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中国网采用】论庄子《齐物论》性理之辩

发布者: 连山 | 发布时间: 2012-5-6 18:58| 查看数: 32845| 评论数: 2|帖子模式

    《庄子·内篇·齐物论》有曰: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千百年来对此的注解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或望文生义,或随意解经,人云亦云······,总之都是离题万里。而以形性数一体化观之,其理清晰可识。
     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古代称为六合,泛指世界。世界之外,称为宇宙。宇宙,是通过边际与始终的无限性来认识的,宇为无边无际,宙为无始无终。
世界,是通过边际与始终的有限性来认识的。世为有始有终,界为有边有际。所以,宇可以称为无*界,宙可以称为无世。世者一生也,可以数计,而界者虽可清晰形分,但难于数计。所以,宙则可以世之数可数之性(一世为一生,二世为二代,三世为祖孙三代,或者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变迁),可连续性认识的链接。即有始有终的周而复始的连续链接,不仅仅可以链接过去,也可以链接未来。这样,人类生命与自然关联关系就可以进入一个数字表达的新认识阶段。宇宙虽然不能描述,但是世宙之间的关联关系则可以通过对世世的累世之数,链接未来,链接过去。这样,宙之无始无终,就可以通过世之有始有终之数向过去与未来两个方向的相对表达。世与宙关联关系中表达的世,通常以三十为一世。取自五运六气的一个变化周期。雌雄两个周期为一个甲子。也就是说,中国的黄道历法中的甲子之学,是产生于生命与自然的世宙认识论。
      在生命与自然的关联关系中,人类首先要认识的应该是自然。那么,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世界,简称为自然世界。自然世界不是宇宙。而生命则是一生一世,一命一界。个体的生命,只是生命世界中的一世一界。而生命世界,则是由每个个体生命都是一生一世,一命一界构成的全体自然数列。所以,中国的自然数,是从一生一世,一命一界的四象之数开始的。它展示出来的数字可数性,是活生生的生命集合。而不是孤物独识的万物。自然数是用来描述自然的,它描述的内容则是一生一世,一命一界。所以,以自然对应而产生的科学理论体系,首先是一生二,二生三的三生观与三世观,而后则是三焦三命论,九命一界的九宫之数:九九归一。自然数中的自然,是数字表达的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所以,中国的自然数表达的内容是整个自然界,指无穷无尽,多种多样的大自然中的一切存在。与宇宙,世界等词汇具有等范畴的同义,与不等范畴的差异。在对人类一生一世,一命一界的连续,持续的表达中,从雌雄性关联关系的起始,逐渐进入多人生人世,多命一界构成的人类社会性。所以,自然数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的结构性来研究人世中人生人世哲学的数学工具。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范畴扩大,自然数的应用从生命世界,扩展应用到非生命世界,即现代科学中所说的物质世界,而在中国远古时候,则称为:天地人体系,天地人物体系。一个是三焦论,一个是四象论。
     六合之外,泛指宇宙,之所以不论,是因为六合之外的宇宙无穷可止,即无始无终,无边无*界。故不可论形之边界,无限可格;故不可论性之终始,无序可尽;故不可论数之或然,数不胜数。
     六合之内,泛指世界,之所以论而不议,是因为六合之内世明界清。故形之化可点、可线、可面、可体,论而有据,无可再议;故性之化可向、可相、可象,且性之象可再向、再相、再象,· · · · · · ,论而有系,无可异议;故数之序有变、有通、有对、有反,无可非议。
      春秋经世,泛指时空一体观,之所以不辨,是因为时空的运动抑扬,更相动薄,时行有常,周而复始,定论于干支,异议于经纬。二十四折节一出,则无再辨之间隙。
     六合之外,天外有天,浩瀚无垠,无始无终,无边无*界,可议而不可论。六合之内,有边有界,有始有终,则可论而不可议。时间与空间统一的理论,可议而不可辩则是指各执一端的辩论,会使不同的议论走向对立相反的绝对认识。而违背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
     也就是说,论,议,辨,表达的知识层面是相对的统一为论,相对统一的变化认识分歧为议,绝对化二元认识为辨。也就是说,相对论是可依据不同的变化条件而议,但是不存在绝对化的对立而辨。
     绝对化二元论的对与错的辩论依据,通常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各自掌握知识的局限,而形成的偏激认识;二是对具体辩论的事物认识还不够系统了解,确用自己熟悉知道的内容与自己尚在一知半解的内容的比较而作出的结论。而对于对与错的上一个层面上的问题研究,则应该是各自所获得的理论体系的真伪之争。而理论体系的真伪之争的上一个层面上的理论认知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则是自然存在的有无之争了。其实,对与错,真与伪,有与无,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争论层面。关键问题是保持一种什么样的争论状态。鉴别对错则是问题的开始。而对自然存在有无的更高层次探索,则是人类重复、反复对自然存在进行认知的问题(虚实、隐显四象性)。在三个不同的争论层次中,研究纠纷引发的争论,则应该是分清他们所属的层面。而用各自掌握的理论进行判定式的争论,则是能够认知理论的缺陷和障碍的一种最佳途径。至于对错之争,也只是一种知识之间掌握水平不一,或者两种知识之间的分歧之间的应用分歧。在我国时髦一时的中医真伪和立废之争,也只是局限在初始争论层面上的话题,很少有进入上一个层次的辩论。多半属于看法之争,而进入理论应用之争的甚少,进入重复认知、反复认识的研究之争几乎就没有见到。



最新评论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2-5-29 17:05:10
该文已被中国网采用,详见:
http://cul.china.com.cn/guoxue/2012-05/29/content_5045789.htm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2-5-30 10:29:06
六合的世界,于道学而言,是“可道”的范畴,道学的渊源是炎黄时代观天察地、万物类象的属性文化的流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