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5|回复: 0

阿歪寨“复活”了藤甲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6 22: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阿歪寨“复活”了藤甲兵
$ I6 X' h; S; }2 ^来源:石油商报
( c8 f* @1 y( `8 R
0 u& B" i1 v" I+ D" f  身穿藤甲的“蜀军士兵”,正在阿歪寨的山谷中操练。  @/ I6 \. _4 ^/ M3 f" {
  阿歪寨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南方,隶属安顺市经济开发区幺铺镇,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聚居村,地域面积8平方公里,现有村民247户1072人。“阿歪”这个名字虽然容易引起误解,但在布依话里,却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意,阿歪寨的寓意就是“幸福的地方”。
; @0 z. a7 E% [$ |  但是,以往的阿歪寨却不是这个样子。前不久,中国老科协组织的科学报告团来到这里考察,在村史馆里看到的阿歪寨历史,和如今的新面貌相比较,才知道这个古老的村寨,在过去一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 \8 w% U8 \$ C& U1 s7 ]
tj0395.jpg
. ?8 }/ N# [. d' \) x tj263252.png ! j- n, K5 z  E4 G) c$ C' }
  布依山寨风情独特
3 `' S( n0 u3 B  阿歪寨的寨名布依族人根据当地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的地理环境,用布依语来取的名。布依族称树为“歪”(汉音),称大树为“歪老”,大森林为“弄歪老”等。《安顺府志》里就有“阿歪寨的记载。, M0 h$ m$ U7 X4 n
  长期以来,阿歪寨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以石为材。走进阿歪寨,随处可见石墙、石瓦、石缸、石磨、石槽、石柱础、石香炉、石地漏等,人们将祖源地石文化与贵州山地环境融合为独特的布依族农耕文化。
$ |3 q" w/ U* c6 a- g- J- R  与此同时,作为传统村落的阿歪寨还拥有丰富的三国蜀汉时期民间文化,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流传下来的藤甲兵以及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藤甲胄编制工艺、布依藤甲舞、布依地戏和其他布依民俗风情,极大地丰富了该村的旅游文化资源,以藤甲历史作为该村核心文化,于2017年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 {% }( g1 M- t5 }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当地政府看到这里传统民居建筑保存完好,还有独特的藤甲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以发展旅游业为抓手,以扶贫产业为引领,重塑了村寨的产业结构。$ _& \) J( c5 J& W7 U

7 o5 Y7 n# ^8 M3 ^" H- `  藤甲文化远溯三国
( W8 r7 q8 }$ F  作为全国唯一的藤甲文化村,阿歪寨如今仍保留着布依族沧桑的传统习俗和丰富的三国藤甲文化。相传,他们的祖先曾率兵三万,身穿藤甲,协助苗族首领孟获(生卒年不详),大战蜀国丞相诸葛亮(181-234)率领的军队。所谓藤甲,其藤生于山洞之中,盘于石壁之上,族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出晒之;晒干复浸,凡十余遍,却才造成铠甲;军士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砍枪刺皆不能入,故称“藤甲军”。
0 I, u& e: v: v8 C  屡败屡战的孟获被诸葛亮设计打败后,藤甲军残余人马逃往深山老林,阿歪寨便是他们后来的生存之地。由于恶劣的山林环境常有虎豹出没,他们作战用的藤甲正好可防身,于是他们无时无刻都穿着藤甲。
+ D# j& U7 s5 e2 T9 G zglbf0.jpg
6 G2 U+ M, L. E( p" V' Q% J mh9hm.jpg 8 m$ J4 S5 [4 S1 J
  如今,阿歪寨已打造出藤甲谷等景区。它悠久的历史,一栋栋汉代风格的深灰色民房,以及家家户户玻璃窗上绘制的藤甲兵图案,无不让外来人以为回到了1700多年前的三国。一位游客告诉笔者,她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有个阿歪寨,也知道这里是藤甲兵的家乡,现在看到这里的居民不但会编制藤甲,还将藤甲兵“复活”,靠藤甲兵操练吃起了旅游饭,真是非常了不起。
) Z8 s) C5 |, z  在夜郎谷景区看到,由宋氏古堡创始人、知名艺术家宋培伦精心设计的藤甲谷景区,既复制了传说中的“夜郎谷”风貌,又塑造出许多两米高、神态不一、威武雄壮的藤甲兵。$ q- _, i" G# _2 N2 U
  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安顺市老科协蒋桂娥会长告诉笔者,寨内许多以前在外打工谋生的村民,现在纷纷返乡“从军”,在家门口就业,他们戴上藤甲盔,披上藤甲胄,左手握盾牌,右手举战刀,有生以来第一次以列阵操练这种古老方式参加家乡建设,不但自己乐此不疲,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或穿上藤甲体验一番。这种精心编制和用油煮过的“藤甲胄”,坚硬如钢,在冷兵器时代具有非常良好的防护功能,如今已被国家军事博物馆收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 a' p" @- J' f- _3 R! j, ^  K0 y
  在这里蹲点负责阿歪寨乡村振兴工作的安顺市经济开发区幺铺镇党委副书记陈卫忠解释说:“我们驻村干部参加振兴乡村经济工作,就一定要牢记习主席的教导,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想当初治理环境卫生的时候,三级政府组织干部来到基层,他们手持铁锨,卷起裤腿,撸起袖子,下到又脏又臭的排水沟,把积存了几十年的垃圾和粪便清理干净,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 o+ J7 S. B7 m0 M8 m7 O; R6 `% l' g% e* R$ Z1 O
  整体脱贫全省示范
. _" Q! T% \. `5 z- }& v  遵照中央脱贫攻坚的指示精神,经过地方政府的多方努力,通过狠抓联动和整改,阿歪寨被纳入贵州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到2019年年底实现了全寨整体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3000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成为贵州省1000个示范村中的佼佼者。4 k  R- v- q* [2 X/ w
  在旅游旺季,阿歪寨每天都有3000名以上的游客涌入,一年下来,能接待90多万游客。谈到这些巨大的变化,阿歪寨村长韦俊介绍说:“一年以前这个寨还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典型。村内老屋东倒西歪,街道上垃圾遍地,尘土飞扬,人畜杂居。村民思想保守,女人下地干活,男人喝茶打牌。靠传统的种植业谋生,产值非常低下,人均年收入只有6000多元,有的人日均收入不足10元,社会治安事件频发,2014年建档时贫困发生率为18%,贫困覆盖面很大,有贫困人口48户191人。”2 W5 K& R- i. Q9 L/ |1 l
  走进现在的阿歪寨,感觉比北美的旅游小镇还要赏心悦目。寨中石头的房子、石头的墙高低错落有致,由村民老房危房改建成的旅游民宿,风格修旧如旧,室内设备整洁完美,室外则是各家自己设计的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
. b2 J0 Y& S- f4 T8 }( a% T  陈卫忠介绍,因为是建设集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传统村落,所以他们对环境保护对居民的房屋改造要求非常高。游客从寨门到农业产业园区公路两旁,可以看到十里荷花、水稻等田园风景,进入村寨则会进一步感受到古老村落的特殊魅力。青石铺就的道路向四处延伸,地面上没有垃圾,没有烟蒂,道路旁栽种的鲜花和植物,五彩缤纷,千姿百态,让人身心舒畅,流连忘返。而寨中心有意保留下来的几栋老屋,则是传统教育基地,告诉后人这个大山深处的古老村寨,在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曾经发生了何等翻天覆地的变化!
1 Q3 f) o7 O5 ^6 t
& S1 ]3 x, V0 e; A
9 e6 P3 e/ B/ W; @: z- G& D/ G4 R/ E4 j* _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