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金缕曲》透心骨
清顺治十五年(1658),清王朝借口江南科场作弊案,肆意迫*害知识分子文人学子。诗人吴兆骞(汉槎)也因此案被流放宁古塔(今吉林宁安),他的好友顾贞观这时寓京师千佛寺,在寒冷的冬天听到这个消息后,悲愤地写下了两首《金缕曲》以词代书,寄往宁古塔给吴汉槎。
其一: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炭,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脚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其二: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这两阕《金缕曲》写得缠绵徘侧,感人至深。倾诉了顾贞观对放逐边陲知己的无限思念之情,控诉了专制统治阶级的的残忍和野蛮。同时,也表述了他“冰霜摧折,早衰蒲柳”的境遇。读来字字血、声声泪。
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读了两词后,感动不已,作词以和,词文如下: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竟逢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生缘,恐结在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顾贞观是在四十岁时,才认识纳兰性德的,他说:“岁丙午,容若二十有二,乃一见即恨识余之晚。”那时,顾贞观又一次上京,经人介绍,当了纳兰性德的家庭教师,两人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之交。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心心相印,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现实有共同的认识。
据顾贞观说,吴兆骞被诬流放,纳兰性德看了顾给吴的两首《金缕曲》,异常感动,决心参予营救吴兆骞的活动,并且给顾贞观写了这首披肝沥胆的诗篇。
十八年后,吴兆骞终于获释。
每读三词,心内的激动和景仰便油然而生,同时也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苦楚和酸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