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上博八•李頌》通讀

发布者: 知北游 | 发布时间: 2011-10-22 09:00| 查看数: 2524| 评论数: 5|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知北游 于 2011-10-22 09:01 编辑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八)》中的《李頌》是一篇辭賦,“李”本為一種樹名,按理說文中應該是讚頌李樹,就象屈原的《橘頌》乃讚頌橘樹一樣,可事實並非如此,其文中內容都是在讚頌桐樹的美質以喻聖人應具備的美德,文、題不相應。文中出現了兩次“李”字,都是用為“理”,因此可以知道,本篇題之“李頌”當為“理頌”,是以“頌”的方式來闡明某個道理的意思,並非是專意為某種樹木作頌詞。

由於原書釋文存在不少分歧,故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聯合讀書會(下簡稱“讀書會”)作《上博八〈李頌〉校讀》(下簡稱《校讀》)一文[1],對釋文重新做了釋讀,此後諸家在文下的評論中也多有闡述補證;筆者也寫了《〈上博八·李頌〉閑詁》(下簡稱《閑詁》)一文[2],對《李頌》的篇題和幾個句子的解釋談了個人的看法。即便如此,此文仍有很多地方不能通讀,個人覺得主要原因是沒有根據全篇文意來釋讀字句,往往造成釋文與文意不合。故茲不揣淺陋,根據讀書會及諸家的觀點、參以己意,將《李頌》全篇作一下簡釋,冀能為通讀此文有所裨益。不當之處,請方家批評指正。
筆者未見《上博八》原書,本文釋文主要根據《校讀》,文字主用寬式,凡電腦打不出來的字均用通行字代替,于文中略作構形說明。讀書會對文中的通假字均作出括讀,本文認同者仍其舊;餘者重新括讀,一些原釋不確當的文字也重新改釋,釋文中均以加黑者標示,并在註釋中說明理由。
【釋文】

(館)梪(樹)[一],桐且怠(怡)可(兮)[二]。

剸(摶)外疏中[三],眾木之紀可(兮)[四]。

幹(干)冬之旨(祁)寒[五],喿<葉>亓(其)方茖(落)可(兮)[六]。

鵬(鳳)鳥之所[七], 竢時而作可(兮)[八]。

木斯(獨)生[九],秦(榛)朸(棘)之閒可(兮)[一〇]。

(恒)植(直)兼成(盛)[一一],亓(其)不還可(兮)[一二]。

深利幵(且、俎?)豆[一三],亓(其)不弍可(兮)[一四]。

(層)枳(枝)[一五],寖(浸)毀︱(次)可(兮)[一六]。

差=(嗟嗟)君子[一七],觀梪(樹)之蓉(容)可(兮)[一八]。

幾(豈)不皆(偕)生[一九],則不同可(兮)[二〇]。

胃(謂)群眾鳥,敬而勿可(兮)[二一]。

(素)(柎)(絳)(理)[二二],木異類可(兮)。

歲之啟時[二三],思(使)梪(樹)秀可(兮)[二四]。

豐芋(華)(重)光[二五],民之所好可(兮)。

獸(守)勿(物)強檊(幹)[二六],木一心可(兮)。

(韙)與佗(它)木,非與從風可(兮)[二七]。

氏(是)古(故)聖人兼此和勿(物)[二八],

以李(理)人情[二九]

人因亓(其)情則樂亓(其)事,

遠亓(其)情【則囗其囗】[三〇],

氏(是)古(故)聖人兼此[三一]。
————————————

[1] 復旦吉大古文字專業研究生聯合讀書會:《上博八〈李頌〉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1/7/17.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96

[2] 王寧:《〈上博八·李頌〉閑詁》簡帛網2011-8-29.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40

评分

参与人数 4名望 +84 銀子 +40 功勛 +18 收起 理由
高榜山人 + 24 精品文章
高老夫子 + 20 精品文章
巨龙 + 20 + 20 + 18 精品文章
浪花 + 20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知北游 发表于 2011-10-22 09:02:22
【注释】
[一]相,原字左從木,右從目下加又;吾,原字上虍下壬,即從壬虍(虎)聲,讀書會括讀為“乎”,然楚簡一般用爲第一人稱代詞的“吾”,此亦當是“吾”,下同。官,讀書會括讀為“棺”。筆者在《閑詁》中解為“官署”。按:現在看釋為“棺”、“官署”都不甚確當,此當讀為館,《易&#8226;隨》:“官有渝”,《釋文》:“官,蜀才作館。”《說文》、《玉篇》并云:“館,客舍也”。這裡是指館舍。古代有公館,有私官,《禮記&#8226;曾子問》:“公館復,私館不復。”又載孔子言“自卿大夫士之家曰私館,公館與公所爲曰公館”,《疏》謂公館爲“公家所造之館”,也指君之舍,《禮記&#8226;雜記上》:“大夫次于公館以終喪”,鄭注:“公館,君之舍也”;《疏》謂私館是“非君命所使,私相停舍謂之私館”,指卿大夫之家。本篇的“吾官”即“吾館”,乃文作者所居住之館,故其文中用第一人稱言“吾館”。梪,音豆,《說文》:“木豆謂之梪”,楚簡中多用為“樹”,讀書會亦括讀為樹。
[二]桐,桐樹。且,原字上虘下又,《六書通》引古文“且”字亦作此形。怠,“怡”字的異構,原整理者讀為“怡”,讀書會括讀為“治”。按:仍當以讀“怡”為是。《爾雅&#8226;釋言》:“怡,悅也”,《說文》:“和也”,《廣雅&#8226;釋詁一》:“喜也”,字或作“台”,如《史記&#8226;太史公自序》:“虞舜不台”、“諸呂不台”,“台”即“怡”,令人愉悅、喜歡的意思,約略等同於“賞心悅目”。《橘頌》言橘樹“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意同。可,同呵、兮,句尾語氣詞。傳本《老子》之“兮”,馬王堆帛書本均作“呵”,可、呵、兮三字古音同歌部音近而假,下同。
“相吾館樹,桐且怡兮”二句是說:作者漫步在館中,看到館中的諸多樹木,喜歡其中的桐樹,故著文曰“相吾館樹,桐且怡兮”,就是看看我館中的樹木,桐樹是令人賞心悅目的。
[三]剸,通摶,圓也。疏,原字上罒下疋,讀書會括讀為“疏”。《說文》:“疏,通也”。中,原字上宀下中,同中。摶外疏中,桐樹的樹幹外面是圓形,裏面有空心中通,故曰“疏中”。
[四]紀,原字己下尚有口,乃綴加的羨符。《禮記&#8226;禮器》:“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鄭注:“纪,丝缕之数有纪。”眾木之紀,這裡是眾樹木中的榜樣的意思。
[五]幹,原字右下從“旱”,即從旱聲,下文“獸(守)勿(物)強檊”之“檊”右邊與此字同,故當是“幹”之異構。讀書會括讀為“晉”。按:幹當讀為干,《集韻&#8226;平聲二&#8226;二十五寒》引《博雅》“干盾”之“干”乃從戈旱聲,與此“幹”從旱聲者同。《說文》:“干,犯也”,侵犯、侵害之義。冬,原字上冬下日,即從日從冬聲,日是綴加的義符。旨寒,讀書會讀為“祁寒”,是。《书&#8226;君牙》:“冬祁寒”,蔡沈《集传》:“祁,大也”,祁寒即大寒、嚴寒。干冬之祁寒,就是受到冬季嚴寒侵害的意思。
[六]喿,讀書會以為乃“葉”之形訛,是。亓,同其。茖,通落。
“干冬之祁寒,葉其方落”二句是說:桐樹受到冬季嚴寒之侵害,葉乃凋落。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20 功勛 +5 收起 理由
zqc4124 + 10 + 20 + 5 老兄靚文!!!

查看全部评分

知北游 发表于 2011-10-22 09:02:43
[七]鵬,原字左從鳥,右邊上朋下土,即堋字之異構,故此字乃從鳥堋聲,讀書會言整理者認為即“鵬”繁構,是也。根據《說文》,“鵬”即古文鳳字。讀書會依形隸定,括讀為“鳳”,甚是。萃,原字上宀下集,讀書會括讀為“集”,《包山楚簡》中亦習見此字,言“~守黃辱”(21簡)、“盡~歲躬身尚毋有咎”(209簡、212-213簡、216-217簡),整理者均括讀“集”;下文中有“敬而勿~可(兮)”一句,字亦作此形,與“木異類可(兮)”之“類”為韻,然“集”古音緝部,“類”古音物部,并不押韻。《上博一&#8226;緇衣》第19簡、《上博四&#8226;交交鳴烏》第2簡、第3簡中均有“集”字,皆為上隹下木之構形,不從宀,故疑此字非“集”。孟蓬生先生認為此字“大概讀如‘卒’或‘萃’一類音”,指出“古人稱‘鳥集於树’為‘萃’,常見於楚方言中:《詩&#8226;陳風&#8226;墓門》:‘墓門有棘,有鳥萃止。’毛傳:‘萃,集也。’《楚辭&#8226;天問》:‘何繁鳥萃棘,負子肆情。’又:‘蒼鳥群飛,孰使萃之?’王逸注:‘萃,集也。’”(《校讀》下第23樓評論),是也。這個字應當是從宀從集會意,疑即集萃之“萃”的或體,恐非“集”字,“萃”、“類”古音同物部為韻也。包山簡中當讀為“卒”,“卒守黃辱”、“盡卒歲躬身尚毋有咎”是也。本篇中乃用為萃集之“萃”,故釋文中徑用“萃”,下同。《詩&#8226;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鄭箋:“鳳皇鳴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視下,觀可集止,喻賢者待禮乃行,翔而後集。……鳳皇之性,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鄭言之“集”,即楚語之“萃”也。
[八]竢,原字右邊從巳,即從立巳聲,讀書會括讀為“竢”,等待。作,原字右邊的乍下有又,乃“作”之繁構,此意為飛翔。
“鳳鳥之所萃,竢時而作兮”,意思是梧桐樹是鳳鳥聚集棲息的地方,鳳鳥在這裡等待時機飛翔。
[九]蜀,讀書會依形隸定為上目下虫,陳志向先生認為當徑釋為“蜀”(見《校讀》下第12樓評論),是也。蜀通獨。
[一〇]秦,讀書會括讀為榛,《說文》:“榛,木也。一曰叢木也”,這裡是叢木的意思。朸,音力,《說文》:“木之理也”,讀書會括讀為棘。清華簡《程寤》棘作棶,棶、朸雙聲、之職對轉疊韻,均棘之假借,《說文》:“棘,小棗之叢生者”,與榛均叢生之灌木。榛、棘這裡都指不材的雜木。閒,原字從門從外,據《說文》乃“閒”之古文。
“木斯獨生,榛棘之間兮”,此二句是說桐樹雖然生在榛、棘等叢生的雜木之間,卻赫然獨立,與眾不同。
[一一]亙,讀書會認為乃“亟”字之誤,括讀為“極”(《校讀》注[8])。此疑仍當依字讀,即“恒”,常也。植,讀書會括讀“直”,正直。“恒直”言桐樹生長常直不曲,與下句之“不還”為對。兼,讀書會言原釋文作“兼”,而改釋為“束”(《校讀》注[8]),鄔可晶先生認為仍當釋“兼”(《校讀》下第5樓、第6樓評論),疑是。《說文》:“兼,并也”。成,當讀為盛。“恒直兼盛”是說桐樹生長一直是正直不屈并枝葉茂盛。“盛”與下句之“厚”義相連屬。
[一二] 厚,讀書會依形隸定為從石斗聲,又疑右所從為“丩”(《校讀》注[9])。按:蘇建洲先生認為當釋“厚”(《校讀》下第22樓評論),可從。厚,《國語&#8226;魯語》:“不厚其棟”,韋注:“厚,大也”。還,通旋,這裡是彎曲的意思。
“極直兼成,厚其不還兮”,謂桐樹生長一直正直并茂盛,長得再大也不會彎曲。
[一三]深利幵豆,利,當讀若《易&#8226;乾&#8226;文言》:“利物足以和義”之“利”,《集解》引何妥曰:“利者,裁成也。”《上博七&#8226;鄭子家喪》“使子家利木三寸”之“利”亦當如是解,“利木三寸”字面上解是裁成三寸的木板,真正的意思是用裁成三寸厚的薄木板做棺材,故這裡的“利”可理解為裁制、製作之意。幵,整理者隸為“冬”,讀書會釋為“幵”,筆者未見原字形,猜測頗疑是“且”或“俎”字之殘泐,此二字古文上部并與“冬”、“幵”相近(可參看《金文編》923頁收《門且丁簋》及924頁收《王孫鐘》、《王子午鼎》里的“且”字)。且、俎古通用。“俎豆”連文古書常見,《论语&#8226;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庄子&#8226;庚桑楚》:“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俎、豆為古之祭祀燕饗用器,或以木為之。深利俎豆,字面上解是深深地製作成俎豆,實際是說桐木可以製作成深可容物的俎豆。
[一四] 亢,讀書會依形隸定為上大下主,據陳劍先生《試說戰國文字中寫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諸字》一文讀為“剛”(《校讀》注[11])。余在《閑詁》一文中認為當從陳劍先生說直接釋為“亢”,依字讀為不卑不亢、亢直之‘亢’,言不卑屈”,可能亦不確當。亢古訓高,《廣雅&#8226;釋詁四》:“亢,高也。”《易&#8226;乾&#8226;上九》:“亢龍有悔”,王肅注:“窮高曰亢”。這裡當是高位之義。
“深利俎豆,亢其不弍兮”二句的意思可能是:桐樹被做成深深的俎豆,祭祀燕饗時陳列于壇臺案几之上,雖然居於高位,然其本性無所改變。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知北游 发表于 2011-10-22 09:03:10
[一五]本,樹根,一曰樹幹,《廣雅&#8226;釋木》:“本,幹也”。曾,同層,《楚辭&#8226;惜誦》:“愿曾思而遠身”,王逸注:“曾,重也”;又《招魂》:“層臺累榭”,王逸注:“層,重也”,曾、層義同。枳,讀書會括讀為枝。古多以枝、幹同舉,故這裡的“亂本”當指淩亂而生的樹幹,“層枝”乃重累層生之樹枝,均指無序生長的雜木,喻指小人。
[一六]寖毀,寖字右下不從又從巾;毀,原字右從刀。讀書會括讀為“浸毀”。按:當讀為“侵毀”,《後漢書&#8226;循吏傳&#8226;王景》:“河決積久,日月侵毀,濟渠所漂數十許縣。”︱,《說文》言讀為“囟”,又读为“退”,按:實是“ ”(细)字的本字,本義是細微、細小義,在楚簡書中均用為次序之“次”,與上句“弍”脂真對轉為韻。次,次序也[3]。又根據句式,疑“毀”後寫脫一“亓”字。
“亂木層枝,侵毀其次兮”,此言桐樹本排列有序地生長,而淩亂生長的雜木來侵毀其次序,喻指聖賢本當各有其位次,而為小人侵毀擾亂之也。
[一七]差=,=為重文符號,即差差,讀書會括讀為“嗟嗟”,一種表示招呼的嘆詞。嗟嗟君子,與《诗&#8226;臣工》“嗟嗟臣工”句例同。
[一八]蓉,讀書會括讀為容,是。吾,讀書會括讀“乎”,此仍當為“吾”。吾樹,此為作者的口吻言桐樹。
“嗟嗟君子,觀吾樹之容兮”,意思是來啊君子們,來看看我這桐樹的姿容。
[一九]幾,讀書會括讀為豈。皆,讀為偕。偕生,謂一樣生長。
[二〇]則,法也,意思相當於現在的原則。
“豈不偕生?則不同兮”,意思是爲什麽不和那些亂木一樣生長?因為彼此原則不同。
[二一]胃群眾鳥,敬而勿萃可(兮):胃同謂。萃,原字上宀下集,讀書會括讀“集”,當釋“萃”,與下句“類”為韻,說已見上。群眾鳥,即普通的眾鳥類。此二句的意思是:桐樹不同與凡俗的眾木,只有鳳凰才能棲息,凡俗的眾鳥是不能來聚集棲息的。
[二二]索府宮李,讀為“素柎絳理”,素,白色。柎,又作不、趺、跗、椨等,花萼足,即花房,《管子&#8226;地員》:“朱跗黃實”,《文選&#8226;束廣微〈補亡詩〉》:“白華絳趺”,李善注:“鄭玄《毛詩箋》曰:‘跗,鄂足也。’跗與趺同。”“朱跗”、“絳趺”均謂紅色之花房。這裡的“索府”即“素柎”,謂白色的花房,指桐樹的白花,相當於《橘頌》“綠葉素榮”的“素榮”,戴叔倫《詠梧桐詩》“繁花連素色”是也。絳,紅色。李,通理,指桐樹的木紋理(說已見《閑詁》)。桐木紋理褐色,此言“絳”,誇飾之也。宋&#8226;陳翥《桐譜》曰:“紫花者名紫桐,花如百合,實堪糖煮嚼;白花者名白桐,類穀花而不實。白者葉圓大尖長,先葉而開;紫者理細性緊,拔生不及白花者之易。”李時珍《本草綱目》言“白桐,即泡桐也。”這裡說的桐樹開白花,疑即是指白桐,即泡桐,主產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
“素柎絳理,木異類兮”,是說桐樹白色的花朵、紅色的紋理,與眾木不同。
[二三]忨歲之啟時:“忨”原字形上元下心,乃忨字的異構,音玩。讀書會括讀為“願”,《王居》篇亦用為“願”。按:這裡疑當依字讀,《左傳&#8226;昭公元年》:“忨歲而愒日”,《說文》:“貪也”,《玉篇》:“愛也”,貪愛之義。啟時,啟發時節,疑其義同“啟節”,《藝文類聚》卷八十六引晉&#8226;張協《安石榴賦》曰:“爾乃飛龍啟節,揚飆扇埃。含和澤以滋生,鬱敷萌以挺栽”,謂時節之轉換,可以使樹木滋生成長。
[二四]思,讀書會括讀為使。秀,成長。
“忨歲之啟時,使吾樹秀兮”,意思是貪愛年歲中時節的轉換,使桐樹成長。
[二五]豐芋緟光,芋,讀書會括讀為華,即花。緟,原字從糸童聲,古字從重與從童每無別,故乃緟之或體,讀書會括讀為重。光,謂華彩,《楚辭&#8226;天問》:“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也是指花的華彩。重光,謂桐花之光彩相承,色彩絢爛之意。
“豐華重光,民之所好兮”,意思是桐樹開花繁盛、色彩絢爛,是人們所喜歡的。
知北游 发表于 2011-10-22 09:03:28
[二六]獸,原字左單右犬,讀書會讀為守,是。守,堅守。勿,讀為《詩&#8226;烝民》“有物有則”之“物”,毛傳:“物,事也”,《禮記&#8226;哀公問》:“孔子對曰:‘不過乎物’”,注:“物,猶事也。”《玉篇》:“物,事也。”指事務、職責。守物,謂堅守其職責。強,原字上為古文強(右邊上口下二)下從力,“力”是綴加的義符,當是強勁之“強”的繁構。檊,原字右下從旱,讀書會括讀為幹。本來是指樹幹,這裡喻指事務的主榦、根本。
“守物強幹,木一心兮”,謂堅守職責強理其主幹,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故曰“一心”。是以人事與桐樹互為喻也。
[二七]愇與佗木,非與從風可(兮):愇,讀書會括讀為“違”;按:據《說文》“愇”是“韙”的籀文,《說文》:“韙,是也”。“韙(是)與”與下句之“非與”為對。與,許也。佗,讀書會括讀為“它”。它木,指館中除桐樹外的其它樹木。從風,是指從風俯仰搖擺,謂不堅定。
    這兩句是說:桐樹是會與其它樹木長在一起,但不會與它們那樣隨風俯仰搖擺不定。
[二八]氏古聖人兼此:氏古,讀書會括讀為“是故”,下同。兼,讀書會釋“束”。這裡仍當是具備之意。兼此,即兼有上述桐樹的種種美德。
[二九]勿,通物,和物,協和事務。《校讀》以“和勿”屬上句讀,恐非。李,讀書會括讀為理,調理、處理。
[三〇]此句殘缺,義不能明,僅能根據文例補出“則囗其囗”,與上句“則樂亓事”為對。
[三一]從“是故聖人兼此和物”句至此,乃總結本篇所言之“理”,與篇題“李(理)頌”相呼應。意思是聖人具備上述桐樹的種種美德與品質,來協和事務,調理人情。眾人因襲了聖人的性情就會喜歡為聖人所使,遠離聖人的性情就會……。所以聖人都要具備這些美德與品質。
又:此結尾的五句句尾均無語氣詞“可(兮)”,可見到這裡實際上“頌”已經結束了,這五句是總結之辭,相當於楚辭中最後的“亂(辭)曰”,而楚辭的“亂曰”後面的也都是韻文,那麼該篇最後這幾句極有可能也是押韻的韻文,一、二句“此”、“情”為支、耕陰陽對轉為韻;第三句“事”為之部,而此句可以不押韻;第四句後面的四字殘缺,其最後一字極可能是支部或耕部字(耕部的可能性比較大),最後一句仍然是“此”,支部。故此五句可能是以支、耕對轉為韻。
知北游 发表于 2011-10-22 09:03:52
【附:《李頌》寬式文本】
下面根據讀書會和諸家釋讀,參以己見,將《李頌》全文用寬式寫出,其中的通假字、古體字、異體字均用通行字代替,并注明“兮”前一字的韻部;最後五句注明最後一字的韻部。

李(理)頌
相吾館樹,桐且怡兮。(之)
摶外疏中,眾木之紀兮。(之)
干冬之祁寒,葉其方落兮。(鐸)
鳳鳥之所萃,竢時而作兮。(鐸)
木斯獨生,榛棘之間兮。(元)
恒直兼盛,厚其不還兮。(元)
深利俎(?)豆,亢其不弍兮。(脂)
亂本層枝,浸毀次兮。(脂)
嗟嗟君子,觀吾樹之容兮。(東)
豈不偕生?則不同兮。(東)
謂群眾鳥,敬而勿萃兮。(物)
素柎絳理,木異類兮。(物)
忨歲之啟時,使吾樹秀兮。(幽)
豐華重光,民之所好兮。(幽)
守物強榦,木一心兮。(侵)
韙與它木,非與從風兮。(侵)
是故聖人兼此,(支)
和物以理人情。(耕)
人因其情則樂其事,(之)
遠其情【則囗其囗】,(耕?)
是故聖人兼此。(支)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2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