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团河行宫
. r* s V% m4 ^: r9 g. x来源:北京旅游1 V- R- y" O8 ^) m4 K
7 ^6 `3 I7 d; I. {
团河行宫,乾隆年间修建,在清代南苑几大行宫中,以规模最宏丽,景致最秀美而被后人誉为“皇都第一行宫”。2 [1 N6 e l8 I- G9 P4 b
团河行宫位于大兴区西红门镇团河北村一带,距离南三环15公里。团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前往南海子行猎时修建的四所行宫中最豪华的一座。南海子是元明清三代著名的皇家园囿,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2公里,总面积210平方公里。- v* L C) x& Y) D6 C' J& U7 A1 P
因修建团河行宫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面对其奢侈豪华“抚景不能不引以为愧”,曾作《知过论》一文“以当自讼”。御碑亭西面的碑文就是传说在南海子早已失传的《罪己诏》。6 \0 o. O: {% M$ _" R
B6 O p; p/ \# w9 L9 i) j6 ^ F 中文名称:团河行宫遗址公园
, y3 y4 K7 R* x$ T& V E 地理位置:大兴黄村门内团河一带 `! F V$ `8 t' b& V4 T
修建时间:乾隆年间
5 H. D4 q5 {3 Y9 Z 占地:约400亩
: Q" n' W' Q0 ]
# P4 i7 f2 x8 y& v9 h9 ?- P 溯源- b5 Q/ U$ k7 e! Y; ]" M/ `( o
明永乐年间在元代下马飞放泊的基础上,将南海子正式辟为皇家苑囿。随后,明朝诸帝不断在南海子增建猎场。明宣德年间,还修建了庑殿行宫,并设立了两座提督衙门,供管理南海子的上林苑内监提督办公与居住。顺治十五年(1658年)和康熙年间先后将明代两座提督衙门改建为行宫,分别称“旧衙门行宫”(旧宫)和“新衙门行宫”(新宫)。随后,康熙和乾隆两朝又分别在南红门内和黄村门内团河一带修建行宫,即南红门行宫(简称“南宫”)和团河行宫。 k: x; u( ~$ U V7 V) J
清末后,四大行宫均遭毁损,并长期被军阀盘踞。至解放前夕,团河行宫尚有少量遗存,其他三座行宫旧迹难寻,只余下“新宫”、“旧宫”和“南宫”等村名。1985年,团河行宫遗址公园建成,2001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5 l; S, C8 A1 `% j, u& Y$ W 2010年9月下旬,列入“城南行动”计划的南海子公园一期工程正式开门迎客。至2012年二期工程将全部完工,北京城南将形成一个总面积达11.65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区。从位置上看,规划中的南海子公园主要位于明清皇家苑囿南海子(南苑)的东南部。与城北的奥林匹克公园相对照,它正处于新城市中轴线南延长线的东侧。
X5 q6 {: }6 M# H4 M+ h' { 随着南海子公园逐步显露面目,不少专家不禁要问,处在中轴线南延长线西侧的团河行宫有朝一日究竟能不能得到复建。“如果说即将建成的南海子公园是北京城南的生态之‘肾’,那么团河行宫遗址则是它的‘肺’。在清代南苑的诸多皇家建筑中,团河行宫是少有的还有遗存且原有格局大致得到完整保留的地方之一
) V" l5 f3 P( g: L4 C+ ~+ t
1 |. {2 v. A5 {9 \4 ^& K
团河行宫的衰败
& y" R0 k7 T# |' w, Y7 X 团河行宫建成后,清廷即派兵勇在行宫四周的堆拨房、军值房内驻防守卫。同时迁来18户满族人居住在行宫东部,负责行宫的维护和供皇帝临幸时役使。6 R5 g4 l# I( u7 D2 W& S
1900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是年八月初,侵略军在南海子焚烧寺庙,射杀苑中禽兽。在南苑驻守的清兵不堪一击,闻风而逃。日本、英国等国侵略军先后闯入团河行宫,把行宫中的珍宝洗劫一空,带不走的名瓷、石雕尽行捣毁,使团河行宫遭到严重破坏。6 S. p7 p4 x, Y/ f# W8 S
1922年10月,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时,在南苑组成检阅使署;属下部分军队曾在团河行宫内驻防。冯部驻军期间,曾在宫中东湖东岸石板房一带,为兵士修挖浴池;又在团河行宫东所宫殿区兴办被服厂。1924年夏,冯玉祥在团河行宫北部买地,为阵亡官兵修建昭忠祠。”那祠是一座五上六厢的院子,正中一座亭子对着大门,院子后面是一片广阔的坟地,埋葬阵亡官兵的骸骨。“ 当地群众把这片坟地称为”冯玉祥义地“。笔者少时所见,昭忠祠早已废圮,只存门口一对铁狮;北面一座高大石碑,隐约记得碑上镌有冯玉祥将军的诗文。据老人记忆,这对铁狮即是冯玉祥当年从团河行宫移去昭忠祠门前,即上文所提到团河行宫东所大宫门前的那对铁狮。笔者清楚地记得,昭忠祠门西侧的铁狮左前腿已断。现在这对铁狮和那座石碑已不知去处。
) t R; J" W/ ]& a% y) y9 }3 T
8 F+ Y& W: c1 _& ~* u 团河行宫彻底毁于1937年日本侵华和国民党接收时期。" H; N: P' ~* [1 z
1937年7月2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向驻扎在团河行宫内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在炮火中,团河行宫一部分又遭到严重摧残。1942年,日本侵略者为了修建南苑机场和廊坊、黄村、南苑火车站等,开始大规模拆毁团河行宫。日本投降后,国民党贪官污吏为中饱私囊,仅四五年的工夫,把团河行宫的主要建筑拆得一干二净,宫中的树木也被砍伐殆尽。, |5 @) e5 o; w' w- w$ V% z1 h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团河行宫遗址曾被几个单位长期占用。1957年被划归北京市园林局作为绿化用地,但这一组古代园林遗址并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修缮。河湖山石驳岸被拆毁,与西湖小船坞的条石一起运走修建了剧场。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西湖东南岸的云随亭等又被拆毁,令人痛惜。7 S4 s ^ Q! ]
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团河公园建筑前,行宫遗址还有古柏159株,虽历尽沧桑,仍浓郁如黛,傲然挺立。行宫内山水依然,时有土山50余亩,南山海拔52.53米。西湖水面约60亩,东湖水面约15亩。东湖岸边的群玉山房、钓鱼台和东湖岛上翠润轩基本完好。西湖西南岸的大船坞仍可利用。云随亭、点景抱厦房、”露香亭“、狎鸥舫、归云岫、珠源寺、漪鉴轩等都有遗址可寻。保存最好的是西湖西北岸的御碑亭。亭四方形,为大式歇山重檐筒瓦调大脊,吻垂戗兽,旋子彩画。亭内有乾隆帝题诗碑一座,碑身四方形,汉白玉质,上为四角攒尖顶;碑额浮雕双龙戏珠,中间篆书”御制“二字;碑身四周浮雕叶蔓花纹。下为须弥座。题诗碑通高5.7米,每边宽1.2米;须弥座高0.9米,边长1.4米。碑身四周镌有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至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御制团河行宫诗作四首。) U1 ]8 W r% _5 y4 f
$ B" ^& S1 @/ O' H9 S) Q/ b- x* P1 s. {( ]7 k# o% P$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