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人道

发布者: 静知龙 | 发布时间: 2011-10-25 09:43| 查看数: 14151| 评论数: 87|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09:18:22
其他问题等我拿着《老子》再和你说。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7 09:20:49
《《《呵呵,如果你令《老子》全文为A,那更是连读都不用读了。同理,令《墨子》全文为B,则《墨子》你也不用读了。》》》

——不要玩这种推向极端的把戏。。我只代换一个词。。没有损害什么。。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09:10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有时,代换一个词就足以让文句所欲表达的意思或思想走向反面。
比如,传世本《道德经》只是把帛书本《老子》的“之道,以御今之有”改成“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便不是《老子》了。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09:26:19
你真是‘搞’了。。东拉西扯的就是不面对我提出的问题。。

损不足以奉有余,为什么是贬义?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09:32:27
老子的循环说
你知道我要提哪一段,我也知道你会怎么说。。所以我下面直接驳你可能的说,如果我猜错了再另外开始也不迟。。

【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你大概会说:

“大”,(无边际可循,无往而不至,)曰逝(《说文》“逝,往也”);无往而不至则无处而不在,故逝曰远;无处而不在则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故远曰反。“逝”是“大”的运动状态,“远”是“大”的范围状态(无边无界,只能用远来形容),“反”是“大”的存在状态和运动状态的另一种角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故远曰反;归根曰静,静而复命,故远曰反)。


我将如此反驳:

可是这种说法无视老子用词的次序。。为什么刚好是一个扩大后又回到起点的状态?。。难道只是因为碰巧吗?。。老子碰巧写出一个过程。。呵呵。。这也太巧了。。

而且所谓大得不能再大,所以就处处相同的说法是在惠施那里提出来的。。庄子还在《天下》篇做过反驳呢。。嘿嘿。。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7 09:38:28
你真是‘搞’了。。东拉西扯的就是不面对我提出的问题。。

损不足以奉有余,为什么是贬义?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09:26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段话的旨趣远不是用贬义和褒义就能概括的,所以青竹不会与你讨论它的贬褒。
《老子》的这段话旨在指出,因为失道已久,人类社会已经离天地之道越来越远了,该是回归天地之道的时候了。故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帛甲本《老子·道篇》)的建言。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7 09:45:01
本帖最后由 青竹大哥 于 2011-10-27 09:48 编辑
老子的循环说
你知道我要提哪一段,我也知道你会怎么说。。所以我下面直接驳你可能的说,如果我猜错了再另外开始也不迟。。

【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你大概会说:

“大”,(无边际 ...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09:32

虽然你猜错了,但你想讨论这段引文青竹也很乐意奉陪。
你的引文青竹在数典那边有专题述及,你先先看看青竹的解读,然后再讨论。
http://bbs.gxsd.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0160&extra=page%3D1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09:57:23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段话的旨趣远不是用贬义和褒义就能概括的,所以青竹不会与你讨论它的贬褒。
《老子》的这段话旨在指出,因为失道已久,人类社会已经离天地之道越 ...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7 09:38


失道已久??

你这是把不同范畴的东西拿到一块说。
打个比方:狼吃肉,羊吃草。说狼会吃人,能推知羊会吃人吗?不会,对不对?
而你这里恰恰犯了这个错误。。一会儿你的人是指所有人,一会儿又指除了君王之外的所有人。。

我前面说了 道、天、地、君 国中四大。。只有这4者才好用同一个概念说事。。因为他们性质差不多。。你应该将这句话的‘人’与‘君’、‘天’区分开。。而不是混为一谈。。

失道而后德。。是老子中唯一讲到失道的地方。。这个失道难道是全体人都失道了吗?显然不是嘛。。只是君王失道罢了。。

你在【人之道则不然】里面使用的人的概念是全体人,而【失道而后德】使用的人的概念又是除了君王外的其他人。。这不是羊吃人错误吗?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10:01:14
【这个大字的意思是极大,极大的意思是它可以扩张到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地方,扩张到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地方的意思是,它最终反过来把宇宙万物都包含其中。】

你这个解读更搞笑了。。原来道并非包含一切而且初始的东西。。原来道和宇宙原来是并行存在的。。后来才被道的扩张包含进去。。哈哈。。

我认为你这种解读更加不值一驳。。【有物昆成,先天地生】。。拜托。。
浪花 发表于 2011-10-27 10:31:33
学习学习
静知龙 发表于 2011-10-27 11:17:39
吓我一跳,还以为我读老子读漏了。。原来是明儒说的。。明儒和你有什么差别?不都是千百年后拿着自己理念去理解老子的人吗。。

这玩意儿不足为据。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09:07
呵呵!没想到您这么胆小。所谓心实而胆大,心虚而胆小。我倒想听听“翰林学士”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理解,可否?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7 14:28:38
37# 顾如
失道已久??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礼记·礼运》)这至少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的共识。“禹、汤、文、武、成王、周公”都是大道消失之后,着力建设小康社会的杰出人物,你说,到帛书本《老子》成书的战国中晚期,失道是不是已经很久了?
雪狼 发表于 2011-10-27 14:36:15
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鬭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大哉!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7 14:39:40
你这是把不同范畴的东西拿到一块说。
打个比方:狼吃肉,羊吃草。说狼会吃人,能推知羊会吃人吗?不会,对不对?
而你这里恰恰犯了这个错误。。一会儿你的人是指所有人,一会儿又指除了君王之外的所有人。。

青竹什么时候在解读同一文句的时候这样做了?

我前面说了 道、天、地、君 国中四大。。只有这4者才好用同一个概念说事。。因为他们性质差不多。。你应该将这句话的‘人’与‘君’、‘天’区分开。。而不是混为一谈。。

失道而后德。。是老子中唯一讲到失道的地方。。这个失道难道是全体人都失道了吗?显然不是嘛。。只是君王失道罢了。。

《老子》的所谓“失道”,指的正是绝大多数人(象该书的作者那样不失道的人迄今仍然是极少数)。而失道是指人们远离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的大道,转而形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的私有意识,进入小康这一小径。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7 14:40:51
你在【人之道则不然】里面使用的人的概念是全体人,而【失道而后德】使用的人的概念又是除了君王外的其他人。。这不是羊吃人错误吗?

顾兄是从哪里看出这个意思的?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18:43:59
本帖最后由 顾如 于 2011-10-27 18:52 编辑


你拿其他书,甚至其他家的东西来证明。。那么结果的可能性是非常多的。。你拿儒教的东西来解,那么就掺入了儒教成分。。呵呵。。这是我最反对的事情了。。

能够拿其他人的书来解释。。需要老子本书不能解释才不得已为之。。用更古老的书籍来解释,又得他自己学派找不到解释才行。。用其他家的书来解,那就要他本学派的书里找不到解释,更古老的书也找不到解释。。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18:46:03
顾兄是从哪里看出这个意思的?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7 14:40


失道而有德
失道的是什么人,以德为治的是什么人?
君王。。呵呵。。

而’人之道‘那里的人。。你显然解释成包括君王在内的所有人。。

我并没有冤枉你。。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18:47:31
本帖最后由 顾如 于 2011-10-27 18:58 编辑

墨家就遭这种罪
那些人拿儒教的理念套墨家。。结果发现墨家是儒教激进派。。{:soso_e113:}
然后他们又倒推回去,居然《尚同》等于《大同》了。。这个过程逻辑上实际是自证。。没价值。。


我们解读一本书,首先要保证该书的内部自洽性。。像你这样拿其他学派的东西来解,加上中文古文的精简性。。你可以随意解读。。这种做法糟透了,只有在各家思想极接近的情况下才行得通。。简单说就是儒教一统的情况下才行得通。。可是老子的年代离儒教一统太远了。。你不如直接点明老子是儒教徒得了。。哎。。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19:04:40
简单举个例子:
民溂主是好事?
这里的民溂主指的是什么?你不能随便扯这个人那个人、普遍地之类。。你得先问说话的本人,他的民溂主是什么。。对不对?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19:19:34
青竹不在,我再举个例子。
你这两天不是在讲‘三’吗?
我可以仿照你的方法论证。。公孙龙子,讲‘鸡三足’。。所以你的‘三’都该解释成鸡脚?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21:43:06
再来一个:
解老子这几句话,无论如何都不能引儒教内容,为什么呢?

看看儒教把老子的德道经改成什么样,他恰恰就是将‘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改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恰恰就是将王改成了人。。而我提出的这个辩论关键点恰恰就是该是‘王’还是该是‘人’。。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8 08:26:17
45# 顾如

你拿其他书,甚至其他家的东西来证明。。那么结果的可能性是非常多的。。你拿儒教的东西来解,那么就掺入了儒教成分。。呵呵。。这是我最反对的事情了。。

.
     顾兄,青竹无法理解,为什么脑子那么好使的你也时不时的会出现一些低级BUG。
     1、《老子》总共才五千多字,它能把其所用的每一个概念都界说清楚吗?对于其中没有界说清楚的概念我们怎么办?青竹认为,除了臆解就是从与之大致同期的古籍中寻找解释。比如大道一词,在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版本中都有,可每一个版本的《老子》或传世本的《道德经》都没有作界说,如果不借助其他先秦古籍,你能知道这个词在先秦的含义吗?
     2、顾兄这里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低级错误,那就是凡是载于儒家典籍中的东西都是儒家的。按照这样的逻辑,你说尧、舜、禹究竟是不是儒家的?别忘了,你所崇拜的墨家也提到了他们。
     事实上,《礼记·礼运》虽然界说了大道之治,但那只是作者借孔子之口追述一段上古历史,进而引出儒家极力维护的小康之治。大道之治历来就不是儒家所追求的,这怎么能算是儒家的东西呢?{:soso_e100:}

能够拿其他人的书来解释。。需要老子本书不能解释才不得已为之。。用更古老的书籍来解释,又得他自己学派找不到解释才行。。用其他家的书来解,那就要他本学派的书里找不到解释,更古老的书也找不到解释。。

     请问顾兄,仅凭《老子》一书,能说清大道是什么吗?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8 08:32:24
简单举个例子:
民溂主是好事?
这里的民溂主指的是什么?你不能随便扯这个人那个人、普遍地之类。。你得先问说话的本人,他的民溂主是什么。。对不对?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19:04

我们读别人的书,首要的是先弄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而不是先去评论所说的是好是坏,是优是劣。如果连别人说什么都不知道,顾兄以为这种评价有意义吗?{:soso_e100:}
比如,老子的无为主张,两千多年来都没能取得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去评价无为的主张,你认为有意义吗?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0-28 08:41:46
再来一个:
解老子这几句话,无论如何都不能引儒教内容,为什么呢?

看看儒教把老子的德道经改成什么样,他恰恰就是将‘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改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恰恰就是将王改成了人。 ...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7 21:43

关于引用儒家典籍中的文字,青竹已在楼上回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老子》一书的内容,随着老子学派思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仅解帛书本《老子》时不能以传世本《道德经》中与之相异的文字来解释,同样,解楚简本《老子》也不能以帛书本《老子》、传世本《道德经》与之相异的文字来解释。
馄饨了 发表于 2011-10-28 10:30:10
尽信书不如无书
写书的人也有自己的主观观点,就算老子也不例外,除非他不说话。
来世界不是白来的, 万物不是白有的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8 13:26:10
楼上和青竹,没有搞明白我说的自洽

像老子这些大家,这些天才。。我们得先假设他说话是有逻辑的。。我们只要找到这个逻辑。。他说的话也就清楚了。。

反过来,你不做这个假定。。那么就像我前面说的,你可以任意解释。。特别是像儒教的东西,你说他记载一个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相信。。但他在记载的时候必然是以自己理路出发去看那个事件。。所以,青竹说儒教的记载可信不可信?我的回答是,涉及理解的东西就不可以随便引用了。。道是什么,怎么才是失道,显然属于需要理解的东西,他必然就掺入了儒教的理念。。儒教说墨家无父无母呢。。这种东西在解墨家的东西的时候能照搬吗?不能嘛。。什么是失道也是一个道理嘛。。青竹的错误是不对资料进行分析。。儒教要将‘王亦大’改成‘人亦大’,显然他在这句的理解就和老子不同了。。王和人的概念就被儒教混同了。。可是老子不说人,他就是说王。。你怎么能拿儒教的理解去理解老子呢?

【我们读别人的书,首要的是先弄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这句话我原文奉还。。因为你们还不掌握正确理解的方法。。当然,也许责任不在你们,而是儒教徒脑子一向的错误。。他们总是拿儒教的东西去理解其他学派的东西。。把所有学派都理解成儒教的某种变种,本质还是儒教。。


正确是理解方法,我前面说过了。。你首先要理顺作者在书里的逻辑。。如果你该书存在矛盾。。你首先得重新调整你找到的逻辑,首先要否定自己的理解。。。

只有当实在无法可解,或者有多种可行(无内部矛盾)的解。。你才能依作者其他书、比作者成书时间早的本学派其他书、作者学派其他书、比作者成书时间早的其他学派的书(最好是其学派来源)、其他学派的书。。要依这个顺序取用资料,不能看哪个顺眼要哪个。。而取用资料的目的,仍然是理顺作者在书里的逻辑,仍然是发现矛盾先怀疑自己。。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8 13:37:52
失道而后德
如果失道的不是君王,而是全体的人。。
那么是不是说道的特性“生之,蓄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所有人都适用呢?
除君王外的其他人有这个资格、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资源吗?

要把失道解释成所有人,荒谬得很。。
老子在短短5000字里,同一字词换用不同概念更加荒谬得很。。
静知龙 发表于 2011-10-28 14:22:36
失道而后德
如果失道的不是君王,而是全体的人。。
那么是不是说道的特性“生之,蓄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所有人都适用呢?
除君王外的其他人有这个资格、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资源吗?

要 ...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8 13:37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东汉·许慎《说文》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8 15:36:22

这是啥
老子中失道的指君王、全体人、君王外的其他人。。三个概念中是哪一个?
如何从你57楼推知?


而且你57楼又是儒教的东西。。呵呵。。老子本书就能搞掂的东西,硬要拿儒教的东西说事干啥呢。。哎。。
静知龙 发表于 2011-10-28 15:57:18
58# 顾如 呵呵!等你到了参天切地的时候,自然会明白。{:soso_e100:}
顾如 发表于 2011-10-28 16:01:53
我没有那么狂
敢参天切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