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中华历法是一部直观天象指示,也经得起天象直观检验的历法(下)

发布者: 七秩龄童 | 发布时间: 2011-11-5 21:36| 查看数: 4046| 评论数: 3|帖子模式

中华历法是一部直观天象指示,也经得起天象直观检验的历法
                  下
      4、以月相判定大致日期 由《尚书》中的《周书》部份开始,依次出现“旁死霸、既死霸、既旁生霸、既望、朏、初吉”等以月相记日的方法,到了近代,从出土文物也发掘出现了“既生霸、初吉、哉生霸、既死霸、朏、初吉”等以月相记日期的方法。由地下出土的文物(甲骨、铜器)证明,用这几个字指定日期,其覆盖的时间包括西周元年至末年。“霸”是古“魄”字,指的是附在月球体上的魂魄或精神。值得怀疑的是,这个时代,既己知一岁约“366天”,用数字1至30表达数量决无问题。为什么当时不用准确的次第数字记日期,而要用约定成俗的月相方式来表述日期?想来,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当时对于哪个月的天数当安排30天,哪一个月当安排29天的条件尚不成熟,也拿不准办法,至少是有了某种办法却还得不到公认;第二种可能性是,另有一种表述日期的方法阻碍了用数字表述日期方法的实施。考古发掘到一块殷商的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的牛胛骨上,完整地刻画出六十甲子干支次第数;同时又从出土文物上刻画有大量干支记日的日期,学者对当时的历法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殷代用“干支纪日,数字记月”。七秩龄童则假定:到了殷商时代,对于一个朔望月长究竟是29天还是30天,并无可信的断定方法,才宁可使用60干支循环的方法记“积日”,而不实施用数字方法记日期。请特别注意的是,用上述月相记日期的方法,要辅以干支;这就说明,当时以月相定日期的 “月相” 用词,包括“朏、初吉” 等词,都只约定了一个大概的日期,而并不如刘歆说的 “朏,三日也” 那么肯定,某一月相指的就是从月初计起的第几天。因为既断定不了月初准确的起点日期,理当所然,指定某一月相,也就无法肯定表示出是某月份的“第几天了”。还有一个问题:这一组用“月相”表示大既日期的方法原来当然是有约定的,用的时候,自然是彼此明白,不会产生大的误会。可惜的是西周敬王时期,大批历史文献因人祸逸散,接不准年代,加上一千年后,出了位刘歆。他用比四分历更粗略的《三统历》历数裁量历史,定周武王“伐纣克商”的年份为公元前1122年。刘歆既以公元前1122年定为西周立国之年,又用《三统历》历数敲定日期,如是这本来只粗略用于日期的“月相”用词,到了这时就都有了具体对应的日期了。这一“壮举”,如果幸而言中,可谓皆大欢喜。可偏偏是,刘歆所定西周开国年月日期并不准确。后来再有新敲定的日期,就对上述月相所对应的日期也产生一种新的说法,给出的结果花样百出,定出的日期也各不相同,简直教人莫衷一是,弄的连“霸(魄)”字是指月亮的光面,还是指月亮的暗迹,也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解释。七秩龄童稚年学《幼学》,念的就是“月里蟾蜍,仍月魄之精光”。这一套由古人约定俗成的用月相定大致日期的方法,因为在解释上走了这样一段弯路,就留给了两千年后的今人一大难题。应当指出的是:“生霸、死霸”的准确日期定不了,但并不是说后人就无法用“月相”断定日期。由月相、月亮出没的时分,加上日、月所成的角度判断,是能够较准确地敲定其日期的。
     如今民间就流传一个朔望月从初一开始,按月相与日期联系的判断方法:
     朔日:月初一,日月位置几乎重叠,同出同没,白天难见月光,夜间不见月光。
     新月:初三初四,月亮接踵在太阳后面升空,白天阳光强于月光,所以不见月相,下午太阳落山前后,阳光变弱,于是可见一轮眉月现于西方天空。其形状弓背朝西,月-目-日视角约45度;
     上弦:初七至初九,月亮跟随太阳后约90度升空,于是当日落时,见到上弦月当空照耀。弓背朝西,子夜月落;  
     东凸月:十二、十三,入夜凸月当空,凸面朝东,月-目-日视角约135度;
     满月:十五、十六,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目-日成平角;
     西凸月:十九、二十,傍晚月出,天明当空,凸面朝西,月-目-日视角 约100度;
     下弦:廿二、廿三,太阳行到了月亮的后面,于是子夜月亮先出,晨起太阳未升空前,能见到弓背朝东半月当空,日-目-月视角≥90度;
     残月:廿四至廿七,太阳的月亮后面追上,清晨日出时分,能见弓背朝东残月当空,日-目-月视角≤90度;   
     晦日:朔日的头天;太阳紧跟并将超越月亮的位置,日-日-月交角很小至重叠。因太阳光强,所以不见月光,故称“晦日”。月相随日期变化大概情形如上。以朔望月为周期,周而复始。有了以上知识,观察有了经验,就能依月相明暗比例,日-地-目所成视角大小,日月起山落山时间使所断日期更加细密准确。总之,阴历上半月,从下午起可见月亮在太阳的东边,从初一日起,每天月亮滞后太阳视角约12度;过了15天,月亮滞后太阳180度,就到了“望日”。下半月,从清晨起,可见月亮位于太阳西边,又每天靠近太阳约12度视角,到了月尾,日月交朔,进入第二个月。这一变化是周而复始进行的。再者,朔日日月正好重叠时,历法称为“交朔”;日月交朔时,如果在地面某处形成阴影,便称为某某地区出现可见日食(蚀)。因为太阳相对于月亮视角速度每小时快约半度,因此日食发生的时间不会很长。但因日食只发生于交朔这天,凭此,古人可用日食现象,校验历法是否符合天象。
      5、日食月食于月朔月望 至迟在公元前8世纪,古人就认识到日食发生在朔日,也就是阴历初一。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中国汉代肯定能预测日食了,当时的一些学者已基本推测出了日食成因。西汉刘向《五经通义》、东汉王充《论衡• 说日篇》均有记述说,“日食者,月掩之也”。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在他的著作《灵宪》里,最早科学地解释了月食发生的原因。他说:“月光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所以观看日食和月食,是直观月之朔日与月之望日的最好时间。
      6、岁和年是中华历法的两大历法基本单位 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 凯撒采纳了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意见,建立了以回归年长为历法基本单位的儒略历。中国人与西人不同,喜欢“双轨制”,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就习惯性地采用了“岁”和“年”两大历法基本单位。《周礼•春官•大史》“正岁年以序事”就是这样指示的。对于这句话,汉人郑玄注云:“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汉)时作历日矣”。详参郑玄关于“中数曰岁,朔数曰年”诠注,领会其要旨,说的当是:岁是关于阳历的,等于回归年之长,一回归年的长度含有 12 中气平均距(简称气距或中数)。因此,岁是就中数说的;年则是关于阴历的,与朔望月的长度即“朔数”相关,是就朔数说的。将郑玄的指示作上述领会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两个基本历法单位:
     中数:阳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以两次“冬至”之间的距离名之为“岁”。一回归年含廿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逢双数的节气称为“中气”,中气平均长为“中气距”,简称中数。因此,以“阳历”论,1岁之长可再分为12个“中气月”。
     朔数:阴历以月亮与太阳会合的周期,即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一朔望月平均长度简称朔数。月亮一圆一缺的变化过程为一个朔望月,中华历法的平年长12个朔望历月,闰年则长13个朔望历月。因此历法“年”的长度分别有354、355、383、384天的四个种类。
     古四分历取中数长30.14/32天,朔数长29.499/904天,经过理顺后,往下接读郑玄诠注的“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时作历日矣”句,就将“中、朔、闰”三者关系自动揭示明白了。整个中华传统历法,其实就是围绕“中、朔、闰”这三个字做文章。
     古人取岁长的天数,据《尚书•尧典》:“期三百六旬有六日”。取 366整天为周期,说明古人取此数为岁长时,并非实指尧舜时代一回归年长有366天或挨近366天,而是其时代人们尚无畸零数的观念,或用肉眼观天取值比较粗略,只以366整天数表述为一岁的长度。《尚书•尧典》当是西周时期出现的成文典籍,成书之后至少过了好几百年之后,才出现了古四分历法。四分历取岁长365.25天,比起《尚书•尧典》所指时代认为是366天来说,其观测精度有了大跨步地提高,也说明历法的进步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段。到司马迁修史时,古四分历学说己是很用了又三、四百年的时代了,而仍取366天一字不改,除了表示司马迁是在记述和尊重历史之外,据我想,古就是古,今就是今,司马迁认为不能以今知饰古说。这样记述方式,正好表示出司马迁认真治史的态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0 收起 理由
浪花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雪涵 发表于 2012-7-22 23:20:36
“尊重历史,古就是古,今就是今”今天我们在研究考证古代历法和历谱时,也必须这样尊重历史。当然一个很令人遗憾的事:就是古时候(秦以前)在历谱使用中发现偏离天象了,就进行了修正历谱,可这修正没有文字记载什么年代修正过,只能凭少量的史书事件中的历日记载慢慢分析考证……
pbrnanho 发表于 2012-7-23 17:09:59

不错,以前就看到过了

以前就看到过了 狗狗影视okgougou.com
诚心儒意 发表于 2013-12-8 10:13:59
请教七秩龄童先生:
1.可否认为在尧舜时期, 已经出现了“阳历”的方法, 未必一定已经成为“历法”。
但是从“以闰月定四时”的说法, 可以推断, 当时“阳历”已经比较成熟了。
推测, 当时“闰月”的方法是每四年有三年要闰去一天。就可以与“回归年”吻合了。 所谓“成岁”。

2. 关于“岁首”日。
现在占卜的“日期”的算法是以“立春”日为岁首日。 推测尧舜时期也是以立春日为“岁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