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殷历》是一部史书而不是历书(2006)

发布者: 吴博君 | 发布时间: 2011-10-17 22:07| 查看数: 4570|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殷历》是一部史书而不是历书(是一个不成熟的方案,因为没有真实的历元)
秦伊人2006


在《汉书.律历志》中,与《三统历》对照有16条关于《殷历》的记载,其顺序从
殷成汤至汉元帝,但是其可信度则应是从汉时上推。
《殷历》是一部史书,但不是历书,因为在《汉书.律历志》里刘歆明确否认了甲子
作为《殷历》的历元,没有历元的《殷历》系统是不能作为历书使用的。
下面将有关各条摘出并修正,有关《鲁世家》部分以《史记》为准,《史记》缺失者
用《汉书.律历志》补齐,《汉书.律历志》有误者以《古本竹书纪年》和《工程点
评》为准修正。
1、
元帝初元二年十一月癸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甲子,以为纪首。
是岁也,十月日食,非合辰之会,不得为纪首。距建武七十六岁。
   
(注:按照《三统历》系统,当时已经是“二统”合天在癸亥章,如按照《殷历》
      则还在“孟统”甲子章,并误以为是“纪首”,可见只有甲子章才可以作为
      “纪首”,因为实测是在癸亥章,所以刘歆在此特意修正。详见第16条。)
2、
元朔六年十一月甲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乙酉,距初元七十六岁。
   
3、
汉高祖皇帝,
八年十一月乙巳朔旦冬至,楚元三年也。故《殷历》以为丙午,距元朔七十六岁。
   
4、
缗公二十二年正月丙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丁卯,距楚元七十六岁。
   
5、
康公四年正月丁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戊子,距缗公七十六岁。
   
6、
元公四年正月戊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己酉,距康公七十六岁。
   
7、
定公七年,正月己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庚午,距元公七十六年。
8、
成公十二年正月庚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辛卯,距定公七年七十六岁。
9、
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壬子,距成公七十六岁。
10、
惠公三十八年正月壬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癸酉,距僖公七十六岁。
11、
懿公九年正月癸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甲午,距惠公七十六岁。
12、
献公十五年(注:按《史记》修改为四年)
正月甲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乙卯,距懿公七十六岁。
13、
魏公二十六年(注:按《史记》修改为十五年)
正月乙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丙子,距献公七十六岁。
14、
《春秋》、《殷历》皆以殷,鲁自周昭王以下亡年数,故据周公、伯禽以下
为纪。鲁公伯禽,推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六年而薨。故《传》曰“燮父、
禽父并事康王”,言晋侯燮、鲁公伯禽俱事康王也。
     
炀公二十四年
(注:按《史记》炀公在位只有六年,丙申朔旦冬至时应是在伯禽九年。)
正月丙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丁酉,距魏公七十六岁。
15、
凡武王即位十一年,周公摄政五年,
(注:此条记录有误,按《工程点评》为BC1111年,季历去世年。)
正月丁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六年戊午,距炀公(注:是伯禽)七十六岁,
入孟统二十九章首也。
      
16、
《殷历》曰:
当成汤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终六府首。
当周公五年,则为距伐桀四百五十八岁,少百七十一岁,
不盈六百二十九。
又以夏时乙丑为甲子,计其年乃孟统后五章,癸亥朔旦冬至也。
以为甲子府首,皆非是。
凡殷世继嗣三十一王,六百二十九岁。
(注:《古本竹书纪年》记“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
以上述16条为根据,可以作下表:
---------------------------------------------------------------------
周鲁纪年对照表
周王纪年--------- 鲁公纪年------《三统历》部首年参照
-------------------------------------------------------------------
BC1624(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             〖甲子(BC1624)〗
BC1551(汤灭夏年,约四百九十六年后,武王伐纣。)
BC1548 (孟统后五章)                    〖癸卯(BC1548)〗
(根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汤灭夏年在《律历志》孟统后五章首数年内。)
BC1111年季历去世;-----------------------〖丁巳(BC1111)〗
BC1063年文王去世;
BC1055年武王伐商;
BC1053年武王病逝;   
BC1044年周公去世;
---------------------------BC1043伯禽即位(46)--〖丙申(BC1035)伯禽九年〗
BC1028年成王去世;
BC1027年康王元年(28)
BC999昭王元年(19)
---------------------------BC997考公即位 (04)   
---------------------------BC993炀公即位 (06)   
---------------------------BC987幽公即位 (14)
BC980穆王元年(54)
---------------------------BC973魏公即位 (50) 〖乙亥(BC959)魏公十五年〗
BC926恭王元年(27)
---------------------------BC923厉公即位 (37)
BC899懿王元年(06)
BC893考王元年(08)
---------------------------BC886献公即位 (32) 〖甲寅(BC883)献公四年〗  
BC885夷王元年(08)
BC877厉王元年(51)
---------------------------BC854真公即位 (30)   
BC826宣王元年(46)
---------------------------BC824武公即位 (09)  
---------------------------BC815懿公即位 (09) 【癸巳(BC807)懿公九年】      
---------------------------BC806伯御即位 (11)   
----------宣王三十二年-----BC795孝公即位 (27)   
BC780幽王元年(10)
BC770平王元年(51)
---------------------------BC768惠公即位 (46) 【壬申(BC731)惠公三十八年】      
---------------------------BC722隐公即位 (11)      
BC719桓王元年(23)
---------------------------BC711桓公即位 (18)
BC696庄王元年(15)
---------------------------BC693庄公即位 (32)     
BC681僖王元年(05)
BC676惠王元年(25)
---------------------------BC661闵公即位 (02)
---------------------------BC659僖公即位 (33) 【辛亥(BC655)僖公五年】  
BC651襄王元年(33)
---------------------------BC626文公即位 (18)
BC618倾王元年(06)
BC612匡王元年(06)
---------------------------BC608宣公即位 (18)
BC606定王元年(21)
---------------------------BC590成公即位 (18) 【庚寅(BC579)成公十二年】
BC585简王元年(14)
---------------------------BC572襄公即位 (31)
BC571灵王元年(27)
BC544景王元年(25)
---------------------------BC541昭公即位 (32)
BC519敬王元年(44)
---------------------------BC509定公即位 (15) 【己巳(BC503)定公七年】  
---------------------------BC494哀公即位 (27)   
BC475元王元年(07)
BC468定王元年(28)
---------------------------BC467悼公即位 (37)
BC440考王元年(15)
---------------------------BC430元公即位 (21) 【戊申(BC427)元公四年】
BC425威烈王元年(24)
---------------------------BC409穆公即位 (33)
BC401安王元年(26)
---------------------------BC376共公即位 (22)  
BC375烈王元年(07)
BC368显王元年(48)
---------------------------BC354康公即位 (09) 【丁亥(BC351)康公四年】        
---------------------------BC345景公即位 (29)     
BC320慎王元年(06)
---------------------------BC316平公即位 (20)   
BC314赧王元年(59)
---------------------------BC296悯公即位 (23) 【丙寅(BC275)悯公二十二年】
---------------------------BC273倾公即位 (24)   
BC256年,是东周末年。
---------------------------------------------------------------------
附录:《三统历》系统示意图
癸卯-壬午-辛酉-庚子-己卯
甲子----------戊午
乙酉|(第一)孟统部首|丁酉
丙午|干支循环样板图示|丙子
丁卯|--------|乙卯
戊子----------甲午
己酉-庚午-辛卯-壬子-癸酉
癸亥-壬寅-辛巳-庚申-己亥
甲申----------戊寅
乙巳|(第二)二统部首|丁巳
丙寅|干支循环样板图示|丙申
丁亥|--------|乙亥
戊申----------甲寅
己巳-庚寅-辛亥-壬申-癸巳
癸未-壬戌-辛丑-庚辰-己未
甲辰----------戊戌
乙丑|(第三)三统部首|丁丑
丙戌|干支循环样板图示|丙辰
丁未|--------|乙未
戊辰----------甲戌
己丑-庚戌-辛未-壬辰-癸丑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 收起 理由
zqc4124 + 3 學怕中!我就能加三兩!!!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