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记住
注册
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邮箱
切换到窄版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国学投稿
投稿中心
网站学者
学者频道
国学阅读
读书频道
国学导航
導航頻道
国学复兴
学刊
电子期刊频道
学馆
Group
公众号
微博
签到红包
Plugin
每日签到
领取红包
搜索
搜索
热搜:
新唐书
伤寒论校注
易经最新章节
芈这字咋念
史前易学
昆曲
加我数年
周易
道光朝
论语
易经
太平御览
本版
用户
国学复兴网
»
国学复兴
›
國學資源
›
國學圖庫
›
影視截圖
›
建国前电影《十字街头》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682
|
回复:
0
建国前电影《十字街头》
[复制链接]
好蛋
好蛋
当前离线
积分
236771
发表于 2015-12-3 14: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12-3 14:57 编辑
v. D" M0 h6 J& R$ c
( l% E& z# J$ X7 y4 ]7 t3 O% }: R0 F
建国前电影《十字街头》
! I8 o8 {; f' e5 P0 v
来源:中国早期经典电影
3 [, `& K! p* n* C! x- c
2 h/ ~' d d- r3 f( H
《十字街头》由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摄制于1937年,是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沈西苓(1904-1940)的代表作。主演为赵丹、白杨(1920-1996)、吕班(1913-1976)、英茵(1916-1942)、沙蒙(1907-1964)、伊明(1913-1995)等。
' [1 L+ R* W2 d( ^1 m R
《十字街头》的剧本,是沈西苓从东北流|亡学生和学校里出来的失业的朋友闲谈国事、家乡的故事中得到启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试图“归纳成一个整个的社会问题”。影片截取了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描写处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的3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旁徨和挣扎,提出正视现实,冲破个人象牙之塔,离开旁徨的十字街头,走向革命的时代要求。
; e' O! z8 n. @+ N! Z
3 n- [( H" X& H$ ]* R
5 E# B6 [* d' s }9 {* X( A
! o" Q: C( Q4 p( M6 n3 u( [
剧情介绍
8 d$ ]7 L9 \+ u8 ~ N% F
影片通过四个失业的大学毕业生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物形象。
% X% `2 L# L6 ?' E* f3 p: V
老赵、阿唐、刘大哥、小徐是四个失业的大学生,但是他们的现状却不同:刘大哥为挽救民族危亡尽自己的力量,参加了抗战;小徐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了信心,一度消沉下来,并且欲自|杀,老赵将他救下后,小徐回到了家乡;与小徐相反,阿唐则过得很快乐,他的工作是为商店布置橱窗;老赵则在报馆做校对工作。
# N! P! Q6 Q. R" ^; h# ^
/ `) x* V2 C% X" @
老赵所住的后楼来了一个在纱厂当教练员的姑娘杨芝瑛,但由于她上班的时间和老赵正好岔开,所以很久了两人都不认识。一次很偶然的情况下,使两人相识了。后来,一个流氓欲调戏杨芝瑛,被老赵和阿唐撞见,两人将流氓打跑。由此,老赵和杨芝瑛相爱了。但没过多久,杨芝瑛所在工厂倒闭了,杨芝瑛和朋友姚大姐失业了。杨芝瑛给老赵留下字条准备出走,因为她不愿因自己影响老赵的生活,但没想到老赵也被报馆辞掉了。姚大姐将杨芝瑛叫回来,与老赵和阿唐在人群中相遇。报上登了小徐自|杀和刘大哥在抗战最前方战斗的消息。四个人一起向前方走去。
: J# r7 I7 w9 q2 N$ v1 O
: Q3 ^+ U3 m8 S, b5 l/ V+ ?0 U* A
影评与赏析
D8 E2 p( z% L3 t0 J. A. W
《十字街头》摄制于1937年,是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沈西苓的代表作。
1 `8 v5 X4 U6 c, O- }( s) i9 w
《十字街头》的剧本,是沈西苓从东北流!亡学生和学校里出来的失业的朋友闲谈国事、家乡的故事中得到启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试图“归纳成一个整个的社会问题”。影片截取了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描写处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的3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旁徨和挣扎,提出正视现实,冲破个人象牙之塔,离开旁徨的十字街头,走向革命的时代要求。
3 z4 Y3 L7 E: d0 J5 A& I
影片通过四个失业的大学毕业生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物形象。小徐消沉懦弱,看不到出路而走上自|杀的道路。与小徐相反,刘大哥是个有头脑有理想的青年。他准备回到沦陷的故乡,“唤起那被压迫的奴隶。”赵丹在影片中扮演老赵,将这个处世阅历不深、稚气、热情、纯朴到有点傻气的知识分子形象演得自然、生动、挥洒自如。
3 h6 L$ T3 E r
同时,影片在电影语言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沈西苓在1933年写的《制作<女性的呐喊>后感》中,对“电影的特殊技巧”进行了总结,对如何打破舞台“三一律”的信条,摄影机的运动,画面构成、镜头组接、节奏、高潮等进行简述,要求自己“在错误中找出我的新路”。到了1937年拍摄《十字街头》时,其对动态化的画面构成、镜头组接、声画结成等电影语言的成熟运用,已成为30年代中国有声电影的最高成就之一。
5 v# ^0 M: L/ V
影片《十字街头》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沈西苓电影创作的高峰,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
' M6 |' W3 C" k; D0 o) [
; `5 U3 r. k X4 n+ @. w
. _9 q1 q5 o: H) l
大学毕业生
,
十字街头
,
知识分子
,
有限公司
,
现实主义
相关帖子
•
子母鸡图
•
思想家傅山
•
新乐府运动
•
四川苍溪寻乐书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新手指导--帮你快速熟悉论坛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