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古希腊”的概念是向壁虚造

发布者: 朝千里 | 发布时间: 2012-2-28 12:08| 查看数: 58504| 评论数: 252|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10 17:34:36
前梭伦时代的希腊人什么也没有传下来,
没有留下一个年份,没有留下一个真实的姓名,没有留下一件确实的事件。



前梭伦时代的希腊人什么也没有传下来,
没有留下一个年份,没有留下一个真实的姓名,没有留下一件确实的事件,
结果我们仅知的后来的历史就不甚恰当地变得十分重要了。

但对于埃及,从公元前3000年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开始,
我们就掌握了许多国王的姓名,甚至他们确切的统治日期;
对于这些,新王国时期(the New Empire)必定全都知道。

如今,那些伟大的法老们的遗体躺在我们的博物馆里,
其面目仍然依稀可辨,已经成为那永生意志(the will to endure)令人唏嘘的象征。
在阿美尼赫特三世(Amenemhet Ⅲ)金字塔的光耀夺目、琢磨如镜的花岗石塔顶上,
我们今天仍能读到这样的词句:“阿美尼赫特仰望着旭日之美景”,
而在另一面,我们读到:“阿美尼赫特的灵魂比猎户座还要高,它与下界同在。”
这真是对死之大限(Mortality)和纯然的现在的胜利;它彻底地是非古典的。
(同上)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10 17:36:12
《亚里士多德全集》中文版
10卷本300万字
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1月出版

《亚里士多德全集》洋洋的300万言充溢着爱智慧、求真知的精神,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外至万事万物,内至人本身的肉体与心灵……如果我们可以把古希腊哲学比作古希腊文明的王冠,那么亚里士多德哲学则是这座王冠上的一颗最璀璨夺目的宝石、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的著作可以说就是一部古希腊文明的百科全书。

亚里士多德全集》汉译十卷本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七五"科研项目重点课题,于1985年立项原项目名称为"亚里士多德全集由古希腊文汉译"该课题由苗力田教授主持编译,参加翻译工作的人员有徐开采、余纪*元、秦典华、颜一、崔延强和李秋零等。全书历经十载寒暑,于1997年1月完成交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一次全部出齐。而在此期间,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全集中重要的几卷,如第一、二、三、七、八、九卷已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先后再版。

亚里士多德一生著述繁多,他所留下来的作品,仅依公元2世纪传记作家第欧根尼•拉尔修在其《著名哲学家传》中保存的目录所载,就有164种400余卷,共计445270行、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只有47种。1831年,柏林科学院授命伊曼努尔•贝克尔(It-manuelBakker)编辑《亚里士多德全集》,历经40年,到1870年完成,是为《亚里士多德全集》贝克尔标准本。90年后,又有奥托•吉冈(OttoGigon)的新版《亚里士多德全集》,是书在贝克尔标准本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最近几十年所发现的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残篇,尤其是《雅典政制》一书。汉译本《亚里士多德全集》即依据Bakker-Gigon古希腊原文标准本编译而成,它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进行页码编排,按学科门类依次分为10卷:

第一卷:
  逻辑学,包括《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和《辩谬篇》;

第二卷:
  物理学,包括《物理学》、《论天》、《论生成和消灭》、《天象学》和《论宇宙》;

第三卷:
  心理学和生理学,包括《论灵魂》、《论感觉及其对象》、《论记忆》、《论睡眠》、《论梦》、
     《论睡眠中的征兆》、《论青年和老年》、《论生与死》、《论呼吸》和《论气息》;

第四卷:
  动物学,《动物志》;

第五卷:
  动物学,包括《论动物部分》、《论动物行进》、《论动物运动》和《论动物生成》;

第六卷:
  物理学短篇著作,包括《问题集》等9种;

第七卷:
  形而上学,包括《克塞诺芬和高尔吉亚》和《形而上学》;

第八卷:
  伦理学,包括《尼各马科伦理学》、《大伦理学》、《优苔谟伦理学》和《论善与恶》;

第九卷:
  政*治学和文艺学,包括《政*治学》、《家政学》、《修辞学》、《亚历山大修辞学》和《论诗》;

第十卷:
      增补,包括《雅典政制》和《残篇》选。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10 17:36:44
中国学术界顶礼膜拜的这批文献,洋洋洒洒300万字,花了多年心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翻译、集结成了中文十卷本,呈现在国人面前。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10 17:37:34
先让我们盘点一下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主要古本。


古版本大多是拉丁语版,有些有、有些没有阿威罗伊(Averroes)的评注,有关它们请参见克莱布斯《科学和医学古版书》中的第82号-第97号作品。据哈佛学院图书馆藏本。

所有古本中最重要的是由奥尔都•马努齐于1495-1498年在威尼斯出版的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希腊语初版,该书为5卷对开本,共6册。版权页的内容包括威尼斯元老院授予的特权,禁止其他人出版同一版本。据哈佛学院图书馆藏本。

巴塞尔的出版商们总是与威尼斯的出版商进行竞争,因此,鹿特丹的伊拉斯莫和西蒙•格里诺伊斯(Symon Grynaeus)编辑了一套新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全集(2vols.,foli0;Basel,1531)。由巴塞尔的倍倍尔于1531年印刷,该书为两卷,对开本,一般装订成一册。据哈佛学院图书馆藏本。

希腊语本由弗里德里希•西尔堡(1536-1596)重编,并在法兰克福出版(11 vols., 1584-1587)。

第一个附有拉丁语翻译的选集于1590年在里昂问世。
(详见[美]乔治•萨顿《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中译本第599-605页,大象出版社2010年5月)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10 17:38:03
然而,追寻一下它的出处才知道,原来:

各种文本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当成国宝保存于世界各地图书馆的最古老的版本,
无一例外都是使用来自中国的纸张(工艺)、使用中国的印刷技术制造出来的!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10 17:38:48
被翻译成中文的这300万字的所谓亚里士多德全集的著作,
其实仅仅是亚里士多德名下作品的一小部分。

那么这些印在中国纸上的大量的所谓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究竟是怎样出笼的呢?
且容我慢慢道来。
国学 发表于 2012-3-10 21:35:51
希腊作为政*治实体始于十九世纪。
辉煌的“古希腊”的概念是十九世纪西欧学者们的虚构。


如此豪言壮语还是少见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22 16:53:09
“历史传统”原来可以如法炮制!
“古希腊”模式构造的现代版本:


“为了确立现代波斯/伊朗的历史叙事,
波斯人回到古代,即伊斯兰教兴起以前的时代,
去寻找伟大而辉煌的波斯文明。

一方面,他们让《波斯古经》和《列王纪》等神化史诗获得新生,
试图把波斯与伊斯兰教割裂开来,
把波斯当做古代世界中的多语言和多种族的帝国加以歌颂。

另一方面,
他们用卡优马尔斯时代、哈桑时代、塔赫穆里斯时代和贾姆希德时代(他们都是象征古代波斯的著名历史人物)
来对应和取代亚当时代、诺亚时代、摩西时代和耶稣时代,
从而创造了一种宏大历史叙事,为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新型史学提供了基础。

这种民族主义史学依据史诗为史料,吸收了欧洲东方学的成果,
往往以波斯传说中作为人类始祖的卡优马尔斯为开端,一直述至当代的伊朗。

这种史学把伊斯兰教的统治时期视为‘外族的’的统治,
从而把祆教的神话恢复为伊朗人自己的神话,
代表了现代伊朗的民族精神和特征。”
([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王晴佳《全球史学史--从18世纪至当代》
中文版第1版第9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


问题在于现代伊朗所构造的波斯古代史,
真实性不逊于十九世纪所造的“古希腊”。

“古希腊”不过先入为主而已。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22 18:35:51
周朝有天子,有礼乐制度,有朝觐制度,古希腊有什么?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22 20:38:26
“历史”是具有古希腊词源的英文词之一,它的原意是“问询”,其引申义为“讲述过去的故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塞罗授予希罗多德“历史之父”的称号。而另一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则完全避开了这个词,把自己的活动归诸于“记述”。(《剑桥插图古希腊史》第16页)

《荷马史诗》是“口传”,希罗多德《历史》是“问询”,修昔底德《伯伦奔尼撒战争史》是“记述”,无论“问询”还是“记述”,“问询”用“口”问、用“耳”听,“记述”的“述”也主要是“口述”,慢慢适应将“口传”或者“问询”的内容抑或“口述”的内容用拼音笔录下来,就形成了著名的《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历史》和修昔底德《伯伦奔尼撒战争史》三部著作。这就是“古希腊”的全部“历史”著作。

这三部“历史”著作的共同特征是“口传”,都没有文献作依托。

因为古“古希腊”本来没有文字,从腓尼基借来拼音后形成希腊文,也只是语音的记录。同时也缺少文献载体,既没有文献载体,也不习惯于使用拼音,一时间那可能有文献的积累?于是就有了后来“口传文明”一说。

值得指出的是,这三部著作中,《荷马史诗》是小亚细亚的,讲的是土耳其特洛伊城的故事。而希罗多德是波斯人,其《历史》主要讲埃及、波斯的事,虽然也讲到了波斯与希腊地区之间的战争,但由于当时所谓的希腊地区由一千多个互不统摄的独*立城邦或聚落构成,没有统一的政体,因而也没有希腊的概念。
而修昔底德的《伯伦奔尼撒战争史》,虽然讲述的是希腊地区独*立城邦间的战事,那也是雅典联盟与巴格达联盟之间的事(为了战争临时结盟),勉强叫做“古希腊史”也别扭。而且《伯伦奔尼撒战争史》讲述的时间跨度很短,与其说是一部史书、毋宁说更像是一部小型战争回忆录。

因此,说这三部书是“古希腊”的“史书”实在也说不通。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22 20:38:52
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才是史家应有的才质。

而荷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都没有书读,也不曾“究天人之际”,更不通“古今之变”。

三人里面,只有希罗多德勉强算是有“行万里路”,但所记录的也多是道听途说。
而修昔底德甚至连途说也没听说过。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22 20:39:49
欧洲蛮族马其顿大王亚历山大,终于占领了“古希腊”,还南征北讨,攻城略地,占领了波斯、埃及、阿拉伯,一直攻打到印度。

然而,历史到了这位亚历山大大帝那里,还是没有历史,只有传说。

“世界就是通过这些传说了解亚历山大的,就像它通过《伊里亚特》了解海伦和阿基里斯一样。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传说中的亚历山大就是真实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传说四处传播,在24种语言中已经收集了80多个传奇版本。” (乔治•萨顿《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中译本第613页,大象出版社2010年5月)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22 20:40:13
以上说的是“古希腊”的传说特征。

从近年考古学成果来看,古希腊地区就是由一千多个分散的、互不统摄的聚落(较大的可以称之为城邦)构成。


“一些现代的古希腊研究人员,尤其是在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兴起以来的研究人员,为古希腊没有能凭借其共同的文化基础形成城市间长期的团结关系而气馁。……人们估计,希腊世界分散着超过一千个彼此独*立、互不相同的社会。”(《剑桥插图古希腊史》第7页)
“研究古希腊的史学家们令人羡慕,他们不得不深入考虑上千个分散的、往往是迥然不同的社会。它们位于整个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具有不同的环境和历史条件。”(同上第25页)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22 20:40:54
在所谓“古典时代”的希腊地区,由上千个互不统摄的独*立聚落---村寨或城邦---构成,
不仅没有统一的政*治体制,也没有统一的语言。

“这个语言社区的一大特点是,直到公元前2世纪它一直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在公元前第2千年和第1千年的初期,希腊人在南巴尔干和爱琴海海岸线及附近小岛形成了许多小社区,
很多社区被海和山隔离开来,到他们开始发展特色经济的时候,他们的区域面积肯定还是很小的。”
([英]尼古拉斯•奥斯特勒《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中译本第2版第21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22 20:42:03
古代希腊,地形复杂,聚落星布,其间虽云小国寡民,然异族杂处,居民尚争,遂致劫掠成风,嗜杀成性,迁徙殖民,战争频仍,不遑宁处。

十九世纪的历史知识。

“希腊全境是千型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简单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结果没有一个伟大的整块。……希腊到处都是错综分*裂的性质,正同希腊各民族多方面的生活和希腊精神善变化的特征相吻合。……
希腊历史在开始的时候,便显示为一半土著和一半外族移民的交互混合。……在希腊我们所遇见的种族中,我们很难说哪一族是原来的希腊人,哪一族是从远方移入。……这些部落便在迁徙觅居的状态中,时常互相掠夺、打劫。那位明敏的修昔底德斯说到:‘一直到现在,奥查利安•罗克里亚人、埃托利亚人和阿刻内尼亚人都还保持着他们古代的生活方式,就是那携带武器的风俗,也作为他们古昔掠夺习惯的遗迹而被保留下来。’……
所以,当时的希腊是处于骚扰、不宁、掳掠的状态中,而它的多数部落不断的在迁徙。”(黑格尔《历史哲学》中文版第1版第233-235页,上海书店1999年9月)

传说中希腊城邦起源于外国人。雅典城由埃及人创立。
是卡德马斯从腓尼基来,把发音文字传入希腊。

“比这些开始具有更多历史性的,便是外国人的来临;传说告诉我们这些外国人在怎样建立各个国家。
雅典城是由一位埃及人栖克洛普斯创立的,但是这个人的历史渺不可考。……
尤其重要的人是卡德马斯,他从腓尼基来,把发音的文字传入了希腊;希罗多德斯说,这种文字原来是腓尼基所发明的,他引了所有的古代铭刻文字来证实他的说法。据传说所称,卡德马斯是建立底比斯的人。
我们这样看到许多文明民族的殖民情状,这些民族就文化来说,都超过了当时的希腊人。……
这些外国人又因为建造了炮垒和创立了宫室,而替希腊建立了若干固定的中心地点,在亚各里斯地方,古代的炮垒便构成了那里的城墙。”(同上236-237页)
yong321 发表于 2012-3-26 11:13:07
本帖最后由 yong321 于 2012-3-26 22:49 编辑

一些小问题: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司马迁的话放在同一对引号中不妥。

* 多数人认同希罗多德是历史之父(father of history),批评主要有两点(据Tom Griffith对Rawlinson的希罗多德《历史》的翻译1996年版所作的序):《历史》包含内容过多,如神秘成分('mythical' element),不应纳入历史,再者《历史》有太多的不精确性(inaccuracy)。前者我们应把它放到当时的背景下看,《史记》还有不少神秘成分呢,只不过数量少多了。后一批评是正确的,但也不能否认《历史》中的一些叙述被后世考古发现所证明,如Scythia(西徐亚)的陵墓、Xerxes(薛西斯)贯穿Athos半岛挖掘的运河等(后者被质疑了2500年,最近被空中摄影所证实)。总之,推*翻希罗多德对西方历史的开创性贡献是个艰巨的任务!

* 希腊文这个概念限于现代认可的希腊字母是不妥的。在采用腓尼基字母前,古希腊早在公元前15世纪就已用现代学者称作Linear B的文字书写了(之前其实有更早的Linear A但由于至今不能识别,暂不算)。后来又改用Cypriot syllabary,最后才在前9世纪逐渐开始使用从腓尼基字母变来的希腊字母。因此希腊文明算成前9世纪才开始是太晚了。(参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Greek_language#Writing_system

* 口述史也是历史,文字不应该成为历史的必要条件。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3-26 21:50:51
本帖最后由 朝千里 于 2012-3-26 23:03 编辑

泥板文献来源于巴比伦。
没有文字的时代叫史前。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4-4 11:06:32
评恩格斯对“文艺复兴”的评论
---兼议西方“知识分子”之源

恩格斯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自然辩证法》)


        评:
        从拜占庭灭亡时所残留下来的手稿和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就可以造成“文艺复兴”。
        恩格斯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论调,却广为世人所接受,中国人更深信不疑。

        一个死了上千年的文明,仅凭几卷东正教国家废墟中残留下来的手稿残卷
        和与希腊不搭界的古罗马废墟的出土雕像就可以复兴?
        而且创造出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并改变人类历史的面貌?实在是异想天开!

        所谓“拜占庭灭亡时残留下来的手稿”只是为了造伪的需要编出来的传说,
        罗马废墟不是希腊废墟,罗马废墟里出希腊文明?

        所谓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意大利史学当时仅有古罗马的影响,并没有所谓“古希腊”的影子。
        只是好事者(出于图利的目的)当时在佛罗伦萨炮制了一批假古董---“古希腊手稿”,
        到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之后才凭借那些假古董构造出所谓“古希腊文明”。


恩格斯接着说:“在意大利、法国、德国都产生了新的文学,即最初的现代文学;英国和西班牙跟着很快进入了自己的古典文学时代。” (《自然辩证法》)


        评:
        从但丁开始的文艺创作,所使用的不是古典语言,而是当时的白话文,即意大利地方方言。
        说是“古希腊”东西的复兴,又说是人文主义“新时代”,何其矛盾乃尔。


恩格斯还说:“旧的世界的界限被打破了;直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从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而工场手工业则构成现代大工业的起点。” (《自然辩证法》)


        评:
        旧世界界限的打破就是所谓发现“新世界”。
        西欧航海家们在郑和远洋船队的刺激下开始探寻通向中国之路,
        手里拿着中国绘制的航海图,轮船上使用中国的指南针,去发现所谓“新大*陆” 。
        到达新大*陆之后以为到达了印度、离中国不远了,又使用中国发明的火炮去屠*杀新大*陆居民,犯下滔天罪行。


恩格斯说:“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给资产阶级的现代统治打下基础的人物,决不是囿于小市民习气的人。” (《自然辩证法》)


        评:
        意大利“文艺复兴”所承接的是中国文化洪流的余绪,中国文化的传播是西方“知识”的真正源头。
        佛罗伦萨等地接受中国文化转移时,使用中国的纸张、以及中国的印刷技术。
        在承接中国文化的同时,造就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批“知识分子”。

        明明承接了来自中国的文化,却不愿意承认,于是在古罗马之前造出一个“古希腊”来,出于剽窃心理。
        其实“希腊”只不过是一个古地名而已。


恩格斯又说:“相反地,成为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或多或少地感染了这些人物。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的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好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莱奥纳多•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分支中都有重要的发现。” (《自然辩证法》)


        评:
        来自中国的大规模知识产权转移,才是西方近代科学、方法、知识和的源头。
        有明确证据显示,达•芬奇抄袭了中国元朝著作《农书》,
        不过是剽窃的三传手。这三道传手的一个共同特点,都不说不是自己的原创。

        西方第一部专利法就出现在当时的威尼斯。
        当时从中国承接来大批技术成果被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唯利是图,想方设法将中国的发明据为己有,
        于是出台了“专利法”,以期利用法律手段独享中国技术带来的收益。

        例如当时伽利略申请20年水利机械专利,其技术来源除了中国还能有哪里?

        西方“知识分子”与中国文化的“士君子”不同主要在“义利之辨”,
        “知识分子”着眼在“利”,“士君子”立足在“义”,这也是“文化”与“知识”的分水岭。

        另外一个不同是“士君子”讲究 “反躬自省,传不习乎!?”
        而“知识分子”基本上是“传不问习”或者“传而不习”。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7-9 12:48:49
西方民族对于历史向来不当回事,
写历史者当小说写,读历史者当小说看,消遣而已。

其实,在西方虚构历史渊源有自,西方人自己心知肚明。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卡特里奇在《剑桥插图古希腊史》中谈到有关文献的章节时说:
“我们并不想废弃看上去似乎是真实的谎言。”
([英]保罗•卡特里奇《剑桥插图古希腊史》中译本第47页)

在中世纪炮制出炉的托名柏拉图《理想国》的西方名著中就有这样的话:
“因为我们不知道古人的真实情况,所以尽可能接近于真实的近似虚构难道不是有用的吗?”

到当代西方史学大师汤因比则将其总结成为一条西方历史科学的原则。
在谈到历史科学研究方法的时候,汤因比说: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虚构的形式把那些事实来一次艺术的再创造。……
历史只同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实而并非同全部事实有关;
在另一方面,除了记录事实,历史也采取虚构故事的办法。”
(汤因比《历史研究》中译本第2版上册第54-5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6月)


“虚构历史”原来是西方历史科学的基本原则。
看了西方历史的上述原则,不知中国读者作何感想?!
与中国的史学原则:“无征不信,实事求是”相较,其间岂能以道里计?

《左传》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真是丝毫不爽。
蛮夷就是蛮夷,一点办法都没有。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8-27 12:46:16
本帖最后由 朝千里 于 2012-8-27 12:48 编辑

何新說:“事實上我也曾是古希臘哲學及文化的崇拜者。”
最近何新在博客發表質疑古希臘歷史的文章,見新天下版主轉帖。
http://www.yuanda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1960&extra=page%3D2


中國學術界也開始有人倒戈了,好現象。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8-27 14:08:50
在西洋假古董面前,当今中国学者的丑态

余秋雨:
我在备课的时候已经下了决心,
一定要在今天的课程中给你们一代留下一个关于百家争鸣时代的深刻印象。
人类最深刻的印象,首先总是作用于视觉,
因此我从世界坐标出发,找了一幅画,
那是欧洲文艺复兴大师对于从古希腊开始的百家争鸣的想象……
欧洲文艺复兴时,意大利"艺术三杰"中年龄最小的拉斐尔
曾经画过一幅名为《雅典学院》(The School of Athens)的画,
反映的是古典时期学派林立、相互切磋的景象。

欧洲文艺复兴起源地佛罗伦萨(Florence)的统治者麦第奇家族(the Medici Family)
在文艺复兴到来之前,就开始频频提到雅典学院时代的学术气氛,
并且建立了模拟性的柏拉图学院(Plato Academy)。

《雅典学院》中出现了很多学者。
站在中心部位、右手指天的是柏拉图,他的左边是学生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代表古典哲学的两大流派。
两人的周围围绕着很多学者,倾听他们激昂的辩论。
也有人在台阶上旁若无人地独自研究,
后面巨大拱形柱的左右两座浮雕,分别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

画面上这些人从不同方向进行着平等的、创造性的思考,实在让人振奋。
始于十四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黑暗,
靠的不是仅仅复兴一个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
而是对欧洲整体思维水平和自由精神的全面复兴。

因此,拉斐尔在这幅画中又加进了不少雅典之外的精神巨匠,而且延伸到后代。
他甚至把自己也画进去了,表现出自己对于这一脉精神的参与。
(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从北大到台大》,岳麓书社2011年6月)


中国的这位学者下了决心,要给下一代留下深刻印象,
宣称以世界坐标----十六世纪西方画家所编造的故事情节,
好让中国人今后子子孙孙对着假古董---虚构的古希腊---顶礼膜拜。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9-26 17:40:32
雅典的国土面积

雅典是上千个希腊城邦中一个,位于阿提卡半岛。阿提卡半岛总面积不超过80平方公里,北依群山,三面环海。

城邦的概念:“城邦不仅包括一个城市中心区(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它常常由坚固的围墙护卫着),还包括方圆数英里的农村地区,那里星散着各式各样的小型聚居点。城邦的居民可以住在城市中心也可以住在村落或是孤立的农舍。”([美]托马斯•R•马丁《古希腊简史》中译本第1版第67页,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12月)

“古典时代,希腊世界的城邦大约有1500个。”(黄洋、晏绍祥《希腊史研究入门》第22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阿蒂卡是一个方圆不超过80平方公里的半岛。”([美]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编著《民*主的曙光•古雅典》中译本第9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9月)

80平方公里什么概念?
大体相当于和人口稠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小镇的面积。
(如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面积:79.2平方公里)

雅典城邦只是阿提卡半岛的一部分,小镇中的一个聚落中心而已,
著名的考古遗址“雅典卫城”就是这样一个小城堡。

雅典城邦被限*制在这样的一个自然地理环境中。
camel39 发表于 2012-10-12 08:19:32


夏,希腊切。。耶和华手上有圆规,身边的工师会扛曲尺?

工师看着耶和华生孩子划地。规矩一词该比《新旧约》早?

鸡路伯:鸡,凤凰;路,道;伯,江东母系部落首领尊称。

耶稣的“君王牧羊”是“群”字,君旁三个人是又一写法。

金字塔大石块在铜器时代无法开采加工,石块表面是石灰石,有道家炼丹术?

荷马史诗令人感悟中世纪的愚昧野淫由性子无原则和文艺复兴者的抄袭艺术。

camel39 发表于 2012-10-12 19:26:36
52# 朝千里

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

七十年代人口最多,约八十万。按农业产量千年来涨了五六倍。

也即千年前崇明至多十五万人。古希腊十分之一不到,万把人差不多。
camel39 发表于 2012-10-14 17:32:37

本版回帖怎么会有字数限*制?
回复 wsdw1978 :
1、现在称作阿提卡大区,意味着原来只是半岛端点一小块。。查看了

阿提卡1.JPG

阿提卡.JPG

yong321 发表于 2012-10-14 22:11:39
camel39想证明“希腊”一词与“华夏”或“华”或“夏”同源?

“华”和“夏”的上古音可能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据
http://www.eastling.org/oc/oldage.aspx
“华”的声母各专家认为是(国际音标,非拼音)x、xw、hw、qh,“夏”的声母是g、gr、ɣ。尤其是“夏”,发音与今天差别很大。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10-15 12:41:30
本版回帖怎么会有字数限*制?
回复 wsdw1978 :
1、现在称作阿提卡大区,意味着原来只是半岛端点一小块。。查看了

camel39 发表于 2012-10-14 17:32


歴史的なアッティカ(アッティケー)は、アテナイ(現: アテネ)を中心とし、

エーゲ海に突き出した三角形状の半島(アッティカ半島)一帯を指す地域名称である。
北は16kmにおよぶキタイローン(現: キテロン)の山並みによってボイオーティアと区分されている。
南西にサロニコス湾に面し、北東には南エヴィア湾 (South Euboean Gulf) を隔ててエヴィア島(現: エヴィア島)が横たわっている。
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2%A2%E3%83%83%E3%83%86%E3%82%A3%E3%82%AB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10-15 13:10:38
本帖最后由 朝千里 于 2012-10-15 13:18 编辑

古阿提卡北部边界是半岛北部现代希腊语称作[Kitheronas](古希腊语:Kithairon)的著名山麓,全长约16公里。
朝千里 发表于 2012-10-15 13:13:21
52# 朝千里  
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
七十年代人口最多,约八十万。按农业产量千年来涨了五六倍。
也即千年前崇明至多十五万人。古希腊十分之一不到,万把人差不多。
camel39 发表于 2012-10-12 19:26



“在奥斯曼统治时代后期,雅典的人口仅1万多,城市中建有36座教堂、清真寺和一座伊斯兰修道院,参观的西方游客经常往来于城市中。”
[]尼古拉斯•杜马尼斯《希腊史》中译本第1版第184页,东方出版中心20124月)
朝千里 发表于 2013-3-9 01:14:37
昨天我买到一本书,该书出版信息如下:

书       名:《希腊伪史考》
作       者:何新
出  版  者: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2月


作者何新何许人也?

何新,男,现年64岁,为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学者,出版有各类学术著作约50余种

1949年 12月出生于浙江温州苍南,5岁随父定居北京。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上山下乡,在黑龙江省友谊县务农务工。
            曾因写信反对江*青而入狱。
1975年 任友谊县中学教师。
1977年 考入黑龙江省大庆师范学院。
1979年 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教师。
1980年代 被推荐获胡乔木的赏识,调进中国社科院工作。
1981年 担任历史学家黎澍的助理。
            其后在近代史所、研究生院、文学所等处工作,
            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1年 进全国政协,连续三届担任专职委员。
2008年 再度出任第11届全国政协委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