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临潼公朱左师鼎

发布者: 秦伊人 | 发布时间: 2011-12-1 23:05| 查看数: 4569| 评论数: 17|帖子模式

谁若不知道临潼县,那一定是孤陋寡闻的。
在临潼这里,发生的事情,我数一数: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传说)
2、秦始皇在此地下葬
3、鸿门宴在此地开席
4、杨贵妃在此地洗澡
5、蒋介石在此地被捉
……
-----------------------
青铜器里唯一记录“武王征商惟甲子朝”的利簋,1976年在此地被发现,这些都是大家应该知道的,但是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器物,也在临潼被发现,这就是1960年发现的公朱左师鼎,这鼎也是唯一的,在历法研究里的地位不亚于利簋,因为这鼎是至今发现唯一的一尊记录有朔日的鼎,并且年月日齐全。

最新评论

秦伊人 发表于 2011-12-1 23:11:05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1-12-1 23:18 编辑

1960临潼公朱左师鼎《文物》1965.7.gif
临潼公朱左师鼎,1960年被发现,现存临潼文化馆。这是《文物》1965.7的照片。


《战国铭文选》汤余惠(1993).gif
《战国铭文选》汤余惠(1993)出书介绍此鼎。


公朱左师鼎 金文里唯一用朔的一例.gif
被收入《殷周金文集成释文》第二卷(2001
秦伊人 发表于 2011-12-1 23:21:46
“公朱左师”应该是官名,相应的也有“公朱右师”。
公朱右师鼎.gif
秦伊人 发表于 2011-12-1 23:36:22
  青铜器记录历日,一般是年、月、日干支、月相,这被称为四要素齐全。但是在青铜器里不使用朔日,这是个默认的常识,只有这件公朱左师鼎例外。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发现,“十一年十一月乙巳朔”,这种记录方式已经不使用月相,也是推步历法开始产生的标志。
  通过历尺测算,这个历日若是王年历日,在战国时期,就只合于周安王十一年。安王十一年十一月乙巳朔(1578952),前391年12月8日。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2-1 23:48:49
关于“朔”的应用问题,也有很多说法,《诗经》和《左传》均有记载。关于其推算的方法的应用当早于鲁隐公元年。

而关于月首的确定问题,起先大约是依靠月相的观察。
这也是“初吉”、“既望”“既死霸”、“既生霸”频见频见铜器的原因吧。

而朔日,无天象与之对应,所以在先秦的历谱系统中,王年、月、月相、日干支四要素应该是表示时间的成例。
秦伊人 发表于 2011-12-2 08:51:35
5# 高老夫子
很愿意向老夫子请教这个话题。

一直以来,战国历法的文献材料不如春秋历法的材料丰富,《战国策》里似乎忌讳谈历日,而《春秋左传》却大谈历日。

但是,从春秋历法到秦汉历法的连接,是绝对不能躲避战国历法的,好在战国历法有丰富的考古资料,利用这些材料来尽力复原战国历法的本来面目,是我的兴趣所在。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1-12-2 09:19:47
战国策应为后人追记的资料汇编,到西汉刘向才得以成书,并不是正式的国史,所以其不具备编年的性质。待始皇烧书,各国史书焚烧殆尽,只剩秦史,而秦史最大的毛病是不纪年,这恐怕是战国文献历日资料较少的一个原因吧,这在司马迁写史记时就已经遇到了,其在《史记》中也曾提到。

而春秋左传,就是鲁国史书,按编年纪事,传承有序,这就是他可贵的地方。
七秩龄童 发表于 2011-12-2 09:36:21
本帖最后由 七秩龄童 于 2011-12-2 09:46 编辑

问候!摘拙撰《重修殷历谱》前391年历表,供楼主伊人先生文参考:
      公元前391年,周安王十一年、鲁穆公十九年。1月1日甲子,十一月十五日。冬至戊午00,十一月初九日
                冬47.215腊16.714一46.273二15.772三45.331四14.830
                五44.389六13.888七43.447八13.006九42.505十12.064
      ☆ 九月朔乙巳。《文物》1965年第七期载,1960年陕西临潼出土《公朱鼎》,上有名文曰:“公朱左官,十一年十一月乙巳朔,左官冶大夫杕命冶(金文上至下:山酉心。意?喜?)铸鼎,容一斛。”按本历,可合于周安王十一年九月初一日乙巳,合正月建子历谱。
      〇 齐康公十四年,田齐和子十四年。康公淫于酒色,不听政。田齐和子逐康公于海滨,以一小镇为其食邑。
       〇 楚悼王十一年,三晋举兵伐楚,败于大梁、榆关。楚以厚赂请秦兵,战事平息。
秦伊人 发表于 2011-12-2 18:57:20
7# 高老夫子 正如您说,战国历日确实不如春秋历日清楚,这个原因先不说,弥补从秦汉到春秋之间的历日鸿沟,对我来说是个很有趣味的事情。

希望继续得到高老的指点{:soso_e181:}{:soso_e183:}
秦伊人 发表于 2011-12-2 19:06:09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1-12-2 19:17 编辑
问候!摘拙撰《重修殷历谱》前391年历表,供楼主伊人先生文参考:
      公元前391年,周安王十一年、鲁穆公十九年。1月1日甲子,十一月十五日。冬至戊午00,十一月初九日
                冬47.215腊16.714一46.2 ...
七秩龄童 发表于 2011-12-2 09:36
老先生言重了,晚生怎敢受老先生问候!晚生惶恐,晚生若有言论不当,万望老先生批评{:soso_e183:}

老先生大作《重修殷历谱》,指出公朱鼎是周安王十一年器物,甚是。但是若说是九月则与器物自身铭文冲突。其实我们今人复制古历谱,都会有误差,对于误差的修正,张培瑜先生用了夏、周、殷、颛四种历日系统,如图:
[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391.gif
若器物自身铭文是十一月,则只能符合殷历或颛历。
秦伊人 发表于 2011-12-2 20:26:30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11-12-2 20:48 编辑

从历尺上可以直观地看十一月乙巳朔的位置:
裁剪.gif
裁剪_2.gif
----------------------------
说明:周安王十一年十一月乙巳朔,儒日(1578952),为前391年12月8日,前391年12月冬至日甲子(1578971)是十二月27日,距离乙巳日19天。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2-28 06:47:00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2-28 18:06 编辑

依殷历推之,似为公元前391年10月8日而非12月8日。公元前1567年甲寅年正月初一甲子合朔冬至起算,甲子算第一天,依次推算,推至前391年10月8日,为十一月。七秩先生似以公元前1568年的十一月为岁首起算的,用的好像是夏历。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 收起 理由
秦伊人 + 2 请简述推论过程

查看全部评分

秦伊人 发表于 2012-2-28 11:11:20
依殷历推之,似为公元前391年10月8日而非12月8日。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2-28 06:47

请范先生叙述“依殷历推之”的依据、方法和过程。{:soso_e183:}
秦伊人 发表于 2012-2-28 11:21:19
东周左师壶.gif 东周左师壶铭文.gif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2-28 11:39:31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2-28 18:44 编辑
请范先生叙述“依殷历推之”的依据、方法和过程。{:soso_e183:}
秦伊人 发表于 2012-2-28 11:11

张培瑜已经排好,一查便知。秦先生不是已经查过了么,标出的那个历日不正在十一月份,而且上面写有10月8日。公元前1567年甲寅年正月初一甲子合朔冬至起算,甲子算第一天,依次推算,推至前391年10月8日,为十一月。七秩先生似以公元前1568年的十一月为岁首起算的,用的类夏正。我用的是笨法,即在电子表格上,排出数千年,按19年7闰法向下推,推到需要的年份,再配以《天象》干支。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2-28 17:45:57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2-28 17:47 编辑

第一次见单独写有“望”的青铜器图片。
秦伊人 发表于 2012-2-28 18:58:27
张培瑜已经排好,一查便知。秦先生不是已经查过了么,标出的那个历日不正在十一月份,而且上面写有10月8日。公元前1567年甲寅年正月初一甲子合朔冬至起算,甲子算第一天,依次推算,推至前391年10月8日,为十一月。七秩先生似以公元前1568年的十一月为岁首起算的,用的类夏正。我用的是笨法,即在电子表格上,排出数千年,按19年7闰法向下推,推到需要的年份,再配以《天象》干支。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2-28 11:39

原来如此。
有一个基点,当时战国末期,中原已经使用寅正,在“十一月”这个月份内已经包含有冬至,推算古历时,这是必须考虑的。
张培瑜先生的表是个“广谱”的范围,只有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对此要有认识,不能照抄照搬,必须具体对待。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2-28 19:01:58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2-29 19:34 编辑

《殷历》岁首和建正是否分离,在何时分离,值得思考。从秦汉复原历法来看,正月建子还是主流。俺复原历法的目的很简单,主要是为了自已用于周代年代学分析,不是为了历法而历法,只要闰月不差,月份不差,用《天象》历日与原历虽有误差,也够用了。
{:soso__7573642724237818508_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