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24|回复: 18

[品读经典] 说《论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31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论语》

        先说《论语》名称由来。

       《论语》记载的是孔子回答别人的话,是为“语”;经过追记和编撰,是为“论”。于是就有了“论语”这个怪名字。

        郑玄在注《周礼》时说到《论语》的名称:“答述曰‘语’。以此书所载皆仲尼应答弟子及时人之辞,故曰‘语’。而在‘论’下者,必经论撰,然后载之,以示非妄谬也。以其口相传授,故经焚书而独存也”。

      北宋刑昺又引郑玄说“论者,纶也,轮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次书可以经纶世务,故曰纶也;圆转无穷,故曰轮也;蕴含万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贤集定,故曰撰也。”

     《诗经·大雅·公刘》中说:“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毛传说:“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孔疏解释道:“直言曰言,谓一人自言,答难曰语,谓二人相对。对文故别耳,散则言语通也。”

       总之,经过编辑的,孔夫子与别人的对话,叫做《论语》,至于是不是经纶世务,圆转无穷,蕴含万理,那就不好说了,东瀛文学巨匠井上靖说“我晚至七十岁才读《论语》,为之倾倒,到八十岁又将《论语》编成小说,就是这一部《孔子》。2500年后的今天,孔子那无穷的人格魅力与《论语》中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有如大地一般无边无际。”

        那么,孔子的人格魅力究竟是什么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 收起 理由
网站测试账号 + 1 谨受教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31 21: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孔子的人格魅力究竟是什么呢?
細讀論語,應該能體會出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 09: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吾为语
孔子的人格魅力究竟是什么呢?
得吾是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3 1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司馬遷是真正領會了詩經作者的感情。所以才能用來形容孔子的魅力:如果你見識了孔子,你將心向往之,心止於此,高山不能使你仰,景行不能使你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6 13: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蒙山城 于 2014-9-6 14:03 编辑

没加思考,个人俗见:
论在 前,语在 后。论,也是孔子与 弟子等之间的讨论,引发出 孔子对仁礼世界等论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9 07: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履行着人道教化的天职。所以,“《论语》记载着孔子回答别人的话,是为‘语’;经过追忆和编撰,是为‘论’”。高老夫子所言极是。
孔子的人格魅力究竟是什么?所谓见仁见智,对孔子同一论语有不同的理解。正反两面,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孔子的人格魅力究竟是什么?惟有大心体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的人格魅力,不因二千数百年前思想水平的逻辑局限而消弱,更不会因时空流逝而褪色。孔子人格魅力所蕴涵的人道与人文的文化精神,成为中国人文文化的精神楷模与文化传统,与世长流不息。
孔子的人格魅力究竟是什么?“细读论语,应该能体会出来”。
一、孔子志向人道教化。道者,民所共由,是孔子人格魅力形成和展现的“思想落实”。共由之道,人类通性。人性自然,物欲需求;性善必然,合群明分。自然成必然,文化理性,合道合体之质文心性文化。文化理性,人为心性与人事本体之实践理性,故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何谓天命?何谓天命之谓性?社会存在的客观条件及走向,自然源根,理势为天。循天命而为,循天命之性而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天命条件下的人能弘道,人能弘道在改变天命的客观条件,人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故此,孔子有“民可使由之”说。民所共由之道的履行,成人道教化之实,彰显孔子的人格魅力。
二、共由之道,存共由之理。仁义礼知,礼有知识体系。礼之知,文之理。礼言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小人各有职责与知能,成其规范,不可乱也,礼明分之文理也。礼成人事心性共由之本体,人事名实,心性性命,各有文理所出。易简理得、健顺秩序、刚柔立本、吉凶因果,归根结底是君子义小人利的逻辑界分。言礼乐,礼,规范也,本份也,性善共由之循也。乐,快乐心景,自然本性之精神源根,“乐能移风易俗”。礼乐文化与质文的心性文化,孕育着孔子的人格魅力。
三、仁义心性,心统性情。仁心端正人伦,孝弟为本,夫唱妇随,各有职责守规范,人伦和矣。扩展人际,忠恕为仁。以己之情欲及需求,推及他人的情欲与需求,通天下之情理也。至于船山仁恕,以己之情欲与意愿,推及他人的情欲与意愿,故有道德实务一体的“实务安排”,实践“天理达人欲”、“人欲见天理”的理性原则,维护社会合理、公平与公正,都是孔子忠恕仁道的理性延伸。道德文章,展现孔子的人格魅力。
四、礼本体之形而上,礼治也,德治也,孔子的政治主张。施政者,其身正,正心而修身,为天下人之楷模,正心修身成天下人之规范风气,此礼治也。君子义小人利之逻辑注脚,德主法辅政制思想的逻辑根基。孔子效法周公,天命不与,转途思想教化,人道施教。深感人心不古,教化以仁,端正人心,克已复礼。克己,仁心自持;复礼,本份与规范的理性知觉。所以,“民不可使知之”。人道施教,也以其身正,正心修身,正天下人心为楷模,展现孔子的人格魅力。
五、心性有内外。人道施教,展现孔子的人格魅力。在君子心性修养方面,也培育着孔子的人格魅力。
〔1〕君子心性的文质彬彬。理性高于世俗人,避免重心于质野,滥于情欲的人性自然之心性偏向。也要避开重心于文史,道德至上,压抑人性自然成惉滞之情、无欲之理的心性偏向。君子心性的文质彬彬,正是避离质野文史两偏向,致质文心性合于共由之道与体。君子文质彬彬,就是孔子提倡的中庸心性。以此心性修养,育成孔子的人格魅力。
〔2〕谦谦君子。谦谦,表现为尊重学问,对师尊与学问者持恭敬与恭卑的态度。学无止境,焉有满盈!所以谦有三义:
一是增盈义,文章学问才气素质的增盈和提高;二是完美义,文章学问的水平趋于完美,人格魅力趋于完美;三是和合义。学问文章与人格魅力趋于完美,广结天下性善之心缘,广交天下有学识之英才,拓展人道教化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是谦谦增溢和走向完美的学思并进。“君子和而不同”“中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谦谦君子,增溢孔子的人格魅力。
〔3〕文质彬彬与谦谦的君子心性,成就了孔子的人格魅力,也形成孔子的人生价值观与理性选择。“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与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逻辑一致。邦有道,当达则兼济天下之时,人能弘道,智仁勇通达。邦无道,独善其身,安贫乐道守善道。以有道与无道的界分定人生价值观的理性取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展现着孔子的人格魅力。
六、孔子的人格魅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的道德文章,经专*制儒学之注释,致其文章实理,转成扭曲人性自然的文过饰非,道德异化,致孔子形象受损。却又回归脉理传承的实学与启蒙,从更高的逻辑角度端正孔子的人格形象。孔子的道德文章,终有被批判而受辱,打入地狱,损伤人格,却又浴火重生,表现出人文精神的无限生命力,人格魅力的文化感召力。
论说孔子的人格魅力,联想到时下讨论富与贵的问题。现今中国只有富,没有贵,贵的内涵是什么?也如孔子的人格魅力究竟是什么?孔子的人格魅力所蕴含的人道与人文的文化精神,包括学问文章、人道施教的践履所透现的社会责任感;君子的心性修养、道德情操、礼乐尊严、理性文明、以及仁圣胸襟,等等,都是贵的内涵。值得深思的是:若孔子再世,贵的形象风范能否世上立足?在现今社会的文化环境下,还可以培育出如此的人格魅力?能否为世人赞许成精神楷模?孔子的文化命运几度风波,此问题不难解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6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孔子的人格魅力究竟是什么呢?
曰:尽善尽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6 10: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4-10-6 10:06 编辑

呵呵,有那麽好麽?
他也是人,喜怒哀樂懼過。

個人認爲其魅力不在其墻之高,而是高牆之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8 09: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deqingli 发表于 2014-10-6 10:01
呵呵,有那麽好麽?
他也是人,喜怒哀樂懼過。

呵呵!如何将喜怒哀樂懼和過,做的尽善尽美,便有了人格魅力
至于墙每个人都可以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8 14: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10-8 09:25
呵呵!如何将喜怒哀樂懼和過,做的尽善尽美,便有了人格魅力
至于墙每个人都可以砌

盡善盡美是屬於“樂”範疇的,即現在所說之藝術(尤其指音樂藝術),不是你理解的樂,與什麽喜怒哀樂扯不上。

墻,則更與你砌那玩意扯不上。不會一點抽象思維能力也沒有吧?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9 08: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deqingli 发表于 2014-10-8 14:44
盡善盡美是屬於“樂”範疇的,即現在所說之藝術(尤其指音樂藝術),不是你理解的樂,與什麽喜怒哀樂扯不 ...

先生的这种理解呆板之极!腐朽之极!
承您所说,“乐”可以尽善尽美。“乐”为何能尽善尽美?在于其了解通透,择其善美而用之。“乐”不过事也!既然“乐”谓事,那么万事即可尽善尽美。喜怒哀乐为何不可尽善尽美?先生呆板之极{:soso_e120:}
夫子之牆數仞   这墙是如何来的?不是砌的吗?先生不會一點抽象思維能力也沒有吧?{:soso_e12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9 08: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希夷生 于 2014-10-9 08:47 编辑

这个应该这样断句: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9 15: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4-10-9 18:03 编辑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10-9 08:33 这墙是如何来的?不是砌的吗? ...

那"墻"是譬之而來的. 用墻做比喻而已,砌你個頭啊{:soso_e100:}
不是瞎子,就是sb。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0 08: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deqingli 发表于 2014-10-9 15:18
那"墻"是譬之而來的. 用墻做比喻而已,砌你個頭啊
不是瞎子,就是sb。

比如说:“您贵子长的好看,学习又好,长大的肯定有出息!”难道您贵子也是譬之而來不是您生的?{:soso_e132:}
用墻做比喻而已,那么是什么被比喻成墙?被比喻成墙之物又是如何来的?俺说是从砌而来有错吗?先生不會一點抽象思維能力也沒有吧?
俺觉得先生应该收回“sb”两个字母为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0 13: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个人俗见:孔子的人格魅力是-----给完美 缔造一个 真实的 世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0 18: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4-10-10 20:44 编辑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10-10 08:23
比如说:“您贵子长的好看,学习又好,长大的肯定有出息!”难道您贵子也是譬之而來不是您生的?[/backco ...

“譬之宮牆“四個字,你是沒看到(瞎子),還是看到了不明白(sb)?

也許不是sb,自困於文字(“譬之宮牆“)、不得其解而已。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意思是這話聽起來不太靠譜,你怎麼看?。子貢曰:「這事用宮牆比喻一下,就好理解了。我的牆也就到叔孫武叔和大夫之肩那麼高,所以他們都看的清楚我有哪些好的品質。夫子之牆數仞,雖百官之富若不得其門而入,身居局外根本見識不到孔子的品德叔孫武叔以其所見賢於其所不見,不亦宜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0 20: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eqingli 于 2014-10-10 20:54 编辑

相似的段落還有: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如果還不明白,那就是得其門亦不能知,腦殘之謂也,糞土之牆不可(再)污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1 08: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deqingli 发表于 2014-10-10 18:16
“譬之宮牆“四個字,你是沒看到(瞎子),還是看到了不明白(sb)?

也許不是sb,自困於文字(“譬之宮 ...

先生是不是还要俺再说一次:先生不會一點抽象思維能力也沒有吧?
譬之宮牆,子贡拿自己的什么来比喻宫墙?不过是自己对这个世界认知所得的知识用行动和语言表达出来,而被别人所能接受的这个程度好似一堵墙。这堵墙从何而来?不过是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做砖,一块砖一块砖的砌成!而这堵墙相对于别人的高低在于这个别人的“身高”。而这个“身高”取决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语言的理解的能力!
个人觉得先生的“身高”很低,只会说:sb。{:soso_e120:}
再来看先生这句话:個人認爲其魅力不在其墻之高,而是高牆之内。
先生是想表达什么呢?其墙来自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其魅力来自于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表达出来后形成的一种力量。而这个力量其实来自这堵墙,这堵墙越高其魅力的力量越高,何来高墙之内之说?
而俺对您的回答是:至于墙每个人都可以砌
砌的高低不同而已!也就是魅力高低不同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1 16: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10-11 08:30
先生是不是还要俺再说一次:先生不會一點抽象思維能力也沒有吧?
譬之宮牆,[/ ...

那你就砌吧,對待腦殘我沒耐心,有也沒用,他不會想得通的,下愚(困而不學)不移(不改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