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道法自然和道生一[中青网采用]

发布者: 顾如 | 发布时间: 2012-1-4 00:52| 查看数: 2916| 评论数: 4|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越中兴 于 2012-4-10 17:45 编辑

“道生一”有很多解释,且各说纷纭。其中释“一”,有“有”、“无”、“道”、“太极”等,任继愈谓“唯一的原则”,沈善增谓“整体性”,赵又春谓“一致性”、“协调性”,郭世铭谓“不为人所觉”。以上解释都能自圆其说而“自洽”,说明老子的“一”也的确包含这些意思在里面。还有的人将“道生一……万物”解读为一个推理过程,这虽然没有多少帮助,也不是不可以。笔者认为所有对于“一”的解读可以合而为一,而且解读思路也主要是合而为一。解读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及“道法自然”。也就解读了老子“道”这一本体中的核心部分,也可以说纵向部分。
  《帛书老子》01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25章:“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寂)呵漻(寥)呵,独*立而不垓,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0及42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一、关于“道生一”
  我们知道“道”是混沌的,内部是没有分别的;“道”是初始的,在道之前没有其他东西。“道”有没有包括今人所说的精神、物质、或者其他的东西?他应该都包括,所以只能说他是个“东西”。原始那个无边无际、包罗一切的道是一个“原道”。
  原道这个东西,如果绝对无为,他如何能生化为“一”?所以“道生一”必是原道有为的结果。然而,原道又是唯一的。他和谁去为?没有其他,只有他自己。所以原道最初的所为,必是内部分化而成。但是我们不要想象原道大块大块地一分为二,因为道的主要特性是无为。原道囊括一切,他内部的分化只可能是极小的一块,甚至是可以简单看做一个点。这极小的一小块相对于我们这个世界已经是最初的全部了,即使生发以后吸收更多的道,相对原道来说仍然只是一小块,这就是“道生一”。原道的内部有那么一小块产生了变化,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大的“域”的初始。这里需要注意“域”这个字在第二十五章出现却没有受到重视,从来没有人把“域”的概念贯穿在道的解读之中。
  下面分析变化的这一块的性质。我们知道“道”的主要特性是无为,所以变化的这一块,与原来的道是极相似的,只是相对来说小得很,差别很小。这一小块我暂命名为“太极”。原道生的太极,他会生长,生长之后又可以称为天。因为道大、天大、地大,天仅仅排在初始那个道之后,所以天和原道所生的太极虽不完全是一码事,但天这个域是太极生长的结果。太极就是一,也就是天的种子,也是天的最初的本然。
  请注意,现在除了“一”是“有”、是“无”两种解读外,其他解读都包含在内了。比如,说一是道的,一确实极近似道。比如,说一是“唯一原则”、“整体性”、“一致性”、“协调性”的,在天这个域里的确实如此。又比如,说一是“不为人所觉”的,在天这个域里,太极也像道一样无所不在而且主要表现是无为,当然不为人所觉了。
  下面说一下“有”、“无”两种解读为什么也是正确的。“有”“无”是同一个性质的两个端吗?这样看就错了,“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显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又从以实解虚的角度论,我们可以看到老子主张“有司”执掌刑律,也可以看到老子主张将问题解决在未发或是初始之状态。无为里面实际是有为的。所以“有”、“无”只能是相对概念,不能绝对化去理解。有中有无,无中有有。所以“道生一”的“一”,解做“无”是符合太极这个小块道的特性的。从原先只有一个道,到产生了一个太极,说开始“有”了,也是合理的。通过“有”、“无”相生、共存的思路,解读为“有”还是“无”,都能从《道德》其他章节得到印证。同理,阴阳这一对也是相对概念,下面讲“一生二”时会提到。
    二、关于“道法自然”
  前面内容理解“道生一”已经足够,理解“道法自然”则需要一个思辨。先说“天”,换用物理的概念,天大概相当于宇宙。天法道,因为天这个域的初始--太极是原道所生。道法自然又是怎么回事?首先,自然这个词在老子中指的是“本然”而不是通常说的“大自然”。下文我们将老子中的“自然”全部改称“本然”以示区别。道是二义的!道有时指原道这个最大的域,有时指道的本然。所以那些说“道法道”、“道法本然”的解读又都是正确的。问题就在于道的二义性。为什么出现这种二义性?因为原道是昆成、混成的,他的本然和他本身无法拆分。正如我可以指我这个人,也可以指自我。自我是我的本然。不但初始那个道,而且道生出的小道(太极、天),本然和域也分不开。全域才包含域的全部本然。老子在天这一层次就开始区分,用“天”指代天这个域,用“天之道”指代天的本然。其他类推。或问为什么不说太极是天的本然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它生长了,本然分散了,然后就有变化了。这就像受精卵和人的关系。生长以后胃有胃的本然,肝有肝的本然,而且这些不同部分受内在、外在影响有所不同。人整体的本然包含这些所有,当然有所改变。精神方面也是一样的,人总是受环境的影响,所谓“天也在自我学习”。当然,越复杂的事物自我学习导致的变化越小,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论。
  再进一步推理。天的本然与原道的本然不同,然而又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是因为原道生的太极,但太极只是原道的本然的极小部分。不同之处是因为原道生太极的时候已经有为,天的本然就与原道的本然不完全相同了。所以,天也法其本然,同时天也要法初始那个道的本然。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实质。其实,天之道与原道本然不同,还因为生长、维持等过程中有所变化之果。天同时法自己的本然-可称为个性和原道的本然-可称为共性。
  三、关于“一生二”
  原道生太极之后,原道还会不会生第二个太极?很显然可以推理出原道还会生第二个太极。原道的域中,不止一个太极!当然,也可能其它太极没能生发出自己的域。这与宇宙之外还有宇宙同理。我们所属的这个域被称为天了,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道生万物呢?可以说不能,因为“万物”属于我们所属的天域。其他天域是怎么回事,我们不知道,老子也不理它们了。根本无从推测怎么理会他们?人的观测到现在也只到宇宙这个层次而已。也可以说能,那是仅就万物都有一点与原道的本然相同而言。
  理解“一生二”需要理清两个关键的概念:1、域。我们属于我们的太极--天这个域,其他域不关我们事,或者说关系极小,可以无视。2、同一个道生出来的每个太极都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其他太极的域我们根本不必去理会。然后,“一生二”就顺理成章了,就是天域又分化了。分化出什么了?又分化出一个小太极。刚才我们将道分化出的小道,称为太极,我们所属的太极生长成为天。现在我们将天域分化出的小太极,而且是我们所属的小太极又生长后,产生的域称为地。这是一种解法。
  另一种解法,太极生阴阳为二,也可以。太极生阴阳指的是太极的分化,也就是本然的变化、分化。而我的解读偏重于包括物质、精神的个体的分化,比太极生阴阳说更全面。“二”是无需过度强调准确的,原因是老子里面没运用“二”。
  四、关于“二生三,三生万物”
  前面所述,道分化出天,天分化出地,都是因为“自为”。现在称小太极产生的域为地。因为天和地之间互不相同,他们之间就能互为了。可以联系“反也者道之动也”,不过反、动、为三个概念并不相同,只是类比旁通。天地互为、地的自为等的结果是产生了三。三是什么就太多了,他们互为、自为可以产生很多的东西,总之三是万物不同种类的初始。“二生三”大概就是“天父地母”的意思。老子这么写要表达的就是“互为”也能产生新的东西。现在天这个域里总共有了天、地、三。接下来“三生万物”就是描述当有了不同的东西之后,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就产生了所有的东西--万物。前面“一生二”,“二”不能解为地,应解为“阴阳”。“二生三”解为阴阳互为生三同样可行,不影响后面的推理。
    总结前述过程会产生以下推论:
  1、最初那个道是一切的源头。他先分化,分化出来的东西还是道。只是体积、范围、本然之类变小、变化了。道、天、地、三、万物都是道。
  2、每个道都因为内部分化产生了不同,才能开始内部的生发。(反也者道之动也)
  3、道的分化是因为“自为”,道的生发是因为内部“互为”,道的交互生发是因为相互的“互为”。
  4、每个道都互不相同,相同度越低,互动激烈性越强;亲缘关系较近的道相同度较大,和合性越强。
  5、了解一个道并不能导致了解其他道。一个域的规则不能适用于另一个域。但是各个域内的小域也有其相同的地方。
  6、有无、阴阳是相对概念。特别是有无, 是纯粹的抽象概念。并不是用来表述个体,也就是说有无只是我们人脑产生的概念,不是道之所生。
  7、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的道或者道内两个已经分离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互为。互为是需要交换或者施与的。气就是被交换或者施与的东西。交换或者施与后,双方性质进一步趋同。根据以上第4条,双方趋同后,互为的激烈性也降低,故称“和”。至于阴阳是什么留待后文论述。
  8、很大可能产生时间越长的域,其内部结合度越高。这是因为其内部不断互相作用,不断“和”的结果。然而这一点不能绝对化理解。因为和来和去,最终达到大同,也就无互为了,这个域就不能继续生发了,也就等于死去了。
  9、因为“天也在自我学习”,所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天命论和非命论是一码事。这是因为,内部很小的部分有为,他会改变自己和涉及到的东西的本然。从而导致上一层域的本然的改变。比如,我们挖一个坑,地就不是原来的地了。那么地这个域本然有变。我说这个是想强调本然是分散在域内各个部分的,与原道和其本然不可分为同一道理。当然,我们需要意识到人相对于天太渺小了。我们的能动相对整个天简直无法相提并论。然而对于个人,对于涉及到的人,影响就未必能忽略。所以天命论和非命论是有统一点的,它们一个强调稳定性,另一个强调能动性。
  由以上推理,可以继续导出更多的东西。比如科学是人类与大自然(天地人三层域)的一种交互,是认识的一种途径。比如民*主、自由、平等、共同体、共识之类都能继续推导出来。只是我觉得推理出前8点对于理解老子已经足够。第9点则只是想解决天命和非命论的矛盾而已。总而言之, 笔者认为老子的道论嫁接到先秦所有学派,都能成为其本体。包括表面与黄老相反的墨家学说。
  另外,要全部理解老子“道”,理解“道”本体的横向部分,还需要加上“反也者道之动”、“道天地人,域中四大”等内容,此又是另一层面之“道”矣。容后再叙。

最新评论

顾如 发表于 2012-1-4 00:54:43
委员古越古兴修订和推荐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2-1-4 10:53:47
顾先生解道之境界广博而深邃,与宇宙理论不谋而合。读者品而三思,当收益非浅。故为荐。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2-4-10 17:48:20
此贴已被中青网采用,详见

http://g.youth.cn/p/201204/t20120410_2127879_2.htm
今天地 发表于 2012-4-11 08:42:14
无为是德,是一,还不是道。道--可道非常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