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也谈“人不知而不愠”

发布者: 青竹大哥 | 发布时间: 2011-10-15 17:28| 查看数: 2766| 评论数: 5|帖子模式

本帖是青竹去年在某论坛发表的一个旧帖,现转帖过来就教于本论坛的方家。

     这是一个很没有新意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永远无法取得共识的问题。
     青竹之所以还以此为题,是因为周知难兄的盛情邀请。所以,本帖并不打算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只算是将个人的见解与周知难兄交流而已。
      “人不知而不愠”出自《论语》卷一的第一段,原文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其实是一段非常直白的古文,之所以一直以来争议不断,最主要的原因是《论语》收录这段话时,没有给出相关的背景资料,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许多人本着六经注我的目的,借这段话肆意发挥。
      如果我们只是把这段话当作一般的古文,然后客观地来解读这段话,那就不会生出那么多的异见了。因为,孔子的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相当清楚,即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学有所成之后,遇到各种境遇该如何调适自己的心境。
      这段话里,孔子提到了学有所成之后的三种境遇。一是时习之,二是有朋来,三是人不知。
      其中,“时习之”是最好的境遇,孔子建议的心态是“说(悦)”;其次是“有朋来”,孔子建议的心态是“乐”;最糟糕的是“人不知”,孔子建议的心态是“不愠”。
     那么,“时习之”在当时为什么是最好的境遇呢?这得先弄清当时的相关状况。
     在周朝,按照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来分,当时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封地、有爵位的贵族,这一类人才有资格称为“人”。第二类是没有封地但有最低爵位(士)或既无封地也没有爵位的没落或流亡贵族(如孔子)的人,这类人不能称为人,只能称为国人或庶民。第三类则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人,这类人在当时连“人”这个称呼都不能用,只能称之为“民”。当然,如果粗略地分,周朝时的人只有“人”和“民”两类,第一类人就是标准的“人”,而第二类则统称为“民”(士、农、工、商)。
      孔子及其绝大部分的学生就是属于当时的第二类人。所以,他们为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学有所成之后,能为“人”效力,以换取自己更好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因此,学有所成之后,能够及时被“人”录用,成为“劳心者”,这是孔子及其绝大部分学生的美好愿望,这样的愿望能够实现,当然是“说(悦)”了。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真实意思。这就象好今天的大学生、硕士、博士、博士后毕业之后能及时找到工作一样,的确是一件令自己欣喜的事情。
     但是,在当时这种愿望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这从孔子周游列国,自己上门推销自己都没有“人”聘用,最后落得“累累如丧家之犬”就可见一般。在这种待业状态下,孔子及其学生只能退而求次,那就是希望有人能理解并认可他们所学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可望有“人”能聘用他们的。这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真实意思。
     而最糟糕的情况是,自己学有所成之后,既没有“人”及时聘用自己,也没有“人”能理解、认可、赏识自己之所学(如颜回的遭遇),这样一来就很可能没有出头之日了。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教导自己的学生,同时也是安慰自己,要努力做到“不愠”——不怨恨他“人”,这就是“人不知而不愠”的真实意思。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10 收起 理由
浪花 + 10 + 1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15 17:30:08
【注释·注解】
  
  1、学而,表示一个完成时态,引出一个递进语句。意即“学有所成之后……”
  
  2、习,《说文》:“數飛也。從羽,從白。”(青竹按:甲骨文习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羽从日),可见这是一个会意字,原意为雏鸟在晴朗的白天不断试飞(數飛)。后人由此引申出“重复”之意,如《易·坎》:“習坎,入于坎。”王弼注:“習謂便習之。”孔颖达疏:“習有二義。一者,習,重也。謂上下俱坎,是重疊有險;一者,人之行險,先須使習其事乃可得通,故云習也。”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習,積也。”
  
  本文中的习字,意为实习、实践。解为温习、复习,那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3、朋,朋党。《廣雅·釋詁三》:“朋,比也.”《廣韻·登韻》:“朋,朋黨也。”《易·坤》:“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孔穎達疏:“凡言朋者非唯人為其黨,性行相同亦為其黨.”宋王盒互《供範傳》:“庶民無淫朋,人無比德者,惟君為中而已。”暨盒呈伏烈皇小識》卷四:“今之進言者亦難矣,為公正而發奮,動則指為朋比。”
  
  本文中的朋字,意为理解、认可自己所学之人。
  
  4、人,指当时有封地、有爵位的贵族。凡《论语》中的人,都是特指这一类人,不是泛指所有人。如,小人,指的是不合孔子君子标准的有封地、有爵位的贵族。
  
  5、知,知遇;赏识。《管子·四称》:“君知則仕,不知則已。”南朝梁柳恽《度关山》诗:“長安倡家女,出入燕南垂;惟持德自美,本以容見知。”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書生,忽蒙國士知。”宋司马光《辞枢密副使第五札子》:“臣亦以受陛下非常之知,不可以全無報效。”
  
  6、愠,含怒;怨恨。《诗·邶风·柏舟》:“憂心悄悄,愠于羣小。”毛传:“愠,怒也。”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0-15 17:57:23
关于这句话无论是说讲治学修行,还是像青竹这样串讲,我的意见,都有道理。不过其作为论语的开篇,我更倾向于前者,这帮徒弟在编老师的语录时,不至于一上来就把老师的就业指南拿出来吧,这也太露骨了,有损斯文啊,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青竹大哥 + 20 还是银子好,斯文当不得饭吃

查看全部评分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15 18:03:52
关于这句话无论是说讲治学修行,还是像青竹这样串讲,我的意见,都有道理。不过其作为论语的开篇,我更倾向于前者,这帮徒弟在编老师的语录时,不至于一上来就把老师的就业指南拿出来吧,这也太露骨了,有损斯文啊, ...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0-15 17:57

子曰:“苟有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就业压力很大呀,所以,《论语》开篇就谈就业这正常啊{:soso_e100:}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0-15 18:09:15
这就是编语录的毛病,所谓断章取义,没有时空背景,没有上下文,可以随时为我所用,这就是WG时连买东西问答都能找到很贴切的毛语录的原因了。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18 07:43:14
这就是编语录的毛病,所谓断章取义,没有时空背景,没有上下文,可以随时为我所用,这就是WG时连买东西问答都能找到很贴切的毛语录的原因了。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0-15 18:09

从单一的一条语录或许无法确知语意,但通观整个语录集不少语录的大意还是可知晓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