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教授舒炜光6 ?3 V( L. g( h* [
来源:大学教师' X- k3 i/ n# r( o4 {
% K, s' Y6 `3 x. ~9 i. R5 k
舒炜光(1932-1988),男,安徽黟县人,吉林大学哲学系教授。1953年东北财经学院毕业,同年,由国家教育部推荐师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哲学系刘丹岩教授攻读研究生,1955年东北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88年3月,舒炜光英年早逝,时年56岁。1 Q, J( S/ G# {7 `8 B# L6 c, ~
! L1 B8 W7 M) s$ h. ?; K 中文名:舒炜光
. Q: O! E. V/ n1 G 出生地:安徽黟县人
2 j' f) U n3 p6 C& l3 ? 出生日期:1932
5 Q: e/ s- B9 n' P. r; G. L 逝世日期:1988
) u2 w" [: h( w- h0 S; B/ }* ^
, k; f1 t( s. T: T4 d, z( ^. B 人物生平5 H' @% U. T" T
1953年—1959年
0 Q0 K$ k- x; ] 23岁始出版专著并在《哲学研究》创刊号发表论文。1955年至1959年,相继翻译出版5部俄文译著:《基础与上层建筑》、《列宁论共产主义建设》、《先进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列宁论民族友谊》和《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等。1956年被评为“长春市SHZY建设青年积极分子”。1958年,舒炜光承担的国家研究课题《中国SHZY革命和和平过渡的飞跃形式》问世。该书从始至终都贯穿两个基本点:一是,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二是,辩证法的核心在于对立统一原理。这两个论点把他的哲学兴趣一开始就引向研究矛盾学说。接下去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的多篇论文,都围绕矛盾这个主题展开。对于“矛盾”和“对立统一性”问题的关注和一系列思考,极大地锻炼和培养了他的思辨能力,给予了他超乎常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195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达尔文学说与哲学》,其流畅的文笔,精到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7 d" S1 {. w. @7 ?- E9 U1 U7 r' e
1983年
; N+ o3 P7 `! ^" G. X! H/ T$ g 1983年晋升为教授,并被国家学位委员会聘为全国第一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吉林省分会第一届会长,吉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二届理事长。专于自然辩证法、现代西方哲学。撰有论文《论游戏图》,著有《辩证唯物主义的飞跃原理》、《中国SHZY革命和和平过渡的飞跃形式》、《运动和静止》、《具体真理论》、《关于矛盾说的几个问题》、《维持根斯坦哲学述评》、《达尔文学说和哲学》、《科学哲学简论》,主编《自然辩证法原理》。
: {7 A0 u6 T" ^& c9 T6 f7 x/ m( j8 d 1988年(逝世)- X8 x Q0 X/ a, V0 q3 Q
, ] p# O" q: s) O" N$ s+ B 成就及荣誉
% I- B, K' K7 T ^0 y- B1 k7 G& f B! T 2008年,在纪念自然辩证法博士学位设立25周年暨舒炜光教授逝世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概括了舒炜光教授对我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开创性贡献:组建并领导了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共同体,提议并创办了全国第一个自然辩证法本科专业,成为改革开放最初十年研究成果最为卓著的学者之一。同时,与会者总结了他的学术成就:克服了传统自然辩证法自然观、科学观和技术观相分离的状态,完成了以知识论为核心的统一体系,使自然辩证法学科从狭义的自然观走向广义的科学观;完成了西方科学哲学体系化的表述;完成了科学认识论的体系化和科学化的建设,成为自然辩证法学科转型时期的领军人物。0 F0 p" w& \2 T
& y" K# t' g; q3 H4 D R! Q%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