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礼”之往来

发布者: 古越中兴 | 发布时间: 2012-4-8 10:01| 查看数: 2850| 评论数: 3|帖子模式

中国古称华夏,礼仪兴邦,源远流长,唐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礼在中国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总则,融政*治经济制度,思想行为为一体。
    一、“礼”的文化渊源
    远古时代饮食有一种“分食”的习俗,先民以狩猎为生,捕获猎物后,大家根据“贵贱有序,长幼有差”的原则来分配食物,这时的“礼”就出现了。还有一种较为可信的说法谓之“祭祀说”,它最早出现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再则是荀子的“制欲治乱说”,即人的欲*望存于环境矛盾中,“礼”因之而出。从中可以看出,“礼”是经过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沉淀的积累。
    二、“礼”的功能利弊
    《左传》说:“礼者,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诗经》说:“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礼记•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以明礼。”
    “礼”作为政*治、经济制度、思想准则,随着时间的发展,朝代的烙印,其功能历经坎坷,利弊互见。
    历代统治者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为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条件。而对于士子百姓来说,“礼”已上升为一种社会道德约束行为,既形成了“敬老爱幼”的良好社会秩序,但同样压*迫、残害、束缚着人的自然属性。
     三、“礼”的今天
     世间万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礼”也不例外。“礼”的与时偕行是当务之要。
     “礼”发展到今天更多体现为一种仁德,这种仁德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和谐的秩序。仁德的实现需要借助于礼。实施礼的行为,也就是贯彻仁德的精神。
    礼具有秩序功能、节度功能、交往功能、和谐功能,今天面对现代化、全球化、文明间的对话仍需要“礼”的精神调剂及“礼”的智慧延伸。
    礼是尊重人,孔子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人际交往中怀着敬意、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才会有所收获。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能为我所学所用,得莫大焉。放低心态,才能从心底里尊重别人,并动以行,收有果。俗话说“若要人敬自,必先己敬人”,不会尊重别人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不仅如此,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创造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尊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筑和谐社会的总则。
    礼是说话艺术的体现,语言是一门学问,说话要讲技巧。社会交往需要人们善于运用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无论自己面对什么人,都能把握好分寸,用最恰当的话语与他沟通, “言谈得体”,这个“体”便是一种“礼”,有“礼”使人听了舒服,有“礼”使人听了信服,有“礼”使人高尚。
    礼是衣着仪表的体现,人要衣装,风度有仪自文章。不同的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场合,穿衣着装形成了一整套礼仪文化。人的形象与社会地位、文化品位、个人修养休戚相关,着装礼仪是的必修课。
    礼是为人处事方法及准则。人生不易,如何把握成功的规律、找出失败的症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顺利,是一个人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待人以礼,行得春风收夏雨;以德报怨,礼之升华。
    礼能培养人的健康情感,人的喜怒哀乐 “ 礼” 的准则在于使之发而皆中节,即恰到好处,而不对别人造成伤害,于是便有相应的种种规定。如丧事,古人重丧,以丧为礼之大端,人丧其亲,痛不欲生,哀毁无容,作为邻里、朋友,不应视而不见,我行我素,而应依礼助丧,至少要有悲戚、恻隐之心。
    四、结语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有礼出道理,无礼薄忠信。

最新评论

碧草连天 发表于 2012-5-26 23:04:57
题目为 “礼”之往来 论述中似乎只偏重“礼” 而忽略往来了…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2-8-29 16:55:00
"往来"者,古往今来也,强调"礼"如何演变而来.{:soso_e181:}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2-9-15 17:31:47
很好,学习了!{:soso_e1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