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8|回复: 0

《京师生春诗意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8 14: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师生春诗意图》0 r6 e7 @$ h6 l  C1 ]
来源:故宫文物9 S9 u; p9 t/ v! K
( e: G( O: L# N4 q5 \7 r5 I) g
  《京师生春诗意图》是清代徐扬于1767年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8 u& Z, u* `* F8 q, j/ }* I
jssc4ic1.jpg 9 {. S( u0 W* F7 z5 M
  中文名:京师生春诗意图* T+ i# w' g! M, |( K6 }* d8 M
  规格:纵256cm,横233.5cm
: W4 j4 m) G) U4 T  创作年代:清代
% g9 y- o8 C( u  作者:徐扬
8 t+ R1 Z4 O8 c1 B" s1 s+ [' ~3 j  现收藏地:故宫博物院' X/ N. B. d/ T1 t8 d
  画作类型:设色画
% D# h/ ~3 X" D% s( N  材质:绢本
+ s9 n4 I+ @* r" e9 ~. C- s% P/ P% U* u# x8 B: H$ c0 H! C: G
  画作内容
5 |  J* d6 j/ U0 Q2 ^5 \$ l: X$ s  此幅采用鸟瞰式构图,将中国传统散点透视画法与欧洲焦点透视画法相结合,描绘了京师的全貌。画家从正阳门大街画起,紫禁城、景山、西苑、琼岛,乃至天坛祈年殿,莫不一一收入画幅之中,数百年前的北京城如现眼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 i; b: d; V: E+ I9 w7 V
5 A8 I0 |6 p. B  创作背景6 R* Y0 T3 G- l$ o$ w, A; ?& s
  乾隆三十二年冬,御制生春诗二十首,命小臣徐扬绘全图,庄诵之下,仰见我皇上敬天顺时,尊亲赐福,孕含万有,纲举百端,自朝廷以及闾閤上下,神情体察,咸周兴会所至,拈毫立就,无非太和洋溢,盛德充周,抒性灵而彰至治诚,与乾坤合撰万物同春矣。臣资质愚钝,未能图写万一,幸蒙指示详明,敬谨揣摹,四阅月而始成。礼明乐备,昭盛世之文章,雪霁云蒸,羡阳春之祥瑞。祗缘葵小困之笃于向日几忘,管见之限于窥天谨摅愚忱,上呈睿鉴。臣徐扬拜于稽首敬跋。8 G' g- o$ K( e4 [' ?, a7 D4 A
  “钤臣徐扬”、“笔沾春雨”印二方。" {3 U$ q' J, l: S7 Y) o5 D) l
% k+ O4 m$ l6 P# G9 k
  艺术鉴赏
+ P" g: T3 B/ z, o1 t  徐扬是清代宫廷中受西洋绘画影响的画家之一,但中国宫廷画家们对西洋画法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与机械的翻版,而是以中国传统楼阁画为根基。一方面,他们的作品受到传统审美观的限制,西洋绘画中的一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焦点透视技法虽然更适合表现建筑的个体,但在表现建筑群落与大山大水相结合的全景上很难起到中国审美观所能接受的艺术效果,因此,中国画家在运用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法描绘建筑时显得比较灵活。
# r2 [6 [% M9 r$ X7 u3 s; N# I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宫廷画家在借鉴西法过程中的艺术再创造。可以说,中国宫廷画家们对西洋画法的学习是主动而灵活的,并有所取舍。他们笔下的“海西”画法是一种意化了的中国式的“海西”画法,是西方焦点透视与东方散点透视的有机结合。
7 w5 A# T: g3 ]& x. m6 o
3 |' s* L' i7 ^9 u9 b7 u  作者简介* q- U  {. M+ K' u1 U  E( [
  徐扬(生卒年不详),字云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弘历南巡,徐扬恭献图册,得到皇帝的赏识并因此入宫供奉,在如意馆供职达26年之久。擅长人物、花鸟、楼阁,官至内阁中书。
5 W' ~$ b5 s9 ~* y/ S2 B8 L8 ~# ?- W* G8 c4 e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