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42|回复: 0

[原创] 后土的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6 01: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土的传说

        
《淮南子.天文训》中说:

         “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

            这里是说天下五方,中央为土德,天神是黄帝,佐神为后土,定立法度管理四方。这里的黄帝和后土,一主一从,占据着中央大神的位置。其实皇天后土的对文,古已有之。比如:

           《尚书·武成》:“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


          《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

           皇天后土,在古代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首先是苍天大地的实体,继而又被想象成无所不在的神明,西周以后逐渐由天神变为人神,到了春秋战国,又从人神一变而成祖神,最终到秦汉定格为华夏各族的始祖。

          说起后土,来历也颇为奇妙,先说“后”。 甲骨文中就有“后”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于这个“后”字,王国维在其《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续考》解释到:

            “后字从女,或从母,从倒子,象产子之形;其从八,从(糹字下半部,三点水),则象产子之有血液也;或从尸,与从女,从母,同意。故以字形言,此字即说文中育之或體毓字。........毓子,即书今文尧典教育子,然卜辞假此为后字。........盖毓、后、後三字,实本一字也。”

           对于王国维的“后”字的初文乃“象产子之形”,“产子为此字之本谊。”的观点,学界深以为然。

          “后”的古义为君王,《说文·后部》“后,继体君也,……发号者,君后也。”《尔雅·释诂上》“后,君也。”《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

            后作为君称,在夏朝最为明显,所以先秦文献称有夏一代为夏后氏。在商周,后用来敬称先王,如《诗.商颂 玄鸟》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诗.周颂 清庙之什 昊天有成命》有:“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在宗周以后,“后”字逐渐用来称呼天子夫人的专称。及至战国,诸侯称王者,夫人也称后。秦始皇以后,又为皇帝嫡妻之称,叫“皇后”。

           说来也很有趣,“后”本妇人产子之义,为女为阴;三代用作君王尊称,为男为阳;春秋战国用作王妻之称,又为女为阴。历史就是这样循环往复,许多事情好像是回到了原点,其实不然,它是在不断的螺旋式的发展。

再说“土”

       《白虎通》里有一句话:

           “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



          这段话很清楚的说明了社稷之祀的由来,原始人类对于大地、五谷等自然神灵的崇拜,就是社稷之祀的源头。而且人们还把有功于水土耕稼之君,并于社稷祭祀,久而久之,其人与自然神灵合而为一,成了社稷之神的象征了。

          后为君长。土神曰社,故名后土。谷神曰稷,故名后稷。值得注意的是,古时无“社”字,“社”字,在商代为“土”;在宗周为“杜”;在战国为“礻坔”;至秦方省为“社”。可见土、杜、礻坔、社,本是一字。史籍所载土神出乎意料的均和治水有关: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颛顼氏有子曰犁,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为社。”


       《国语·鲁语上》: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淮南子·汜论训》:“禹劳天下,故死而为社。”


       《史记·封禅书》:“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郊社所从来尚矣。”


       《汉书·郊祀志》:“圣汉兴,礼仪稍定,已有官社,未立官稷。遂于官社后立官稷,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


         这里的句龙、后土或是一人,或为二人,但均为共工氏。接替共工氏为社的是禹。这里的九有、九土、九州,同意。他们之所以为社,都和治水有关,《山海经·海内经》载:


          “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在这段传说中,从祝融开始到夏禹,一直在复穰布土,以定九州,可谓一脉相承,所以其人活着的时候,掌社祀之职,死后又被并于社祀。关于共工氏,徐旭生先生有一番很有意思的考释,大体意思如下:


          《诗·商颂·长发》中说:“洪水芒芒,禹敷土下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这里所说的“洪水”开始时,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滔天大水。黄河离开黄土高原后,进入平原,共山之水,与淇水合流入黄河,雨季往往造成河水泛滥,成为水患。也就是水出共山,故名共水,后世加水旁为“洪”,才有“洪水”之称。这样洪水由一个专有名词,逐渐变成了大水的共称。


          共地,即今之河南辉县。远古时期为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内地,周称凡国、共国。周厉王十六年,共国君共伯和受诸侯拥戴,代行王政,号共和,是为元年。


          后土源于共工,禹兴始有夏社,可以看作是祖先崇拜和土地崇拜的合一。至于后来的社稷等同于国家,多少反映了中国以农业立国的传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