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4-4-5 09:01 编辑
基于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么儒家思想不能是安乐哲。
基于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样可以增长智慧。如果这样的过程和目的不一致,那么还要不要追求,还能不能增长智慧就另说了。
都知道道教中有王真人、张真人。应该可以理解为做真正的人是很高的目标。
那么“学以成人”,“增长智慧”都需要在传统文化语境中讲,而在现代教育中应该并没有相对应的客观存在。
西方宗教讲证道,东方宗教讲有更好的悟,是要在正确的路上有所收获。现代哲学只能讲实践,或是因为并不能确定是否正确,还需要再认识。
东西方宗教文化占人类文化的大部分,是社会道德的有力支撑。从古希腊哲学到古典哲学再到现代哲学看西方文化不能完整。
从东方文化说史上第一经济人算杨朱: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史上第一道德人算那位王子出家名利尽舍,社会资源占有最小化。道教中讲”俭“,有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对社会资源占有说德,佛教和道教的认知是一致的。
从苏格拉底讲到的赫拉克勒斯对追求美德和追求幸福的岔路口选择,说追求幸福是要以物质资源为基础的。由此说东西方对德的认知是一致的。由此说唯物哲学追求的幸福与东西方传统文化是不一致的。
由此说,可以说唯物哲学的幸福观是什么,但不方便说儒家的幸福观是什么,不方便说道家的幸福观是什么,应该说道教的道德观是什么,说儒教的道德观是怎么样的才准确。
什么是人性的问题是哲学的天花板,是东方文化的起步。由此说哲学住楼下。
从老苏讲的美德是善的知识,那么要知道什么是善的知识需要进入西方宗教。老康讲到纯理性,可如何得到纯理性,也需要进入宗教。有说哲学的尽头是神学。也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