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关古道& p4 k% m# E/ M; L8 l# y
来源:祖国各地
% _# U8 |& W9 X4 b6 \+ t. M0 f3 h+ N3 [7 f& V7 e
灵关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道。据考古发现,或是巴蜀先民与南方世界沟通的路径之一。自古以来都是商旅、军事要道。
1 H8 ^# f% d2 x5 P# w" c' k/ F+ C
. q5 o* Y$ Z$ d- C
中文名:灵关古道
/ {, T1 X" U" P C4 ]: m5 @ 长:35公里' Y9 e; }* S% j- D
民间称:孔明鸟道”
" M* H1 Q! V1 A 驿站:六处7 R: z5 p' b Z
! N. o# S* B2 [# M5 c3 X6 z' N 灵关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道,灵关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线路之一。北起小相岭山脊(万寿宫),经九盘营、登相营、深沟、冕山、新桥与冕宁县铁厂乡交界,长35公里。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崃)、青衣(名山)、严道(荥经)、旄牛(汉源)、阑县(越西)、邛都(西昌)、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缅甸和东南亚,最远达到了印度和孟加拉地区。
& E P1 u. ]& V5 {0 ?1 p. b/ C% `! ]) j2 P+ n2 Q: y" j& M/ i+ E
由来
3 m0 k5 i( c- q' \, J% `; A: E 远在四千年前,四川盆地就存在着几条从南方通向沿海,通向今缅甸、印度地区的通道。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证明巴蜀先民与南方世界有所交通和交流。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发现邛竹杖和蜀布的故事,说明巴蜀到印度(身毒)再到西亚早就存在一条通道。以今成都为起点,西南出邛、僰至滇,从滇越(今云南腾冲)出缅甸的敦忍乙(今太公城)至曼尼坡入 身毒 (今印度),是贯穿云南,与内地四川、关中相连和与境外的缅甸、印度相接的国际大通道。它由贯通四川和云南的灵关道、五尺道、博南道、永昌道和缅印道连接而成这条通道古时称蜀身毒道,现代史学家沿用“丝绸之路”称呼的惯例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2 ~/ h5 f# p: z1 g E" J1 ~ _" I4 T) B/ J
记载 Z, k4 Y4 Y! {) {7 ^0 }; h# w
西汉以来,该栈道为南方军事、商旅主道,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司马相如出使西夷,军旅至此,强制民工,维路是修。
& m) P% ?0 [& R+ j* x ]6 c7 T: \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灵关古道全线畅通。蜀汉建兴三年(252年)诸葛亮南征,路经此道,感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为便于行军和粮秣运输对灵关古道作了整治和维修,使之更畅通,后人为纪念他,将灵山改为相公岭,故此道又名为“孔明鸟道”。: I c6 u1 ], J: e
为加强边防兵役,开拓疆域,唐文宗太和四年(830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置清溪关,此道更名为清溪道。明代嘉靖18年(1539年)为顺应军、商运输朝廷饬令所辖部属,采用绕道和架桥等措施,修补了该道。8 }- ?# J" d7 d3 I" d% L
唐代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撰写的《邛山来关修路记》,元代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所著《马可波罗游记》,明代余承勋所著《修复越西东路记》和《寰宇记》、《邓隽野录》等史料都记载了历届资修路概况和沿途竖的石碑及修盖的庙宇等。如今,沿古道修建了四级标美公路,沿路而上古道依稀,残缺之中仍见昔日的辉煌。9 Q, I- n: W% n' O% P2 a
% e% @ l1 E3 x% @$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