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f8 ~ a5 O二5 E; W6 ]7 R" `' o1 n5 d p
# ?2 r3 [3 p- x4 j9 F: B! ^ 此次刊行《长春真人西游记》,我们选用的底本为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原始的祖本《正统道藏》本[27],与王国维本、纪流本、《古西行记选注》本不同之处,若不说明,均以《正统道藏》本为准。0 B! Q& }7 Z9 g3 V8 |. ?
) p* L3 h- y4 u 原文中有几处是李志常的双行小字夹注,本书把这些内容放人圆括号中来表示,字体为五号仿宋。- U5 j! Z% e4 p$ h% v0 C
- i) J9 @1 {0 e
为了使读者有一个比较清楚的历史感和空间感,我们重点注释书中的人名、地名、名物制度和历史事件。文中的普通字词一般不做注释,但对于某些比较生僻的词语,特别是宗教词汇,我们也酌情注出。本书的注释参考了上文提到的诸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王国维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陈正祥的《〈长春真人西游记〉选注)、杨建新主编《古西行记选注》、纪流的《成吉思汗封赏长春真人之谜》等。由于注释颇多,我们不一一俱引每条注释的出处。但各家意见歧异或难成定论之处则分别加以注明。注释中,我们将王国维校注本简称“王本”,陈正祥选注本简称“陈本”[28],杨建新主编《古西行记选注》本称“《选注》本”、纪流《成吉思汗封赏长春真人之谜》称“纪本”。本书对普通语词的注释主要参考《辞源》[29]、《辞海》[30]、《汉语大字典》[31]、《汉语大词典》[32]、《中国大百科全书》[33]、《中国历史大辞典》[34]等,恕不一一注明出处。3 [& p1 x, j2 t* m5 I _' _
1 V9 s) y8 e) [; W7 L
为尽量保持此书的原有风格,在古籍白话的过程中,我们尽量直译,一般不做改写和增饰。凡是在注释中已经详细加以说明的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在白话中仍使用原词。
9 ~. @7 F5 u' _# G% x1 Z- E! N" H# k6 A
对原书的序言和附录不做翻译,只加较详细的注释。
: c. m4 H3 }+ e% x' ~" n- Y/ @' _/ z
2 L0 I! z. C1 c9 I “诗无达诂”,翻译成白话就更难。与其强译,不如留给读者去自己体会诗中微妙的内涵。书中的诗歌、颂辞、偈子等,除加必要的注释外,一概保留原貌。8 @5 e! p0 ~2 H7 e9 x- b
( A( e8 X3 ?2 W0 o) V( G 为了方便读者,本书收入了几篇附录。% F( s$ r2 {2 L/ g* q
1 w- U1 N. P1 G6 P
本书作者李志常的传记资料《玄门掌教大宗师真常真人道行碑铭》。
: k' r3 U/ x$ y( v1 y c3 r4 G
/ g$ G; e* [# p4 L5 [- z. p% {, J 本书主要人物丘处机和成吉思汗的传记资料:《元史·释老传·丘处机》、《元史·太祖本纪》的有关部分。
$ Y% a7 l) l2 R: P I" y
# B$ H! ^( [& h( q( j7 y- B% t 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丘真人》,收入了成吉思汗邀请丘处机的诏书和丘处机上奏成吉思汗的奏文。
& X1 J7 W% U+ W4 @* ?+ s+ E
- d" w. C; W+ [1 h3 W 大蒙古国重臣耶律楚材编录的《玄风庆会录》,比较详细地记录了丘处机向成吉思汗讲道的内容。
& Z7 t" V. B, u& U4 a( ^6 E7 ~' I* K9 P
我们注释并白话此书的目的是为了给普通的读者提供一个便于阅读的古行记读本。这样一部广泛涉及十三世纪中国北方与中亚地区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的游记杰作,不应该只是学者书房的插架之物,也应是草原行旅背囊中的旅行指南。我们可以沿着长春真人的足迹去体会人类历史的沧桑和大自然神秘的永恒,可以在北地或西域的山水丛林里、驿路古城边,在驼马长队的铃声中感受当年西行者的忧伤、痛苦、惊异与欢欣。7 x Q% N, I/ n3 `) _
9 O! g7 V& Y* ?: \' G6 ` 由于笔者临时的访学计划,本书的译注工作是在相当仓促中完成的。错谬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C2 k" p/ B9 F
2 v" A. h6 b! E3 E- N' L" `* u 党宝海( F' G# [; t0 A5 l9 \+ E0 u
+ N- \2 g6 {9 d0 z* Y
2000年11月3日
- V5 }: y K3 e! ?, O* ]1 L; ^$ g
[1]明成祖即位(1403年)之初,敕道教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永乐八年,张宇初去世,诏令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修。直到正统九年(1444年),始行刊板,次年刊板事竣,名曰(正统道藏),共5305卷,480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仍以(千字文)为函目,白天字至英字,每函各为若干卷。每卷为一册。所收道书,已重行分卷,原有道书短卷,则数卷并为一卷。系梵夹本。
6 V8 c& k9 Z0 Y, i4 z4 x0 K$ K# ]+ f: `2 p
[2]该文与钱大昕的跋文均收入王国维《蒙古史料校注》本《长春真人西游记·附录》,清华学校研究院1926年排印本,比较常见的是《王国维遗书》本,上海书店1983年版。文章篇幅很短,读者可以参看。1 \* x& o5 Q/ p0 K6 n9 O5 Q
: U. K* `+ J. n1 u4 }6 z1 V
[3]参阅上引王国维《蒙古史料校注》本《长春真人西游记·附录》。
( l' K7 X. ]5 x4 C
: X- ]3 q. p4 v- n [4]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刊本.
6 j) ?9 Z. ]( A( C' s& U4 Y; \% {
, O0 a; _3 h) b; i% _8 d [5]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金匮浦氏静寄东轩石印本。1 Y5 R$ s$ `& N. M
5 Z+ c8 W- T/ V7 K3 a$ p
[6]中华书局1936年版。
; f1 T( T0 y7 C b- `: o1 s* T" D- K- U, V
[7]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4 x3 \4 S0 J) M( s
) P" w. S- ?" U4 w o; F
[8]民国四年(1915年)《浙江图书馆丛书》(即《蓬莱轩地理学丛书》)本。
: f' }# a/ N$ J" A/ r9 c
) B; O9 Q- K( K8 w4 z [9]上引《皇朝藩属舆地丛书》。
( L/ O( ?" C* I4 M0 T* u& D, p8 U# j+ x4 p1 d# a
[10]此书有多种版本,最早为《蒙古史料校注》本(1926年清华学校研究院排印本),后又收入《海宁王忠悫公遗书》(1927年海宁王氏排印石印本)、《海宁王静安遗书》(1940年商务印书馆长沙石印本),比较通行的是《王国维遗书》本(上海书店:1983年版)。 y) j" L7 y$ X/ B9 ~
2 ^, m; v3 l9 T+ O [11]《国学丛刊》第4、5、7期,1942-1943年。
/ o8 u; o: f" o% H' Y, ] @
+ G* I' q3 Y5 P$ B+ I1 D [12]北平:辅仁大学1930年排印本。通行的是中华书局本1979年版,第五册,第70-156页。
' V) b u: q! m/ l
% G X) x0 l: G4 m) P [13]《中国游记选注》第一集,第三篇,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79年7月版。
% N7 B4 @. L/ m. k3 G. T+ [ X. C' [$ t! S& v
[14]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 L r$ m" D$ k% c& u& J
5 T$ N' a7 a* V [15]中国旅游出版社1988年版。
Z* o' z% ?. M/ h0 G
! S9 Q. o- q1 c7 F% B [16]见Siyuczi,iliOpisaniePutesestviyanaZapad,TrudyClenovRossilskoiDukhovnoiMissiivPekine,4,1866,259-434.(为排印方便,此处俄文用拉丁字母转写)
4 x% J3 B: d: ^
9 S0 f; Q0 {& N9 Y. k [17]MedievalResearchesfromEasternAsiaticSources,Vol.I,London,1910,pp.35-108.
7 P3 e7 P. c1 ?6 L$ q F; X; Y# T2 p# {( c6 }
[18]TheTravelsofanAlchemist,theJourneyoftheTaoistChangfromChinatotheHindukushattheSummonsofChingizKhan,London,1931.
$ U' y" Q6 j$ y( ~% J* e0 r4 e5 ]/ N7 M' I) `/ b
[19]《长春真人西游记》,东京,1948,,: P( ^+ Q: K" y/ V
: `, A: ]$ X7 `* x [20]在此之前人们只是称呼他“丘哥”。
1 @" z, A/ f( Z8 p
, [% J" d% y( g) L6 G [21]主要是指杨安儿、李全领导的红袄军。
7 k7 Q5 @% Z" {) |5 |/ ]: Q7 r3 U3 F" m& O. I% {9 H; [0 c* I! X' u
[22]《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5 Y; @! g r: D1 {$ n
5 {; o7 l2 A1 U, z' \ [23]《元史》卷二百二《丘处机传》。1 C- x: g3 L/ y1 Z
3 `6 I& x# A! w' L- l [24]即《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亦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三藏法师传》、《慈恩传》等,共10卷。唐慧立本、彦悰笺,记玄奘生平事迹。因玄奘长期居住大慈恩寺,时人尊之为慈恩寺三藏法师。前5卷记玄奘出家及到印度求法经过,大致依据《大唐西域记》;后5卷记回国后译经情况,叙述受到太宗、高宗的礼遇和社会的尊崇等,尤以所上表启为最多。其所记古代西域、印度及唐初以长安为中心的文化宗教情况,是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此传古代有回鹘文译本。近现代以来,先后有法语、英语和日语译本等行世。
& O$ R/ l+ I1 y) K3 t: x% a, d n* T" N6 l9 f, f+ |4 O
[25]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这里代指各种道家经典。! n% z( A8 f, C. i5 y1 o7 l
: ]1 Z! N% t, A' {
[26]关于佛道辩论的详细情况只留下了佛教人士的有关记载,著名学者王国维、陈垣对此次辩论中道家失败的情况多有质疑,参看王国维《〈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序》;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1941年辅仁大学排印本,第47-49页。
* d# e& o, b- @7 p- s
( y( [8 u/ {( k3 X: b6 K [27]《正统道藏》经板传至清代,日有缺损。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遂全部被毁。明清两代,颁赐各宫观的道藏虽多,但屡经兵燹。存者甚少。1923年至1926年,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名义,据北京白云观所藏正、续道藏影印,缩改为石印六开小本。每梵本二页并为一页,凡1120册。本书所用的《正统道藏》是台北艺文印书馆1977年影印本。《长春真人西游记》收入该书第57册“正一部”,第46193-46225页。王国维在出版《蒙古史料校注》时能够看到《道藏》本,却使用《连筠簃丛书》本为底本,而校以《道藏》本,似舍本而逐末。
6 H9 K9 l% i: ]% _, |5 E1 }5 S0 g e4 A3 b( R( ^
[28]此处陈正祥书所用的版本为1994年台湾南天书局据香港1979年版重印的本子。6 n5 S3 w1 Z2 x8 W2 V! S: U4 h
1 {. P( ~- C7 l: ] [29]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6 |1 u; \ n0 t' l+ Q
- _- E% Y, I) R
[30]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 P6 `. E$ J* z' V: Z% N
0 N4 \+ k7 n+ |5 ^& Y0 m9 S [31]缩印本,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 E2 d" y& z% d+ O& v6 ]! ]1 x1 a, p( d
[32]缩印本,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
& k; l- i$ t3 f9 s1 x! ^' f
4 i: J' n1 N' x [33]简明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 A9 ~* L Q; N; ~" S$ B5 j! s/ S7 [8 M( U
[34]汇编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 O* A2 i& E- ]* Y/ W% ^5 Q
6 B! T( o6 ?3 H+ d( e x' W3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