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清華簡《尹至》《尹誥》中的“众”和“民”

发布者: 知北游 | 发布时间: 2011-10-23 17:23| 查看数: 2841| 评论数: 7|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1-10-23 19:55 编辑

清華簡《尹至》、《尹誥》二篇中經常提到“衆”和“民”,現在看到的解釋大略是將二者不分,都理解爲民衆,但質之本文,似乎幷非如此。正確理解“衆”和“民”的含義,對理解這兩篇書的內容十分重要。
這兩篇書中的“民”爲人民、民衆,這個固無問題,主要是“衆”的含義,從這兩篇書的內容上看,它和“民”不是一回事。下面就拙見談談這個問題。為便於表述,簡文據復旦讀書會公佈的釋文而儘量用寬式[1],參以己意調整了個別文字和句讀。
《尹至》中載伊尹說“美其有夏衆囗吉,好其有,厥志其倉:寵二玉,弗虞其有眾。民沇曰:‘余及汝皆亡。’”
《尹誥》則通篇說了“衆”與“民”的問題:“唯尹既及湯,咸一德,尹念天之敗西邑夏,曰:‘夏自 其有民,亦惟厥眾。非民亡與守邑,厥辟作怨于民,民復之用離心,我剪滅夏。今后曷不監?’摯告湯曰:‘我克協我友。今惟民,遠邦歸志。’湯曰:‘嗚呼!吾何作于民,俾我衆勿違朕言?’摯曰:‘后其賚之其有夏之金玉田邑[2],舍之吉言,乃至衆于亳中邑。[3]’”
《尹至》中先說“衆”如何,接著後面說“民沇曰”,抱怨的話都是“民”說的,不說是“眾”;最主要的是《尹誥》,“夏自 其有民,亦惟厥衆”,“吾何作于民,俾我衆勿違朕言”,將“民”與“眾”對舉,因此筆者認為,這兩篇書中的“眾”和“民”斷非一事,“眾”當是指夏的軍隊,並非平民。
“衆”爲軍隊,在殷墟辭中就有力證,卜辭中有很多關于“衆”的內容,經常從事征伐、農作和田獵等,對于“衆”的身份,前人做過許多探討,說法不一,肖楠先生認爲:“衆又稱衆人,卜辭中經常可以到衆和衆人參加征伐戰爭的記載。但衆除了參加戰爭外,還參加多種活動,如田獵、聖田、劦田、黍以及甾王事、禦事等。說明商代的衆既是戰爭的參加者,又是生産的參加者。這種現象說明衆不是專職的士卒,他們平日參加生産,戰時則出征。……所以,衆當時只是一種輔助性的軍事力量。”[4]陳福林先生則認爲:“很明顯,‘衆’是殷王作戰部隊成員,是這個奴隸制國家的武力中堅。”[5]二位先生的共同看法是“眾”是軍事力量,這應該是正確的,筆者認為它其實就是軍隊,但不是一種軍隊建制,而是是指眾多的士卒,就是士兵,也代指軍隊,各方國部族的軍隊統稱爲“衆”,由殷王直接領導的軍隊稱爲“王衆”,卜辭中經常占問在防戍或征伐時“雉衆”、“不雉衆”、“雉王衆”,沈培先生贊成楊樹達先生說,認爲“雉衆”就是“失衆”,也就是“喪衆”[6],就是喪失士兵,說明“衆”是軍事力量。士兵打仗的時候上戰場,守疆的時候戍衛邊土,不打仗的時候或屯田從事農業生産,王田獵的時候幫助打獵,或爲王辦事,都是情理之中的。“眾”里可能有臨時從平民中征發的民兵,如卜辭中所載的軍隊有師、旅、族,劉釗先生認為其中的“旅”是由“族氏”成員抽調組成的“民兵”,“族”是由整個族氏成員組成的地方部隊[7]。但他們一旦拿起了武器集結起來,仍然是士兵。所以卜辭中的“衆”就是軍隊,亦稱“師”,《左傳·隱公十年》:“取三師焉”,杜注:“師者,軍旅之通稱”;《詩·采芑》:“師干之試”,《傳》:“師,眾也”;又《文王》:“殷之未喪師”,《箋》:“師,眾也”;《公羊傳·桓公九年》:“師者何?眾也”;《爾雅·釋詁》:“師,衆也”;《國語·魯語》:“天子作師”,韋昭注:“師謂六軍之眾也”,均以“眾”釋“師”。
在《尚書》中,“衆”也當是指軍隊,如《胤征》,胤侯要去征伐羲和而誓師,“告于衆曰:‘嗟予有衆’”、“ 今予以爾有衆,奉將天罰。爾衆士同力王室”、“其爾衆士懋戒哉”;《湯誓》裏湯伐桀誓師也說“今爾有衆,汝曰:‘我后不恤我衆,舍我穡事而割正夏?’予惟聞汝衆言……”這些“眾”都是指即將出征的軍隊將士而言。在其他典籍中,如《左傳·哀公元年》說少康逃到有虞,“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衆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衆,撫其官職”,“有眾一旅”顯然也是具有軍隊性質的民眾,這個“旅”和卜辭中的“旅”應該是相同的;“以收夏衆”則是說集結夏的武裝力量。《墨子·明鬼下》說商湯伐夏時“湯乘大贊(輦),犯逐夏眾”,“夏眾”很明顯也是指夏的軍隊,《叔夷鐘》里說湯“翦伐夏嗣,敗厥霝師”,《墨子·非命中》引《仲虺之告》:“我聞有夏人矯天命,布命於下,帝式是增,用喪厥師”,這裡面說的夏的“師”和“眾”是一回事
因此,筆者認爲,《尹至》和《尹誥》中的“衆”也是指軍隊,而“民”是人民、民眾,“民”的概念要大於“眾”,“民”是指所有的國民而言,也包括軍隊士卒在內;而“眾”則僅僅是指軍隊士卒,是武裝力量。明確了這一點,那麽《尹至》、《尹誥》中的話就好理解了。
《尹至》中“余微(矀)其有夏吉好其有,厥志其倉(喪)。寵二玉,弗虞其有眾。民沇曰:‘余及汝皆亡’。”這是伊尹給湯說:我觀察了夏的情況,其軍隊不擁戴他們的國君,喪失了鬥志。“厥志其倉”即 “厥志其喪”(《詩·桑柔》:“倉兄填兮”,《傳》:“倉,喪也”。古人名“亢倉子”亦作“庚桑子”,是倉、桑通用,而桑、喪音同,故“倉”亦可徑讀為“喪”),就是喪失了鬥志。桀寵幸琬、琰二女,也不大待見他的軍隊了。夏的人民(包括士兵)都發自內心地說“我和你一起逃走吧。”
余及汝皆亡”在《尹至》中為“民”說的話,而這句也見於《湯誓》,是“眾”說的,湯說:“夏王率遏衆力,率割夏邑。有衆率怠弗協,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這裏的“衆”筆者認為也當理解爲軍隊,是說夏王用盡軍隊的威力,爲虐害於夏邑。本來夏桀利用軍隊的力量加强自己的統治,善待軍隊,後來不善待軍隊了,軍隊得不到好處,怠慢不肯合作了,也有了怨言,說“好日子爲什麽失去了?我和你一起逃走吧。”這個記載和《尹至》中所說的“弗虞其有眾”可相印證。
如果放在《尹誥》中就更能通講了。不過要先說說夏自 其有民”這句中的“ ”字。
據復旦讀書會言“原釋文讀爲‘絕’[8],但是與字形不符。張新俊先生認為:“‘自’後之字,有可能从‘弦’得聲,懷疑可以讀作‘捐’。捐者,棄也。”[9],蘇建洲先生也認為此字從弦的聲,當隸定為“ ”,讀為“虔”,為絕、滅的意思[10]二位先生說此字與“弦”有關均確鑿無可易,這個字如蘇先生所言隸定為“ ”,它既有可能是“ ”字的或體,也有可能是“ ”字的或體,若是前者則字形當分析為從艸 聲,若是後者則是從心 聲,這兩個字都見於《說文》,一個訓“艸也”,一個訓“急也”,這些都無關緊要,因為這兩個字讀音完全相同。
這個“ ”字,諸家看法不一,原整理者讀為“絕”,張新俊先生讀為“捐”,蘇建洲先生讀為“虔”,網友紫竹道人讀為“殄”[11],都有道理,不過筆者認為,這個字在這裡當讀為“賢”,“賢”古音和 讀音相同。“夏”是指夏桀,“自賢其民”就是“自賢於其民”,也就是在其民面前自我誇耀、自以爲了不起。“夏自賢其民,亦惟厥眾”這兩句是說夏桀在其民眾面前自以為了不起,也是因為他自恃有一隻武力強大的軍隊。夏桀因為“自賢”而鬧得君民離心之事也有傳世文獻的證據,《呂氏春秋·慎大》:“桀愈自賢,矜過善非,主道重塞,國人大崩”,說的就是這事。古人認為“自賢”是很嚴重的錯誤,《逸周書·史記解》:“昔有共工自賢,自以無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亂,民無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呂氏春秋·謹聽》:“亡國之主反此,乃自賢而少人。少人則說者持容而不極,聽者自多而不得。雖有天下,何益焉?”楊朱就教育他的弟子們說:“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莊子·山木》)。
這樣,我們對《尹誥》的內容就基本可以理解了,商湯滅夏之後,對軍隊很重視,而忽略了全體民眾的力量,伊尹發現了這個問題,他考慮上天之所以滅亡夏的原因之後,說:夏桀在其民眾面前自高自大,是因為他自恃有強大的軍隊。并不是民眾不幫助他堅守城邑,而是他們的君主在民眾中製造了怨憤,民眾就以離心的方式回報他,因此我們才得以剪滅了有夏,現在商湯爲什麽不引以為戒呢。就告誡湯說:“我們始終和我們的友邦同心協力。現在是因為全體民眾的緣故,遠處的方國都歸附我們。”伊尹說的“友”當與《牧誓》中武王所說的“我友邦冢君”的“友邦”是一回事,湯伐桀不僅僅是出動商的軍隊,也有友邦的軍隊協助,《史記·殷本紀》里就說“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這裏面說的“諸侯”就是伊尹說的“我友”。伊尹認為商和友邦一直同心協力,現在他們出兵幫助我們滅夏是應該的,我們能滅了夏不是因為他們(的軍隊),而是因為全體民眾擁戴我們,才使諸國歸附,得了天下,不是單靠軍隊的力量。
伊尹的觀點比較明確,他認為夏桀丟了天下,不是因為軍隊的強弱,而是因為人民背叛了他;商湯能得天下,也不是因為軍隊和友邦的力量多么強大,而是因為人民擁戴他。所以人民是最重要的,伊尹是希望商湯要重視全體民眾而不要單純重視軍隊,滅夏之後要讓所有人民都受益,主要體現了伊尹的“民本”思想。但是,打仗主要是靠軍隊,現在滅夏成功而讓所有人民都受益,會引起軍隊的不滿,所以商湯才有點為難地說:“啊!我該對民眾怎麼做,才能讓我的軍隊不違背我的命令呢?”伊尹就出主意說:“您要賜予他們(指全體人民,也包括士卒),讓他們擁有夏的金玉田邑,再用好話撫慰,然後把軍隊開回亳中邑(國都)去駐扎。”“乃至衆于亳中邑”一句原釋文不屬於伊尹的話,筆者認為這句應該是伊尹教湯對待軍隊的辦法,也是伊尹之言,意思是讓湯把軍隊集中到國都駐扎以加強管理。
所以,筆者認為,《尹至》、《尹誥》中的“眾”是單指軍隊,而“民”是全體人民、民眾,放在文中來理解是很順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文中稱“復旦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附:〈尹至〉、〈尹誥〉、〈程寤〉釋文)》(下簡稱《札記》)下注[26]。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1年1月5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


[2]“田”,原釋文作“日(牣)”,據陳劍先生說改。陳先生說見《札記》下評論。

[3]“乃至眾於亳中邑”原釋文不屬於伊尹之言,此根據文意入引號內。

[4]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撰《甲骨文字詁林》(下簡稱《詁林》)中華書局19965,159頁引

[5]《詁林》162引。

[6]沈培:《卜辭“雉衆” 補釋》,《語言學論叢》第26 輯,商務印書館2002 8

[7]王宇信、楊升南主編《甲骨學一百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9,493引。

[8]《札記》下注[26]。

[9]《札記》下評論。

[10]蘇建洲:《〈清華簡考釋四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1年1月9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68

[11]見《札記》下評論

评分

参与人数 2名望 +30 銀子 +20 功勛 +5 收起 理由
浪花 + 20
zqc4124 + 10 + 20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金宇飞 发表于 2011-10-23 17:39:00
知北游 发表于 2011-10-23 19:00:27
本文原来发布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2011-2-4.这次在本坛重新发布,文字略有改动。
里面有几个古文字形的图片文字本坛不能显示,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在行文中插入文字图片,只能缺着,不过不影响整篇文意。
“夏自*其有民”的*字原字形及隶定字见图:
清华简文字图片.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6 收起 理由
zqc4124 + 16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zqc4124 发表于 2011-10-23 20:04:01
北遊兄好:

      本論壇的繁體中文顯示要不得!我用之讀先生文“咸”作“鹹”而“卜”皆作“蔔”!!!鄙以爲是先生弄錯了,我准備編輯修正時,才知是自已錯了!!!!!!
知北游 发表于 2011-10-23 20:22:17
又从头看了一下,我这里显示的都是“咸”或“卜”,兄那里怎么会成了“鹹”或“葡”?
这个可有点闷了。
我本夷人 发表于 2011-10-25 20:35:26
有理,那么民就是泛指民众,人民.众相当于满清的八旗,平时为民,随时可以动员成军.
yong321 发表于 2011-10-26 11:12:23
本帖最后由 yong321 于 2011-10-26 11:13 编辑

知北游兄的优秀论文!原发于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96

看来这两篇清華簡中的“衆”字确实当作“军队”解。不过,“民”的概念是要大於“眾”吗?是否“民”与“眾”的外延不是包括,而是对立的关系呢?即是说,“民”仅指非军队的人民。假如民包括众(军人),那“夏自賢其民,亦惟厥眾”因为有“亦”字逻辑上稍嫌不妥。例如,“电器”包括“电视机”,那么说“他们生产电器,也生产电视机”就不妥了。

另,有些学者如廖名春先生没有将民与众区分开:
http://www.jianbo.org/admin3/2011/liaomingchun002.htm
乾坤客 发表于 2011-10-26 20:57:37
首见,顶一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