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0|回复: 8

[易学研究] 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 16: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var(--weui-FG-2)]朱渊清 [color=var(--weui-LINK)][url=]古籍[/url] 2016年04月22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60a73d&scene=27


《文物》在1995年第1期发表了荆州地区博物馆撰写的《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一文,最早介绍王家台发现“易占”简的消息,并公布了其中三卦的内容。其后读到连劭名[1]、李家浩[2]、李零[3]、王明钦[4]、王宁[5]、邢文[6]诸先生大作。2000年8月,有幸在北京达园“新出简帛国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听到并拜读了王明钦先生大作《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会上会后又陆续读到王葆玹[7]、廖名春[8]、林忠君[9]、连劭名[10]诸先生大作。各位先生都明确认为王家台易占即是《归藏》。《归藏》的重新发现可以说是新出土文献的最重要收获之一。

据介绍[11],王家台秦简《归藏》编号者164支,未编号的残简230支,共计394支,总字数约4千余字。由于残缺过甚,至今尚未拼出一支整简,顺序也难以排定。在这批竹简中,共有70组卦画,其中16组相同。除去相同数,不同的卦画有54种。卦画皆以—表示阳爻,以∧表示阴爻。卦名有76个,其中重复者23个,实际卦名53个,此外,卦辞也有一部分重复。竹简有两种,一种宽而薄,而另一种窄而厚。因此,我们推测,这批《归藏》有两种抄本。秦简《归藏》的卦画皆可与今本《周易》对应起来,卦名也与传本《归藏》、帛书《周易》及今本《周易》大部分相同。


这批《归藏》简实际是有两个本子。但因为并没有更详细资料的说明,所以我们讨论问题暂时还只能不考虑这个因素。


王家台《归藏》有《师》卦:“  师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殳占囗囗囗囗囗439囗龙降于天而囗囗囗远飞而中天苍囗。”[12]


“殳占”,当作“攴占”,“攴”即“枚”字省写,文献中有“枚占”、“枚筮”。李家浩[13]、连劭名[14]已经作了很好的解释。“穆王天子”,李家浩怀疑是“穆天子”先误作的“穆王子”,因文义欠妥,后人在“王”字后又妄增“天”字[15]。


此条内容亦见于《太平御览》卷85引:“昔穆王天子筮西出于征,不吉。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这点许多先生也已经指出。李家浩还将《庄子·大宗师》陆德明《释文》所引的“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一句与此条相连缀,以为“原文似应当作‘昔穆天子筮出于西征,而枚占于禺强。禺强占之曰:不吉。龙降于天……’”[16]。


穆天子西征故事见于《穆天子传》。《穆天子传》5篇,是关于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的故事。周穆王好巡守,得盗骊、绿耳这样的好马,命造父为御手,以观四荒。北绝流沙,西登昆仑,见西王母。《穆天子传》系西晋初汲冢所出书,时人郭璞为这部书做注。对于《穆天子传》的性质后来颇多争论,或以为是实录起居注类,或以为是小说类。笔者数年前曾作集释[17],以为《穆天子传》虽非信史,却有本事(尤其是卷1、卷2,多可征信),实是战国初魏方士敷衍周穆王故事而成。


穆天子西征卜而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冲天,苍苍其羽”云云,与《穆天子传》所记诗歌颇类。如卷2西王母为穆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  自出。道里修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道里修远”与“道里悠远”,用字都几无区别。因此怀疑《归藏》成书与《穆天子传》有关。细绎已获披露的王家台秦简《归藏》原文,确如所疑。今举二例证明。


王家台《归藏》有《讼》卦:“  讼曰昔者囗囗卜讼启囗囗囗囗。”


《穆天子传》卷5[18]:“丙辰,天子南游于黄囗室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乃囗于启室。天子筮猎萍泽,其卦遇《讼》  。逢公占之,曰:‘《讼》之繇,薮泽苍苍,其中囗,宜其正公。戎事则从,祭祀则喜,畋猎则获。’”


王家台《归藏》说《讼》卦,出现了“启”,应该是指夏启,这就与《穆天子传》论及穆天子占筮《讼》卦前后本事相符。穆天子入观夏后启之所居,并入于启室。(“乃囗于启室”,“囗”当从郭璞补“入”),随后筮猎太室山下之萍泽,而得《讼》卦。


《穆天子传》卷5“以观夏后启之所居”,郭璞注:“疑此言大室之丘。嵩高山,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故其上有启石也。皆见《归藏》及《淮南子》。”“此言”,邵本作“社宫”。“大室”,诸本或作“太室”。“子”,诸本或作“夫”。“故”,邵本作“改”。启石,道藏本作“启室”。郭璞注《穆天子传》,还注了《山海经》,洪颐煊曰[19]:“《艺文类聚》六十二引《归藏》曰:‘昔者夏后启葬享神于晋之墟,作为睿台于水之阳。’《山海经·海外西经》注引《归藏·郑母经》曰:‘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明启亦仙也。’是说此事。”“明启亦仙也”,当如陈逢衡所说“是郭注添设,非《归藏》本文”[20]。


夏启出生故事,史传颇多记载。《尚书·益稷》:“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啼泣。”《汉书·武帝纪》颜注引《淮南子》:“禹治鸿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绎史》卷12引《隋巢子》与此略同。


檀萃《穆天子传注疏》引《淮南子》并曰[21]:“‘夫启亦登仙’者,言夫禹及子启皆登仙也。《一统志》嵩山三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以其下各有石室也。启母石在嵩山麓启母庙前。”


檀萃直以启生故事释《穆天子传》,遭陈逢衡驳。陈逢衡《穆天子传补正》曰[22]:“《穆传》但言‘观夏后启之所居’,亦犹升昆仑观黄帝之宫耳。或当曰后启有事嵩高,因而建室,遂成古制,历代不废。穆王游此故观焉,并无怪异。郭乃以启母石为言。此事亦见《隋巢子》,然皆妄诞不足信。案《淮南·修务训》言禹生于石,高注:‘禹母感石而生。’今又云启母化石而生启,则是夏禹二代皆出于石也,殊非事实。”


陈逢衡又批评“洪引《归藏》二条皆与此事无涉。” [23]《山海经·海外西经》郭注引《归藏·郑母经》曰:‘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此条也非《讼》卦而当是《明夷》卦。王家台《归藏》多次出现夏后启卜筮,其《明夷》卦:“  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殳占囗囗囗”。正与郭璞注《山海经·海外西经》引《归藏·郑母经》同。洪引《山海经·海外西经》郭注虽非关此条,但亦证明郭璞利用了确有来历的《归藏》注《穆天子传》、《山海经》。


启生故事或为郭璞注明“夏后启之所居”而添加,后人又因此更牵涉启筮飞龙登天故事,然新出土王家台秦简确实证明,王家台《归藏》之《讼》卦与夏启事相关。《归藏》之《讼》卦,本事来自《穆天子传》,并无可疑。


王家台《归藏》有《大壮》卦共两条,当属两个本子。


“  大囗曰昔者囗408囗隆卜将云雨而殳占困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  囗196。”


“  壮曰昔者丰隆囗320。”

《穆天子传》卷2:“而封囗隆之葬,以诏后世。”“封”原作“丰”,洪颐煊曰[24]:“《山海经·西山经》注,《水经·河水注》俱引作‘封丰隆之葬’,后世传写脱‘丰’字,注‘隆上字疑作丰’六字本后人校者之文,今本误羼入注中,正文‘封’伪作‘丰’。今依注改正,而注中姑仍其旧。”翟云升云[25]:“注‘疑作丰’者,明言‘隆’上缺文,缺文之上固是‘封’字,故注封云云。《山海经·西山经》郭注引此直作‘而封丰隆之葬’,《水经注》一同。后人传写不以‘丰’当缺文而易‘封’为‘丰’,误矣,今改正。”顾实从之,且云[26]:“虽郭、郦二氏容有臆增,要可知当作‘封丰’二字也。”洪、翟、顾说是,据改,但缺文仍依旧。又,《御览》38引此句作“增封于昆仑山上”,陈逢衡谓此“乃约举之辞”[27]。


郭璞注:“‘隆’上字疑作‘丰’。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雷师,亦犹黄帝桥山有墓。封,谓增高其上土也,以标显之耳。诏谓语之。”洪颐煊以“隆上字疑作丰”六字为“后人校者之文” [28],陈逢衡则谓此六字“当是郭校” [29]。“也”原作“地”,从诸本及文义改。“雷”,檀萃以为当作“云”,谓[30]:“王逸注《楚辞》,以丰隆为云师,则注‘雷’字乃‘云’字之误。” 郭璞注:“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雷师”,今王家台《归藏》之《大壮》又言“囗隆卜将云雨”、“大山之云  囗”云云,“雷”本作“云”字大为可能。


陈逢衡曰[31]:“郭注‘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雷师’,此与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舜筮登天为神一例,疑亦出《归藏》。郭不注者,偶遗脱耳。”顾实曰[32]:“郭注引丰隆御云之事,盖出《归藏》文。”郭璞注“而封囗隆之葬”,明言“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今王家台《归藏》之《大壮》卦果言丰隆事,可见《归藏》确与《穆天子传》相关。


要之,王家台《归藏》内容多出《穆天子传》,而王家台《归藏》必成书于《穆天子传》之后殆无疑义。


郭璞注《穆天子传》屡引《归藏》,涉及学术史上一重要问题,这里亦附带说略。


西晋初汲冢出书,晋武帝命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当时众多的学者参与了整理研究。先后参加整理研究的有荀勖、和峤、谴勋、张宙、傅瓒、束皙、王接、卫恒、王庭坚、潘滔、挚虞、谢衡、续咸等,杜预也曾研讨过汲冢书的内容,郭璞还为《穆天子传》作了注。《晋书·束晳传》:“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事接之,三家分,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书,大略与《春秋》皆多相应。……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易繇阴阳卦》二篇,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异。《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楚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似《尔雅》、《论语》。《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梁丘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书》二篇,论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历》二篇,邹子谈天类也。《穆天子传》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画赞之属也。又杂书十九篇:《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冢中又得铜剑一枚,长二尺五寸。漆书皆科斗字。”


汲冢这批书,多为历史、传说、卜筮、游猎、方物、谈天之书,内容方向大体近,多数书的成书时间亦非常接近。


《易繇阴阳卦》与《周易》略同,如郭沫若[33]、王宁[34]等先生说论,当即是《归藏》。王宁先生还以为《易繇阴阳卦》、《卦下易经》、《公孙段》合而为《归藏》[35]。


郭璞广注群书,其要者有:《穆天子传注》、《山海经注》、《尔雅注》、《方言注》、《楚辞注》、《三苍注》、《水经注》等,有其个人兴趣原因[36],亦与汲冢书之大体范围近。郭璞以新出土而性质相关、来历相同之材料,互相印证发明,故其《穆天子传注》、《山海经注》等屡引《归藏》。


《隋书·经籍志》载《归藏》13卷,晋薛贞注:“《归藏》,汉初已亡,案晋《中经》有之,惟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汉初已亡”或者只是有散失,桓谭《新论》尚言“《归藏》藏于太卜”;荀勖就是《中经新簿》的撰者;郭璞引证又屡屡称《归藏》之具体篇名,则当时应该尚有传承之《归藏》。然汲冢书整理总其成者束晳终未以《易繇阴阳卦》即是《归藏》。


[1] 连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简与〈归藏〉》,《江汉考古》1996/4。


[2] 李家浩《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1。


[3] 李零《跳出〈周易〉看〈周易〉——“数字卦”的再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6。

[4] 王明饮《〈归藏〉与夏启的传说——兼论台与祭坛的关系及钧台的地望》,《华学》第3辑,紫禁城出版社1998/11。王明钦另有《试论〈归藏〉的几个问题》一文(《一剑集》,1996,中国妇女出版社),惜笔者至今未见。


[5] 王宁《秦墓“易占”与〈归藏〉之关系》,《考古与文物》2000/1。


[6] 邢文《秦简〈归藏〉与〈周易〉用商》,《文物》2000/2。


[7] 王葆玹《从王家台秦简看〈归藏〉与孔子的关系》,“新出简帛国际”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00/8。


[8] 廖名春《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周易研究》,2001/2。


[9] 林忠军《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周易研究》2001/2。


[10] 连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筮书考》,《中国哲学史》2001/3。


[11] 参看王明饮《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新出简帛国际”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00/8。


[12] 参看王明饮《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新出简帛国际”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00/8。


[13] 李家浩《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1。


[14] 连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简与〈归藏〉》,《江汉考古》1996/4。


[15] 李家浩《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1。


[16] 李家浩《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1。


[17] 笔者《穆天子传集释》,未刊稿。


[18] 本文《穆天子传》以洪颐煊校正本为底本,笔者校勘内容随文说明。


[19] 洪颐煊校正《穆天子传》,《丛书集成》本。


[20] 陈逢衡《穆天子传补正》,道光刻本。


[21] 檀萃《穆天子传注疏》,石渠阁刻本。


[22] 陈逢衡《穆天子传补正》,道光刻本。


[23] 陈逢衡《穆天子传补正》,道光刻本。


[24] 洪颐煊校正《穆天子传》,《丛书集成》本。


[25] 翟云升覆校《穆天子传》,道光刻本。


[26] 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中国书店1990/8影印本。


[27] 陈逢衡《穆天子传补正》,道光刻本。


[28] 洪颐煊校正《穆天子传》,《丛书集成》本。


[29] 陈逢衡《穆天子传补正》,道光刻本。


[30] 檀萃《穆天子传注疏》,石渠阁刻本。


【31] 陈逢衡《穆天子传补正》,道光刻本。


[32] 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中国书店1990/8影印本。


[33] 郭沫若《〈周易〉之制作时代》,《青铜时代》,《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


[34] 王宁《〈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5;《〈归藏〉篇目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2。


[35] 王宁《〈归藏〉篇目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2;《秦墓“易占”与〈归藏〉之关系》,《考古与文物》2000/1。


[36] 参看笔者《郭璞注书论衡》,《东南文化》2000/5。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 16: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4-8-3 08:36 编辑

"......由于残缺过甚,至今尚未拼出一支整简,顺序也难以排定......"可惜、惋惜、闵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06: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8-3 06:54 编辑

“殳占”,当作“攴占”,“攴”即“枚”字省写,文献中有“枚占”、“枚筮”。李家浩[13]、连劭名[14]已经作了很好的解释。“穆王天子”,李家浩怀疑是“穆天子”先误作的“穆王子”,因文义欠妥,后人在“王”字后又妄增“天”字[15]。

客案:李家浩的怀疑未必正确。因为在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已发现“穆天子”的称谓。在周代,谥或号后加天子的铭文,穆天子是唯一一个,可见在西周晚期对穆天子已十分崇拜。

戎生钟:

戎生钟.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06: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台《归藏》内容多出《穆天子传》,而王家台《归藏》必成书于《穆天子传》之后殆无疑义。

这个是正确的,而且可以断定,《归藏》不会早于春秋时期,因为其中还出现了宋平公。宋平公(公元前575年—公元前532年)子姓,宋氏,名成,宋共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国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07: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8-3 07:26 编辑

关于《归藏》的制作时间,是有明确的证据,至少它的完本或成书当在《周易》之后,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归藏》在商代形成后,经后世改编这种可能性。


《穆天子传》和《归藏》所涉及穆天子观启之室的卦,其有三个:讼卦、大壮卦和明夷卦,这三卦实际上都是三合火卦,可以旁通,这三卦在王家台《归藏》或《穆天子传》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周易》卦气说是有三合说的,而且符合西周历法,但是,殷历同样有三合说,而且殷礼周承。

所以,现在如果说《归藏》一定在《周易》之后,为时尚早。而且,王家台所谓《归藏》并无一字提到《归藏》。我们只能说,王家台所谓《归藏》当于辑本《归藏》相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07: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台《归藏》有《讼》卦:“  讼曰昔者囗囗卜讼启囗囗囗囗。”


《穆天子传》卷5[18]:“丙辰,天子南游于黄囗室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乃囗于启室。天子筮猎萍泽,其卦遇《讼》  。逢公占之,曰:‘《讼》之繇,薮泽苍苍,其中囗,宜其正公。戎事则从,祭祀则喜,畋猎则获。’”




由此,可在,王家台《归藏》《讼》卦可以补充为:“  讼曰昔者穆王卜讼,启囗囗囗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07: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台《归藏》内容:
666111柰曰昔者攷龙卜□□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不柰之□……(2)
111116□曰昔者……(5)
111111天目朝=不利为草木赞=偁下□……(181)
111161同人曰黄啻与炎啻战……(182)
……=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189)
616611节曰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占曰吉……(194)
……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降……(196)
……□□奔月而攴占□□□……(201)
661666少督曰昔者□小子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206)
661666介曰北=黄鸟杂彼秀虚有樷者□□有□□人民……(207)

611616囷曰昔者夏后启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占……(208)
611111[]曰昔者赤乌止木之遽初鸣曰鹊后鸣曰乌有夫取妻存归亓家……(212)
616161蜷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蜷亓席投之(亦谷)蜷在北为牝□……(213)
161116鼒曰昔者宋君卜封□而攴占巫苍=占之曰吉鼒之芲=鼒之□=初有吝后果述√(214)
000666比曰比之芣=比之苍=生子二人或司阴司阳不□姓□……(216)
000111右曰昔者平公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神=老=占曰吉有子亓□间漻四旁敬□风雷不……(302)
611610丰曰昔者上啻卜处□□而攴占大=明=占之曰不吉□臣(月豊)=牝□雉=……(304)
000000卒曰昔者屳卜出云而攴占囷=京=占之曰不吉卒……(305)
000000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307)
116611中絕曰啻□卜……(317)

000000井曰昔者夏后启贞卜……(319)
661111壮曰昔者丰隆……(320)
000000肫曰昔者效龙卜为上天而攴……(323)
116616涣曰昔者高……(328)
000000兑曰兑=黄衣以生金日月并出兽□……(334)
116166渐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335)
000000晋曰昔者夏后启卜(酉昜)帝晋……(336)
166116亦曰昔者北□……(343)
011661□曰昔者北敢夫=逆女过而攴占□……(404)
661111大【壮】曰昔者……(408)

666616师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439)
111611履曰昔者羿射陼比莊石上羿果射之曰履□……(461)
111166遯曰遯(艹旦)以人为羽不高不下即利初事有利□……(463)
111661毋亡出入汤=室安处而(予土)安藏毋亡……(471)
000000恒我曰昔者女过卜作为缄而……(476)
666666寡曰:不仁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以□江□……(501)
666166陵曰昔者赤乌卜裕水通而见神为木出焉是啻……(503)
661166大过曰昔者□小臣卜逃唐而攴占中=虺=占之曰不吉过亓门言者□……(523)
616616劳曰昔者蚩尤卜铸五兵而攴占赤□……(536)
161661筮曰筮□之□筮盍之□□……(537)

--------------------------------
666161明夷曰昔者夏后启卜成乘飞龙以登于天而攴占□□……
166661亦曰昔者……
111666否曰昔者□□□……
111616讼曰昔者□□卜讼启□□□……
611116大过曰昔者日月卜望□……
666611临曰……
116666灌曰昔【者】夏后启卜(酉昜)……
611666□曰昔者□卜出云而攴占……
666661复曰昔者陼王卜复白雉□……
161611(目瞿)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

016161散曰昔者……□卜□散实而攴占大=……
161666晋曰昔者……卜(酉昜)帝晋之虚作为□……
000611损曰……
161161丽曰昔者上……
166116夜曰昔者北□夫=卜逆女……
611166□曰……
161616□□□□□攴卜□□□……
166161□曰昔【者】……
000000咸曰……
------------
……龙降于天而□……远飞而中天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07: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清代,考据编辑古籍之风又盛,不少先贤穷经皓首编撰了大量散佚之文,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产。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严可均和马国翰两人。

严可均(1762-1843)嘉庆五年举人。辑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马国翰(1794—1857),道光年间举人、进士,为清代著名学者、汉学家、藏书家。

这两个人分别辑录了历代古籍中散见的《归藏》遗文 。

本文即依据他们两人的辑录,加以整理,作出译文,整理的原则是求其全,如是明显的差错则予以修正。

按严、马两人的辑录,归藏佚文可分为以下各经:

一、初经
二、齐母经
三、郑母经
四、启筮经
五、本蓍篇
六、遗爻逸文

现按此序逐一解之:


一、归藏·初经

实况实

1、初乾  其争言

释卦:敢于说真话。

字义释:

初乾为卦名,同周易中的乾卦

争,通诤,“其争言”,释为“其诤言”。乾为阳刚,君子执言刚正不阿为诤言。

2、初舆  荣荦之华

释卦:“荣荦之华”当有二解:

1、荣作荣华、兴盛,繁荣。按此解“荣荦之华”可释为:

盛开的鲜花环绕在一起,光华灿烂。作为坤卦的释意,意思是赞扬大地。

2、荣作梧桐树解。

“荣荦之华”的意思是:梧桐引凤凰,比喻贤明的君主能引来有德之士,这些有德之士聚集在一起,各显才华。

很多人认为第二解较为妥当。

字义释:

初舆为卦名,同周易中的坤卦,坤为地,万木生长之地。

荣:草木茂盛,引申为兴盛。草开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绿叶素荣。荣华。

荣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
  受人敬重,光荣。荣升。荣誉。
  荣,梧桐的别称。《大雅·生民之什·卷阿》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荦yíng本义:回旋缠绕  

萦,收卷也。——《说文》

又如:萦抱、萦环、萦萦。
牵缠;萦心(牵挂心间)。

萦绊、萦惹(招引)
又通“荧”。迷惑,如:萦悸、萦惑。


3.初狠  徼徼鸣狐

释卦:(艮为山),狐狸绕着山鸣叫。

字义释:

《初狠》为卦名,同周易的《艮》

徼jiao:本义:循边。

《前汉·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

《注》师古曰:徼,遮绕也。 

又《韵会》逻卒曰游徼。《注》每鄕有游徼,掌循禁奸盗也。 

说明:

有一个成语叫狐鸣鱼书,有三个近义词:狐鸣鱼出、狐鸣篝火、狐鸣篝中。 

成语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又: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如狐鸣鱼书之类,至诈为吉兆以动众。

这个成语所出的事迹在秦末,一般认为要晚于归藏出现,但这段卦辞出于散见与古籍中,并不是出自出土竹简,如果有人在秦末按归藏笔法写一些东西也是有可能的。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古人早就认为狐狸鸣叫是一种作反的征兆,所以在归藏中列了这么一条。再者李过《西溪易说》、黄宗炎《周易象辞》在解释“艮”时,云:“艮为狠,艮有反见之象,无言笑,面目可徵,故取其刚狠之义与?”这里的意思是“艮”有反意。如果此条确实是出于陈胜、吴广之反,那么列于“艮卦”有一定的意思。

4.初兑 其言语敦  

释卦:(他的)说话诚恳。

字义释:

《初兑》为卦名,同周易的《兑》。兑可作言解。

敦:厚,厚道;诚恳:敦厚 敦请。勉力,勉强。

敦通“屯”,屯驻。例:扬雄《甘泉赋》:“敦万骑于中营兮,方玉车之千乘。”

5.初荦 为庆身不动

释卦:庆封失掉政权,但是身不动,未受伤害。(值得庆贺)

字义释:

《初荦》为卦名,同周易的《坎》。将《初荦》释为《坎》卦,是因为荦者劳也,以为万物劳乎坎也。

庆,姓氏,春秋时齐国有庆氏。

说明:历史上齐桓公之子无亏生公孙庆克,其子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春秋时,齐有庆封,晋有庆郑,皆齐桓公之支庶。庆封于齐灵公时任大夫,庄公时与崔杼同为上卿,执掌国政。后二人再升为左右相国。因崔杼家内内乱,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独霸朝政。其后庆封将政事交儿子庆舍处理,而自己则荒淫无度,引起了满朝对庆氏的不满,后庆封亲信卢蒲癸与王何,趁庆封外出之机,杀庆舍,庆封见势不妙,逃至吴国。吴王将朱方(今江苏丹徒县东南)封给庆封,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自此,庆氏富于吴。

对庆封来说失政是一坎,逃至吴国,得到平安,出坎。坎又为陷、险,故用坎卦。


6.初离  离监监
释卦:人之行昭然若揭,神人监之。

字义释:
《初离》为卦名,同周易的《离》卦。
监,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班倢伃·自伤赋》女图以镜监。又监监,如金之监而明察也。
《灵枢经》阳明之上监监然。
《六书正譌》古者歃血为盟,书其辞曰:明神监之。
离,《玉篇》两也。
《礼·曲礼》离坐离立。
《注》离,两也。两相丽谓之离。

说明:
如《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即君王要受到监督,不是由水来监督,而是由民众来监督。

7.初釐  燂若雷之声
释卦:火大盛,有风雷之声。

字义释:
《初釐》为卦名,同周易的《震》卦
燂,火热也

8.初巽  有鸟将至而垂翼。
释卦:卜鸟归,翅膀受伤垂翼而归(喻示不吉利)。

字义释:
初巽,即周易的巽卦。

垂翼,鸟翅下垂不能高飞。后以“垂翼”比喻人受挫折,止息不前。王弼 注:“怀惧而行,行不敢显,故曰垂其翼。”

鸟卜(用鸟预卜年岁的吉凶)。

9、卦皆六画
(各卦之形均有六画。)
语出《易丛说》。王应麟《汉艺文志考》卷一。

图片


二、归藏·齐母经

实况实

“齐母”不知何义。按《归藏》以坤为首,坤者,物之母也。郭璞《山海经注》又引有《郑母经》,疑十二辟卦以十二分野配之,未审是否。

曰:旧言之择,新言之念。

(曰:对以前的说法要有所选择,作为新的想法的开端。)

以下所列为归藏卦名,按理应该每个卦名前都有个“初”字,但在马、严辑录文中都没有,以此照载。凡与传本周易或秦简卦名不同者,附上;所列卦名后少数有辞,凡有辞者,均解之。

1舆
坤卦(归藏以坤为首)

2乾

3屯  屯膏(财富积累)

4蒙

5溽
《西溪》曰:“需为溽。”为需卦

6.讼

7.师,帅师。(率领军队)

8.比

9.小毒畜  其丈夫。(阐述一家之主的责任)参见传本周易小畜九三、ls爻。
小毒畜,《传》本《周易》作“小畜”。

10.履

11.泰
秦简本、帛书《易之义》并作奈。

12.否

13.同人

14.大有
秦简本作“大右”。

15.狠(艮)

16.釐(震)

17.大过

18.颐
秦简本作“亦”。

19.困
秦简本作“囷”。

20.井

21.革

22.鼎,鼎有黄耳,利取鳣鲤。(鼎的双耳擦得铮亮,可以用来烹鳝鱼和鲤鱼作祭享。)
秦简本鼎作鼒。

传本周易中鼎卦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鳣,古之鳝鱼,与鲤鱼一起作祭祀之物。

23.旅

24.丰

25.小过

26.林祸
临卦,秦简本作临,与通行本《周易》同。帛书本《周易》作林。此卦名当作“林”,“祸”当是误入。

27.观
秦简本作“灌”。

28.萃
秦简本、帛书《周易》并作“卒”。

29.称
秦简本作“升”,帛书《周易》作“登”。

30.僕 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
※剥:良人得其粟。其玉亦瘕,其粟亦沙。

(要有秩序),良人可得玉,小人只能得粟。如果失去了秩序,那么玉有瑕,粟混沙。

传本周易剥卦上九爻: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上九: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不相同的,君子得到车辆,小人则在毁坏的房子里寻找残物。)

归藏中的这一卦的卦文之意与传本周易相似,这一卦的形式似乎像传本周易中的卦辞和象辞之间的关系。

31.复

32.母亡  无妄
秦简本作“毋亡”,“母”当“毋”字之误。上博简本《周易》作“亡忘”。

33.大毒畜  大毒畜为大畜。
《归藏》此原卦名当作“大毒”。上博简本《周易》作“大”,其字从土竺声,古音与督、毒、畜皆在觉部,音近通假。

34.瞿 即睽卦。有瞿有觚,宵粱为酒,尊于两壶。两羭饮之,三日然后苏。士有泽,我取其鱼。
(有戟(兵器)有酒杯,用黑高粱做酒,倒在两个壶里。两头黑公羊喝酒(自嘲),三天才醒。别人有水泽,我去拿他的鱼。)

传本周易之睽卦意为怪异,此卦也有点这个味道。

35.散家人
此卦即《周易》之家人卦也,传抄误。

36.节

37.奂
秦简本作涣,与《周易》同。

38.蹇

39.荔  解卦
疑“荔”是“薢”字之残误,“薢”篆文作“”,“解”下部残泐,所剩如二“刀”,后人更转写为“荔”,因为“荔”下或从三刀作“茘”。“薢”即解卦也。

40.员
秦简本作损,与《周易》同。

41.諴  諴为益卦。
黄宗炎曰:“咸为諴。”朱太史曰:“以损为员,而諴次之,则諴为益也。”

42.钦  为咸卦
上博简本《周易》、秦简本、帛书《周易》并以钦为咸。

43.恒-
秦简本作“恒我”,因卦中有“恒我”(即恒娥)而误。

44.规 即夬卦。

45.夜 即姤卦。

46.巽

47.兑

48.离
秦简本作丽。

49.荦 坎卦
秦简本作劳。帛书《易之义》称坎为“劳之卦”。

50.兼 兼为谦。
秦简本作陵。

51.分 即豫卦。

52.归妹,承筐。(怀孕)

53.渐,取女。(娶女)

54.晋
秦简本作,从艸晋声。

55.明夷,垂其翼。(受伤的鸟)

56.岑(霁)则既济也。
此字当读与“卷”同。

57.未济
58.逯 遯为,秦简本同。

59.蜀 蛊

60.马徒 为随卦

61.大壮
传本《归藏》缺噬嗑、贲、中孚三卦。

清代马国翰辑本此下尚有荧惑、耆老、大明三卦名,但他说明是:罗苹《路史注》云,按考证此说不成立,当为人名。马注云:“罗苹之说谬误,此三卦不可信。”

图片


三、归藏·郑母经

实况实

1.明夷曰:昔夏后启筮:

乘飞龙而登于天,而枚占于皋陶,陶曰:“吉。”

(释:明夷卦:过去夏朝的后启卜筮,得到的筮辞为:乘坐飞龙飞上天。将此筮文叫皋陶来占,皋陶说:“吉利”。)

这一条取自马本,与严本不同,严本为:

明夷曰:昔夏后启上乘飞龙,以登飞天,皋陶占之曰:「吉。」

另有山海经注为:

夏后启筮御飞龙登於天,吉,明启亦仙也。

嵩高山,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

字义释:
后启  后是尊称,相当于后世的王,史籍中夏代有后启、后羿、后相都是这个意思。

启是大禹的儿子。大禹以前的尧、舜都因为自己的子孙不肖,而选择贤人继位,称作禅让。大禹本来也想学尧、舜,有意将帝位禅让于贤人皋陶,可是皋陶早死。后来夏启继承了大禹的帝位,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皇帝。

《夏本纪》载:“舜禅禹,禹即帝位,以咎陶(皋陶)为贤,薦之于天。将有禅之意,未及禅,会皋陶卒。”

※昔夏后启筮,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鄉。

(释:过去夏朝后启作筮,得到的筮辞是乘龙飞上天。将此筮文叫皋陶来占,皋陶说:“吉利,必通,你能和神仙交往,可以成为皇帝,统治四面八方。”)

2.昔夏启筮徙九鼎,启果徙之。
(释:过去夏启卜筮得到的结果要迁移九鼎(迁都),夏启果然这样做了。)

严本为:启筮徙九鼎,启果徙之。

这几条中常用“启筮”二个字,所以有些版本据此将这几条归入启筮经,并说明启筮经的得名就是因为此。

3.昔舜筮登天为神,枚占有黄、龙神曰:“不吉。”
(释:过去舜卜筮得文为可以上天成为神仙,请有黄和龙神两人占卦,说:“不吉利”)

4.武王伐纣,枚占耆老,耆老曰:“吉。”
(释:武王伐纣的时候请耆老作占,得到的结果为吉利。)

※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曰:“不吉。”

(释:武王伐商的时候请耆老作占,得到的结果为不吉利。)

伐商不吉,伐纣吉?武王为商臣,伐商为反。纣无道,伐纣系替天行道。

5.昔鲧筮注洪水而枚占大明曰:“不吉。有初无后。”

(释:当初鲧为堵洪水而求筮,由大明作占得到的结果是:“不吉利,开始还可以,结局不好。”)

※鲧筮之于《归藏》,得其大明,曰:“不吉。有初亡后。”

(释:归藏中记有鲧求筮,由大明为他占,得到的结论:“不吉利,开始还可以,结局不好。”)

6.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处,彼为狸,我为鼠,勿用作事,恐伤其父。”

(释:过去商桀准备伐唐国,卜筮并要荧惑为他占,得:“不吉利。不利出去征战,安处才能得利,他是狸猫,我是老鼠,不能做事,恐怕要伤及父辈。”)

7.昔者羿善射,彃十日,果毕之。

(释:过去羿善于射箭,他射十日,果然成功了。)

8.借者起射羿而贼其家,久有其奴。(注:起,羿臣之名。奴,子也。)

(释:过去寒浞射杀后羿,并占据其妻室,时间长了,还生了儿子。)

“起”指寒浞。寒浞又名漪,疑“起”、“ 漪”通借。

“借者”之“借”疑为昔,错别字。

古籍载:夏王朝初期,后羿篡夺夏朝王位后,不务政事,四出游猎,将政务委于寒浞。寒浞得权后培植自己的势力,在后羿外出游猎归来时,伺机在桃梧这个地方将他杀死,自己登上王位。寒浞杀后羿后,又将他烹熟,要后羿的儿子吃,后羿的儿子不吃,饿死在穷门。寒浞还占有了后羿的妻室,生了两个儿子。此后寒浞又攻杀夏后相,灭了斟灌氏,分封自己的儿子,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寒浞占位近六十年,后被夏后相的儿子推翻杀死,并恢复夏朝。)

9.节殷王其国,常毋若谷。

(释:节卦殷王筮其国运:时机未至,有过失。)

说明:王家台秦简本中有类似记载,见于瞿卦和渐卦,瞿卦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渐卦曰:“昔者殷王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渐于……’”,由此可知此条原文当作“节曰:昔者殷王筮其国,尚毋有咎”,估计此条记的是殷王被囚之时的情形。

“常”为“尚”之误,“若”乃“有”之误,“谷”乃“咎”之误。但这里为节卦爻辞,秦简本为瞿或渐卦,因此不能完全确定。)

10.昔者丰隆筮将云气而吉核之也。

※丰隆筮云气而告之。

(释:过去丰隆看到云气卜筮究其征兆。”

※丰隆筮云气的征兆得到结论)

说明:
丰隆是古代神话中的云神。

《楚辞.九歌.云中君》汉王逸注:'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楚辞·离骚》:“吾令丰隆椉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淮南子·天文训》:“季春三月,丰隆乃出,以将其雨。”

王家台秦简本中有卦曰:“大□曰:昔者□隆卜将云雨而攴占囷京,囷京占之曰:'吉。大山之云,……’”,因此此条疑应为:昔者丰隆筮将云气而枚占之曰:'吉。……’”。

“核”乃“枚”字之误;“告”乃“占”字之误。

《穆天子传》二注云:“丰隆筮御云,得《大壮》卦,遂为云师”,

11.昔黄帝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

(释:过去黄帝和炎帝率兵在涿鹿附近的野地里争斗,将要开战时,由巫咸卜筮,巫咸卜得结论为:能成功但也有过失。)

说明:

严本作: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於巫咸,曰:「果哉!而有咎。」

《帝王世纪》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克之。可见当时黄帝与炎帝争战并不顺利,三战方能得胜,所以卦为能成功,也有失误。

12.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释: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过量,飞上月亮,将要走的时候,请有黄卜筮,有黄得到的结论是:“吉利。翩翩而行,如归家,独自一人向西而行,遇到天色昏暗不见光芒,不要惊恐害怕,后来能昌盛。”

※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释:过去嫦娥吃西王母处得到的不死之药,奔月成为月精。)

说明: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中有基本相同的内容。

13.昔者河伯筮与洛战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

(释:过去黄河水神河伯准备与洛水之神争战,请昆吾占,昆吾占得结论:不吉利。)

说明:河伯与洛水之神而战,系为迷恋洛水女神宓妃

14. 昔穆王天子筮出于西正,不吉,曰:“龙降于天,而道里修远。飞而中天,苍苍其羽。”

(释:过去穆王天子为西征而卜筮,得结论为不吉利,卜辞说:“龙从天上降下来,路途遥远,鸟飞冲天,翅膀要受伤。”)

※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

(释:过去穆王子在禺强处筮卦。)

说明:此爻所用故事当是《国语·周语上》中的周穆王西征犬戎之事,祭公谋父谏止之,“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穆王西征犬戎而致使“荒服者不至”,故占曰“不吉”。)

图片


四、归藏·启筮经

实况实

清代马国翰曰:朱氏《经义考》云:按《归藏》之书,有《本蓍篇》,亦有《启筮篇》。

宁按:马辑本作《启筮篇》,而据《玉烛宝典》卷三引《归藏易·启筮经》,则知此篇本名《启筮经》。其名“启筮”盖即取其首条首句“昔者夏后启筮”中“启筮”二字为名,其爻辞形式与《郑母经》有同者,亦有不同者。只是古人引述事多节略隐括,多非原文矣。

1.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

(释:过去夏代的后启为卜筮并祭神到大陵登上钧台,由皋陶作占,结论为不吉利。)

字义释:

钧台,《后汉郡国志》有记载:颍川阳翟,禹所都,有钧台。

《左传》:夏启有钧台之享。

2.昔者夏后启享神于晋之虚,作为璿台,于水之阳。

(释:过去夏代的后启祭神于晋地的大土丘上,修造了璿台,在河的南边。)

※夏后曰启筮享神于晋之灵台,作璿台。

(释:夏代的后启作筮祭神于晋地的灵台,修造了璿台。)

字义释:璿 (璇)台:一说,可旋转的宫室;一作鹿台,即商纣王所登之鹿台。

晋之虚:晋地附近的大丘。虚,“墟”的古字从丘,虍( 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说文》。河出昆仑虚。——《尔雅》

来源:《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归藏启筮》。

3.昔女娲筮张云幕而枚占,神明占之曰:“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极。平均土地,和合万国。”

(释:过去女娲看到天上佈满云雾如帐幕一般,于是作筮并请占,神明占得结论为:“吉利。君主的光辉照耀九州,从太阳出来的一端到月亮出来的一端。公平的分配土地,与四方国家和睦相处。”)

字义释:
女娲:继承伏羲,一号女希,为女皇。
昭:“昭”义为“引导日光”。

《说文》——昭,日明也。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显扬,显示:诸葛亮《出师表》——昭陛下圣明。

极:顶端,最高点,尽头。

来源:《书钞》卷一百三十二引作《归藏启筮》

4.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邱。作《棡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惊》,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鹗争》,七曰《壮士奋》,八曰《熊罴哮》,九曰《石盪崖》,十曰《波盪壑》。

(释:蚩尤出于羊水这个地方,生有八条手臂、八个脚、宽大的头颅,越过九条泥沼去攻伐空桑,黄帝杀蚩尤于青邱。得胜后庆祝胜利,作《棡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惊》,二曰《猛虎骇(惊起)》,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顿足而舞)》,五曰《灵夔(一条腿的龙形怪物)吼》,六曰《雕鹗(鱼鹰)争》,七曰《壮士奋》,八曰《熊罴(马熊又称人熊)哮》,九曰《石盪(荡之古字)崖》,十曰《波盪壑》。)

※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

(释:蚩尤攻伐空桑,是帝王的居所。)

说明:蚩尤氏出于炎帝时代,被炎帝杀于绝曫之野。还有种说法蚩尤氏出自炎帝末年,榆罔当政的时代,被黄帝属下猛将力牧、神皇擒蚩尤氏于涿鹿之野,被应龙杀于凶黎之丘。

字义释:

空桑:今山东以西,河南以东,大约今衮州一带,为炎帝和夏历代建都之地。

青邱  今山东潍坊附近有青邱村。

来源:《路史》云:“蚩尤疏首虎腃,八肱八趾,见《归藏启筮》。”

5. 有一星,出于题山之上。三月乌出,必以风雨。

(释:有一颗星,出于题山上空。三月份乌鸦飞出,必定要有风雨。)

物候,也可看作某种征兆。

来源:《玉烛宝典》卷三引《归藏易启筮经》

6.坤:帝尧降二女为舜妃。

(释:坤卦:尧帝将两个女儿嫁给舜。)

来源:《周礼?春官?太卜》贾公彦疏曰“坤(开筮)”,“开筮”即“启筮”,谓即《启筮经》之坤卦。

7. 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

(释:空桑的上空天色苍茫,看到八极扩张无垠,有个妇人叫羲和,是管理日月的,让日月有序出入,使天下有白昼之明,黑夜之暗。)

说明:

《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曰天台(高)山,海水入焉。东南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蝎谷。”

另有说羲和与金乌(太阳)居于扶桑之树上。

来源:罗泌《路史前纪》二引《归藏启筮》。

8. 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阳谷。

(看到天空光明与黑暗交替变换。是因为有个叫羲和的妇人的儿子,从阳谷出没。)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9.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

(释:有白云从苍梧山升起,入于大梁。)

严本作:太昊之盛,有白云出自苍梧,入於大梁。

说明: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

来源:《文选》卷二十谢元晖《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李善注引作《归藏启筮》

10.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释:共工长着人的面孔,蛇的身体,红色的头发。)

来源:《路史注》并引《归藏启筮》

11.丽山之子,青羽人面马身。

(释:丽山的人,有青色的羽毛,人的面孔,马的身体。)

严本作:丽山之子鼓,青羽人面马身。

说明:今广东茂名有丽山,有奇观胜景。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12. 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占之曰:“羽民是生百鸟。”

(释:金水地方的人,名字叫羽蒙。根据这一点占得:“羽民是饲养百鸟的。”)

来源:《文选》卷十三祢正平《鹦鹉赋》注引作《归藏殷筮》,《太平御览》卷九百十四作《启筮》,引多“乃之羽民”四字。

13. 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首。

(释:羽民的形状,鸟的嘴,红的眼睛,白色的头。)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14.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

(释:洪水滔天,无法阻挡,四处泛滥,伯鲧用息石、息壤去阻挡、填没洪水。)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15.鲧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熊。

(释: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用吴刀切割,化为黄熊。)

严本作: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山海经·海内经》注)

吴刀,古代最锋利的刀,出于吴地。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 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

(释:鲧被诛死,尸体三年不腐烂,用吴刀切割,引出大禹。)

字义释:副同剖

来源:《初学记》二十二

※ 大副之吴刀,是用生禹。

(释:用吴刀大剖,是为了产生大禹。)

来源:《初学记》二十二

16.昔彼《九冥》,是与帝《辨》同宫之序,是为《九歌》。

(释:过去的《九冥》这首歌是和帝的《辨》同调的序曲,又称作《九歌》。)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17.不得窃《辨》与《九歌》以国于下。

(释:不能将《辨》和《九歌》私自用于国礼之下。)

来源:郭璞《山海经注》引《归藏启筮》

图片


五、归藏·本蓍篇

实况实

1.蓍二千岁而三百茎,其本以老,故知吉凶。​

(释:蓍草生长的寿命长达2000年,能分蘖出三百根,因为它的寿命长,所以能知晓吉凶。)

说明:

班固《白虎通》载孔子云:蓍之为言耆也。老人历年多,更事久,事能尽知也。

陆佃《埤雅》云:草之多寿者,故字从耆。

《博物志》言:蓍千岁而三百茎,其本已老,故知吉凶。本品常为占卜之用,故得此名。叶如栉齿状深裂,形似而以蜈蚣喻之。

《易纬·乾凿度》引古《经》说:“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

《说文解字》也说蓍草“生千岁(才)三百茎。

2.蓍末大于本为上吉,蒿末大于本次吉,荆末大于本次吉,箭末大于本次吉,竹末大于本次吉。蓍一五神,蒿二四神,荆三三神,箭四二神,竹五一神。筮五犯皆藏,五筮之,神皆聚焉。

(蓍草上部大于根部为最好,蒿草上部大于根部为次好,荆草上部大于根部为次好,箭竹上部大于根部为次好,竹子上部大于根部为次好。用蓍草占,一、五有神通;用蒿草占,二、四有神通;用荆草占,三、三有神通;用箭竹占,四、二有神通;用竹子占,五、一有神通。卜筮用这五种占,都可信而藏之,连续筮五次,神道都来了。)

《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七引《归藏》,按《博物志》云:“蓍末大于本上吉,次蒿,次荆,皆如是”,盖约文言之。朱太史《经义考》云:“当属《本蓍篇》中语”,兹并据以采补。宁按:由此条可知古人筮卦之工具不徒蓍草,蒿、荆、箭、竹均可用也。

3.筮必沐浴斋洁焚香,每月望浴蓍,必五浴之。浴龟亦然。

(卜筮之前必须要沐浴、吃斋、保持洁净,焚香,在月望(满月)之时沐浴后作筮,要沐浴五次。用龟卜或龟甲也要这样洗干净。)《博物志》卷九

图片


六、归藏·遗爻逸文

实况实

1.乾者,积石风穴之琴。亭之者弗亭,终身不瘳。

(释:乾卦之义,好像山上罍积的石头形成的风洞,有声音发出像鸣琴,其音似停非停,袅袅不断,一直不会止息。)



2.离处彼南方,与日月同鄕。

(释:离卦位居南方,和日月处于一个地方。)

3.上有高台,下有雝池,以此事君,其富如何。

(释:上面有高大的楼台,下面有百鸟和鸣,用这些来服侍你,这种富贵的感觉怎么样?)

※上有高台,下有雝池。以此事君,其贵若化;若以贾市,其富如河。

(释:上面有高大的楼台,下面有百鸟和鸣,用这些来服侍你,富贵的感觉充满四周。如果要以商贾牟利得到的财富去营造这样的环境,他的财富要像河流一样滚滚而来才能达到。)

4.有人将来,遗我货贝。以至则彻,以求则得。有喜则至。

(释:有人要来,送给我钱贝,使我不再困穷,有求就能得到,求喜,喜就来临。)

5.有人将来,遗我钱财,日夜望之。

(释:有人要来,送我钱财,日日夜夜盼望。)

6.君子戒车,小人戒徒。

(释:君子出行用车,小人步行。)

戒,作出发解,如戒行(出发上路),戒途、戒程、戒道。

7.有凫鸳鸯,有雁鹔鷞。

(释:水鸟中有鸳鸯戏水,也有大雁鹔鷞高飞。)

8.东君、云中。

(释:东君(太阳神)出没于云中。)

9.穆王猎于戈之墅。

(释:穆王把战场当狩猎之地。)

即穆王西征犬戎之事,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10.求息得酒,言語譊譊。

(释:去要利钱,却得到酒,言语不合,发生争议。)

11.縈々[之]華,絫々之實。

(释:莹莹光华,累累果实。)

12.祟在司命。

(释:相信司命之神,反而出怪。)

13.痿痺,暴厲之疾也。

(痿痺这种病源自于脾性暴躁、凶狠。)

14. 乾为天、为君、为父、为大赤、为辟、为卿、为马、为禾、为血卦。

《路史·发挥》。案此盖《说卦》文,殷《易》先有,非始《十翼》。)

15. 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黄云扶月。

(苍帝起,有青云出现在日边,赤帝起,有黄云出现在月边。)

《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引《洛书》有此文,云:“苍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黄云扶日。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

《五行大义》曰:“东方大昊,庖羲氏,主春,苍精之君。南方炎帝,神农氏,主夏,赤精之君。中央黄帝,轩辕氏,主四季,黄精之君。西方白帝,金天氏,主秋,白精之君。北方黑帝,颛顼氏,主冬黑精之君。”因此此句中之“苍帝”应指庖羲氏;赤帝指神农氏。




归藏·十二辟卦

实况实

子复,丑临,寅泰,卯大壮,辰夬,巳乾,午姤,未遯,申否,酉观,戌剥,亥坤

徐善曰:“此《归藏》十二辟卦,所谓商易也。辟者,君也。其法:先置一六画坤卦,以六阳爻次第变之,即成复、临、泰、大壮、夬五辟卦;次置一六画乾卦,以六阴爻次第变之,即成姤、遯、否、观、剥五辟卦,十辟见而纲领定矣。又置一六画坤卦,以复辟变之,成六卦之一阳;以临辟变之,成十五卦之二阳;以泰辟变之,成二十卦之三阳;以大壮辟变之,成十五卦之四阳,以夬辟变之,成六卦之五阳。更进为纯乾,而六十四卦之序已定矣。徐而察之,乾之六位已为遞变之新爻,而坤之六位犹为未变之旧画,即卦中阳爻已变而阴爻犹故也。于是复置新成之乾卦,以姤辟变之,成六卦之一阴;以遯辟变之,成十五卦之二阴;以否辟变之,成二十卦之三阴;以观辟变之,成十五卦之四阴;以剥辟变之,成六卦之五阴,更进为纯坤之六位已更新矣。卒之非有两营也,止此六十四虚位,顺而求之,由坤七变,得阳爻一百九十二,而纯坤之体见。逆而遡之,由乾七变得阴爻一百九十一,而纯坤之体见。一反一覆,而三百八十四爻之易全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3 08: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4-8-3 17:42 编辑

由上观之,所谓《归藏》,可能是后人从《山海经》、《穆天子传》或其他古著中收罗上古先王占筮之例,并参考《周易》体例,附之于卦而成(原本无卦)。

客案:初经——初者,初爻也。唯初爻有真义。说明,时人见过改编后的《易》。
齐母经:最初流传入齐的《易》版本。
郑母经:最初流传入郑的《易》版本。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