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江南达者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序——此文图集只发博客或个人空间,不发向论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19: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26、春到庆云乡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每次看到这幅小小的油画,这心里都总是有着一种说
不清是苦是甜、是酸是辣、是感伤抑或是念想的复杂
情绪。其实画儿本身并没什么特殊之处,不过是生产
队的一个熟悉场景而已。问题在于,它已是我乡村生
活的告别之作,而且,在作那场景速写稿的当时,正
是我已在那儿经过了多少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终至
已是放眼前途一片渺茫的时候。咳,荒凉却又美丽的
巴山,年年春色依旧,而自身在那春色中,岁岁年年
,心境又是怎样的不同。那逝去的平凡却又并不平淡
、貌似简单有序则又颇有些丰富多采的人生经历,这
儿是既不易说清,也没必要再纠结于其中的瓜瓜葛葛
了。提及它,不过是想要说明,这画是出自哪种情况
下吧。还须说明的是,那画中的正前方,白云下边的
青山之外,便是后来我开始就业谋食的一所当地区乡
中学。我在想,或者,为什么我每看见这景色,就会
有那般潜在的心理感受,大约就正是因为这一点。另
,这儿我看了看画下角处所落的日期,那已是我刚去
那学校正式报到上班的时候。呵呵,恐怕当时也正是
因为翻到自己画的那幅速写稿,心里就有着如此这般
的复杂之感,才将自家正在勾画速写的背影,添画到
这油画中去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0: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27、小侄儿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自己知青生涯的另一记忆,是那年春节回家,家中已添了一个
小侄儿。忽然之间,自己一下子也跟着“升辈”了,这兴奋,
想来一般人也都是能够理解的。当时尤其觉得好玩的是,这小
小人儿,用乡下的话语形容,那可是“精灵得怪”:无论是其
动作、表情以及稍后开始的语言,都让人觉着有趣至极。譬如
说吧,打从他开口叫我,就对我“说不”(把“叔”叫成了“
不”,或干脆叫“不不”);而诸如此类的谐音之趣,因年代
久远,确也记不那么清了。但另有一点,则在我心头是挥之不
去。那是他颇能说些话之后,其实不过也就三四岁吧,一次,
不知怎么大人们闲谈,谈及他姑姑新参加工作,与本单位上下
级相处的事,有话正好递到了他嘴边。他居然一本正经地“指
导”他姑姑说:“嗨,你见了你们领导都不会笑,还想当先进
?我说你莫消再当了!”虽说这恰如俗语所谓“暴牙齿咬虱子
”,但谁想到偏偏会咬得如此“精准”,也就不能不当场令人
捧腹而事后使人长铭于心了。随着年岁的增长,侄儿由《三国
》、《水浒》及一切“泛武将”而逐渐迷上了汽车,乃至于后
者就成了其终生的爱好,并一度还成其为谋生的手段。有鉴于
他对常人闻所未闻的各种车辆都是那样的熟悉了解,我曾经还
笑劝过他,是否也如我写《中西画品录》般,来写写这“车品
录”。不过,即使他对车辆有如此的真知与深知,但苦于没有
相应的背景条件,又能怎么样呢,自打“入世”之后,他终于
放弃了他曾经为之苦苦坚守的理想,还是成了一个与汽车行业
全不相干的公司的雇员。唉,这也是现实人生啊。题外之话休
絮,随本文出示的侄儿幼时的油画像,是我借用了他的照片画
成的;——道理很简单:这家伙,当时,怎可能有片刻不乱动
呀!
27、小侄儿.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20: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1、白云巴山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正在乡中放眼一派迷茫、深感已是走投无路的时候,
人生的轨迹,忽因一事彻底改变了。距生产队百里之
外的本区完中,因其美术教员被照顾家庭关系调去达
州,校方闻我画名,故尔要我前去“长期代课”,还
说,若有机会,就让我“转正”。本来,作为重庆知
青来说,一般都是决不愿意留在当地就业的,但我不
同,因为当时可以说已是别无选择了——考美院的事
,曾那般的沸沸扬扬,最终却空耗了当地的“推荐名
额”,所以当地权威人士明言:决不再推我这已然暴
光的“黑五类子女”。于是,我在1976年3月一个春
雪霏霏的日子,背着一个大背篼,里边装着我的全副
行囊,步行百里山路,心怀忐忑地去该校报到。到校
后,我却并未能够马上开始新的粉笔生涯,因为那前
任美术教员还要等到学期结束才走,而依本校惯例,
则是要让所有新来者都去走走“兼学别样”的“五·
七道路”的。本校在离区镇二十来里外的地方(其实
就是我来此经过的路边一处高山之上),办有一所全
地区都闻名的农场,师生们的学农劳动,那是真叫一
热火朝天、无休无止。我成为驻场人员后,便每日随
同一月一轮前来锻炼的师生们一道,参加各类劳动,
而且还按规定,自备了一套基本的工具。当时,干活
本身对我来说倒算不了什么,只是,那份极左——或
莫如说矫情——的种种做法,真的让人是难以忍受。
当然,那些事都既烦人也琐屑,这儿就懒得再说它了
。另有一点对于我来说,却是相当的具体:几年的乡
村生活,长期毛毛草草的吃食,早已让我有了一副阔
大的肠胃,而眼下突然叫我来跟着吃这点儿定量饭,
且经常都还没一点菜蔬,更不消说肉食,所以,可以
说,那整个阶段,我真是感觉自始至终一直都饿着。
咳,当时那无论是肌体还是精神方面的苦痛,岂是一
点儿短短的文字便可以说清!这不过是提请读者诸君
在观画的时候有所联想而已。这儿所出示的画,是一
次我趁两个劳动班级轮换的间隙,在农场周边的山野
作的一幅油画写生。诸君不妨设想,在这片云光幽澹
的山乡,曾有过吾人多少无奈的煎熬与苦斗。本来我
也曾作有农场景观的速写画儿,但当时录入电脑的时
候,多半是嫌其简单草率而舍弃了,现在一时也想不
起原稿尚在何处,也就只好付之厥如。待什么时候翻
找出来,再示与大家。
1、白云巴山.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9: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2、“驻场”人员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这儿出示一幅自家当时的油画像与一幅同事的二人速
写性素描,借以让观者看看那时的不同脸孔。先说自
己。虽说当时终归是年轻稚气,但毕竟已在乡下栽过
跟头,见识过了世态炎凉,更主要又是多少也对时代
社会有了些认识,所以,相对而言,看上去总还可算
是比较老成持重的。那段时间,因所处在高寒之地,
成天都把旧袄穿着,与人也没过多的话,只忍饥耐劳
地埋头做着自己份内的事,倒也藉此颇得众人点头认
可。顺带说一句:当地人对重庆知青的成见那是极深
的,认为这都是一群“天棒”,少有富于理性或奉公
守法者。正因如此,我看得出,大家都在默默地审视
着我。时间渐长,人们自然而然有机会见到我的画艺
,同时,还在我在他们中画速写什么的时候,与我有
了一些一般性的交流了解。当然,我肯定也在观察着
所有同我接触的人,包括他们的外表和内心。说实在
话,由于时代、地域及具体经历等各方面特定因素,
我觉得这些人都是相当鲜活且个性化的。比如说这画
中二同事,左边的这个,是一名随班参加劳动锻炼的
科任教员。其为人,照现今的说法,是有些“二”;
无论在同事和学生中,都或明或暗,被人当做活宝对
待。不过,其人对人也无甚危害性可言,而且是自得
其乐地生活在自己的相对封闭的世界里,偶尔还使人
觉着可爱。画中右边这个,因是生物专业出身,所以
对于当时办农场来说,天然便已具有了“顾问”的身
份,至少,我觉得,他本人一向是这样自居的。而事
实上他经常都是待在场里,算是那儿的“常驻人口”
吧。这人为人活泛,机敏,对时事颇为关注,有时还
能说出一些有预见性的话来。在单位上,他虽与方方
面面都和善相处,但因更喜欢靠近领导,提得出些所
谓“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以说,同事们,大抵都因
根据自己的所处,对他这人的评价,差别很大。在这
儿,面对这两人的画像,我想,观众们总不至于认为
,我完全就没有抓住他俩的性格特征吧。呵呵。另外
,关于我自己的那幅画像,补充一点:可能是因为当
时勾勒轮廓赭色的油份太重了些,三十多年过去,暗
部有的地方,已经变淡翻色了,特别是转向背阴处的
那只眼睛,竟象是有点“白内障”什么的样子,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3 16: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3、老校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在农场期间,遇上了一次规模颇大的全地区“走‘五
·七’道路暨‘学朝农’(当时的典型‘朝阳农业学
院’)”现场会。会上,我为农场画的几幅大画引起
了来宾们的注意,同时也引起了主宾——地区教育局
长——有关我当年报考美院一事的联想。这“老大”
当即半开玩笑地对本县文教局长说:“这人才在你们
县,你们不留住他,我可要招走啦!”只为这一句,
啊哈,等到七月初头我下山回校报到时,已然是以本
县“跨系统特招教师”(从文化单位自然减员空缺中
拨来的名额)的身份去的了。闲言休絮。如所示之图
,这学校显得有些老旧,听说是建于“大跃进”时期
。图之左侧,即为本校唯一教学楼之一角;上前方房
屋,则是学校的总务科及食堂。教学之事待日后再说
。这“民以食为天”,还是就先说食堂吧。其中与我
关系最是密切的所谓“小食堂”(教工食堂),其管
理制度比较有趣:不作兴用饭菜票,都是每顿饭吃罢
,自己在墙上的名单表中,翻过一块预设的小牌,就
算是认帐了,到时便由学校统一从工资内扣钱。说到
这个话题,有件小事,呵呵,咱也不嫌琐细,更不怕
丢面子了,一定说与读者诸君知晓。当时咱的薪水,
是从二十块零五角大洋拿起。平时伙食费大约扣除一
半,也算是还有另一半可供杂用。但当时真的是“左
”得可爱: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杂*志,那是全校
教师人人必须得订的,且是连问也不会问你,直接便
从你工资中将钱扣了,还免费为你服务,一订便给你
订上一年。记得好象就是我刚“上任”的那个学期的
第二或第三学月,扣了伙食钱和这“精神食粮费”,
恰又遇上学校本意是想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按人头虚
凑股子买上了一只架子猪,说是待过年时杀了好分给
大家,结果那猪买来没多久就死了,而钱当然照样还
得摊在每个人头上。如此这样一来,我永远都记得:
扣除了诸般费用,当月我就只领到了二角五分钱的工
资。从概念上说,这,可供我寄回一封平安家书(八
分钱邮费),买两包“经济牌”香烟(也是八分钱一
包)勉强过过瘾——当时我不幸还从乡下带来并保持
有抽烟的嗜好,——另外,也就还可有一分钱的节余
了。当然,毕竟万幸。常言道: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我衣兜里还有这文钱,怎么可能会被谁逼死呢!于是
,我就在这环境中生活了下去。诸君面对这画,其余
一切细节,不妨尽可随意想象。
3、老校.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5: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4、校门外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这儿却找到了一幅当时画的校门外景色速写稿。虽着
笔简淡,但仍然不难从中看出当地的实际面目。也不
知旁人看后作何感觉了,照我自己看来,这画中的一
切,均是那般的亲切而富含生命的灵性。那远景高插
云天的形貌逶迤回环而跌宕有致的大山,那因坡势而
成的交汇的溪河,以及沿河的公路,连同河上两座形
态各异的小石桥,还有那星散于田野间的茅棚瓦舍,
都无一不令我仿佛又身临其境。我似乎竟隐隐地闻到
了干朗空气中飘浮着的带有畜圈味的泥腥气息……哦
,曾经是怎样与我难解难分的地方!那公路和乡野小
径上,都有过多少我的曾两度清晰(关于这点,以后
我会说到)而今则都久已被磨灭的足迹。这景色本身
确实也非常平淡;可却平淡得是那样的让我魂牵梦萦
。最近,我在“谷歌地球”上细细地搜索过这一带,
而且也准确地找到了这个具体的地点。这儿自然是山
形依旧,且是一般的人文景观变化也并不大。唯一惹
眼的是,我看到在这画幅右侧之外的某一处,有了一
个很大很规范的平坝,我想,大约那是因为学校拓展
了,新辟了一个足球场吧。
4、校门外.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8 15: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5、场外清溪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自打在学校安顿下来,就赶紧恢复了自己的绘画活动
。自然,这只能是在课余时间内进行。有鉴于这具体
情况,当时便安排好了:平时里一般只是作素描、速
写和国画的笔墨训练,周日才画一画油画。而后者主
要也就是附近的风景写生居多。咳,那时为了选景,
可以说是跑遍了当地的山山水水。这儿先就从场镇边
的一幅画说起吧。这场镇因是区府所在地,规模已比
从前的公社大了许多。整个街道,特别是其中的老街
部分,主要都是沿着那条溪河修建。这画中所示,便
为溪水刚流出场镇的那一带。还在当年乡居时,因每
次长途跋涉来到这区上,首先便正好看到这个场景,
所以早就想要画画它。这画是画在一幅未绷框的布面
上,底子只刷了一两层牛皮胶,大概是因布料不纯,
带有化学纤维的缘故,整体早已变皱了,不过大体上
还是可以看清画上的景物。因为从来都有三二村妇村
姑蹲在溪中那几块跳礅石上淘菜洗衣什么的,所以画
里当然也就点缀上了她们。我最是记得,这溪水虽是
经过了街镇居民区,但总体说来,还是相当清澈的。
请注意:那跳礅石右侧岸边,即是一口饮水井,井水
仅只是隔着一层石壁浸入的溪水而已。我们学校每当
天旱时,校内的那口井供水不够,也都是在溪边的井
中取水的。从概念上说,我们那儿是溪水的上源,还
未经过场镇,水质应该说还更好一些。
5、场外清溪.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5: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6、室内景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我刚到学校时,除了工资标准外,其他全盘继承了前
任的一切,包括宿舍在内。这宿舍倒真是名符其实,
因其太小,总共恐怕不足六个平方米吧,只能搭上一
张床和一个写字台,仅够一名小教员宿留而已。不过
我还是已经比较满意了,毕竟白天有碗现成饭吃,晚
上还通夜都有电啊(在农场时,每为其一到夜间十点
便准时歇机停电所苦)。后来,学校又新修了每间大
约有八平方米左右的教师寝室,且很庆幸的是,说是
我不“烧锅锅舀”(自开小灶伙食),不会弄脏新屋
,所以就分了一间给我。但说来可叹:新建的房,居
然说是就搞不到玻璃来装窗,叫大家自想办法。唉,
想想看啊,连一本地区级单位都无法解决的事,叫我
一外来者个人如何去想这办法?其实也不光是我了,
我看大家都只弄些塑料薄膜来绷在窗上,于是也照此
办理。而且我托人找来的塑料薄膜有一半多是黑色的
,少数才透明。当时我想了想,干脆就一举两得吧:
用透明的绷窗户上半段,光线照样可以投射到我支着
的画架上;黑色的,就用于下边,借此也好挡挡别人
的眼睛,省得被人看见我猫在这儿画画,还得费口费
舌地去回答人家的问题,诸如“怎么不坐班又溜回来
啦”、“为啥画的这些不见突出政*治呀”,等等。当
然,话说回来,总算是一下子有了这么个新窝,这心
头还是相当高兴的;门窗一关,自得其乐啊!咱本人
总还不是“黑五类”,别人一般也还不至于那样找不
到事干,有事无事都会跑到我这儿来寻岔子。——唔
,不拉扯远啦。这儿所出示的两幅画,画中视角分属
我屋子的两端。那幅油画,桌上物件历历可辨,不用
解说了。另一幅用油画棒画成的速写,画的主要是些
我画画的行头,除了露出一角的小床,和那只搁在两
个土木箱上的帆布衣箱。那两只土木箱本来没颜色,
装的也只是些与画画有关的杂物;一次我为学校画完
专栏刊头,见还剩下些已经调开了的水粉颜料,就给
它们涂上去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9: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7、
“体音美”……教研室……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按学校的常规,原本不甚相干的三个学科:体育、音
乐与美术,总是被相提并论的,而且凡事一般也都总
是被安排在一块儿。所以,我一到这学校,就了解并
体验到了这点。不管这三合一的机构称做“教研组”
也好,“教研室”也好,总之也就是个最最基本的“
单位中的单位”了。另外一直还有一项不成文的法规
:体育学科,一般总是这三者中的老大,因此往往这
最小单位的头儿,多半也都是由体育教师在担任。咱
这学校小,三学科的教师,都只各一个,且是音乐与
美术,因课时量的问题,还必须“搭”上一点别的课
程。恐怕还在农场时,校方便已经了解到我的情况,
这时他们很信任地便交了一个年级的地理课给我,而
且那课时数,还并不低于我的本行美术课。于是从此
生活便在这种状态下开展下去。当然,外界所有人对
我身份的认定,都仍只是美术教员,从不把我称作是
某校的地理教员的,充其量,不过就说“他也教地理
”,呵呵。说来呢,至于普通的人怎样认定,毕竟在
其次了;但校方确实也都只是这样认定,其证据,亦
十分确凿,因为我连人带所有关系,的确都只是在这
“体音美”办公室里。我最是记得,咱这“顶头上司
”体育教员,是位临近退休的老者。可能因为职业的
缘故,他呼吸道有些毛病,经常性的有点咳喘,所以
人也不多话,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份内的工作。我这
儿出示的这幅他的速写画像,却是一次他恰好回办公
室来,正闲坐向脚踏风琴,在用单手弹着玩儿。我想
,读者诸君看了这画儿,多少总会联想到咱当时的那
种日常生活环境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一年多后
,咱“知识分子”重新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之时。到那
时,学校敏感地对时局作出反应,并当即对本校各部
门设置作了调整:所有一线教员,都只按“自然科学
”与“社会科学”分类坐班了,“体音美”学科,不
消说只该是并入了“社会科学”大办公室内。哈,不
过即使这样,当时我那身份,也还是有点儿含浑不清
的,因为,本校专职的地理教员,却是坐在“自然科
学”办公室里……但不管怎样吧,后来咱这挺热闹的
“社会科学”办公室,也还是在这心中留下了比较深
刻的记忆。别的不说,单是于内中总可接触到各学科
教师的一些言谈,这对当时的我,也都应该说是颇有
益处。这儿所示的一幅油画,画的便是当时两位语文
教师冬天坐在火炉前商谈相关工作的场景。那地方冬
天很冷,都总是要生焦炭炉子的。最后,请大家注意
画中一个细节:这炉子的有一只腿是断了的,整个不
得不支在一块方硬的石头上。而它的腿断,则是因为
那时的一位短期代课女知青——也就是后来我的妻子
——曾经不小心一脚将其踢翻过。
7-1“体音美”组长.jpg
7-2教研室…….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6: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8、人像二帧
江南达者 童山雷
生活安顿下来后,既已把画技训练当作常规课题,这
究竟该画些什么,自然也就需要计划安排。当年在乡
下时,很少有画相对完整画作的机会,所作大抵是些
草草几笔的速写稿;因此,这时趁有了点课余时间,
就想把从前的稿子都整理一下。不过,纯粹新题材的
画,这时肯定也会同步出现。于是这二者就这样一直
交替进行着。这儿所出示的两张人像,画的既然已是
教育界人士,当然都应是属于新作了。所谓“‘教导
主任’老方”者,即本校直接管辖我辈小教员的那位
中层干部。此人却是我下乡落户那个公社的人,正因
如此,所以我们彼此间毕竟也就多了一个话题。此人
本身性格外向,心眼不多,还有点讲义气的感觉,总
体说来还不算难相处,这一点恐怕从他的面相上都能
够大体看出。本来,同公社出来的,还有另外一位,
但其为人,给人的感觉,却就好象是他肚内转了好些
个弯。而那人另有一点给我印象也颇深。初认识时,
一次在农场同事间“打平伙”喝小酒,我与大家彼此
寻话题说。我问及他有几个孩子,他居然一时回答不
上,还暗自掐了掐指,才对我说,是七个吗,还是八
个(这七或八倒是我自己没记准确了)……彼时彼地
之风习,由此端可见之一斑。可惜的是我没留下那人
的画像了。这儿另外的一幅题作“完小校长”的肖像
,其人到底是当地哪一级哪一所完全小学校的领导,
我也已记不清了。但这画是他找我为他作写生画像之
后凭记忆画成的,这一点我还记得。或许读者诸君都
已看出,相比“老方”,他确实显得儒气多了。但对
于这个人别的方面,我却完全说不出更多的什么,只
好就留给大家自己去推测吧。呵呵。
8-1“教导主任”老方.jpg
8-2完小校长.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43 銀子 +40 功勛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43 + 40 + 30 傳神!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20: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9、薄暮黄昏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虽是已新到一处安身立命,但那旧日的生息之地,依
然不时又出现在心中,因此偶尔也就以之作为画题。
这幅画描绘的,便是当年乡下与本生产队接界的邻县
边隅一景。因其处在我队的正西面,所以每每拖着疲
乏之躯站在高坡盼望着收工的时候,常见到的,便是
那儿这种残霞落照辉映下的景象。从画中看来,当然
是初春的黄昏时分了:水田还空着,油菜已盛开着花
。在光线渐次变得微弱的树荫之下,隐约可见有农舍
已然是炊烟袅袅。咳,当时不管是哪队,哪社,哪区
,哪县,农村人的生活也都大同小异,总而言之是缺
吃少穿无钱用,且是普遍还没烧的。譬如我们附近这
一带吧,经过当年的“大跃进”后,就都只稀稀拉拉
地剩下那么几棵树,金宝贝似的供着,一年剔上点细
桠枝当柴,分配的时候,大家那可都是“绿眉红眼”
地紧盯着秤……闲话不说远了,还是就说这画境本身
吧。在幅面正中那丛树的后方,翻过缓坡去,有个代
销店,供四乡的人称盐打油什么的,也卖点别的最最
基本的生产生活物资。记得我临离乡的前夕,正是人
生之路颇感山穷水尽之际,时当隆冬,本大队的代销
店煤油恰断货了,只好去隔县的那儿打(这幸好还是
允许的!)。当时天将黑尽,寒风刮面,风中夹带着
雪花或霰子,只见远远的灯影朦胧,又听得狗在暗地
里吠叫,整个景象,端的是有些苍凉凄厉。还记得那
时不知怎的,脑中忽地就联想到了“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的故事……唔,纷繁的人生,有多少可回味的东
西,就这么一个平常的埸景,又勾出了这么些话题来
。——或许读者诸君已经不耐烦听了,驻笔吧。

[localimg=180,121]1[/localim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09: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10、秋光农院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当时更多的,还是开始观察、了解与着手表现正面对
的那些景物。因学校座落的位置恰在街镇与乡村的交
界处,所以这乡镇景色,便都成了那时我在风景画方
面主要的题材。这儿出示的这幅《秋光农院》,从作
画日期上看,正是自己在那儿进行野外写生活动的起
始。这实在是一幅再平凡不过的景致,可以说,象这
样的景物,即便是在现今的乡县老公路边,也都能够
一抓一大把。但是,事情的确也就这样:唯其这景色
太常见,所以在时过境迁的情况下,它反而也就越发
足以引起曾经者一种深切的感怀。咳,那艳阳下平直
却又翻舞着、且是明光闪耀的稻田(狭窄的汉渝公路
刚好被其完全挡住了),那同在阳光下尽皆呈现一派
明亮赭黄的竹树、山岗、云彩与行将干涸的塘儿,还
有那以不同材料——粉泥篾墙、老旧木板与当时新出
现的沙砖——建成的房舍和畜圈 ,以及院坝前晾绳上
微微随风飘动的杂色衣被,哪样东西,不是让我看了
,顿觉又回到了三十六年前初秋的某个晴朗的下午?
岁月就这样静静地流逝去了。这幅普通的写生画儿,
也就一直静静地躺卧在我的画箧内,今与本文一同示
与读者,姑且作为昔日的一份档案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0 17: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11、“陆谷登”
江南达者 童山雷
风景写生毕竟只能在休息日进行。当时作为一项更为
常设性的绘画活动,还是将几年来在乡中画成的人物
速写,整理成*人像素描。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活儿。
凡是没上课并且也将有关任课的差事完成后,咱这人
便“溜”回寝室去,在那幽暗的屋子里画呀画,于是
从前熟知的一些形象,都一一鲜活地出现在了自己的
笔下。比如这儿所谓的“陆谷登”这个人,有关他的
一切,容我先卖上个关子吧,因为我在《乡中苦斗》
那长篇文字中,实在已经为其费墨不少,读者诸君若
有兴趣,不妨在网络论坛中或者本人的“童山雷博客
”内搜索一看。这儿只就其可视的形象与神情而言,
的确是强调了他的“乌红大嘴”(更有书中未特别写
到的那裸露的牙龈)和“涎”与“刁”的性格,自我
感觉还是将其表现得相当到位的。不过,大家可千万
别以为他光只是个“吊儿活甩”(吊儿郎当)的人,
一旦他发起“雷霆之怒”来,也还很算是威风凛凛的
哦!——唔,既然已说了要卖点关子,就不再写下去
了吧,呵呵。

11、“陆谷登”.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6 17: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达者 于 2013-3-26 17:18 编辑

《画中游》附记·西画部份·中期·12、吃。穿。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这儿展示的却是两帧人物动态素描。所表现的,一目了然,都是乡村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凡的人与事。人生必以衣食为至要,这话儿大家都觉得再明白不过,其实,真正充分体现出它含义的,还是在乡下那种最最简朴的日子里。因为,实在的,可以说是一切常见的事儿,都是围绕着这两件大事在转:第一便是吃,第二就数穿。只要守着灶台时,锅内有煮的,灶下有烧的,行动上下,身上的衣着不说体面,起码不至于让别人看了过于鄙视,那嘛,就——“对啦”!有鉴于此,或者说平日里也只是多见于此,所以当时我的速写本上,就勾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人物动作及场景;后来既有了点基本的条件,也就尽量将其整理整理画得完全。这直接且是侃切地以“吃穿”二字为题的画(包括同示的《纳鞋》一画),其标题连同画上的一切,想来都不消再用我费口费舌的还要来介绍了。仅说明一点:因当年这都是整理画在合页本上的,所以有时相互间两页面的炭笔痕便对印上了,其画面感觉,可并不是我有意在玩那种重叠茫浑的效果呦……

[img][/img]
12-1吃。穿。.jpg
12-2纳鞋.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