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8|回复: 1

复兴中华,呼唤民族文化品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3 17: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顾绍骅 于 2016-12-3 17:18 编辑

复兴中华,呼唤民族文化品牌!    上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主体性的确认、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所具有的文化优势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创造力的坚定信念。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深刻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下不少画家以西方绘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参照,以此倡导所谓融合中西绘画以加强“视觉冲击”和写实效果。其结果造成了中国画的发展不但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也一度出现了极其萧条的现象,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决定下会将中国画引入末路;自从徐悲鸿的“将西方造型艺术融于中国画,放弃'白描’改为素描,追求'光影效果’,-------这是民族文化的不自信所造成的;这样的“民族文化自卑”已经伴随中国画一百多年了!已经使中国画的“元气”大伤了,如果不及时补救,我之国粹——中国画必将沦为西洋画的“附属品”而真正的殇夭了……!

鉴于中国艺术市场缺乏品牌。于是,我从2003年起,开始创造“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作品)”这个品牌,并且积极培育市场;2005年,在人民网上,《顾绍骅的诗情画意观点》首次被推荐为人民网文化论坛上的“优秀(精华)帖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前,文化部《文化发展》推荐中国文化品牌——“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后,中国网再次推荐中国文化品牌——“顾绍骅的诗情画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抑“西风东渐”呆造型,扬“诗情画意”中国魂!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的特点:
1、中国画的特性: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这一特性有别于众多美术品。“顾绍骅的诗情画意”做到了“一诗一画、一画一境界”;这样富含中华传统文化(诗、书、画)于一体,使得“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作品鹤立鸡群;
2、艺术品理应“有故事”(与影视剧一样有教化功能:劝人向善、爱国向上等);一件艺术品需要彰显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时代精神,催人向上或积极进取;不是简单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中”,否则,艺术品的价值等同于“数码照片”(甚至于没有数码照片的“清晰度”)。——顾绍骅的艺术感悟    (陈逸飞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3、艺术应该由“循规蹈矩”——学习、继承,到“无中生有”——创作、创新;且,创作、创新是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之上得到的。“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作品,正是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之上的作品。A、没有文化特色——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国画”(只有技法,没有思想),只配称为工艺品,而不能称为艺术品;这也是艺术家与画匠的区别所在。B、唐代书法家李邕说过:“学我者病,似我者死。”艺术贵有自己的风格,完全亦步亦趋地学人家是没有出息的。正如现在的绝大多数书画作品,"千人一面",看似漂亮外貌,实则废纸一张。陆俨少:何为好画的标准?


4、诗情画意”是根植在中国人“骨子”里面的文化情结。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中是很注重“德行”的,如:“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德才兼备”、“德高望重”、“德厚流光”等等;因此,“顺利”与“德行”是分不开的,“德行”越高的人,他就越顺利。我把这些最能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经典的诗(词)句,融入我的作品里;这是因为我的理念是,作为中国画家应该是具备有“书、画、诗、文”的基本功。只是因为中国画是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综艺体”。


5、2012年,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作品被求是论坛(中共中央理论权威)推荐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顾绍骅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书画家)
6、A、历代画论称之为“标格特出”或“标致特出”,人们一看,会感觉它完全跳出来了,超尘绝俗。这与是否工笔或写意无关,与题材、体裁、形制、手法也无关,是效果,浸透著精神内涵的一种效果。仇英画得虽好,但不能称作“逸”,是妙品,有的可称神品。陈老莲是“逸”,八大是“逸”,石涛略显粗糙,也是“逸”。他的画作在“笔精墨妙”上要打点折扣。B、欧阳修《盘车图》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能够“忘形得意”是很少的,意是大概,但又是精神实质。C、(中国画)要把自己提升成有文化的、有有境界感的,有操守的人,才能进入中国画。中国画对画家有人文要求,要“人”、“文”双修。对欣赏者的要求同样也要有“文”,“文”是进入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门槛,也是沟通画家和社会的桥梁。D、中国画启示人养心修身,知世悟道。孔子说“见山思仁,见水思智”,醉心于看画人远离势利,离善境更近。一时达不到,但能使人向而往之。“成教化、助人伦”,是艺术的社会功用而最大的“教化”与“人伦”便是向善。E、传统中国画一从思想入,二从书法入,中国画家一生都重涵养,是养出来的。中国画重藏不重显、重涵不重露,就是哲学观使然。F、观画然,观人亦然。美在皮表,一览无馀,情致浅而意味淡;故初喜而终厌。美在其中,蕴藉多致,耐人寻味,画尽意在;故初平平而终见妙境
孔子说“君子不器”,大约是指对“术”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作品选二:
中国山水诗意画《观》
题画诗:仰观初无路,万转迷宇宙。人生系时命,日月不能周。
诗意解:我仰望苍炯,思绪万千: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了路;浩瀚无限的宇宙,我们可以探索的道路,又何止“万条”?人生的道路,不能“听天由命”,要拼搏、奋斗…;虽然,奋斗不一定能收获,但是,不奋斗?一定是没有收获的!远处一队迎亲人群,渔户捕鱼的船只…,他们按照各自的“轨迹运行”着,有如日月在宇宙中运行着,日食月食,虽然少之又少,但是,总会发生,不能周全,何况人生呢?
【补充】世界之大,浩瀚无边;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有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为: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规格:53cm×234cm    纸本设色    2016年11月 创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诗出处:
1、宋·苏轼《金山妙高台》诗的第九句:仰观初无路
2、唐·钱起《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诗的第四句:万转迷宇宙。
3、唐·元稹《别李三》诗的第九句:人生系时命
4、唐·刘复《游仙》 诗的第十八句:日月不能周。

中国山水诗意画《祥和》
题画诗:榆柳荫后檐,攀林俯云烟。垂①绥②饮清露,群峰忽眼前。
诗意解:榆、柳、松柏等,树林遍布山峦沟壑、房前屋后;那宛如薄纱的云烟,攀附在高坡上的松树中俯看着一对挚友,不顾清晨的露珠,浸湿衣衫,一边欣赏着眼前的美景,一边“高谈阔论”,憧憬着一个和谐友善、绿色环保、富庶高效、健康吉祥的和平世界……。
【欣赏】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本作品绿色、安详,充满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抒发了作者对平安祥和、绿色环保、富足丰盛、健康吉祥的祖国的赞颂。
【解释】①垂:东西一头挂着,这里指古人的头发;②绥:安好。
规格:53cm×234cm    纸本设色    2016年11月 创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诗出处:
1、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诗的第十一句:榆柳荫後檐
2、唐·王勃《八仙径》诗的第四句:攀林俯云烟。
3、唐·虞世南《蝉》诗的第一句:垂绥饮清露
4、唐·皇甫冉《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诗的第四句:群峰忽眼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15: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顾绍骅 于 2016-11-26 15:56 编辑

复兴中华,呼唤民族文化品牌!    下


                 西方世界有两次文化复兴,一是古希腊时代,二是14世纪源自意大利的欧洲文艺复兴,两次认识上的革命让欧洲很快走上富强之路。
                  很遗憾!东方中国目前只有一次——也许我们正处于第二次,那是在春秋时代,有了诸子百家,产生了以儒道法思想为主体的文化氛围。

            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要求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助推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一臂之力,“品牌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国家品牌计划”助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号角!

           艺术品应该“有故事”(有如影视剧一样),反映积极向上的社会需求。顾绍骅艺术感悟:“一件艺术品需要彰显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时代精神,催人向上或积极进取;不是简单地“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中”,否则,艺术品的价值等同于“数码照片”(甚至于没有数码照片的“清晰度”)”。  郭庆祥:陈逸飞没有什么收藏价值

            “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狭义的“品牌”是一种拥有对内对外两面性的“标准”或“规则”,是通过对理念、行为、视觉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则化,使之具备特有性、价值性、长期性、认知性的一种识别系统总称。品牌,不仅仅是商标或标志,它更是企业的一种象征。
               回看国内书画市场、艺术品高端市场;鱼龙混杂,一片混乱;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只见技法,不见思想”。文化产品不见文化,只见工艺,没有情感,只见技法,不见文化(思想、情感)因此缺乏中国画的灵魂——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 以至于画商们可以操控艺术品市场,无德画家跟风复制“同款”作品,并且被称为“复印机”;其他画商们也不甘落后,聘请艺术院校师生,在高科技的支持下,批量复制“畅销商品”;故而使得艺术品市场“雪上加霜”:有的国画家的作品,只能卖到人民币30~50/幅艺术家沦为“艺术乞丐”----------
             随着国家提倡由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转型升级,艺术家们也该思考将自己的作品“转型升级”了。顾绍骅抛砖引玉,推出“顾绍骅的诗情画意”,是“身体力行”走中国画民族性发展道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其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的“坚守者”和倡导者。但本人乃一介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自知力量非常渺小,故,急盼各位“复兴中华文化、兴盛中国国力”的有识之士的支持!
各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中国画是“形而上”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厚积薄发;并非历史图片、写真照片;潘天寿指出:科学固然是对的,但绝对科学却不是艺术,而成自然主义,成了照相了。从根本上来讲,艺术家仍然要凭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情感来作画,不作造化的奴隶,而要造化在心,变化在手,能察自然变化之神奇,有化天地万物之手段。画家程十发说:“作画追求和真的一样,那不是艺术家而是科学家!
针对现在“千人一面”,以技求技、只见技法,不见思想(借物抒怀、托物言志)舍本求末状态,我们必须这样思考:学书法的人,书法学习、模仿王羲之的,写得非常好,甚至与王羲之一模一样,他不能称为“书法家”;为何?因为,艺术也是“专利品 ”很讲究原创;这原创性是唯一的,不是工艺品,工艺品可以复制;只要是看得美观、细腻、真实,可以无限量地复制;而艺术品就不同了,众所周知,吴道子、巨然、马远、夏圭等古代画家,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张大千等近代画家都有独特的绘画风格;人们提到吴道子,我们就知道什么是“吴带当风”;提到马远、夏圭我们就知道什么是“马一角与夏半边”;提到傅抱石我们就知道什么是“抱石皴”;提到李可染我们就知道什么是“浓重浑厚,深邃茂密”……。这些艺术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创造历史,我们后人学习继承,一定要有自己的“面目”,否则,只是没思想、没灵魂的“复制品”。王羲之的书法是艺术品,那么“刘羲之”、 “张羲之”的书法作品,就算是写得与王羲之一模一样的好,最多只能算是工艺品,所以,书奴的作品永远没有价值(缺乏原创的,复制品充其量算“工艺品”,而非艺术品!)这些道理是告诫我们千万不要抄袭或者复制前人的作品,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国人的审美保守、肤浅,只认绘画的写实性,看不懂写实性以外的寓意;只能说:国人的文化修养、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差;对“该”艺术品创作思想、创作风格不一定正确理解,加之创新意识欠缺,需要“恶补”专业知识啦… …;(从世界艺术市场看:人们欣赏、推崇的并不是“写实主义”那么地“刻板”(写实主义的终极是照相机的照片效果),而是“印象主义、野兽派、抽象艺术、超现实主义……”如: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昂贵的前十幅名画中,没有“写实主义”。)
艺术品牌是西方艺术市场成熟的商业符号,是依据西方绘画名家的绘画风格所决定。
据Artprice统计,2012年,共有约255,000件作品在拍价达到5,000美元之前就已落锤成交。这些售价低于5,000美元的平价作品数量在拍卖市场上占到80%,在年度总成交额中的占比却略低于5%。毫无疑问,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上升,成交作品数量在最近十年中增长了60%。如今,在此价格范围内售出的作品数量比10年前多出了100,000件。同时,西方市场售出的作品比中国多出两倍,也明显反映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需求量和市场基础的稳定性比西方尚有巨大差距。绘画部(Paintings Department):这是西方艺术市场的大头,包括油画、版画、雕塑以及水彩等纸上作品,根据美术史、国别以及绘画门类,又细分出数十个专题部门,大致又划分为如下几块:
印象派和现代艺术(Impressionist & Modern Art),是拍卖公司最赚钱的一个部门。天价级的画家作品大多在这里完成,如梵高、塞尚、莫奈、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许多都以数千万美元的高价成交。进入二十一世纪,毕加索《拿烟斗的小男孩》和克里姆特的黄金画作拍卖价均超过一亿美金。
战后和当代艺术(Post-War & Comtemporary Art),这是目前国际范围内最热门的收藏类别,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有与“印象派和现代艺术”门类并驾齐驱的势态,产生了许多创纪录的成交。波洛克的一件抽象油画作品以一点五亿美元成交,一举成为世界上最贵的绘画作品。
古典绘画(Old Master Paintings),主要拍卖文艺复兴前后的古典绘画作品,间或也有大师的作品拍卖,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伦勃朗等人的作品面世,同样令人振奋。
维多利亚和传统绘画(Victorian & Traditionalist Pictures),从事19世纪以英国为主的维多利亚时代风格油画的销售。--------------据报道,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于1892年创作的作品《你何时结婚?》将在华盛顿特区的菲利普收藏馆展出。这幅摘下史上最贵艺术品桂冠的作品由卡塔尔博物馆于今年2月以近3亿美元(约合19亿人民币)购得,
第一名:高更(Paul Gauguin) 《你何时结婚?》以3亿美元成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远超保罗·塞尚的19世纪末期佳作《玩纸牌者》2.5亿美元(约合15亿9千万人民币)的纪录。
第二名: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 《玩纸牌者》以2.59亿美元成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图所示,该作品不是“细腻、写实”的作品,高更与凡高、塞尚并称为法国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保罗·高更在对原始和土著民族的艺术作了一番研究之后,开始将对象的轮廓形体加以简化,使用强烈鲜明的大色块,采用单线平涂的手法,形成了一种平面的具有原始意味的艺术风格。高更还在作品中寄予了对人生及艺术的深刻思索,赋予作品以象征意义。他艺术在单纯和原始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像塞尚和梵高一样,高更也摆脱了模仿自然的传统,在绘画中表现了个人主观的愿望和追求;把绘画的本质看作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创造,而不是一般所认为的那种通过反复写生而直接获得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和大多数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他的探索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原始艺术的影响,特别是他对南太平洋热带岛屿的风土人情极为痴迷,这似乎要从他的家族背景和成长经历中追根溯源了。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第三名:毕加索(Pablo Picasso) 《梦》(Le Rêve)以1.58亿美元成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四名: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以1.45亿美元成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8年第5号》是杰克逊·波洛克“滴画”中的精品,画布被钉在纤维板上,画布上的颜色有黄色、白色、栗色以及黑色,看起来有些杂乱无章。这幅作品于2006年11月3日拍卖出全球绘画作品最高价,达1亿4千万美元,收购名画者是一位墨西哥金融家。
第五名: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48年第5号》以1.4亿美元成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纵观波洛克的的作品,不难发现,抽象的波纹、漩涡纹线条以及“滴画”中自由不羁的多变线条是其作品中常出现的元素,完整的人物形象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并不多。尽管如此,它仍然以其特有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往的古典主义画家在创作人物主题的作品时,对象的固有相貌特征是其创作的主要依据之一。而以波洛克为代表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却出现一种逐渐脱离人物固有形象的趋势,他们更倾向于表现人物的某种情感,他们认为这种情感的表现越是脱离物像越能够表达得更为真实。因此,在波洛克的很多作品中,我们无法看到对象的真实特征,看到更多的是那种几乎要喷薄而出的强烈情感宣泄。这一点在后来甚至可以看作是他艺术成功的特色所在。波洛克作品所具有的特殊吸引力与他对艺术创作的理解有着很大的联系,他曾这样说:“现代艺术家生活在一个机器时代,我们有机器手段来逼真地描绘客观对象,如相机、照片。在我看来,艺术家的工作是表现内在世界——换句话说——是表现活力、运动以及其他的内在力量。……现代主义艺术家的着眼点是时间和空间,他表现情感,而不是图解社会。”[1](P.8)正是基于这种追求情感表现的执着和坚持,才使波洛克有如此大的勇气去超越那个被古典和传统紧紧束缚的时代,从而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独特风格。
第六名: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 《女人III》(Woman III)以1.37亿美元成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七名: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 《鲍尔夫人的肖像》(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为1.35亿美元成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2年5月3日,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上,1895年版的《呐喊》以1.199亿美元拍卖成功,创造了当时拍卖的最高价格纪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九名:贾思培-琼斯(Jasper Johns)《旗帜》(Flag)1.2亿美元成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十名:毕加索(Pablo Picasso) 《裸*体、绿叶和半身像》(Nude, Green Leaves and Bust)1.16亿美元成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自从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西方艺术家们开始思考“能否将写实风格进行到底”了。于是,在“巴比松画派”后,西方的“印象主义、野兽派、抽象艺术、超现实主义……”成为了西方绘画的“主流”或发展方向;艺术家波洛克、莫奈、梵高、毕加索的作品并非“写实主义”他的作品却倍受人们喜爱:莫奈、马奈作品的“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

【小结】

从以上数据看出,无论是收藏家、艺术家等等,都是支持原创的。虽然,西方绘画的写实性逐步衰败,人文性逐渐突显,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绘画、抽象绘画等等“风起云涌”、风生水起的;说明欧美等国艺术家、收藏家、欣赏者的对艺术创作的知识性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其二是有包容心和接纳之意,对新生事物反映较快,这都是国人需要转变思想的地方。
再回头看看我国艺术创作,随着“西风东渐”这样的东施效颦,已经将国人透彻“洗脑”,并根深蒂固;加之国人的“劣根”——惟命是从、懒于思考、人云亦云……,缺乏艺术知识的学习与基本了解,把写实性当作评判绘画的唯一标准,误以为画得越细腻、越像就越好,使得眼光短浅,成为井底之蛙,不知道写实性只是绘画语言的其中之一;早在宋代,苏东坡就指出:“绘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看画只能看到形的似与不似,而认识不到形以上更深一层的思想意义,那么他的思想、见解就和儿童是一样的)因此显得这种思想更加缺少有包容心和理解之意;现在的“艺术创作”居然还停留在“徐悲鸿时代”?舍弃坐拥博大精深的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先天人文优势”,抛弃白描学素描,追求光影效果,只见技法,不见思想乃是本末倒置;应该从中国画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发掘,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唐诗宋词”这样灿烂文化的,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信奉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厚德载物的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这一沃土之中的中国画,以其与之相配人文性:“借物抒怀、诗情画意、高雅怡情”,必将会茁壮成长。



本文参考资料:1、2015年中西方艺术品市场现状对比分析,2、

原贴地址:http://www.gushaohu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884&pid=86063&page=1&extra=#pid8606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