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先秦历法漫谈(一、卫星太阴历)

发布者: 吴博君 | 发布时间: 2011-10-16 11:40| 查看数: 5499| 评论数: 11|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博君 于 2011-10-19 16:41 编辑

历法茶馆漫谈(不定时)
----------------------
一、卫星太阴历
二、恒星太阳历
三、行星太岁历
四、日月推步历
----------------------
一、1、 不用朔日的历法
  月相对于历法,一直是没有一致意见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基本遵从王国维的月相四分说,更赞成新城新藏的“四周”说,新城说月分四周,每周七日,四七二十八日就大致是一月了。这个说法的科学性用下图说明:
伊人四分月相图.gif
  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长期占据历史学家的头脑,就是认为古代历法朔望月的起始点是朔日,朔日是每月的初一,这听起来很有道理。《诗经》提到日食为朔日,“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所以人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西周之后的历法都是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了。
  但是,有一个例外,在楚简里没有使用朔日,也没有日食记录,朔日似乎是十分忌讳的;还有第二个事件来佐证不用朔日的历法是存在的,这就是曾侯乙墓的历日记录。可能有人要问“不用朔日,如何确定晦朔?不知晦朔,如何定朔望月?不知朔望月,如何定历法?”若没有深入研究四分月相和楚历,这样的问题是有道理的,但是理解了四分月相的实质,并且对楚历有了完整的认识后,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了。其实一句简单的回答就是:不用朔日定朔望月,还可以用望日定朔望月吗。其实楚人也正是用望日来确定朔望月的,以望日中分一月同样可以确定朔望月。
--------------------
不用朔日的历法图:
不用朔日的历法.gif
说明:在《包山楚简》中有“东周客归胙岁”(BC322),干支夹着两个朔日,这种历日结构在周围年份内是唯一确定的。
楚七月丙寅166(1603933)和楚八月戊辰167(1603935),中间夹着八月朔日丁卯(1603934)
楚八月丙申042(1603963)和楚九月戊戌042(1603965),中间夹着九月朔日丁酉(1603964)
其中:干支后是竹简编号,括弧内是儒略日。

并且在楚简历日里这是普遍现象。
不用朔日的历法2.gif

评分

参与人数 2名望 +20 銀子 +20 收起 理由
浪花 + 20
高老夫子 + 20 洗耳恭听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吴博君 发表于 2011-10-16 20:33:56
本帖最后由 吴博君 于 2011-10-17 10:22 编辑

一、2、曾侯乙的历日
  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这对古代历法的研究带来机遇。但是三十年后的今天,对曾侯乙墓出土的历日也没有完整地进行研究。曾侯乙墓的历日有1、铜镈记楚惠王“王五十六年”;2、漆图记亢系“甲寅三日”;3、遣册记“大莫敖殇为适陠之春八月庚申”。另有与历日有关的文字:“民祀佳房日辰于维兴岁之驷所尚若阵径天常和”。
  对第一条“王五十六年”研究者无争议,是楚惠王的年号,第二条认为是与朔日有关,第三条鲜见有人提及。对“兴岁”的解释一般认为是岁首。但是对这四条的综合分析是欠缺的,对这些历日与楚历的关系更是缺乏研究。
  首先,“甲寅三日”是在亢宿昏见的前提下的甲寅日,而亢宿昏见是在什么季节?先看下图3,在这个九店楚简日书复原图中,有楚历月份和星宿的对应关系,从中可见秋十月对应张宿,冬亦对应心宿,而从图2可见亢宿夹在张心二宿之间,这说明亢宿昏见是在秋冬之际。
1 漆图.gif 2 星图.gif 3 日书.gif
1、曾侯乙墓漆图;                     2、曾侯乙墓漆图示意;             3、九店日书复原

  确定亢宿昏见是在秋冬之际后,再来确定亢系“甲寅三日”所在的月份才有依据。用《电子历尺》在BC433年的楚历秋季对应范围找出甲寅日,就能查出所对应的楚历月份。

亢系“甲寅三日”.gif 亢系“甲寅三日”放大图.gif 大莫敖.gif

  在上面的放大图中,可以看出秋季的甲寅日是在楚历献马月的第五日,考虑误差是在第五或第六日之间,这说明“甲寅三日”与朔日无关。但是所谓“三日”必定有其含义,这个含义就是说:月牙出来后的第三日是甲寅日。那么见到月牙出来是作为本月初一的,从目测的角度来说,初见月牙是朔日后的二至三日,月末残月消失后过四五日才会再见到新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王五十六年”和“大莫敖殇为适陠之春八月庚申”是两种不同的纪年方法,而后一种正是楚历的纪年法。前者“王五十六年”和“甲寅三日”是记录曾侯乙的去世日期,后者是记录曾侯乙下葬的日期。因为下葬的遣册里出现了楚王、王子、坪夜君等众多的楚人,所以用楚历记录下葬日期是可以理解的。从遣册历日来看,“春八月”是有问题的,楚历春月从四月(荆尸)到六月(享月),秋月从七月到十月,说“春八月”只能是先确定是在春季,季节是不可能出错的,而出现“春八月”只能说是两次失闰的结果,一失闰可出现“春七月”,再失闰就会出现“春八月”。总之,曾侯乙去世在秋末,下葬在来年春末,这是可以确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浪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乾坤客 发表于 2011-10-16 21:09:15
用望日定朔望月,是有点意思的,但这与用朔定月能不发生联系么?
吴博君 发表于 2011-10-16 21:31:21
本帖最后由 吴博君 于 2011-10-17 10:59 编辑
欢迎范先生到来!我在这里开茶馆,请品尝。
用望日定月,是在纯粹观象历的环境下的做法,前提是不计晦朔。晦朔多是推步历的计算结果,而在此之前纯观象历是有一个较长的使用时期的。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0-16 22:23:24
范先生和我,还有老秦都是老朋友了,咱们三个爱好还都一样,再次聚首,真是让人高兴啊!
吴博君 发表于 2011-10-16 22:45:36
5# 高老夫子 真心希望老夫子和范先生来喝茶,多提问题多讨论。
乾坤客 发表于 2011-10-17 00:41:39
其实,我也有个信念,与吴君的恰好相反,我是坚信西周历法是推步历,而且一开始就用朔的。
吴博君 发表于 2011-10-17 00:51:00
其实,我也有个信念,与吴君的恰好相反,我是坚信西周历法是推步历,而且一开始就用朔的。
乾坤客 发表于 2011-10-17 00:41
期待您具体谈谈{:soso_e183:}
吴博君 发表于 2011-10-17 10:59:23
本帖最后由 吴博君 于 2011-10-17 11:44 编辑

一、3、月相从“四分”到“九道”

  为了提高对月相的观测精度,有一个从“四分”观象过度到“九道”观象的历史过程,但是“九道”月相法早以失传,只是在文献里还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
前汉书卷二十一下九章岁为百七十一岁,而《九道》小终。”

后汉书志第二  律历中

贾逵论历
1、章帝知其谬错,以问史官,虽知不合,而不能易。故召治历编?、李梵等综校其状。又上知?、梵穴见,敕毋拘历已班,天元始起之月当小。定,后年历数遂正。永元中,复令史官以《九道法》候弦望,验无有差跌。逵论集状,后之议者,用得折衷,故详录焉。
2、乃由月所行道有远近出入所生,率一月移故所疾处三度,九岁《九道》一复,凡九章,百七十一岁,复十一月合朔旦冬至,合《春秋》、《三统》、
《九道》终数,可以知合朔、弦、望、月食加时。据官法天度为分率,以其术法上考建武以来月食,凡三十八事,差密近,有益,宜课试上。
3、案史官旧有《九道术》
,废而不修。熹平中,故治历郎梁国宗整上《九道术》,诏书下太史,以参旧术,相应。部太子舍人冯恂课校,恂亦复作《九道术》,增损其分,与整术并校,差为近。太史令飏上以恂术参弦、望。然而加时犹复先后天,远则十余度。

延光论历
4、安帝延光二年,中谒者亶诵言当用甲寅元,河南梁丰言当复用《太初》。尚书郎张衡、周兴皆能历,数难诵、丰,或不对,或言失误。衡、兴参案仪注,考往校今,以为《九道法》最密。诏书下公卿详议。太尉恺等上侍中施廷等议:“《太初》过天,日一度,弦望失正,月以晦见西方,食不与天相应;元和改从《四分》,《四分》虽密于《太初》,复不正,皆不可用。甲寅元与天相应,合图谶,可施行。”博士黄广、大行令任佥议,如《九道》
。用《九道》为朔,月有比三大二小,皆疏远。前以为《九道》密近,今议者以为有阙,

汉安论历
5、其后刘歆研机极深,验之《春秋》,参以《易》道,以《河图帝览嬉》、《雒书乾曜度》推广《九道》
,百七十一岁进退六十三分,百四十四岁一超次,与天相应,少有阙谬。
虽言《九道》去课进退,恐不足以补其阙。

论月食
6、夫日月之术,日循黄道,月从《九道》

志第三  律历下
日有光道,月有九行,九行出入而交生焉。
朔会望衡,邻于所交,亏薄生焉。
月有晦朔,星有合见,月有弦望,星有留逆,其归一也,步术生焉。

------------------------------------
  从上述文献史料里已经看不出“九道”法的原始面貌,但是“九道”法是关于月相的方法,这一点还是可以确定的。虽然“九道”法的原貌无法得知,但是“九道”法的实质还是可以探讨的。
  朔望月从“朔”到“朔”周期约为29.5天,所以间隔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是一个朔望月里月相可见的天数只有约25天,月初月末各去2至3天,月初月末这几天是看不见月亮的。所以用朔日来观测朔望月是极其不便的,在利用朔日观测朔望月之前,古人是利用初见月牙(胐)或者望日的周期来确定朔望月的。
25天月相图.gif
  对于25天的月相观测,可以找出有特征的几天,作为一个朔望月周期的代表,这就是“九道”法出现的原因。见下图:
九道月相图.gif
  这个“九道”月相图可以看成是“四分”月相图的细分,它提高了月相观测的精度,在不用日食校正朔日的情况下,细分月相观测的刻度,也可以达到与观测日食同样的精度。为了便于记忆,古人规定了几个特殊的日期来观看特殊的月相,如“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久而久之这些特殊日期就成了节日。当然最特殊的月相是望日月相,“正月十五”、“八月十五”这都是观测满月的节日。
乾坤客 发表于 2011-10-17 11:56:09
《诗经》之《十月》为西周晚期之作,其中有“朔”,《逸周书》最少有三处提到了“朔”,时间都在西周早期,虽然说此书有伪书之嫌,但与近年来的出土文献相较,不全为伪,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再者,商周时期肯定已懂立竿没影,测月相之法与测日中之法完全可以互参,一日之平分,当以日中为准,同理,月相平分,当以望月为准。知日中即知夜半,知望中当知月相之晦朔。

至于推步历,冬至即可测,朔由两次日食或月食之时刻即可定朔望月之长短。知此定精确之历,则没必要再以观象术定历,但观象术为民间常法,可估算气之大致时间。再从十四月论,一年设两个十四月,看起来很不合理,完全可以以十三月为闰,若失闰也可以少隔些年补足,仍为闰年十三个月么.为什么不这样做,而非要一年设两个闰月呢?只有一种解释:律和数使之然也。
吴博君 发表于 2011-10-18 19:55:55
范先生始终认为有十四月历法?
吴博君 发表于 2011-10-19 07:19:28
《诗经》之《十月》为西周晚期之作,其中有“朔”,《逸周书》最少有三处提到了“朔”,时间都在西周早期,虽然说此书有伪书之嫌,但与近年来的出土文献相较,不全为伪,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再者,商周时期肯定已 ...失闰也可以少隔些年补足,仍为闰年十三个月么.为什么不这样做,而非要一年设两个闰月呢?只有一种解释:律和数使之然也。
乾坤客 发表于 2011-10-17 11:56
律数对于历法的影响范兄过于强调了,明朝朱載堉是研究音律的大家,他同时也研究律历,对古历法和古音律朱載堉的研究堪称是千古绝唱。但是朱載堉也不认为有以音律为依据的“十四月历法”,这个事实请范兄参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