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回复: 1

[西晉] 【推荐好文】《寻踪失落1700年的洛阳“金谷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4 09: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荐好文】《寻踪失落1700年的洛阳“金谷园”》

原创 紫城ZHJ 紫城说史
周加申发表于微信朋友圈

古都洛阳,“金谷园”曾经留下一段传奇,金谷集会还引起“兰亭序”一段佳话,金谷园到底在哪里?1700年过去,“金谷园”遗迹仍是谜!2021年10月13日,邀约周甲申、李孝二位,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寻踪考察,“金谷园”遗址的庐山真面目有望揭开!


历史上,“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石崇是当时有名的巨富,他因与贵族大地主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王恺斗富,修筑了金谷别墅,亦称“金谷园”。史料记载,金谷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派人去南海群岛用绢绸子针、铜铁器等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蹁跹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金谷园”始建于晋惠帝时期,晋惠帝司马衷(259年2月13日-307年1月8日)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他是晋武帝司马炎嫡次子,公元290年至307年在位。晋惠帝在位期间,赵王司马伦篡位,发生八王之乱。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伦, 渤海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人。他是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因生于青州,所以小名齐奴。石崇少时敏捷聪明,有勇有谋。泰始九年(273年),石苞临终时将财物分给几个儿子,只不给石崇。石崇的母亲向石苞请求,石苞说:“这孩子尽管年纪小,以后他自己是能得到财富的。”
《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二十多岁就担任修武县令,以有才能著名。后入洛阳任散骑侍郎,又迁任城阳太守。武帝因为石崇是功臣之子,又有才干,非常器重他。太康元年(280年),石崇因参与伐吴有功,被封为安阳乡侯。他在郡任职时虽有职务,仍好学不倦,后因疾病自求解职。不久,又被拜为黄门郎。
永熙元年(290年),晋惠帝司马衷即位,不久,石崇被外调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兼领南蛮校尉,加职鹰扬将军。《晋书石崇传》还说:“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由此可知,石崇的财富是劫来之财。
石崇有多少财富?《晋书石崇传》“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石崇致富后在洛阳河阳金谷涧中修筑了别馆(金谷园),又名梓泽。
金谷园到底有多大?这里不妨从金谷园的范围、建筑设施等方面来看一下。《晋书石崇传》中说,石崇被杀后“……有司簿阅崇水碓三余区,苍头八百余人,他珍宝货贿田宅称是。”这是石崇死后官方统计的数字。水碓就是用水力带动的舂米机,用现代话说就是“机械化碾米厂。” 晋代,京师洛阳官吏军民日常食用米皆用水碓舂。对此,《晋书列传李矩》中提及“京师水碓皆涸,永嘉初,汝阴太守李矩、汝南太守袁孚修之以利漕运。”。
京师水碓就是国有舂米厂。“水碓三余区”,说的是这种舂米机石崇金谷园有有三处,可以想见其达到一定规模。“苍头八百余人”。苍头,就是头包青巾的仆役。《辞源》释苍头“指奴仆,汉时仆隶以深青色巾包头,故称”。石崇的别馆金谷园有仓头八百余人,即奴役有八百多个,可以想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园区。估计占地约有几千亩之广。



金谷园建成后,石崇经常邀请当时在京城的文人学士到金谷园中饮酒咏诗。这群文人学士共24位,皆为当时文坛名家,时号“金谷二十四友”。
“二十四友”语出《晋书刘琨传》,即二十四人文学团体,以潘岳为首。根据史书记载,晋惠帝元康元年(291),皇后贾南风先铲除杨骏,后又设计相继诛杀了卫瓘、司马亮和司马玮,朝政大权由贾皇后掌控,她的亲戚多被委以重任。此后几年,鲁公贾谧凭借着贾皇后内侄的身份逐步升到了秘书监,参管朝政。而贾谧好学,喜延士大夫。诸葛诠与郭彰、石崇、陆机、陆云、和郁及荥阳潘岳、清河崔基、勃海欧阳建、兰陵缪徵、京兆杜斌、挚虞、弘农王粹、襄城杜育、南阳邹捷、齐国左思、沛国刘瓌、汝南周恢、安平牵秀、颍川陈眕、高阳许猛、彭城刘讷、中山刘舆、刘琨便以文才都附会到贾谧身边,当时号称“二十四友”。
贾谧是皇后贾南风的侄子,外祖父是贾充。贾充是皇后贾南风之父。贾谧是贾充小女儿贾午的儿子,其父亲是南阳人韩寿。“窃玉偷香”一典,正是由于贾谧的这位美男子爸爸。因此,贾谧原姓韩,应为韩谧才对。只因其外祖贾充无子绝后,他才以外孙入继贾家,改姓为贾。承袭其外祖贾充之爵,又有皇后椒房之亲,权过人主,威福无比。“(贾)谧好学,有才思”。被人称为文采可与西汉贾谊相比。后因与贾后一起合谋陷害太子,为赵王司马伦所杀。
“二十四友”以潘岳为首。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祖父潘瑾,安平太守。父亲潘芘,琅王牙内史。潘岳年少时以才智聪颖著称,乡里都称他是奇童,说他是和汉代贾谊一类的人物。早年被征召到司空太尉府,被推举为秀才。潘岳不仅貌美,而且才华名声在当世为第一,被众人嫉妒,于是滞留了十年,才出任河阳令,自负有才华却郁郁不得志。不久又转任怀县县令。潘岳频繁执掌二邑,勤于政绩。调任补充尚书度支郎,迁任廷尉评,由于公事被免职。杨骏辅政时,选拔突出的吏佐,任用潘岳当太傅主簿。杨骏被诛后,潘岳被除名。潘岳是西晋数一数二的大文豪,史书说他最擅长的是写哀悼文,最著名的一篇是写给他自己妻子的悼亡诗,后来的元稹写《遣悲怀》中说:“潘岳悼亡犹费词”,用的就是这个典故。但是潘岳的其它类型作品写得也很漂亮,比如收在《文选》中的长篇《西征赋》、《籍田赋》、《秋兴赋》,篇篇都是后世的楷模,所以有人称潘岳(潘安)为“金谷二十四友之首”,并不是因为他长得帅而已!
欧阳建,字坚石,冀州人,石崇之甥。欧阳建雅有理想,才藻美赡,擅名北州。时谚有云:“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辟公府,历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甚得时誉。时赵王伦专权,建每匡正,不从,由是有隙。建乃与潘岳劝淮南王允诛伦。事泄,伦收建及母妻,无少长,皆斩。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与兄弟陆云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历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鲁公二十四友”。陆机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有着“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我国九大“镇国之宝”。

  陆机平复帖
刘琨(270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省无极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光禄大夫刘蕃之子。刘琨工于诗赋,少有文名,鲁公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八王之乱时,刘琨效力诸王,累迁并州刺史,封广武侯。永嘉之乱,坚守晋阳九载,抵御汉赵和后赵的入侵。晋愍帝即位,拜司空、大将军、都督并冀幽诸军事。刘琨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
左思(约250年-305年),字泰冲 (《晋书》作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元康年间依附权贵贾谧,成为文人集团“鲁公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历史上,左思的《三都赋》颇受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二十四友”中的二十四人或为贵戚,或为名门子弟。同时,“二十四友”又是一个才士集团,几乎每人皆有相当才气,“二十四友”中的著名文士,几占当时文坛之大半,他们经常在一起宴游题咏。可以说这是西晋第一男团,个个精英!
作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巨富石崇曾是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贾后专权时,依附于鲁公贾谧。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当时的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回长安,石崇与众贤一起在金谷别墅为他送行。他们白天黑夜地游乐欢宴,多次变更地方。有时登高临下,有时依次坐在水边。当时把琴、瑟、笙、筑和乐人一起载于车中,众人同时演奏。等到了住地,让他们与鼓吹轮流顺次演奏。于是众贤都饮酒赋诗来抒发心中感怀,有的作诗不成,就罚酒三斗,感慨生命的短暂!因此一一记下当时人的官号、姓名、年纪,并把他们所写的诗著录在后面。以便让后世的爱好诗文的人阅览。当时参加游宴的一共有30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五十岁,是其中为首者。
游乐欢宴结束之后,石崇为其所作诗集写序,是为《金谷诗序》。此事记录在《世语新说》之中。《世说新语企羡》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已故石崇,甚有欣色。”可以看出,正是由此,五十七年之后,时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东晋的王羲之有感于石崇的《金谷诗序》及其诸贤的风雅之后,在兰亭集会,附金谷集会及《金谷诗序》风雅,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话和万千追摹的“天下第一贴”《兰亭集序》。
元康六年(297年),石崇出任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他前往徐州时,几乎倾城出动,在金谷为他设帐饯行。石崇到下邳后,与徐州刺史高诞争酒互相侮辱,军司上奏弹,被免职(《晋书嵇绍传》说嵇绍任徐州刺史,当时石崇任都督,尽管性情傲慢粗暴,但嵇绍以道义相助,所以石崇很是亲敬他。嵇绍是西晋时期名臣、文学家,曹魏中散大夫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之子。
元康九年(299年),贾皇后杀害太子司马遹,而赵王司马伦则以为太子报仇的名义发兵杀死贾谧、废杀贾皇后,“二十四友”随之星散。永康元年(300年),石崇不肯将宠妾绿珠献给司马伦党羽孙秀,遭到诛杀,夷灭三族。


永康元年(300年),由于不肯将宠妾绿珠献给司马伦党羽孙秀,石崇遭到诬陷,全家被抓,接下来石崇被杀,并被夷灭三族。石崇被杀之后,家产被没收,金谷园充公。
金谷园频仍战火,随着时光的流失,朝代的变迁,金谷园逐渐荒芜。对于金谷园,南北朝时期的记载不多见,到了唐代已成废墟,尚有遗迹,花木仍存。唐代许浑、杜牧曾有描写金谷园的诗。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创作了一首《金谷园》七言绝句。诗曰:“华事散逐香,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
许浑(约791~约858)是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也曾以“金谷园”为题写下:“三惑沉身是此园,古藤荒草野禽喧。二十四友一朝尽,爱妾坠楼何足言。”
杜牧和许浑基本是同时代的人,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中唐之前,金谷园就已经荒芜。可谓:古藤荒草野禽喧!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金谷园继续为荒芜之地。到了元代,有文人雅士曾寻找金谷园遗址,他看到的是“不见祗今金谷底,野狐作障山禽飞”的情境,绝世名园至此无迹可寻,但其声誉却传世不衰。

金谷园创建于晋惠帝时期,唐时已经荒芜,元代时已经不见踪迹。金谷园遗址究竟在哪里?迄今为止仍是谜!今人曾四处寻找金谷园遗址,目前有几种说法:一是在金谷园村;二是在白马寺附近;三是在孟津送庄镇凤凰台村附近;四是孟津白鹤镇北黄河岸边;五是在横水镇会瀍村一带。
《洛阳市志》等有关志书中有这样的表述“金谷春晴—金谷园”: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涧内。
金谷园距今已经1700年过去,寻找金谷园遗址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那么,关于金谷园记载的文献,特别是当时的文献有那些呢?经过多方查询和考证,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金谷诗序》。作者石崇(249年~300年),此为石崇当时的记述,算是第一手资料。此文存于《世说新语品藻》。
《金谷诗序》中写道:“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石崇把金谷园的位置写的很清楚。
2、《晋书石苞传》。崇之别馆在河阳之金谷。
3、宋代《琅琊密室丛书﹒绿珠传》中对金谷园和绿珠楼的所在地的记载:“崇有别庐在河南金谷涧,涧中有金水,自太白源来,崇即川阜制园馆。”
4、郦道元在《水经注谷水》中记道:“……谷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迳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也。”
结合《金谷诗序》,综合多项记载可以知道,寻找金谷园遗址需要明白四点:一是河南县界;二是去城十里;三是金谷涧中;四是金谷水(即谷水和金谷涧水的交汇处,亦即涧河和金谷涧水的交汇处)。
首先是河南县界。历史上,有河南县、洛阳县。河南县,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洛阳市涧水东岸。西汉属河南郡。西晋末废。考古发掘证明,东汉河南县城址就在今洛阳涧河东王城公园西小屯一带。西晋袭之。
接下来就是要找金谷涧。寻找金谷涧关键是要寻找谷水与金谷水的交汇处。找到金谷水是从金谷涧中流出。
只要找到了金谷涧,然后根据去城十里,即为金谷园遗址。

按照传说及记载,我们对金谷园遗址有了目标和方向。邀约了周甲申、李孝二人前去实地考察考证。周甲申曾在洛阳文物局工作十几年,后在洛阳博物馆十余年,这是一个洛阳的文物通。李孝祖籍今后李村,爱人老家中沟村,李孝曾在洛龙区工作十多年,经常深入到乡村,对那一带的情况非常熟悉。
2021年10月13日下午,我们先是到了土桥村,再到机场路,然后南下到中沟村、下沟村、大路口村考察。在涧河边,我们向常住居民了解,找到了涧水与金谷水的交汇处。1700年过去,虽然金谷水早已消失,但是两水交汇的遗迹明显。
谷水即今涧水,站在两水交汇处往西一点,我们仿佛看到“……谷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谷水。东南流,迳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也。”这和郦道元的《水经注谷水》非常吻合!结合从机场路经土桥、中沟、下沟,我们隐隐约约的感觉到,古代这是一条长达至少十里的沟壑,即金谷涧。在北部机场路一带,有水口村,说明过去那里就是金谷涧的源头一带。20世纪六十年代,洛阳市委吕英书记曾经在那一带进行过梯田改造,沟沟壑壑、小山包都被推平,加上一千多年来的冲刷,特别是近几年大建设,整个金谷涧南北十里基本被建筑垃圾和常年冲刷的土杂物填平,从规划和建筑上看,沟壑的遗迹明显。
历史上,河南县城在今王城公园一带,古代府一级的城之规模都在一平方公里左右,县城规模更小。土桥村当在当时的河南县界。望朝岭一带曾经出土一方宋代墓志,上有金谷乡的铭文。说明金谷乡一带在河南县城之北。据观察,土桥当在金谷涧的中部稍稍偏北,由于河南县城的遗址边界考古还未完全弄清,若汉屯路为河南县城的北部边缘,实测从汉屯路到土桥村南边的距离刚好十里。也就是说,石崇的金谷园遗址当在今土桥村南部金谷涧中。
如今,那里地形地貌虽然发生很大变化,但尚有似曾相似,可以想象的踪影。李孝回忆,几十年前在土桥村南及下沟还曾有小水浒,可能是当年金谷涧中的梓泽。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建筑并非今天的高楼大厦,1700年过去,如今已经很难找到蛛丝马迹!尽管如此,金谷园遗址的位置可以基本肯定!
“金谷集会”以及金谷雅集引起的“兰亭集会”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段传奇!

附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5 06: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下边文字内容《金谷园记》乃据明-文徴明小楷名篇录文,并附古代金谷园石崇与王愷斗富图。



明-文徴明小楷书法《金谷园记》图

《金谷园记》



      石崇字季倫,少颖悟有才气。父芦分财物于诸子,独不及崇,其母以为言,芦曰:此儿虽小久自能立。后从军有功,历官至卫尉。其在荆州时远使商客致富不赀。

有前馆在河阳金谷涧中,有水自太白源来。崇即川阜製园,馆室宇宏,丽台榭轩厂后房皆曳繍,珥金壁絲竹尽当时之选,卢膳穷水陆之珍。有妓曰綠珠,生双角,山下美而艳。崇为交趾採访使,以真珠三斛致之。绿珠能歌又善舞,明君崇自制新歌以教之。又制懊恼曲以赠珠。石氏崇美艳者数千人,绿珠最以便巧擅爱。又有宠婢名环风年十五,姿态绝丽,就胡中买得者,妙別玉声,能观金色。石氏富财比王家,骄侈当世,珍宝瑰奇视如瓦砾,聚如粪土,皆殊方异国所得。莫有辨其出处者,乃使环风别其声色,並知所出之地。崇嘗择姿容相类者数十人,装饰衣服大小一等,使忽覩不相分别侍侍于侧,使环风调冠玉符,二人为倒龙之佩莺金为鳳冠之钗,言刻玉为倒龙之势,铸金钗象鳳皇之冠,结袖垂楹而舞,使昼夜声色相接,谓之恒舞。欲有所召者,不呼姓名悉佩声、视钗色,佩声轻者居前,钗色艳者居后,以为行次而进也。又使数十人而含异香,使行而笑语,则口气从风而飏,以沉香末布置象林上,使所爱践之无跡,即赐真珠百琲;若有跡者,即节其饮食,令体轻弱。故闺中相戯曰:尔非细骨轻躯,那得真珠百琲。

崇常以夏月,冠进贤冠被轻绡登清凉观,俯瞰清流,侍婢数十人皆蕴兰麝而披罗穀,池面荷花于红扆相映,叶底莺声与绿竹並奏。人望之,虽登蓬瀛遊阆苑不是过也。崇与王愷、羊琇之徒奢靡相尚,愷以粘澳釜,崇以烛代薪;愷作紫丝步幛四十里,崇作锦步幛五十里。愷以珊瑚树高三尺许,枝抄扶踈世所罕有以示崇,崇使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愷既惋惜以为疾己之宝声色方厉。崇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枝條幹绝俗枝叶扶光耀如日,如愷比者甚众,愷抚然自失。崇镇下邳时嘗思归引曰:思归引满河阳,假余翼鸿鹤飞高翔芒济河梁,望我旧馆心悦康清渠激鱼傍徨,雁惊沂波,群相将终日游览乐无方。登云阁与姫姜品丝竹叩宫商,长举珮环锵簾衣风钿燕飞忙,歌金缕,酌上觞,纹衾璀璨舞霓裳。

崇之自奉,虽天子之尊,四海之富无以加也。崇又与潘岳谄事贾溢号为二十四友,溢诛崇以党与免官。时赵王伦专权,崇甥欧阳建与伦有隙,孙秀使人求绿珠,崇不可,秀乃谮崇与伦竟以是败。



———余(明代-文征明)按野史"石崇绿珠环风俱有传"所载甚悉,金谷园亦是有赋,但其所记各有所主,本末未详,余故集采诸家而错综其事,使按图而观,想见其富贵家风及其行事之迹,知乐之不可及而行之不可苟</b>

<b>也。实父之为斯图有深意焉,耳观者当自得之。———徴明。



附图: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 ... 1&_wb_client_=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