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3-2 13: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征(徵)祥(1872—1949),字子欣,上海人,毕业于广方言馆和同文馆,随清朝驻俄、德、奥、荷四国钦差大臣许景澄在驻俄使馆任翻译,此后即一直在外交界服务,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
陆征祥,上海市人,原籍江苏太仓。[1]1871年生,1884年就读于上海广方言馆,后入北京同文馆习外文,尤精俄文。1893年奉派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翻译官。日俄战争事件后,在俄*国愤而剪去发辫。陆征祥在俄结识比利时天主教女子培德女士,不顾使馆反对,于1899年结婚。1906年陆征祥升任中国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1912年共和革*命后,应总统袁世凯电命,从驻俄大使任所返国出任外交总长,并推动中国现代外交机构之改*革,将清代“外务部”改为外交部。袁世凯称帝其间,曾短暂出任国务卿职务。
陆征祥主掌外交其间,外交部培养了不少杰出的外交官,为中国这一“弱国”争取到较多利权,奠定了中国外交现代化的基础,陆征祥居功甚大。
1919年,陆征祥率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等人出席巴黎和会。由于山东问题爆发,东瀛坚持继承战败的德国之权益,中国代表团最终未能签署合约,成为战胜国中唯一未签字者。对于中日二十一条,实际的情况较为复杂。 据较为严谨的研究和报导指出,中日二十一条的签订,主事者是外交部次长曹汝霖。总统袁世凯直接施压曹尽速签约,而参与谈判的陆征祥则帮助取消了最为不利的第五条条款。
由于陆征祥夫人病况,陆征祥和会后即辞去职务滞留比利时,参与天主教本笃会工作,经过教会观察培训,成为正式修士,照料病妻并传教。培德女士1926年病逝后,陆征祥专心教会事务,二战其间,帮助受纳粹迫*害之比国地方群众,并曾推动抵制日货之运动,为中国与盟国战胜而祈祷,受教廷封赠为比国圣伯多禄刚城修道院荣誉院长。
1949年1月15日,陆征祥病逝于比利时,葬于比国布鲁日圣安得鲁修道院。
http://baike.baidu.com/view/243576.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