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尤崇遐:三才之道与唐君毅“心灵三向九境”说

发布者: 中华之本体 | 发布时间: 2011-12-27 14:12| 查看数: 3732| 评论数: 3|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华之本体 于 2011-12-27 14:53 编辑

   
   《易.说卦传》曰: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如果用现在的术语加以诠释,天地人三才可以有如下多重涵义:其一,指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大论域;其二,指本体论层面的精神、物质、中介三种本体预设;其三,指认识论层面的生命、认识和实践活动,也即同一、对立、辩证三种关系;其四,指狭义的文化论层面的宗教、经济、政*治三个文化要素。

     无独有偶,受梁漱溟和熊十力影响的唐君毅在其晚年所著《生命存在于心灵境界》一书中融合中西哲学,提出一个与上论相同旨归的“一心三向九境说。具体说就是生命存在为体,心灵为相,境界为用,三者相互涵融,心灵与境界均为生命存在的活动或状况。心灵活动在外观和内省时又具有客观、主观、超主客观三种不同路向,两者相互结合,遂成九境。(见下图)


                        “心灵九境


                   客观境界     超主客观境界    主观境界
                  (觉他境)                   (自觉境)




    心灵          依类成化境     我法二空境     观照虚灵境
   (相)

    境界         
功能序运境     天德流行境     道德实践境
   (用)                       (尽性立命境)

    生命          万物散殊境     归向一神境     感觉互摄境
   (体)



   
  

    先简单说一下上述“一心三向九境的理论建构:

    客观境界(觉他境)指认知对象的世界,大致相当于我们讲的,包括:万物散殊境(个体界)——即一切个体的欲*望、个体事物知识和个体主义哲学;依类成化境(类界)——即一般自然科学、一切以类为本的知识论、形而上学和人生哲学;功能序运境(因果界、目的手段界)——即一切专论因果之知识论、依因果而建立的形而上学与一切功利主义人生哲学。


    主观境界(自觉境)指思想构成的世界,大致相当于我们讲的,包括:感觉互摄境(心身关系与时空境界)——即一切经验知识、心身论与感觉主义人生观;观照虚灵境(意义世界)——超越实体而探究纯相之存在,如柏拉图哲学、现象学知识论与审美的人生观;道德实践境(德行境界)——把意义世界与现实生活结合,知行合一,促进道德人格的形成,一切道德知识论、讨论良心的形而上学和道德人生哲学。


    超主客观境界(超验的或信仰的世界),大致相当于我们讲的,包括:归向一神境(观神界)——指西方一神教信仰;我法二空境(观法界)——追求真如实相,破我法二相的佛教是;尽性立命境(观性命界)——尽性致命、天人合一的儒学之教,通主客、天人、物我,超越主客之分,立人极之圣的境界。


    唐氏心灵九境说的主观境界、客观境界、超主客观境界大致相当于精神、物质、中介之经验三元;而生命存在(体)、心灵(相)、境界(用)大体相当于本文的生命、理性、实践关系范畴。唐氏的归向一神境相当于超验界;我法二空境相当于先验的非有非无;尽性立命境相当于实践儒家政*治哲学。


    海外新儒家唐君毅之
心灵九境说之所以进入我们的视野,是因为它是中国哲学自《易》以后最为符号形式化的表述,对于关系五要素即物质、精神、理性、生命、中介均有所措置,并以超主客观境界高扬中华之本体,实属难能可贵

    笔者不才,试借以对三才之道作如下解读:


     先说天道。《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天道相当于西方的逻各斯(logos),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赫拉克利特用它来说明世间万物变化的一种微妙尺度和准则,在这个意义上,逻各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用以表示事物的定义或公式﹐具有事物本质的意思。希腊哲学认为,宇宙万物混乱的外表下有一个理性的秩序、有个必然的规则和本质的观念。凭借这种客观化的逻各斯理性思维,以柏拉图、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分别发现了“精神”(阳)、“物质”(阴)和“逻辑”(中),也就是古希腊版的“天、地、人”三才观。此三才鼎足而立,互斥互补,其思辨高度远非后世所能企及。它包括:

    1)科学——此文化范畴以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为代表,相当于唐君毅的“依类成化境”或类界,它包括一般自然科学、一切以类为本的知识论、形而上学和人生哲学,笔者以为差强人意,可用物质性本体取向一言蔽之。
    2)神学——此文化范畴以柏拉图理念论为代表,相当于唐君毅的“观照虚灵境”或意义世界,指的是超越实物而探究纯相之存在,如柏拉图哲学、现象学知识论与审美的人生观,不甚确切,应指精神性本体取向。
    3)哲学——此文化范畴在古希腊的代表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思想,但逻辑仅仅是方法*论意义的中介,未能上升到本体层面。唐君毅谓之“我法二空境”或观法界,如追求真如实相、破我法二相的佛教是,还有中国传统讲的太极,均可归结为这里说的中介性本体取向。

    接下来是文化结构系统的“生命”或地道。《易》曰:“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也就是“横观”的自然人或原型生物子系统,或唐君毅说的“生命为体”。

    西方主流哲学一直用客观化的理性规定存在;然而始于叔本华尼采的非理性逆流则反之,也就是从主观方面也即用意志和情感等来规定存在。“如果人生此在由两幕组成,一幕是黑夜,它从其中发源;一幕是白昼,它克服了黑夜。”(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黑夜”就是这里说的未分化的原型,“白昼”就是原型的分化。

    作为人类活动的主体,生物子系统是整个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根基。作为本能的生物子系统包括:


    1)欲*望——此文化范畴系柏拉图所谓灵魂的“爱好财货的部分”,唐君毅谓之“万物散殊境”或个体界,如个体私己欲*望等,意指生物性自然人向下的物欲也即《易》之阴柔的方面。
    2)良知——此文化范畴系柏拉图所指作为灵魂“领导力量”的理性部分,唐氏谓之“感觉互摄境”,泛指心身关系与时空境界,包括经验知识与感觉主义人生观等。笔者认为不甚确切,应为自然人向上的良知也即《易》之阳刚的方面。
    3)本我——此文化范畴即柏拉图所指灵魂的意志部分,也即弗洛伊德的“本我”或荣格说的“原型”。唐君毅谓之“归向一神境”,不确。


    最后是文化结构系统的“实践”或人道。《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也就是“横观”的宗教、经济、政*治三种制度性文化子系统和唐君毅说的“境界为用”。
   
    作为联结生命主体与形上客体的文化活动本身,“实践”又包括如下三个子系统:



    1) 经济子系统——此文化范畴的典型范例就是古希腊代表工商阶级利益的民*主制。唐君毅谓之“功能序运境”或因果界、目的手段界,指的是专论因果之知识论、依因果而建立的形而上学与一切功利主义人生哲学,不甚确切。笔者倾向于将之定义为将人与物质性本体相联结的制度性文化活动。
    2)宗教子系统——此文化范畴的典型范例就是古希腊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贵族制(寡头制)。唐君毅谓之“道德实践境”或德行境界,即把意义世界与现实生活结合,知行合一,促进道德人格的形成,一切道德知识论、讨论良心的形而上学和道德人生哲学,笔者以为差强人意,或可定义为将人与精神性本体相联结的制度性文化活动。
    3)政*治子系统——此文化范畴的典型范例就是古希腊代表社会下层民众利益的君主制(僭主制)。唐君毅谓之“天德流行境”,或尽性立命境和观性命界,指的是尽性致命、天人合一的儒学之教,通主客、天人、物我,超越主客之分,立人极之圣的境界,也即付诸实践的儒家政*治哲学,或将人与中介性本体相联结的制度性文化活动。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 收起 理由
居士 + 3 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中华之本体 发表于 2012-1-11 08:00:34
聊供居士兄参考。
居士 发表于 2012-1-12 01:16:31
拜读!
很受益的一篇文章{:soso_e181:}
中华之本体 发表于 2012-2-19 17:48:52
客观境界(觉他境)指认知对象的世界,大致相当于我们讲的“地”,包括:万物散殊境(个体界)——即一切个体的欲*望、个体事物知识和个体主义哲学;依类成化境(类界)——即一般自然科学、一切以类为本的知识论、形而上学和人生哲学;功能序运境(因果界、目的手段界)——即一切专论因果之知识论、依因果而建立的形而上学与一切功利主义人生哲学。
==================
在他的心灵三向九境体系中,新儒家唐君毅将科学划归客观境界下属的区区“依类成化境(类界)”,呵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