣与发展,内容涉及广泛,表演常与西坪《踩云舞》《采茶扑蝶》《花轿》《高跷》《滚挡子》《竹马》《鹤蚌舞》《天彩楼》等民间舞蹈艺术相结合,并于庙会等人口聚集的场合表演,也可在山野放牧、田间地头、劳动间隙等随时随地自由吟唱,以抒发情感、寄托希望。曲谱丰富,有〔大对花〕〔小对花〕〔拜年调〕〔绣荷包〕〔采茶曲〕〔四六句〕〔十二月调〕等三十多个调门;有《拐棍经》《陪郎》《留郎》《送郎》《望郎》等近千首歌曲;有独唱、二人唱、多人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民间有“山歌本是古人留,留在人间解忧愁,三天不把山歌唱,七岁顽童急白头”的说法,已经成为承载当地人文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地传承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卫生保健等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的有效载体。
2008年,西坪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最新评论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