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0|回复: 0

王季同居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0 21: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6-10 21:33 编辑
0 @" `7 n: _. a& b5 Q
: E/ G0 Q3 z1 Q: Z6 {3 ^王季同居士
! b8 [4 Q3 S/ o& w5 g来源:苏州频道
! Y7 K/ b3 M9 U  G0 Y$ X6 n
6 \  T! D) g3 v6 m% \  王季同(1875-1948),名季锴,字孟晋,号小徐,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陆巷人。明代名臣王鏊(1450-1524)第十四世孙,王颂蔚(1848-1895)之子。光绪廿一年(1895年)毕业于北京同文馆。自幼喜数学,光绪廿八(1902年)年即出版《积较补解》、《泛倍数衍》、《九客公式》等著作。
: b8 M" k0 n1 o7 F% M- t wjt2ab06.jpg 8 f- Z  z8 @! n' H. V
wa0325.jpg
8 P$ b+ C& G; f+ a" V4 F wsw84d.jpg - m5 b+ W  J, Q& E+ ?) \
lxc6b.jpg
% d1 [* h& P  i( r) ?1 B  为我国早期介绍西方数学的重要书籍。翌年随蔡元培(1868-1940)组织拒俄同志会,主编《俄事警闻》。8 e9 L( ?0 V1 L6 O# s/ [- P
cyp3rs.jpg
& A3 Q" {/ K: X/ T- x3 U+ j* w  中文名:王季同. i! i1 v7 [1 H1 U. R
  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陆巷
% B8 Z- _' D1 L8 W6 d3 A# W  出生日期:1875* y* a4 L- ]8 D/ S
  逝世日期:19484 t+ X7 }5 H/ P$ c
  毕业院校:北京同文馆4 J: v0 T' M( c, N

) c/ y. I0 x5 r" y  人物经历" r; i, U, \8 @
  宣统元年(1909年),派赴英国任清政府驻欧洲留学生督署随员,后转入英吉利电器公司及德国西门子电机厂学习。宣统三年(1911年)在英国爱尔兰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有关四维函数求微方法的论文。被称为“王氏代数”。回国后,王季同曾任镇江大照电气公司、吴淞中国铁工厂主任及顾问工程师,在上海创办大效机器厂。1916年,王季同发明电气变流方法。1928年,王季同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工学研究所专任研究员。次年,出席日本东京万国工业会议、世界动力协会东京会议。1930年,王季同又发现分解电网络之新方法。晚年王季同研究佛学,著有《佛法与科学之比较》、《佛法省要》、《独立变数之转换与级数之互求》等。
* g* k& \9 P; C2 W' T& P) F
0 E* O% J4 U  x5 {7 I( z5 c* X, k  家庭组员4 U; f6 v9 w# k: D% |1 P6 _: C* L
  王季同共有共有兄弟姐妹十二人,其中五人因病早逝,三女四子长大成人,其儿女多为著名大家。长女(老三)王淑贞(1899-1991)是上海妇产医院创始人,与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1901-1983)齐名,有“南王北林”之称。长子(老四)王守竞(1904-1984),历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教授,是中国机械工业的创始人。二女(老五)王明贞(1906-2010),曾是清华大学第一个女教授,物理学家,医学家。三女(老七)王守瓈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经留学英国,主要从事物理文献翻译工作。二子(老九)王守融(1917-1966)历任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教授、系主任,是中国著名的精密机械仪器专家。三子(老十)王守武(1919-2014),则同样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并历任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五子(老十二)王守觉(1925-2016)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6 l: }" a9 |6 h/ t wsz584.jpg
$ s9 l* h+ \' I$ V6 b6 V5 R. s lqz093.jpg 7 t" R9 k7 |* t! @% F
wsj081.jpg " r1 F7 r1 w: D4 K0 {+ q
wmz5da.jpg 5 t3 h- j. ]6 X' t" M8 g
wangsl01.jpg / k. E; ^  e+ o! ]9 M
wsr501.jpg
( \1 A  K6 w. Z5 } wsw080.jpg " c) R3 I6 U& Z# B" u
wansj1.jpg 3 b. h7 u0 Z7 ~3 V/ ?4 l6 e
  王季同的儿女们如此出众,这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王季同的教育方法可以总结为三句半:一是言教不如身教;二是多说不如多看(观察孩子);三是尊重自我发展;最后半句是——少管。
7 @. `: v6 A4 {' F
4 n, Q! S$ J8 C6 c0 ]' Z) @% b7 |$ `4 x* d6 |" \# u+ f1 h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