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1|回复: 0

留美幼童公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4 20: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3-14 20:15 编辑
! ?! ~- z" ~/ s4 W9 }
  t, F/ P% B; n6 q% Z6 w留美幼童公案8 i# w: ?6 }' C2 {0 \! k) d" A
来源:历史记忆9 s0 E9 Y6 ^$ j0 ]* U
* X4 H( _5 F. h" ]- d; x
  1872-1875年,大清政府每年遴选30名少年赴美留学,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原计划留学时限为15年,不料进行到第十年时,留美幼童全部被政府强行召回。这一事件史称“留美幼童公案”。
/ ^8 f3 ]4 s) u" n lmytp0.jpg
7 o! w4 }) i7 L! v4 ?3 i  y: d  中文名:留美幼童公案
8 J' ]1 K- |9 r- K  时间:1832年
8 Q$ Y8 f1 m' P9 N. R  朝代:清
  f2 K: C+ _. l4 k0 S  时间:1872年. n8 X- ~3 |$ F8 Q* u+ H4 O0 L* @4 o
  u. |& N. g  ]3 k) A9 x
  清末留学计划- k: ^* c& j* v! B* N
  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这两句话,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里说的。因为“古今未有”,所以这一计划的决定,采取了极其郑重的方式:1871年8月5日,先由曾国藩(1811-1872)和李鸿章(1823 -1901)联名,向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实际上是向垂帘听政的慈安(1837-1881)、慈禧两位皇太后会奏;太后批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复议;总理衙门和曾国藩、李鸿章对奏稿进行商议修订,9月5日,再将“议奏”呈太后;9月9日,获得批准办理的圣旨。# J, X) s0 u# p& g0 Q
zgfxp0.jpg lhz03iew.jpg 0 L+ A% c. l9 l9 `8 Y
tzfm2pd0.jpg   r3 L( Z2 N5 r+ O( s+ X3 ~3 y1 C
ca2ps0.jpg ! Z8 F  S5 A+ k4 E% g- ]& _5 `8 E
cx2px0.jpg
* B! p4 r5 c3 G5 c) m& M  在奏折里,曾国藩和李鸿章这样评价外国的科学技术:西洋军事实力的背后,有地理、数学、天文、制造等多种知识;他们重视引入外国的先进技术,把学有所成的“游学”者请到学校,教授各门科学;他们把陆军和海军的建设看作“身心性命”……今天我们中国要仿效他们的成功之道,最紧迫的,是应当选拔聪颖子弟到海外留学,努力钻研,以实现皇上逐步自强的夙愿……他们的规划是:访选各省聪颖幼童,每年30名,四年共120名,分批搭船赴洋,在外国留学,15年后,按年分批回国。“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上下,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
( [+ ?( j% M% O" }9 c# g$ s  奏折对幼童留美的具体事宜作了规定:赴洋幼童学习一年,如气性顽劣,或不服水土,将来难望成就,就应由驻洋委员随时撤回。幼童入学之初,读什么书,学什么专业,应由驻洋委员列册登注,每四个月检查一次,年终汇总报告。驻洋正副委员,每人每月薪水银450两,翻译一人,每月薪水160两。每年驻洋公费银共六百两。正副委员翻译教习来回路费,每人银750两。幼童来回路费及衣物,每人银790两。幼童驻洋学费津贴屋租衣服食用等项,每年计银400两。每年驻洋委员将一年花费开单报告,“倘正款有余,仍涓滴归公”,如果费用不足,可报告要求补充。留学事务局每年的预算,为库平银6万两,以20年计算,约需库平银120万两。当时的币值,每4两银约合美金5.5元,所以驻洋委员的月薪等于618美元,翻译的月薪220美元;留学事务局每年预算为8.25万美元。
. b: u" X. w9 B) c/ x  ]9 O$ i  曾国藩和李鸿章决定,由翰林陈兰彬(1816-1895)担任留学事务局正委员,留学计划的积极倡议者容闳为副委员。后来开放的容闳(1828-1912)与保守的陈兰彬及其继任吴嘉善(1819-1885,一说1820-1885,未找到照片)之间产生的矛盾,最终导致留学计划的夭折。# J9 D5 k/ q7 V2 w6 `) R
clb890.jpg
2 N3 y9 }; z4 H2 E) O( o) i+ ^  R2 d rhfm2pw0.jpg
2 |. l+ L; h2 j8 r' R) h, A5 v0 h7 Q9 m  史海沉沙- T4 Z  z1 D5 k& J5 |7 j
  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 t% W6 e9 Y5 c# G
  留学计划实施; X+ L7 j! \& c( K( [
  第一批幼童于公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前后四批,共120名“留美幼童”,都是乘坐轮船,跨海三万二千里,横渡太平洋去美国的。0 V9 ]* @' F" j# l. |* i. O
  幼童们被分配到54户美国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户,马萨诸塞州20户)中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3 o2 F6 x$ P) ]2 \, e/ u  这一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孩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留学生。他们是大文豪马克·吐温(1835-1910)的朋友。他们曾受到美国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1822-1885)的接见。
! G, }2 t( ^& |* P6 [ mktwp0.jpg . h+ [9 F- u* ^* u: y5 \( ~
glt00d.jpg
& v+ }: h) ]+ P6 s3 e( N  幼童在美国接受西方的教育,过美国式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甚至不少幼童索性把脑后的长辫子剪掉。一些幼童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渐渐地信奉了基督教。幼童学习西方教材,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也接触了较多的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这使他们渐渐地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不大遵守,反而对个人权力、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他们与美国的女孩子暗暗约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所有这些新变化都被清政府的保守官僚视为大逆不道,不可容忍,一场围绕留美幼童的中西文化冲突不可避免。3 v3 ?1 a0 R# o/ k
  1881年,陈兰彬奏,描述留美幼童的“现状”,并建议撤回留美幼童:“上年十一月,吴嘉善特来华盛顿面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 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亟应将局裁撤,惟裁撤人多,又虑有不愿回华者,中途脱逃,别生枝节等语……臣窃维吴嘉善身膺局务,既有此议,诚恐将来利少弊多。”; S$ ]8 K, n, l& s% c' H( [
  朝廷将陈兰彬的回奏交由总理衙门讨论。总理衙门做出决策,上奏朝廷请求将所有留美幼童一体撤回。
/ }- l: P1 O3 w6 j; x  @) F. r+ q, n4 h8 x2 ]6 Y3 u; V' |; W$ n( `
  计划夭折8 L+ H: Q# @  y$ e, x3 L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全部学生被召回国。当时,耶鲁大学的22位留学幼童中祗有詹天佑(1861 -1919)和欧阳庚(1858-1941)二人顺利完成学业。容揆(1861-?)和谭耀勋(1859-1883)抗拒召回,留在美国完成耶鲁大学学业的。李恩富(1861-1938)等则是被召回后,重新回到美国,读完了耶鲁。这群中国历史上首批官派留美学生回国后即遭到社会的谴责,当时的《申报》写到: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
; U+ [% ^3 H; n# b$ s zty242.jpg
6 z7 D$ \: }3 r; J) b8 r oyg951.jpg
6 j0 x/ P9 ~3 e; O6 l+ d1 T rds86b.jpg
* n6 a( S# a  I  Q3 u tyx0s1.jpg 5 L$ Y! l. p' I4 ]
leffm2gp0.jpg * _4 w$ ]+ s- B, K* k/ x9 y: c" y
  归国后
7 m5 V/ O2 S! |  回国后的留美学生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电报、矿山、铁路的建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又历经了1884年中法海战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为国捐躯。直到20世纪初,这些当年的留美幼童纷纷成为朝廷重臣,活跃在铁路、电报、矿冶这些新兴产业。在外交领域,他们更是当仁不让地代表大清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9 N/ _; F; F% g# F& [+ |  著名留美幼童! E% o; H- A- {: w1 Z. C) e
  詹天佑:著名工程师
/ B6 H, b, S7 ?, ^& Z2 \. x  唐绍仪(1862-1938):促成南北议和,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
- t+ _% `% y" Q6 b6 e  梁诚(1864-1917):驻美国公使,向美国交涉返还1500万美元庚子赔款5 m2 P9 K; z% f) y2 V5 V9 Y& n
  唐国安(1858-1913):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 s5 ?* Q) [, V
  蔡绍基(1859-1933):北洋大学校长
$ d" ]" u" Y: C' Q, o tshyx1.jpg
8 e( J5 c: M/ S2 ] lians1.jpg 4 o' A. j. c1 D% S4 k' b
tanggan1.jpg % n6 S4 q/ T, m
csj0c38d.jpg 1 a  d- ~( ^4 `; K% D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