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8|回复: 14

[原创] 稼轩词与老庄思想的现代哲学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 21: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5-4-2 22:46 编辑

稼轩晚年,绝望于事业抱负功名利禄,以老庄思想自娱,用《庄子》内容填词,有《哨遍》词三篇。前一帖稼轩在词中感叹仕途危机劝入仕者追求功名利禄须三思而行。

此篇《哨遍》全用《庄子》内容,而以自身境遇对照庄子之意,用于自我解嘲。千年以后,再读稼轩词作,另有一番联想,聊发一帖,达人共鉴焉。

                哨遍      秋水观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喻此理。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嗟大小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记跖行仁义孔丘非。更殇乐长年老彭悲。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定谁同异。

噫。贵贱随时。连城才换一羊皮。谁与齐万物,庄周吾梦见之。正商略遗编,翩然顾笑,空堂梦觉题秋水。有客问洪河,百川灌雨,湿流不辨涯涘。于是焉河伯欣然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渺沧溟望洋东视。逡巡向若惊叹,谓我非逢子,大方达观之家,未免长见,犹然笑耳。北堂之水几何其。但清溪一曲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21: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唉。。。。。

这电脑,本人水平不行,发个帖子,出错还改不了,抱歉,见笑,将就看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21: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2 21:19
唉。。。。。

这电脑,本人水平不行,发个帖子,出错还改不了,抱歉,见笑,将就看吧。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

稼轩此词开篇,直接引用《庄子》典故入词。
《庄子》原典:


杂篇

则阳

则阳: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雠!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


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


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王曰:“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21: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2 21:28
蜗角斗争,左触右蛮,一战连千里。

稼轩此词开篇,直接引用《庄子》典故入词。

稼轩词句,看起来简单明了,但是,庄子原典却是有点涩会难懂。

中国古典哲学,经常是老庄并提。但是,老子《道德经》抽象概念多,庄子内容多用寓言阐述老子思想,内容庞杂。根据后人研究,《庄子》内容风格区别比较大,据此认为,《庄子》一书,可能是庄子本人和其弟子不同时间所作,《庄子 外篇》和《庄子 杂篇》有可能不是庄子本人所作。
虽然如此,这一篇的典故,也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高度,至今仍然有着启示意义。


补充内容 (2025-4-19 11:56):
涩会应该是涩晦。更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22: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2 21:49
稼轩词句,看起来简单明了,但是,庄子原典却是有点涩会难懂。

中国古典哲学,经常是老庄并提。但是,老 ...

《庄子》这一篇典故,是一则寓言。

寓言中的人物,在当时都是实有其人。但是,事却是虚有其事。有关注解,历代注解《庄子》的著作不少,引用起来,实在是麻烦。在这里只能是大概说明。

寓言说,魏王和齐王有仇,魏王要攻打齐王。有人说打,有人说不能打。有一个“有道”的辩士(哲学家)就去见魏王,用“大”和“小”的道家哲学思想,给魏王讲了一篇大道理,最后说,魏王和齐王打仗,这件事实际上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不值得一提。把魏王说得“恍然若失”。

哲学家首先说:在一只蜗牛的两只角上,分别有两个国家,一个叫触氏,一个叫蛮氏,互相打仗,死人数万,追杀十五天才回来。。。
魏王听了说,你这是胡说啊。
哲学家接着说:大王想想,我们的四周有没有尽头?
魏王想想说:没有。
那么,和没有尽头的四周比较,魏国,大梁,还有您魏王,是不是小得不能再小呢?大王和蜗牛角上的蛮氏,有什么区别?
魏王答不上来。
于是,庄子说这个哲学家深刻理解道家的思想。
老子第二章说明,大和小是相对的概念。当有“无穷大”的概念产生时,“无穷小”的概念也就同时产生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2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2 22:35
《庄子》这一篇典故,是一则寓言。

寓言中的人物,在当时都是实有其人。但是,事却是虚有其事。有关注解 ...

在今天的现代人看来,这个寓言就像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但是,从哲学思想史的联想角度来看,却是显示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悠久历史和深邃智慧,远非现代的西方哲学所能企及。
中国古典哲学起源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年时间。影响了数千年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哲学思想作为观察世界的基本方法,如果正确,至今仍然会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逐渐式微。

《庄子》记载的这个寓言,揭示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于“无穷大”和“无穷小”的相对性的认识。这在当时只是一种朴素的哲学推论。所以看起来像是荒诞。但是,站在今天现代人的角度看来,这个寓言,就成了现实存在的事实。

现代人都知道,地球是个“有限大”的星球。如此,地球上的国家,都是“有限小”的实体。
现代人的对于地球周围空间的认知范围,已经达到数十亿光年之远,而且还远远没有止境。在这个现实面前,现代人只能接受:我们这个看起来庞大的星球,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沙。

那么,从茫茫宇宙看地球,这个星球上自从有人类以来发生的无数战争,和《庄子》寓言中存在于蜗牛角上的触氏与蛮氏,有什么区别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3 22: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3 21:15
在今天的现代人看来,这个寓言就像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但是,从哲学思想史的联想角度来看,却是显示了中 ...

这里只是从哲学角度来讨论《庄子》寓言和稼轩词作。如果换个角度立场来讨论,就容易引起混乱和敏感问题。现代世界今天已经问题够多了。也不是这里几句话能说清楚。

所以,当年稼轩词中引用《庄子》典故,也只是纾解自己抱负难以实现的心情。稼轩词句:君试思、方寸此心微。总虚空、并包无际。
一方面,“心”是“小”,空间是无穷大。另一方面,“思想”是无穷大,空间是相对小。小小的心里,可以有无穷的想象力。你可以想象你想要的一切,但是,几乎都是空虚的想象,难以实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4 21: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3 22:07
这里只是从哲学角度来讨论《庄子》寓言和稼轩词作。如果换个角度立场来讨论,就容易引起混乱和敏感问题。 ...

    喻此理。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
稼轩接着说:明白了这个道理,泰山在心中可以看成毫毛,无穷天地也可以看成一颗稊米。


《庄子  秋水》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等矣。



天地相对于稊米,泰山相对于毫毛,在现实中二者相对的大小,是现实存在的。大和小的相对概念,都是要从具体事物体现出来。
但是,在一个人的“心”(思想)里,你可以想象天地像一颗稊米,泰山像一根毫毛。你不说,没人知道你想什么。你说出来,只能引来人嘲笑。一个人如果有了这种想法,大多数是失意时的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稼轩当年,就处于这种处境。所以才会用老庄思想纾解自己的心情。
如果站在现代哲学观点和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地球意义的天地范围,和茫茫宇宙比较起来,就是一颗稊米一样,微不足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5 22: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4 21:09
喻此理。何言泰山毫末,从来天地一稊米。
稼轩接着说:明白了这个道理,泰山在心中可以看成毫毛,无 ...

   大小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

稼轩在这里用《庄子 逍遥游》寓言,感悟世间事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因人因事而异。自己一生抱负,在当时朝廷看来,算不上什么大事。而朝廷认为的偏安之策,却是并非小事。而那些普通人对这些又能知道什么呢?


《庄子 逍遥游》: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1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历代注解《庄子》,用学鸠和斥鴳的小对比鹏的大,而且都是站在鸠,鴳的角度,也就是普通人的立场,表示无意于仕途远图大志。《庄子》中记载了鸠,鴳的思想,却没有记载鹏的思想,相对于鸠,鴳的思想行为有什么看法,显示出《庄子》的哲学思想,是远离政治官场仕途,避害保全自身,这是当时社会现实决定的。所以,后人在不得意时,都是从消极隐逸的思想理解解释老庄哲学。稼轩当时也是如此,在理想抱负绝望时,醉心于老庄思想,求得心灵安宁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6 08: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虚晃一枪 于 2025-4-6 22:49 编辑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6 21: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5-4-6 08:37
老庄思想是有些隐逸,但并不消极。我好象曾说过,庄子以树木借喻人被“用”是有态度的。如果以现代人的观点 ...

哈哈哈哈。。。。。。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哪有祝人清明节安康的。。。。。?
你说我是谢谢你呢,还是谢谢你呢?。。。。。。

如果你有兴趣于中国古典哲学,还是欢迎你讨论问题。。。。。。。不过建议你仔细读读原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6 22: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5 22:11
大小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

稼轩在这里用《庄子 逍遥游》寓言,感悟世间事的大小,都是相对 ...

庄子至今三千年。稼轩至今一千年。多少有志之士怀抱鲲鹏之志,投身仕途,而终于失败或者失意。李白曾经豪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稼轩也感叹“似鲲鹏,变化能几?”大多数人都是只能站在鸠,鴳的地位谈论哲学。今天,终于有一位空前绝后的伟人,集政治家哲学家诗人于一身,为中华民族立下绝世奇功,站在鲲鹏的地位,以鲲鹏思想,改写了对庄子的思想的理解。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6 22: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虚晃一枪 于 2025-4-8 22:41 编辑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6 23: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6 22:17
庄子至今三千年。稼轩至今一千年。多少有志之士怀抱鲲鹏之志,投身仕途,而终于失败或者失意。李白曾经豪 ...

伟人还有一篇名篇《卜算子  咏梅》,序言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词意孤独消极,孤芳自赏。伟人词章意境欢悦对于逆境满怀乐观。同一件事,因为立场地位不同,思想境界也就不同。同理,稼轩读《庄子》和伟人读《庄子》,也产生了不同联想。

数千年至于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从百年衰弱到复兴崛起,已经是历史潮流。中国古典哲学从数千年前至今,一直是少数文人的范围。尽管诸子百家是四书五经的补充,能够进入仕途究竟是少数,所以,大多数文人读老庄哲学,依然局限于无为消极或者玄学空谈。如何能使古典哲学和现代人的思想生活结合,发挥作用,实在是一个大问题,从一个草莽小民笔下,说这个问题,看起来确实有点不着边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4-6 23:04
伟人还有一篇名篇《卜算子  咏梅》,序言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词意孤独消极,孤芳自赏。 ...

嗟大小相形,鸠鹏自乐,之二虫又何知。记跖行仁义孔丘非。更殇乐长年老彭悲。火鼠论寒,冰蚕语热,定谁同异。

噫。贵贱随时。连城才换一羊皮。



稼轩读《庄子》,《老子》,理解了“大”和“小”的概念是相对的,也是互相衬托的。没有“大”,就显不出“小”。反之亦然。鸠,鴳低飞树丛,自得其乐。但是,它无法理解鹏飞九万里的思想心情。同样,鹏也无法理解鸠,鴳的乐趣。在这里,好像分不清究竟谁对谁错,谁是谁非。站在它们各自立场来看,它们好像都是对的。
稼轩在此更进一步引用《庄子  盗跖  齐物论》内容:如果说盗跖的思想行为是仁义的,那么孔子的思想行为就是不仁义的。如果说短寿是不值得伤感的,那么彭祖活那么长久就是可悲的。
稼轩还引用两个例子:跟火鼠说寒冷,跟冰蚕说炎热。如何能说清楚相同和不同?和“大”“小”相对一样,“贵”“贱”也是相对的,有时候,一座城池才值一张羊皮。


稼轩大约是联想到自己一生的抱负仕途经历,从读《庄子》文章产生激愤想法,才有了这些词句。意思是和那些弹劾倾轧自己的官员,根本就无法和他们说明白,在思想上就不是一个层次,如同鸠,鴳和鹏的对比一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