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教下,上三爻和下三爻分别对应的月相同,时相同否?如果时相同说明上三爻和下三爻对应的 两个爻是一体的。 |
如果时相同,说明是一体,这样排序就很奇怪了,一体为什么要分开上下排呢 |
周易比较奇怪,它不应该只是描述历史事件,不然何必用阴阳符号。如果一个卦中,有三对时相同的爻,那必定是一阴一阳,这一阴一阳必定是一体的,既然是一体的,处所也一定相同。 |
本帖最后由 七宝 于 2025-10-9 17:57 编辑 戌月▅▅▅▅▅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午月▅▅▅▅▅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寅月▅▅ ▅▅ls: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戌月▅▅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午月▅▅▅▅▅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寅月▅▅▅▅▅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 第一对 戌月▅▅▅▅▅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音 戌月▅▅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鼓、罢、泣、歌 第二对 午月▅▅▅▅▅九五:有孚挛如,无咎。——————挛(互相牵系) 午月▅▅▅▅▅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和之、靡之 第三对 寅月▅▅ ▅▅ls:月几望,马匹亡,无咎。——————马匹亡,无咎 寅月▅▅▅▅▅初九:虞吉,有它不燕。——————因为有虞(仁兽),有了它,就不需要其他莺莺燕燕了 是不是对应上了。 |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0-9 18:46 编辑 《周易系辞》有云:“兼三才而两之”。 这个三才,学者多解为天、地、人。似以三爻和六爻为天,二爻和五爻为人,初爻和四爻为地。 但在易学中,地支三合局或三会局中的元素也有称三才的说法。 要之,初爻和四爻爻辰相同,二爻和五爻相同,三爻和六爻相同。 汉、唐、宋学者,均称初爻和四爻、二爻和五爻、三爻和六爻的关系为“应”。其实,就是同一个月中的事,或同或不同,但有关联。 |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0-9 18:41 编辑 有它不燕,“它”是灾的意思。甲骨文类似一个“虫”字。说文解字 【卷十三】【它部】它 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说文解字注》: (它) 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𠂹尾形。𠂹各本作垂。今正。𠂹者、艸木华叶𠂹也。引申为凡物下𠂹之偁。垂者远边。非其义。冤曲者、其体。垂尾者、其末。?象其卧形。故诎尾而短。?象其上冤曲而下垂尾。故长。诎尾谓之虫。垂尾谓之它。它与𠂹古音同也。诗。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虺皆虫之叚借。皆谓或卧或垂尾耳。卧者较易制。曳尾而行者难制。故曰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也。托何切。十七部。今人蛇与它异义异音。蛇食遮切。上古艸凥患它。故相问无它乎。上古者、谓神农以前也。相问无它、犹後人之不恙无恙也。语言转移、则以无别故当之。而其字或叚佗为之。又俗作他。经典多作它。犹言彼也。许言此以说叚借之例。羔羊传曰。委蛇、行可从迹也。亦引申之义也。凡它之属皆从它。 |
乾坤客 发表于 2025-10-9 18:31 那就很神奇复杂了,三才必定有人,人的主观认识有正确和错误区分,唯识叫量、非量、现量和比量,好比把井绳认成了蛇,导致结果的差异。 而人的认识只能是现在,不可能是过去未来。现在指周易作者当时的认识,或者当时社会的共识 比如下爻的结果,要上爻的天+人的认识=下爻的结果 人的认识有量、非量、现量、比量,下爻会有四种结果,但是根据作者当时的认识,下爻只能产生一种结果。 |
如果周易按照三才布局,每一卦必定有因果,存在三个要素,因、缘、果,并推演出下一卦。整个周易就是因缘演绎。当时社会国家的因缘演绎。但是三才中的人,是当时的人,因缘也一定是符合当时社会关系,生产关系。 假如三才中的人,变成当代人,认识的不同,演绎一定也不同 |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0-9 19:02 编辑 一个月中的政令是相当多的,要广而言之,卦以言之,这就是卦气说或爻辰说,汉代有爻辰说,是为了迁就汉代的“六日七分说”,新创的爻辰说,与祖本周易大不相同,但却沿用了错误的传本卦序,搞得象数不合。 学易,当学规律。在规律中才能知易。所以古人云,象数理占不可分而用之,后世学者,或重象数,或重义理,相互攻诘,易理渐隐。 究其实,一言以括,《周易》,《月令》散之于卦爻而己。周公之法,借筮而教。筮者,巫也。教者,礼也。借巫而行礼,旧瓶装新酒,古己有之。传统文化之力重,周公早己知之矣。 |
三才中,人指当时人,即现时(非过去未来),地来自天人作用。所以周易三才中的天很重要,因为只有它是不变的,或延续的,现今依然起作用。 |
周易卦气说对宏扬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一)周易卦气说和爻辰说结构之精妙 祖本《周易》在八年之中,每一宫都能为同一个月份以4个爻的爻辰为爻辞提供《月令》背景,一唱“四”叹,使得每月所需要教化的思想政令和价值观重点突出;每一个月份,存于16个卦32个爻辰之中,足以使得该月思想政令和价值观全面完整,从而保证了周文化价值观能够系统化地体现。由此可见,《周易》对《月令》的使用是何等的精炼和生动,其卦序和爻辰形式的设计又是何等的精妙和周密。 (二)周易价值观战略和战术的顶层设计及启示 我们的SHZY核心价值观已经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战略顶层构想出来,但是,如何普及化,在新时期,似乎还没有完善的顶层战术设计。 《周易》原本是西周以祖本卦序之卦气为经、以周礼为纬的“朔望以闻”及“寓教于筮”的礼教经典。 《周易》将周文化价值观以八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战略性的系统化设计,战术上政府将《周易》作为训戒文,对官员“朔望以闻”,“表以为历,万世可循,序以御政,行之不繁。”周文化“朔望以闻”的训戒策略,作为一种礼制,从周代一直影响到清代。在民间将《周易》以筮术式游戏普及化,“寓教于筮”。商朝重鬼神,周人重礼德,周朝用了商朝普及性的占筮文化之形式,却将其内容由鬼神换成了历法科学背景下的理性之礼德,合礼则吉,悖礼则凶,实现了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这种为了宏扬和践行周文化系统价值观,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的方式方法,对我们宏扬和践行SHZY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启示意义:用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贯通传统文化,精心设计各级各类普及性的文化活动,抢占并扩大核心价值观文化阵地,使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入群。 |
本帖最后由 七宝 于 2025-10-9 19:19 编辑 乾坤二卦的中间,只有乾卦的用九,出现了【吉】,吉凶是人为判断。所以乾为(天)、乾卦用九为(人)、坤为(地) 所以坤卦(地)来自于乾卦(天)+乾卦用九(人)的作用。 乾卦用九的吉,是当时人的意志。 到坤卦时,既含天(乾),也含人(乾卦用九),但人的认识有四种差别,所以坤并不能完全代表乾卦意志。 历史上有不周天等词,大约来源于此吧 |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0-9 19:37 编辑 周易之吉凶,称之为“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此为不刊之论。趋吉避凶,大业何愁不成。 关键是:八卦如何定吉凶? 你随便筮一卦,这个卦的卦爻之吉凶之辞能决定你的命运? 真易之卦,无一卦定吉或定凶,亦无一爻定吉或定凶。 合礼则吉,悖礼则凶,吉凶由礼由德而不由天。 通礼修德,善易者不占。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
本帖最后由 七宝 于 2025-10-9 20:26 编辑 根据周易乾坤二卦演绎,说明我们(华夏大地)来自祖先【吉】的意志。 吉也可以看做善,终成善果。 用九的吉,既体现了祖先对华夏儿女的祈愿和祝福。 吉、凶、悔、吝,祖先只选择吉进行了周易的演绎。 |
本帖最后由 七宝 于 2025-10-9 20:41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25-10-9 19:33 同事必同性,吉的定论来自周易三才中的天,这个天必定是后天,即有染,天已自带吉凶或悔吝,人只能顺势而为。 但,最初之最初,一定存在不带吉凶悔吝的天, 但,最初的最初,一定有一个意识(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了天上(即善恶业) 至此以后,吉凶定性。 |
本帖最后由 七宝 于 2025-10-9 20:28 编辑 当年佛祖要求僧团要四人以上,四人的认识,有量、非量、现量、比量的可能。 如果单一个人的认识,量一定不是非量,现量不可能再是比量,即片面局限。 |
“悟而无理,则悖于道;理而无理,则悖于心”,悟而无理,无理而强理,有悖于本心。悟而悖心,其悟有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