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儒的剖析

发布者: 浑沌道长 | 发布时间: 2012-9-23 21:30| 查看数: 15738| 评论数: 217|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2-10-7 03:47:12
凡事有两面,儒家的制度化和制度化的儒学,造就了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和传统。其实古今中外,但凡一家思想用于政*治和社会的实践,无不有被利用的危险,非独孔子儒学为然。

       儒家作为中国两千年文化传统的正宗和主流是不需要讨论的事实,其所以成为主流,应该说是当时中国人的自觉的选择。即使是主流,也不是一帆风顺。

       看看*中*国的历史,从周公制礼乐,到孔子删定六经,儒家正是在春秋战国这个“百家争鸣”的环境下,与墨家成为显学。以后的儒墨之争,以墨家匿迹而告终;秦以法家治国,虽剪灭六国,却只有两世而亡,汉初遵黄老,黄老终被儒家取代。这期间经历了300余年,儒家才成正统。

       魏晋玄学兴起,200余年间,直至隋,玄学是魏晋时占主要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玄学以阐发三玄为形式,追问存在的本质,追求精神的超越和人性的自由的本体之学。玄学在批判儒家思想的同时,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论证,为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进行辩护的学说.。玄学可以说是儒道合流,玄佛合流。

      隋唐佛学大兴,佛佗入华之后,经过格义、教门、宗门三个阶段,和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完成了外来佛教的中国化,唐太宗以后,儒、释、道三教并行。唐太宗在贞观十三年(639年),命令国子监孔颖达、沙门慧净、道士蔡晃入弘文殿谈论三教。但是对道、佛两教,分了先后,因为唐朝的皇帝自称是老子的后代。而武后称帝时尊佛,命令“今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到了睿宗景元二年(711年),又命令僧道“齐行并进”。当然唐朝在政*治上三教并行之中,也有所偏重。在有所偏重中,广纳佛、道精粹的儒家逐渐取得优势,逐渐恢复了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地位。唐太宗命令孔颖达等人作《五经正义》,确定儒家经典的官方注解,被看作儒教逐渐恢复统治思想的标志。而在安史之乱后,朝廷为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纲常名教,儒家自然更受重视。在中唐,儒家的韩愈、李翱领导了复古运动,进一步巩固了儒学的权威。韩愈坚决排佛老,而李翱将佛教作为儒家需要吸取的养料,把儒、佛相合,为宋明理学开辟了道路。

      紧随隋唐佛学思潮之后,出现了宋明理学思潮。宋明理学虽以张扬儒家义理为旨归,却在思维理路及其方法方面,吸取了佛、道的智慧之果。因此,从本质上说,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教一体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是隋唐佛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没有隋唐佛学,就没有后来的宋明理学。 宋明时期形成了“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的理学格局。

      及至清末,以至民*国,100余年,列强瓜分,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空前危机。现代中国又开始复兴,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会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彻底寿终正寝吗?我看不会,正所谓:“现代性诉求的民族性表达”儒学复兴和历史上一样,不是几年,几十年就能完成的。而在复兴的过程中,大概也不会重走历史的老路。实际上,儒学的博大精深的内涵远不止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那样的古代制度规范。

       可以说,中国民族性的赓续的不易性,主要就是由儒家文化传统来体现的。两千年来,儒学一直都是中国文化的主体。然而事实上,儒学本身就是变易而不易、在变易中不易的:一方面,儒学有其一以贯之的思想传统,尤其以“仁爱”为“大本大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论语·卫灵公》)的传统;而另一方面,儒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通过不断吸纳不同文化因素而日新日成。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中国的复兴必定蕴涵着儒学的复兴。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昼耕夜读 + 10 言不过千,且叙明几千年中国文化脉络。称赞 ...

查看全部评分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7 17:19:34
凡事有两面,儒家的制度化和制度化的儒学,造就了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和传统。其实古今中外,但凡一家思想用于政*治和社会的实践,无不有被利用的危险,非独孔子儒学为然。

       儒家作为中国两千年文化传统的正宗 ...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2-10-7 03:47


谢谢夫子中肯之言,不过小道认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并不只意味着儒学的复兴。
儒学固然有许多可取之处,但是也存在无可否认的基础性缺陷。
以上的许多帖子,我认为已有充分的表达,在此也无谓多说。

一个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存在不断更新的性质。而这个性质,洽洽存在于该文化所服务的对象。
儒学所以成为“显学”,不是因为其理论的合理性,而是因为其服务的对象是已经成立的当权者。

如果我们否认历代以来不断的血腥杀戮,而只是承认笔墨上的光辉成就,中国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文化复兴”。如果我们承认自我文化存在缺陷,那么自我的批判当是必然之事。

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如果我们的文化本来就是如此完美,又何至于如此落后?
采用了许多西方的文化以后,稍有起色,即又“复兴”原来的文化,如何又能更进一步?

我所提出的“天尊地卑”合法化,是希望在本质上改变儒家服务的对象,这样,或许儒家在往后的日子里还有生存的空间。如果认为这是“大逆不道”,那么我请教以下“术”层次上的实施问题。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人总是有自我的角度,所谓“十人十义”,哪一个“义”为质?
“礼”总是有施方与受方,何方为正?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7 17:39:22
205# 高老夫子

先生短短几言,概括中华文化两千多年文化命脉,小道实感佩服。
小道视先生为大智之人,客套语言想必侮辱,因此直言所思,还望先生理解。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2-10-7 19:43:32
呵呵,道长不必客气,大家平心静气的探讨很好啊。

礼的问题,我记得有一段央视请金教授专门讲礼仪,坐车怎么做,握手怎么做,带路怎么带等等。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地位高的要先伸手,年龄大的要先伸手的说法。为什么呢?万一领导不想和你握手,你先把手伸出去了,领导握是不握呢?这就是现代的商业和社交礼仪。

请道长分析分析,这种做法对吗?如果不对,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雪狼 发表于 2012-10-8 10:21:58
从《礼记》就可以看出,礼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用来约束贵族的,而不是用来约束平民的,甚至是供平民用以约束贵族的合法依据。
“礼不下庶人”的意思孔子早就已经明确解释过,没想到至今仍然有人以为这是“孔子认为庶人不配享受礼遇”的意思。
在这么多误解甚至曲解的基础上,把一切错误都推到孔子身上却不知反省自己,也就可以理解了。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9 15:01:54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2-10-9 15:07 编辑
呵呵,道长不必客气,大家平心静气的探讨很好啊。

礼的问题,我记得有一段央视请金教授专门讲礼仪,坐车怎么做,握手怎么做,带路怎么带等等。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地位高的要先伸手,年龄大的要先伸手的说 ...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2-10-7 19:43


夫子老师,我认为“礼”自当是发自内心的外在表现,本是“百无禁忌”的。

但是,一些固有的形式上的共识,致使我们采用通用的模式。
如,中国人行礼,自当是后辈向前辈抱拳哈腰,但是,现代商业和外交的礼仪共识为握手,所以我们都按照现行的模式进行礼律。

至于是谁先“出手”,我认为也当“发自内心”,愿意出手的就出手。领导若是不愿意握手,这只能体现出他底下卑鄙的思维。若是太多人“出手”,作为领导也可以抱拳以示敬意,也可以伸出双手与“出手”者作简单的接触,以示尊重。

至于一定要领导伸手后才能“出手”,这是一个“奴才思维”,是腐儒们的臆想。
不知老师意下如何?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9 15:05:19
从《礼记》就可以看出,礼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用来约束贵族的,而不是用来约束平民的,甚至是供平民用以约束贵族的合法依据。
“礼不下庶人”的意思孔子早就已经明确解释过,没想到至今仍然有人以为这是“孔子认为庶人 ...
雪狼 发表于 2012-10-8 10:21


雪狼兄,我还是那句话。

千年的“独尊”竟然教育出如是误解,儒家自当反省自己,绝不能把责任推到“愚民”的身上。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2-10-9 15:08:57
作为普通的想法是可以的,真如道长所说,那我们怎么在社会上混呢?

道长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

其实礼仪没有谁高谁低的,只是个次序,大家约定的次序而已。就像女士优先一样。
雪狼 发表于 2012-10-9 15:26:49
儒家从来没说过问题在于“民愚”,而是认为责任在“士人”,所以才有推行教育的必要,民之“无知”是个客观事实,因为没有“生而知之”的人,但是如果让民长期处于“无知”的状态,那就是“士人”的责任了,也就是儒者的责任所在。
但是你如果非要把教育等价于奴化教育,那就是偏见了。实际上儒家一直以来推行的是培养“精神贵族”的教育,也就是让“民”有知识、有历史观,从而有社会担当,有责任感,遇到问题不逃避,但也不走极端。
虽然孟子有人之初性本善的说法,但是孔子并没有这种论述,孔子并不对人性进行任何假设,而是正视人性的缺点,教育则是帮助人们抑制人性的缺点,发扬人性的优点的最佳手段。

雪狼兄,我还是那句话。

千年的“独尊”竟然教育出如是误解,儒家自当反省自己,绝不能把责任推到“愚民”的身上。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9 15:05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9 15:29:09
是仪式上的举动重要?还是内在的思维重要?

这是分别“真儒”与“假儒”,的分水岭。
儒为道表,真假立辩。
雪狼 发表于 2012-10-9 15:34:14
关于内在和表象,《左传》中早就有记载了,我那篇《礼与仪》就是分析的《左传》中体现出来的儒家礼仪观。

是仪式上的举动重要?还是内在的思维重要?

这是分别“真儒”与“假儒”,的分水岭。
儒为道表,真假立辩。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9 15:29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9 15:57:52
作为普通的想法是可以的,真如道长所说,那我们怎么在社会上混呢?

道长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

其实礼仪没有谁高谁低的,只是个次序,大家约定的次序而已。就像女士优先一样。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2-10-9 15:08


老师还看不明白吗?
我这不是反对秩序的建立,是反对现在中国秩序建立的基础。

所谓“女士优先”,是自然体质与人性的结合;
所谓“尊卑合法”,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等级建立基础石块,最终将体现出文化为谁服务的果实。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9 16:10:57
儒家从来没说过问题在于“民愚”,而是认为责任在“士人”,所以才有推行教育的必要,民之“无知”是个客观事实,因为没有“生而知之”的人,但是如果让民长期处于“无知”的状态,那就是“士人”的责任了,也就是儒 ...
雪狼 发表于 2012-10-9 15:26


我很少论及道儒间的分别,现在貌似有这么一个机会,不妨尝试。

儒家于人性的控制手法,是“克制”,乃至于“完美”的结果。
道家于人性的控制手法,是“淡化”,乃至于与现实“和谐”的结论。

现代主流思想是人性并无好坏之分,儒家“性恶论”、“性善论”、“灭性论”、。。。。早已显示出儒家的极端性,多少“断章取义”也只能是“白搭”。

在此名言浑沌并没有“抑儒杨道”的思维,不过是理论基础理性的讨论。参与者不必只认一家为正。
雪狼 发表于 2012-10-9 17:04:28
那只是你所以为的“儒家思想”极端而已。
后世的儒家流派众多无法用一言以蔽之,更无法以一言盖棺定论之。我要讨论的只是孔子的思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一个思想偏离孔子思想太多,那就不能再称为儒家了。
在孔子看来,对不同的人,完善人性的做法是不同的,比如颜回这样的人,孔子赞成其通过克制私欲来达到“仁”的境界,因为这是对颜回来说最简洁的路径。反过来,对子夏等人则通过鼓励其优点,回避其缺点,以及适当力度的警告来助其达到“仁”的境界。
如果非要概括一下的话,先秦儒家的手法应该叫做“因材施教”,只有到了宋明理学才开始走向“无条件的克制”,但这却是受佛道的影响,是另一种“淡化”,其目标相同,区别只是宋明理学借重外力,而佛道求之于内在罢了。
我很少论及道儒间的分别,现在貌似有这么一个机会,不妨尝试。

儒家于人性的控制手法,是“克制”,乃至于“完美”的结果。
道家于人性的控制手法,是“淡化”,乃至于与现实“和谐”的结论。

现代主流思 ...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9 16:10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2-10-9 17:28:10
216# 浑沌道长

我赞成对儒家的反思,我也赞成光大个人的价值。

我不赞成对儒家的谩骂,更不赞成对孔子不敬。

有社会,就有尊卑,中西概莫能外。没有人的尊卑,还有地位的高低。

身处低位反尊卑,是跪着造*反,造*反成功,其他人又跪下了,尊卑还在。道长怎么办?
雪狼 发表于 2012-10-9 17:42:15
是啊,所以说,平等不是均等,而是“机遇的平等”和“人格的平等”。而孔子的“有教无类”、“君子怀德”、“贤哉回也”、“侍坐”等都体现出达到平等的有效途径。
“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等无视社会规律的说法注定会称为一个漂亮的口号,并且最终成为下一个循环的开始。只有教育和经济(含科技)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

216# 浑沌道长  

我赞成对儒家的反思,我也赞成光大个人的价值。

我不赞成对儒家的谩骂,更不赞成对孔子不敬。

有社会,就有尊卑,中西概莫能外。没有人的尊卑,还有地位的高低。

身处低位反尊卑,是跪 ...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2-10-9 17:28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2-10-9 19:06:09
只有公平的制定规则,才会导致规则的公平。这是中国政*治的死结。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浑沌道长 + 10 针头见血。。。。

查看全部评分

我本夷人 发表于 2012-10-9 19:35:52
本帖最后由 我本夷人 于 2012-10-9 19:42 编辑

孔子的儒家思想本来就是用来教育士人的,现在称之为公务员。如果把儒家的道德规范用于政*治家(帝王、世袭贵族、民选议员等等)或是平民百姓,那就成了腐儒们永远被诟病的原因。

帝王自有帝王之学,老百姓喜好宗教迷信,即便在欧美也是大致呈现这种固定模式。把世界各国的公务员行为准则集中起来对比,骨子里还就是儒家的一套。因此孔子应该被称为公务员之祖。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浑沌道长 + 10 这是很有思想的论说。。

查看全部评分

郭志成 发表于 2012-10-9 20:54:14
孔子很复杂。他是一个思想家。他想用他的思想影响那些诸侯国的国君,也想影响他的同僚,也曾有过实践他的政*治主张的机会。但他没有成为政*治家,军事家。他有好多好的弟*子,是他们把孔子的思想记录下来,成就了儒家文化。
任何文化,都可能成为一些人利用的工具。儒家文化也不例外。做为工具,尤其是政*治工具,总会对一些人好,而对另一些人不利。这是由使用和掌握这个工具的人,集团,阶级,团伙……决定的。得到利益者,说它好,失去利益者说它坏,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在经过了大规模的批孔运动之后,在复兴国学的论坛上评说儒学的好与坏,对与错,有用与无用,……也是天经地义的。
在网友的争论中我学到了很多过去不知道的知识。
如“礼不下庶人”,我过去真的是一知半解,不甚了了。拜读了雪狼的短文,引导我又找了一些有关的解释,才算弄明白了。我觉得雪狼先生的理解是对的。谢谢雪狼先生。
雪狼 发表于 2012-10-9 21:01:36
孔子本身倒不是很复杂,从《论语》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统一性是很高的。
复杂的是“儒家”,儒家经过很多个历史阶段,即使是孔子和孟子都有比较大的差别了,更何况是与程朱理学。
所以我认为用一个“儒家”来概括“儒家思想”很难展开讨论,不如直接称呼相应的阶段或者代表人物,比如孔子思想、孟子思想、董仲舒思想等等。
雪狼 发表于 2012-10-9 21:09:57
其实公平的制定规则也同样涉及到合法性问题,比如一人一票的制定规则就能制定出合法的规则吗?这是充分条件吗?不是。是必要条件吗?也不是。即使米国的各类法律修正案,不也是那些议员们提出的吗?而且公平的制定规则同样是需要人民去争取的,而不能等上面赐予。权利与义务对等,但是国人常常在等待别人替自己争取,希望不付出代价而能收获公平,哪有这么美的事情?

只有公平的制定规则,才会导致规则的公平。这是中国政*治的死结。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2-10-9 19:06
子之半 发表于 2012-10-9 21:22:20
公平,实际上许多规则本来就是带有着一些公平的意味,但到了最后往往会变得不公平。

其当中有许多因素,但也可以简单地归结为“理想与现实”的差别。

如果人人都遵守着基本规则,法律没涉及到的,也会止步于道德,那么很多事情都是好办。

但是,别说奢望不能要求人人都是圣人,恐怕一成的人都难,总会有人砖空,总有人不守规则,或者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下耍手段,这么一来,许多问题便慢慢出现了。
孙信者 发表于 2012-10-9 23:26:05
竟然有那么多稀里糊涂的认识   好好读读论语吧  从三十岁读  读到50岁  才能明白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0 銀子 +20 收起 理由
故我在 + 20 + 20 刮目之别,孙兄高明矣!

查看全部评分

子之半 发表于 2012-10-10 00:19:01
其实我也没读过论语,我只读过《史记·孔子世家》
厚德包物 发表于 2012-10-10 11:00:25
竟然有那么多稀里糊涂的认识   好好读读论语吧  从三十岁读  读到50岁  才能明白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孙信者 发表于 2012-10-9 23:26
不懂论语的人是无权讲儒学的。
很高兴 看到 信者兄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10 11:39:32
216# 浑沌道长  

我赞成对儒家的反思,我也赞成光大个人的价值。

我不赞成对儒家的谩骂,更不赞成对孔子不敬。

有社会,就有尊卑,中西概莫能外。没有人的尊卑,还有地位的高低。

身处低位反尊卑,是跪 ...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2-10-9 17:28


很好,这就是为什么“尊卑”必须合法化。

如果我们只是把儒家视为工具,则此工具具有被拥有者利用的性质。
所谓“尊卑”合法化,并不是说“尊卑”就不复存在,而是儒家理论的服务对象现在有了合法的依据。

历史以来,儒家因为没有对服务对象的合法规划,只是用“天尊地卑”作为接受现实的依据,所以,无论谁得到了“至尊”的地位,必然吹捧儒家成为“正统”。
清政府、东瀛伪政府、同样拥戴儒家就是最好的辩证。

儒家在自我生存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服从了暴力的合法性,不管是谁,只要是“天尊”就行。
久而久之,儒家培养出必然的“奴性”,以至于卑躬屈膝,向权力拥有者献媚。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10 11:50:22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2-10-10 11:54 编辑
竟然有那么多稀里糊涂的认识   好好读读论语吧  从三十岁读  读到50岁  才能明白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
孙信者 发表于 2012-10-9 23:26


十岁读到三十岁不行,二十读到四十也不行,少二十年的攻读基本不能发言。。。。。。。我看,要是心智不全,读一生也是不知所言的。

这是“愚民”最好的手段,糊弄一下自己有多“高且难懂”,却没有能力简单地表达自己是否合理。。。。。。。。。。{:soso_e120:}{:soso_e120:}{:soso_e120:}

所谓“博大精深”,不过是一身的儒服儒帽,金玉其表,败絮其中。。。。。。。。。
郭志成 发表于 2012-10-10 18:16:20
不懂论语的人是无权讲儒学的。
中国的汉字太神奇了,一个讲字就可以有多种理解,何况是用汉字记录的儒学思想!

厚德先生用个讲字,可以做讲授解,不懂论语的人还要在讲堂上大讲儒学,还敢教别人学习儒学是很滑稽的。
如果做讲究解,厚德先生的这句话就值得商榷了。不懂论语的人讲究(评论)儒学,完全有他的权利,这个权利是不能被剥夺的。是更应该得到儒家学者们尊重的。
厚德包物 发表于 2012-10-10 18:38:25
不懂论语的人是无权讲儒学的。
中国的汉字太神奇了,一个讲字就可以有多种理解,何况是用汉字记录的儒学思想!

厚德先生用个讲字,可以做讲授解,不懂论语的人还要在讲堂上大讲儒学,还敢教别人学习儒学是很滑稽 ...
郭志成 发表于 2012-10-10 18:16
1、很高兴看到郭先生的回复,先生是做学问的,跟很多人不一样。
2、讲作讲究解,我认为不懂论语的人也不要讲,当然他有权讲,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儒学的核心理论都不懂,最好还是不要讲,而且好像也没有理由得到大家的尊重。因为,你不懂,还评论什么?
郭志成 发表于 2012-10-10 21:20:53
厚德先生好!
讲作讲究解,我认为不懂论语的人也不要讲,当然他有权讲,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儒学的核心理论都不懂,最好还是不要讲,而且好像也没有理由得到大家的尊重。因为,你不懂,还评论什么?
1、先生承认他有权讲,是很正确的,既然他有权讲,做为儒家学者就应该尊重他的话语权。
2、你不懂还评论什么?对于诸多文化现象的评讲,总是由懂者宣讲,不懂者或部分不懂者质疑。许多文化就是在宣讲与质疑的磨合中得到发展的。
3、论坛如果总是由懂者宣讲,不懂者只听而不言语,还论得起来吗?请看国学教室,应者寥寥,平静如水,就好吗?
4、我尊重孔子,尊重真懂孔子的儒家学者。但不赞成叫不懂者不说。
5、谁是真懂孔子者?先生能举几位吗?他们是如何评论孔子的?
6、是否是说孔子好的就是真懂孔子的,说孔子有错误的就是不懂孔子的?真懂孔子与假懂孔子与不懂孔子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7、先生提出了儒学的核心理论很好,我希望能看到论述儒学的核心理论好文章,探讨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