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先秦之“百姓”概念

发布者: 青竹大哥 | 发布时间: 2011-10-15 15:21| 查看数: 3421| 评论数: 7|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竹大哥 于 2011-10-15 16:16 编辑

说到百姓,就不得不先了解一下“姓”和“氏”的概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汉语大字典·姓》.jpg
      由上图可知,姓字一开始(甲骨文)是从女从生的会意字,即会同母所生者为同姓之意,这是甲骨文的造字者秉承母系社会文化的遗存而构造的字。
      在母系社会里,人们以母为尊,故各人出生之后即随母姓。当时的男性则主要保障女性的安全和生活,才干出众的男子则被授以“氏”的职称,即担当某个部落的首领。因此,在母系社会里,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姓,但只有少数才干出众的男性有“氏”。
      进入夏、殷之后,虽然社会性质逐渐转变为父系社会,但人们对于母系社会的文化习俗还是予以足够的尊重,这从先民们造“姓”字即可见一斑。夏、殷时期,掌握了社会最高主导权的男人们,虽然还是以母为姓,但却在一步步地淡化“姓”与“氏”的区别。到了西周,周人们甚至将姓字的女字旁去掉,径直写成“生”,或者用中性的亻字旁代替原来的女字旁,写成{亻生}。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突显男人为尊,二是将“姓”变成王者的个人财产,然后把姓作为奖品,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凭自己的好恶给“有功”的下属以赏赐。用《左傳·隱公八年》的话来说就是:“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玩转了“姓”之后,天子们又开始大玩“氏”和“字”。《白虎通·姓名》曰:“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貴功德,賤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或氏王父。字者何?所以别諸侯之後,為興滅國繼絕世也。”
      这种状况,随着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的到来而又很大的改变。这个时期,天子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权的摆设,“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以,姓、氏、字由天子赏赐的游戏基本中止,五霸七雄及其他豪强各自为政,姓、氏、字的赏赐成为了家、国内部的事务。
      因为上述原因,百姓一词的内涵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兹小结如下:
      1、三代以前,人人都有姓,少部分才干出众者被授予“氏”的职称。这一时代,百姓即指各不同的部落及其部众。
      2、夏、商到西周,“姓”权逐渐终归天子所有。这一时期,只有有封地和官爵的贵族才配有姓权,而庶民则是有名无姓,庶民与氏更不沾边。因此,这一时期,百姓一词主要是用来表示贵族或百官,但记载和陈述史事时也例外。如:
      (1)指代贵族百官的案例。《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传:“百姓,百官。”
      (2)指代民众的案例。《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孔颖达 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3、春秋战国时期,“百姓”一词多指普通民众。
      ⑴《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⑵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⑶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帛书甲本《老子》)

《汉语大字典·姓》.jpg

41.1 KB, 下载次数: 2

评分

参与人数 1功勛 +20 收起 理由
高老夫子 + 20 原创内容,很好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0-15 15:39:28
关于姓氏,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大哥所论,补充一二:

1、姓氏情结反映汉民族追本溯源的意识。华夏文化重今生而轻来世,重来龙而轻去脉,这一点在中国人修家谱中体现的最明显。
  
2、殷商时的名姓,多以天干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等
  
3、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所以,“姓”的本义是“生”,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族号。当然,那时的姓,是跟母亲的。  
  
4、《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说明了二者的关系。顾炎武比较精练地区别道:“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 氏为晚出。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5 銀子 +20 收起 理由
青竹大哥 + 5 + 20 不愧夫子之名

查看全部评分

顾如 发表于 2011-10-15 15:42:10
俺的名字太像女孩,去公安局想改个名字
但困难重重。。只好算了。。呵呵。。


姓名在俺看来已经没所谓了。。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15 16:07:56
本论坛无法贴图?
有知道原因的朋友指教一下。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0-15 16:11:10
可以使用附件,在底下,上传后,插入所选的位置就行了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15 16:15:01
可以使用附件,在底下,上传后,插入所选的位置就行了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0-15 16:11

青竹一楼就是通过上传附件来贴的,但你也看到了,图看不到,只显示一个下载链接{:soso_e103:}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15 16:18:43
嗯,解决了。
原来是不能用批量上传的方式来上传单个图片。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2-15 16:09:14
3、春秋战国时期,“百姓”一词多指普通民众。
      ⑴《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⑵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⑶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帛书甲本《老子》)

      (4)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系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