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63|回复: 0

忆波兰老人司爱伦女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8 16: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20-1-18 16:45 编辑
# e# L5 N0 l! a/ \$ v. L' [1 B9 q6 ~
忆波兰老人司爱伦女士* b* F* k4 x' w9 a9 ~; ]9 g
来源:乐天无锡
& G' Z$ h9 p1 X) ?8 w
- p0 j5 t* i2 Y- ]! G* T% N' A0 f  漫步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县级市长泾镇老街,沿着泾水河岸行走,满眼望去都是小桥流水人家,在夕阳的映照下,一副精致的江南古镇美景。波兰老人司爱伦女士——革命先驱张大烈(1911-1941)的妻子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度过55个春秋。她的忠诚,她的坚强,她的信念,至今影响着后人。她是一座中国人民心中的碑。
7 r: r# ]) w% U7 g cj690.jpg # M& S- ?7 q0 E; z
zdl1p0.jpg - l. l: w$ c; a) b, S9 z4 o
zdl690.jpg
9 m0 o" ]3 O, }- S, N6 H  来到中国
2 E) \, |* h& i0 ]" Y8 D+ m% K+ t  司爱伦(1911-1991),原名司达拉丝拉伐,(因长泾人难记其名,故改名),她出生在波兰华沙莱茵河畔。中学毕业后,她在法国巴黎的咖啡馆打工时和张大烈相识了。张大烈的“中国餐馆”开张后,司爱伦欣然应邀服务于餐馆。两人朝夕相处碰出了爱的火花,塞纳河畔的林荫大道印满了他们的足迹,爱丽舍宫前的绿色草坪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她为大烈雕塑艺术上的成就而欢欣,也为大烈追求进步向往革命而高兴。1936年大烈学成回国,爱大烈、爱中国的她决定远离祖国和亲人随大烈到中国。途经德国时,他们结了婚。当年10月她跟着丈夫到了家——张家大院(乡民称“黄石山墙”)。张大烈去法国留学带回一个外国女人,顿时小镇轰动了,人们争相前往目睹着她的芳容。那年她26岁,风姿绰约,一头卷色的金发,高挺的鼻子,碧蓝的眼睛,对汉语一窍不通。从此,司爱伦开始了漫长的异国生活。
! V; @+ o  C1 N6 M sail21.jpg 4 b" ]' r9 E, H. W9 {% k0 X
zdalp0.jpg ; t9 N! s( S: `, Q
  支持抗日5 ?. c) |7 a0 z2 P) g
  早在塞纳河畔徜徉时,司爱伦便从张大烈口中得知国内民不聊生,战火纷飞但这没有动摇她随丈夫回国的决心。到长泾后,日寇的炮火炸毁了长泾中学,司爱伦积极支持丈夫卖掉300亩田产,重建校园并担任校长职务。张大烈以中学校长的身份为掩护,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当时在长泾附近的新四军六师的一些领导如谭震林(1902-1983)、何克希(1906-1982)等经常来长泾在长泾中学开会,与张大烈交往甚密,热爱和平,憎恨侵略者使司爱伦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她以主妇的身份热情招待他们,司爱伦与丈夫同仇敌忾,经常掩护丈夫抵抗日伪,一次他们去常熟,路过城门时,几个日军持枪站岗,示意她和丈夫下车。司爱伦不屑听命。当时她穿着呢质洋装,披着金色卷发,满口法语,站岗日军不摸高深,挥挥手让他们过去了。1940年,张大烈因支持减租抗税,触怒了当地的一个土匪头子被暗杀了。那年司爱伦还不到30岁。丈夫死后谭震林送去200元银元抚恤金,司爱伦执意不肯收下,她强忍悲痛,满怀深情地说:“江抗战士赤脚行军,菜汤下饭,我怎么忍心收下这笔钱呢?还是留着这笔钱打日寇吧。”司爱伦还用自己特殊的身份,设法营救了几位被日寇逮捕的抗日干部。做了这些好事,她才觉得可以告慰大烈的在天之灵,心里得到了些许慰藉。, y1 C/ e/ |9 W8 u9 W: {
tzl0im.jpg * b4 E/ H4 S" z1 s7 X: K* S
hkx0m.jpg ! \8 x# o2 w/ O( d7 n+ H
  光荣的中国人
* D$ E" n" I# u& A* Q  解放后,张大烈被追认为烈士。司爱伦深明大义支持土改,搬出了张家大院住进偏院,靠微薄的烈士抚恤费生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时她和国人共度难关,靠穿街走巷做小买卖生意度日。十年浩劫期间,她同样受到冲击被挂牌游街,靠着对爱中国的信念豁然面对,度过时艰。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她,谭震林嘱咐江苏的同志要照顾好她;温玉成(1915-1989)将军专程来探望她;困难时期江阴县委书记戴心思(1926-2016)亲自探望她,给她提高抚恤金并加供紧缺食品;进入新时期,她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并成为江阴县政协唯一的终身委员;艺术大师刘海粟(1896-1994)两次为张大烈题词“为有牺牲多壮志”、“艺术千古永垂不朽”,寄托对张大烈的思念和对司爱伦的慰问;1985年,司爱伦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她高兴地说:“尽管我早巳加入了中国国籍,但这是我领到的第一张居民身份证。我很自豪,因为我是一个光荣的中国人!” 1990年大年初一,长泾镇人民政府为她庆祝八十大寿,各界名人和领导向她祝寿,她反反复复只讲了一句话:“我爱中国”。 1991年,司爱伦因为肺炎感染住进了医院,最终在4月份离开了人间,终年81岁。在她弥留之际,她告诉身边的人,中国人民对她非常好,在她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她,她一点都没有后悔来到中国,来到长泾。
7 p% n+ |( ^& T% O0 x' {5 z+ y- G wycp0.jpg . n* W! P/ J; W4 U4 I
dxs01.jpg 3 h0 E; _; Z! a5 H; E( i7 E2 C
lshs1.jpg
( B6 a+ e4 d% ?& N2 q" s8 G  古人说:“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司爱伦虽然没有生育儿女,没有亲人,但是人民没有忘记她!历史没有忘记她!江阴史志上记载着“司爱伦——‘黄石山墙’张家洋媳妇”的篇章;长泾镇张大烈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司爱伦的遗像和遗物。虽然司爱伦的坟墓上没有碑,但她永远是光荣的中国人。她是一座中国人民心中写满精彩文字的碑。) J1 m( ^; x2 a$ j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