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从自然哲学到政*治神学的嬗变

发布者: 高老夫子 | 发布时间: 2011-11-15 12:26| 查看数: 3391| 评论数: 11|帖子模式

从自然哲学到政*治神学的嬗变
— — 试论阴阳五行在先秦的发展
张晓虎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阴阳五行本是我国古老的自然崇拜观念,在春秋时具有了哲学范畴的含义;在战国末期的政*治形势下,阴阳五行由自然哲学转变为政*治化的五德终始学说。政*治化的阴阳五行学说与流行民间的自然崇拜、数术方技结合起来,它是以夸大、扭曲感性经验为特征的传统巫术思维方式为基础的。神学化的阴阳五行对中国秦汉以后两千年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侵染上巫术色彩。

  阴阳五行学说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它们在殷商和西周时发源于古人的方位崇拜和龟卜筮占,春秋发展为朴素的自然哲学思想。战国中期五行与阴阳开始汇流成为政*治神学化的五德终始学说。五德终始说一方面是统治阶级稳定政*治的神权工具,又与民间的方术巫技相接,它贯通朝野,给我国传统文化以深远的影响。

最新评论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1-11-15 12:32:34
谢谢转帖,请继续,先“沙发”了。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1-15 12:42:27
一、作为自然哲学的阴阳五行
    阴阳与五行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它们在早期是相互独*立的观念。到了战国时期才被有机地接合起来,并延伸到哲学、政*治、宗教领域。

   “阴阳”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可能是用作占b,在陕西歧山发现的西周甲骨中就有“阳”并与风、雨等字并列出现。在金文中开始阴阳连用。《易经·中孚》有:“鸣鹤在阴,其子合之。”庞朴先生认为:阴阳源于楚人的枚占,后被周人发挥,但是在西周早期,阴阳只是一种感性的现象¨ 。在《诗经·大雅·公刘》中有:“相其阴阳,观其流泉”,阴阳只有具体的感性观察含义。

   到了西周末,“阴阳”超出筮占与具体自然现象演变为贯通天人的朴素自然哲学概念。《周语· 国语上》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 。

   这里的阴阳不但是一种无形无象之气,而且还扩展到无所不在,能支配自然和社会现象。这种普遍存在的自然运动已经有了抽象范畴的性质。但这还是蕴涵在自然崇拜内容里的理论思想,自然变化与国家兴亡被神秘地结合在一起。

   道家从哲学角度发挥了阴阳学说。如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将阴阳发展成化生万物的原始动力,是一种辨证的哲学思维。范蠡提出:“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后则用阴,先则用阳;近则用柔,远则用刚。” 这种理性思维方式具有哲学范畴的那种普遍性质,同时还把阴阳运行与军事谋略学结合起来。

   谈阴阳学说不能离开《周易》,《周易》的核心是阴阳学说。但原始的卦爻辞中并没有阴阳概念。将之系统发展的是战国时期出现的《易传》。《易传》高度发展了阴阳学说的哲理意义,如《系辞上》将筮占中的两两对立发展成阴阳之间的联系:“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说卦》把阴阳与天、地、人三才之道联系起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这都是阴阳在哲学方面的发展。《易传》也承认鬼神世界的存在:“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筮。”(《易传·说卦》)

   《易传》把占卜活动中人与神灵的种种神秘契合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理化思想。《易传·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3]70

   《周易》来源于古代筮占,即通过蓍草变化来预测人事吉凶,是以原始的巫术思维为基础的。由于万物皆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昼夜、朝夕、明暗、刚柔、雌雄等等。用简单的“一”、“一”就可以象征、代表。随着历史的推移,大量的卜筮事例保存下来了。材料的积累使总结它们的意义时需要一个理论的框架,阴阳学说起到了这种理论框架的作用。但是占筮测命的巫术交感思维仍留下深深的烙印,如将男女交合类推为万物产生的原因,天地不交而万物不生 。

   从“交感”化生万物,这给万物变化注入了神秘的相互作用因素。将《周易》中的宗教巫术思想(象数)与哲学义理剥离开是王弼在三国时代才完成的。

   五行思想也有悠久历史。

   法国文化史学家列维一布留尔发现:处于原始信仰阶段的民族都有将数字与方位崇拜结合的习俗。北美印地安人把“4”这个数看成是神秘之数。在没有文字及数字符号的时候,印地安人用体态语来表达数字。“曼旦人那里,巫师表示‘5’是拿起烟斗,接着把烟斗伸向四方,最后伸向阳。 ”

   我国古代发生过类似情况,因为抽象概念不足,数字常被用来作为事物变化的神秘原因。“5”既与方位有关,又与一只手的指头数相等,有利于用体态语表达,所以经常被使用到,结果与一切事物都发生了联系。从方位和数字崇拜发展到具有更多概括意义的“五行”在《尚书·洪范》中出现了:“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在《洪范》里,五行还是五种唯象的感性物质,并无后世相生相克,流动转化的含义。五行生克构成万物根源的意识在春秋时期形成。《左传》文公7年记:“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是按相克顺序排列的。《孙子兵法·虚实篇》说:“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先哲凭借五行说提出了合而不同、多样性统一的辨证整体观。这是一种哲学的突破,如史伯对郑桓公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但是朴素的自然哲学并不意味能达到无神论,如古希腊唯物大家赫拉克利特不否定神性,他提出的“逻各斯”后来成为上帝观念的滥觞。

   在我国古代,最先记载五行与神灵崇拜结合是《左传》,昭公29年记:“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日句芒,火正日祝融,金正日蓐收,水正日玄冥。土正日后土。”

    同样的话也出现在《山海经》中:东方句芒是“鸟身人面”;南方祝融“兽身人面”;西方蓐收“左耳有蛇”;北方禺强“人面鸟身”。《国语·晋语二》描写虢公梦见西方金神蓐收的形象是:“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墨子·明鬼下》描写东方木神句芒的形象是:“有神入门而左,鸟身,素服三绝,面状正方。” 都是兽形未脱的原始神灵,但已被五行方位化。五行在春秋晚期开始与神灵崇拜大量结合起来,至战国则普遍出现。

   五行不仅与神灵相配,更经常作为一种巫术手段来应用。从宗教学来说,巫术不同于神灵的人格神崇拜,而是设想事物之间有一种超自然的物理力量,通过神秘的修*炼就可以掌握这种力量,从而支配事物运行。阴阳五行化的巫术被称为“厌胜”。它认为万物间无不有阴阳五行的属性,弥漫宇宙,若调整其间关系就会引起生克胜负的直接效果,所以要以人工方法强化阴阳五行在某一方面的气势。《墨子·旗帜》说:“守城之法,木为苍旗,火为赤旗,薪樵为黄旗,石为白旗,水为黑旗。”

    当然,对五色、五方、五数都有讲究。《墨子·迎敌祠》解说的则更为详细:敌人从某一方向来,就必须应之以某方向的坛位、旗色、动物;守城者的人数、年龄、弓弩的数量都要与五的数字暗合。这里,本来属于自然哲学的理论已经转变为一种荒唐的巫术迷信活动。

   战国中期阴阳与五行合流,出现了专门以阴阳五行为研究对象的阴阳家。他们多活动在齐国的稷下学宫,稷下学作品的汇编《管子》中的《幼官》、《四时》、《五行》、《轻重已》是阴阳家的早期著述。它已经将阴阳五行广泛运用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四时教令体系。如《管子-五行》说:“故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于民。通乎阴气,所以事地也,经纬星历,以视其离。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则神筮不灵,神龟不卜黄帝泽参,治之至也。”

   照五行理论,要在天道与人道统一的基础上,按木、火、土、金、水的相生秩序,安排一年的政事和农业活动。阴阳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齐人邹衍,他是以在燕齐一带的方士活动为背景的。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对秦以后的官方和民间宗教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开了秦汉政*治神学的先河,也极大地改变了原始的阴阳五行说的面貌。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1-15 12:58:01
二、巫术理论政*治神学化的五德终始说

   邹衍提出了新的天命转移理论“五德终始”说,把阴阳五行与政*治兴衰完整地结合起来。他的著作在当时曾是非常丰富的,《汉书·艺文志》尚收有《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因为涉及过多政*治敏感问题,后世不传,仅仅在《吕氏春秋》中有片断保留。《史记·封禅书》记载道:“自齐威、宣之时,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帝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7]

   这里不但出现了西周传统宗教所不见的海外仙人,还大量出现了造神仙的“燕齐方士”,他们掀起的造神活动延及秦汉。从《史记·封禅书》及《汉书·郊祀志》、《后汉书-方术列传》可知,方士多是来自民间的知识分子,对民间的鬼神迷信、方术巫技比较熟悉。春秋以前的神职人员,如祝、宗、卜、史都是来源于王官,朝廷可以垄断宗教活动。而战国大量出现的方士却是以民间的宗教活动为背景的,他们以阴阳五行的学说和民间宗教技能来干谒帝王,奔竞于公门。中国民间宗教多与生活、生产巫术联系;与宗法等级化的西周宗教大为不同。随着方士的大量出现,这种新的宗教精神因此渗透于朝野两方。

   从宗教源流看,对自然现象的迷惑不解最早引起了各种超自然崇拜活动。早期的采集、狩猎、畜牧、农耕等生产方式都是极为依赖自然环境的。人们为了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无不很早就对神秘的自然顶礼膜拜。国家形成后,社会矛盾的异化形式天神、地祗、人鬼成了幽灵世界的统治者。人们按照人的社会等级来安排神的地位。如西周宗教中,至高无上的是昊天上帝,只有天子才能祭祀。其余还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诸神;地祗中有代表国土的社稷崇拜,此外还有山林川泽等地域神灵,而以社稷为尊。人鬼中则以王室的宗庙祭祀最完善,占据信仰的中心地位。普通庶民不能祭祀具有政*治象征意义的神灵。

   但政*治化的神灵会随政权的倒塌而丧失权威,自然崇拜性质的神灵却随农耕生产的必要性延续下去。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宗法化的政*治神灵体系礼崩乐坏之际,自然神灵反倒获得发展。与政*治神灵的祭祀等级化不同,自然神灵崇拜包含有大量数术方技的巫术内容,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祀百神的蜡祭、祀地神的社祭、求雨的雩礼、驱鬼的傩仪,都有广泛的民众参加,神性都是现实生活的曲折投影。自然神灵不似等级化的西周宗法化的神灵,不是那样“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左传》成公3年),而是如同古人面对的自然界,往往是善恶参半的;人们既要祈之以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又畏之以灾殃疫疠。所以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往往应之以软硬两手。以祈祷献祭等仪式来取悦、讨好神灵,是其软的一手;以巫术方法对付神灵,“征服自然”是其硬的一手。

  先秦时期人们对待自然神灵的礼仪就充满着矛盾的态度。从先秦史料上来看,人们“祈福”的仪式往往在可以预料的、正常时间里进行;如祈年、祀高襟、祀农桑等。而“弥灾”的仪式往往是突发的、非常规的。如雩、祓禳、祭等等仪式,正因为不测之处太多,为平息恐惧、不安心情,此仪式都充满巫术手段。巫术是对自然灾害、魑魅魍魉硬的一手。

  《左传》就记载了很多巫术活动,昭公元年记道:“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于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

  《说文》曰:“禜,设绵蕝为营以禳风雨雪霜、水旱疠疫于日月星辰山川也。一曰禜卫,使灾不
生。礼记曰雩禜,祭水旱。”

    这是一种强制巫术。山川日月之神德性不定,往往作恶,祈祷无用,必须应之以巫术以强制之。春秋时代吴天不彰,无德以配天,而鬼神无常,不可信任,故人们陷人工具性的巫术迷信,用巫术来消灾弥祸。《左传》昭公19年记:“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国人请禜焉。”

   巫术是在恐惧、无知状态下经验性扭曲的迷信方式,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力弱小的自然经济社会,作为生产能力不足的一种补充。在极端依赖自然环境、而且难以预测结果的生产、生活领域巫术往往有深厚的土壤。根据英国宗教学家弗雷泽(J.G.Frazer)的研究,早期人类社会存在广泛的巫术崇拜现象。但在西方,经过古希腊哲学普遍主义影响的基*督教塑造了全知、全能、全善的唯一神上帝,上帝包揽了全部其他神的功能,力量无所不在。人们似乎只要诚心祈祷就可以获福,巫术因此无所用处反成了扰乱秩序的邪*恶力量。中世纪欧洲教会激烈排斥巫术,形成屠*杀、迫*害女巫的狂热活动,据有关资料,仅仅在l5一l7世纪就屠*杀了近50万名女巫。巫婆、神汉在西方文化环境下成为负面
人物,这是和基*督教对上帝的塑造分不开的。

   在中国情况完全不同,除了自然经济下农耕生产的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需要生产巫术弥补,还因为在信仰领域内至上的全知、全能、全善的普世性神灵始终未能建立。各种德性不定的神灵轮番出场,魑魅魍魉纷攘不绝,妖怪厉鬼残生害命,神界极不可信,因此民间对神灵不是一昧虔诚信奉而是应之以软、硬两手。所以各种驱鬼、降妖、求雨、止灾、祛病、禳祸的巫术仪式一直是民间信仰中的护身法宝,形成中国古老的民俗之一。阴阳五行家来源于民间,从巫术上发展出他们的神学,是顺理成章的。
顾如 发表于 2011-11-15 16:30:32
基*督教付钱的作文。。一文不值。。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1-15 17:50:32
我们能不能冷静的思考一些问题,我们能不能平静的交流一些问题,我们能不能多一些雍容大度的优越感,我们能不能少一些被压*迫的应激反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1-11-15 17:50:35
五行最初的建立,怎么说也脱离不了对物质归类的原始概念。至于后来发展出什么样的联想或迷信,却是另外的话题。

至于四季和五行,可能发展起步的时间是对应的,但是也没有理性的理由认为由“四季”能发展至“五行”。

许多人认为“五行”是由“八卦”发展出来的,基于“八卦”包含万物的说法,直观上是有一定依据的。不知朋友们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请把它们贴上来,以便讨论学习。

谢谢楼主了。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1-15 17:54:48
凡事不能过,对现实,对生活,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样我们会平和很多。其实挑毛病最容易,但说出毛病所在并改掉毛病,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顾如 发表于 2011-11-15 19:29:37
空话没用。。呵呵

本文既然承认五行是初始的自然哲学,但却把这种自然哲学的应用称之为巫术。。离奇得很。。
我们简单地想一下:
康德的哲学(举康德是因为他名气大),我们将之应用起来。。那么我们是在搞巫术吗?


很简单的道理。。



而后面在这种离奇的巫术概念下,作者有认为有这些巫术是因为,中国没有用巫术、神迹确立起来的全知全能的神。。


这种逻辑就更加离奇了。。。


这种作文有何价值。。请诸位教我。。
吾朋的世界 发表于 2011-11-15 21:33:44
与其说是自然哲学的嬗变不如说是人类认识的发展变化。

某些应用在当代不适用,所以起个贬义的名字来概括,这样比给老百姓验证、讲述来的更有效率,能够起到快速普及的作用,但是那应用自然哲学的本质没有变。
就好比中医里的五行五色,我们都不叫巫术,因为我们在当前的认知体系下还能够认同、使用。
故我在 发表于 2011-11-15 21:39:24
这位张先生言说的“民间对神灵不是一昧虔诚信奉而是应之以软、硬两手”,颇有新意。

朴素的理性思维向哲学思想的演进并不总是一种理性的进步;
哲学与神学、理性与非理性往往是一线之隔。
作者对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令人赞赏。
神机军师dmj 发表于 2011-11-17 17:47:24
宋代初期还有阴阳家的影子,之后基本销声匿迹了。这个很有意思,去哪呢?我觉得,这个与儒家转向理学有很大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