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53|回复: 145

[原创] 以磁场解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5 23: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9:03 编辑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是名词,即一阴一阳畏之道——磁场。后二个道是动词:指有规律的运行。
意指:磁场的阴阳变化是有规律的,与通常的物体变化规律是不同的。
“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自命也——《说文》,第二个名为名状,第三个名为名称。意指:磁场这种自行运动的物质是可以形容和描述的,不是我们通常所知名称的物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意指:磁场的无形运动形成了天体与地球的起始,有形的物质释放的运动磁场又孕育了万物。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jiǎo:字典基本解释为边界,【动】通“侥”:贪求不止、巡查。

意指:磁场通常是以无形的形式存在,我们可观察其阴阳变化的奥妙;通常有形的物质可以观察其边端(磁极),巡查磁场永无止境的运动。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前二个玄,玄谜,有隐秘之意。第二个玄【形】
象形。小篆字,下端象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染丝用的丝结。

意指:无形的磁场运动和有形的物体,都是由磁场形成的,只是不同的物质状态罢了。它们的变化都很隐秘,相互间隐秘的磁场变化,就像丝线纠结在一起,它是揭示许多事物运动规律奥妙的门径。

第二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意指:磁场在有形的物体和无形的空间里相互滋生,难和易之间相互成全,长短之间相互依存,高下之间相互满足,有节奏的信息(频率)与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波长)是相互调和的,磁场所释放的物质(光子)前后互相依存接连不断。这是永恒的法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解释:“弗” fú 【动】(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象两根不平直之物,上以绳索束缚之,使之平直。本义:矫枉)
【形、副】 通“沸”(fèi)。泉水喷涌的样子。

意指:万物都会如泉涌般释放磁场,孕育其他物质,滋生出有形的物质,物质之间行动和转化相互依赖,物体成功之后光子不再会定居在那里(磁畴)。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意指:磁场现象所产生的涌流,而怎么使用它也永不会盈满。深远广大呀,像万物的主宰。消磨自己的锐气,摆脱了纷扰,和光子一样,如同尘埃。清澈透明呀好像不存在。我不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似乎在天帝之前就已经存在着。


第五章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tuó
【动】
通“托”,依附〖relyon〗
重争士橐。(指依附诸侯或卿大夫。)——《韩非子·五蠹》

yuè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
意指:磁场充斥天地之间,它是不是如同笛子中穿梭的气体?虽然虚无缥缈而不会屈服,发动之后就会层出不穷。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g
ǔ 【名】
(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水形而不全,表示刚从山中出洞而尚未成流的泉脉;下面象谷口。神
sh
én
【名】

(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灵也。——《广韵》。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大戴礼记·曾子问》

意指:磁场(产生的光子)之所以不会完结,是因为在物质里有玄妙的如同母性繁殖系统存在。玄妙的如同母性生殖系统的出口(磁极),是产生天体和地球的根源所在,绵绵不断的磁场现象存在,它的施用不是人干预的结果。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意指:磁场(运动的光子)之所以肉眼看不见,因为它是无色的;耳朵听不到,因为它是无声的;用手拨动不了,因为它太微小了。这三者的关系很难分清楚,故浑然为一体。磁场在磁体的外面没有明显的迹象,磁体的里面也弄不明白。光子绵绵不绝,无头无绪,不可名状,又回归于物体里面去了。它是没有特定形状的状态,虚物的一种现象,表现特征为恍惚。迎着它前进的方向看不到头,跟随着它看不到后面。把握恒古不变的道理,以驾驭现实存在的物质,这就是道的法则。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意指:到达虚无的极点,守静就可以变得厚实(冷静生凝结)。万物的相互作用,我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循环往复。往复循环的物体众多,各种物体都会回复到本源状态。回复至本源状态就是静寂,静寂就会演绎新的物质生命。回复至本源状态是物质运动和转化的基本规律,深知这种变化规律的才是一个真正明白了的人。不知道规律,盲目行事就会有凶险。知道规律的变化就会宽容,宽容就会有公心,有公心就会考虑周全,周全是天的本性,天的本性也就是道(磁场),磁场可以永久存在,磁场没有身影却永不死亡。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意指:在针孔点大小的地方能够容身,唯有磁场才能做到。磁场是一种客观实在的物体。恍惚不定虚无缥缈,其中有变化万象;恍惚不定的磁场,其中有物质(光子、电子——电磁波)。深远幽静的太空里面,其中就有这种精气(电磁波),这种物质非常真实,太空中到处都有信马由缰飘忽不定的运动磁场(电磁波)。从今天上朔到古代,这种磁场现象挥之不去,依据它才能观察到万物的初始,我是如何知道万物孕育的初始状态的呢?是从对磁场认识中得出的结论。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指:有种物体由阴阳磁场混合而成,先于天上的星体和地球而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到它的形影,独*立长存而不会改变,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生成天地万物。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起个名字就叫做道,再勉强为之起个名称叫做大。大的物体就会行往,行往的就会远去,远去的就会折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在这四个大的领域里,人居其中之一。人遵循地球的法则,地球遵循天体的法则,天体遵循磁场的法则,磁场遵循顺其自然不断往复的法则。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指:不同凡响(“大”取非常之意)的磁场表面上空泛,其实充满了空间左右。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可离开它,磁场即使在物体已形成的大功告成了,也不会显示它的身影。孕育了万物也不去主宰它们,可以称它为小;万物都归顺于它,而不为其主,可以称为大。正因为它不自以为大,所以能成就它的伟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意指:磁场以光子形式可去到天下任何地方,去任何地方都不会受到伤害,非常太平。乐于赐予别人吞噬,消逝在它物的体内不再继续游荡。磁场的出口(磁极)平淡无味。观察它却看不见。听闻它却也听不见。使用它却又飘忽不定。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意指:磁场常态下好像没有什么作为,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无所不为。侯王若能遵循它的规律,万事万物将会自然发展变化。如果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想进行人为的干预,我将用道这把无形的双刃剑教训他,有道这把无形的双刃剑震慑,士大夫们将不会随心所欲乱来。他们不胡乱干预国事和民事,国家就会安宁,天下将会自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解释:阴阳相反两种磁性是磁场的原动力,柔弱不可见的电磁波是磁场的作用之物。天下万物生于有形的物质,有形的物质生于无形的物质(电磁波)。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意指:阴阳磁场能生成一种物质(光子),光子能生成二种物质(质子和中子),这两种物质又能生成第三种物质(电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三种物质可生成演化万物。万物都是阴性的物体围绕阳性物体周围旋转,在阴阳磁场的激荡下形成新的和谐体。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解释益:更加,如精益求精)意指:光子是天下最柔软的物质,可驰骋天下最坚硬的物质里面。无形的光子可以进入没有间隙的物体内,我是从这里知道光子显现出的厉害。(磁场)这种无声的管教方式,光子这种柔弱却更加厉害之物,天下稀少,没有任何东西可与之匹敌。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意指:磁场这种现象里面蕴藏着万物运动变化的奥秘。



第七十三章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意指:空中无形的磁场,不力求获得而善于无往不胜,无声的状态而能善于应对,无须召唤而自行往来,舒缓坦然而善于不谋而合。空中的磁场像弘大广阔的天网,虽然宽疏,但并不会漏失。





                                           菩提山人愚见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40 銀子 +4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40 + 40 道解也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8 13: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阴阳,是物之形与质之间的临界态。其运动过程、规则即为道。磁场是道的运动态势的一种表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8 20: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9:03 编辑

太有才了,跟在后面学习,切已经将《道德经》首句改写如下:
磁场可磁场,非常磁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0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9:03 编辑

谢谢两位的参与讨论和溢美之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01: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9:03 编辑

认识磁场的传统历史条件
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认识,在探寻铁矿时常会遇到磁铁矿,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这些发现很早就被记载下来了。公元前600多年《管子》的数篇中最早记载了这些发现:“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其他古籍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磁石的吸铁特性很早就被人发现,《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铁,或引之也。”那时的人称“磁”为“慈”他们把磁石吸引铁看作慈母对子女的吸引。并认为:“石是铁的母亲,但石有慈和不慈两种,慈爱的石头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头就不能吸引了。” 汉以前人们把磁石写做“慈石”,是慈爱石头的意思。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指南针)就是利用磁石的典型代表。老子作为时下皇家图书管的负责人,必然接触和关注当时处于领先水平的科技重大发现和发明,只是早期人们对磁场的概念没有给以统一的定义的时候,老子以大、以逝、以远、以道在给以表述。使得后人对其表述的自然之物越来越迷惑不解。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中曰:“吾道甚易知,甚易行。大道至简”,可见本来很明了的东西,被人们给想复杂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8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80 珍贵引证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07: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9:03 编辑

百科名片
磁场是一种看不见,而又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它具有波粒的辐射特性。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磁场作为媒介的。电流、运动电荷、磁体或变化电场周围空间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由于磁体的磁性来源于电流,电流是电荷的运动,因而概括地说,磁场是由运动电荷或电场的变化而产生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07: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9:04 编辑

  磁现象是最早被人类认识的物理现象之一,指南针是中国古代一大发明。磁场是广泛存在的,地球,恒星(如太阳),星系(如银河系),行星、卫星,以及星际空间和星系际空间,都存在着磁场。为了认识和解释其中的许多物理现象和过程,必须考虑磁场这一重要因素。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中,处处可遇到磁场,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电报、电话、收音机以至加速器、热核聚变装置、电磁测量仪表等无不与磁现象有关。甚至在人体内,伴随着生命活动,一些组织和器官内也会产生微弱的磁场。地球的磁级与地理的两极相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07: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9:04 编辑

磁场完全满足道之定义,也符合对宇宙的根本影响。
过去老子无法用言语定义的“道”,其实就是磁场。
一阴一阳谓之道,道非一,道是一之“父母”。道生一:即磁场产生光子。
磁的解读:
『磁』  异体字:礠
拼音:cí 注音:ㄘˊ
部首:石 部首笔画:5 总笔画:14
康熙字典笔画( 磁:15; )
五笔86:DUXX  五笔98:DUXX  仓颉:MRTVI 
四角号码:18632  UniCode:U+78C1 规范汉字编号:3093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石兹(shizi)  [ 汉字部件构造 ]:石丷一幺幺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下】【石字部】 磁;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834第14(点击查看原图)
【廣韻】疾之切【集韻】【韻會】牆之切【正韻】才資切,𠀤音慈。本作礠。省从茲。【說文】石名。可以引鍼。【本草】山之陽產鐵者,隂必有礠石,蓋二物同氣也。【文選?曹植矯志詩】磁石引鐵,於今不連。【水經注】鎬水,北經漢靈臺西,又經磁石門西,門在阿房前。 又【韻會】州名。古邯鄲地,隋置礠州,唐改惠州,尋復爲磁。【前漢?藝文志】作慈。
◎ 音韵参考
[ 广 韵 ]:疾之切,上平7之,cí,止開三平之從
[ 平水韵 ]:上平四支
[ 粤 语 ]:ci4
[ 闽南语 ]:hui5,chu5
◎ 索引参考
[ 故训彙纂 ]:1586|1664.5
[ 康熙字典 ]:页834第14(点击查看原图)
磁字:可分解成 石 兹 组合,兹字是由 玄 玄 组合成。故可理解为有两种不同方向玄之又玄的石。
异体字“礠”可分解成石 兹 心组合,即内心玄之又玄的石。
石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下】【石字部】 石; 康熙笔画:5; 页码:页827第01(点击查看原图)
〔古文〕𥐘【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又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左傳】衞大夫石碏。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新分解:磁可写成 ,分解成:石 -- —  幺 幺。
         表示阴阳的符号,单线为阳,双线为阴。
幺之解释:【說文】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師古曰:幺,小也。
表示:石旁具有阴阳性质小之又小的光子初生之形。
根据字形和分部解意,我们可以理解为:磁是据具有阴阳性质小之又小,玄之又玄的土之精气。是光子的初生之形。
『场』  繁体字:場塲
拼音:cháng chǎng 注音:ㄔㄤˊ ㄔㄤˇ
部首:土 部首笔画:3 总笔画:6
康熙字典笔画( 場:12;塲:14; )
五笔86:FNRT  五笔98:FNRT  仓颉:GNSH 
四角号码:47127  UniCode:U+573A 规范汉字编号:0367
◎ 字形结构
[ 首尾分解查字 ]:土扬音(tuyang)  [ 汉字部件构造 ]:土扬
[ 笔顺编号 ]:121533
[ 笔顺读写 ]:横竖横折撇撇
◎ 康熙字典解释
【丑集中】【土字部】 場;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224第18(点击查看原图)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𠀤音長。【說文】祭神道也。【師古曰】築土爲壇,除地爲場。 又收禾圃曰場。【詩?豳風】九月築場圃。【周禮?地官】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 又校士曰文場。【班固?答賔戲】婆娑乎術藝之場。【沈佺期詩】累年同畫省,四海接文場。 又戰爭之地曰戰場。李華有弔古戰場文。 又釋氏開堂設戒曰選佛場。【傳燈錄】丹霞將應舉,道遇一禪客,曰:選官何如選佛。霞曰:選佛當往何所。客曰:江西馬大師出世,此選佛場也。 又【集韻】尸羊切,音商。【揚子?方言】蚍蜉犁鼠之場謂之坻場,一曰浮壤。 場與埸別。或作?畼。俗作塲。
場:可分解为土昜组合,昜又可分解成 日 一 勿 组合。日为阳,一为天表示空间,勿在篆书中为月为阴,可理解为大地之上呈现阴阳二气的空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9 08: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磁场不仅存在于大气层中,百余年来我们已能局部解开迷津而为我们所用,掌控各类电波的传输冲破了空间的束缚,人类收获更多的信息,这大大丰富了“可道”的内涵。
而且磁场在大地中星罗棋布,激活了有机的生命,山川得以灵秀,物华因循代谢,域中四大得以法自然。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 收起 理由
菩提山人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1: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9:04 编辑

有点必须说明,我所表述的磁场涵盖电磁场的概念,为简洁起见用磁场之词代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0-10 05: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佛学国学 于 2015-3-27 19:04 编辑

问一个问题,道家修行的方便法门是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老夫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0-10 10: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悟的实修手段是什么呢?是空想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0 19: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学说首先是采撷自然和人事的精华,逐渐形成理论,然后再去规矩及法度社会。道家学说在老子、庄子、列子时代,与战国其它显学一样,是理论形成及繁荣期,从未见诸实践。西汉初黄老学派夹着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观点开始文景之治。汉武帝时黄老学派衰落,很多信士开始隐居,道教由此而兴,主要以修身养性寄托对国事及社会治理、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方便法门”称呼最早源自佛教,佛语有很流行的“一句弥陀入佛门”,说明佛的法门是心法。而道学进入道教时期随着佛的东传,也可称道的“方便法门”。我认为《道德经》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即道的法门。至于实证修行是玄门中的具体步骤。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20: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经历不同、学识不同、见识不同、结师不同、命运不同、感悟不同、心性不同,方便法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各有不同。故有师傅引进门,领悟在各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巨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10-11 06: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子的问题太犀利,山人之回复多不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21: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而不发修以功,---持
悟物由性开道证;---觉
返朴归真无非明,---旷
磁力分解声色动.---华

人有所持,觉者所贯,旷无物是,何拒华非?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5 收起 理由
菩提山人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21: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难倒就是传说中的民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21: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09: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磁骋南北显阳阴  道贯东西传真精  
光顾左右无本色  天容上下释公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2 09: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招讨 于 2012-10-12 09:40 编辑

哈哈,既然领导们不喜欢说是为民科张目,那就权且不说这个,说点正经的。

老子的时代就发现磁场了?又如何能证明老子就是依据磁场写的道德经?按这种逻辑,只要能牵强附会上去不就行了,岂不是道德经除了不是道德经什么都是了?最让人不解的是这竟然成了“道解”。。。。

下次我也要试试以民科解道,民科可民科,非常民科,哈哈哈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2 09: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09: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磁场是光子产生的源泉
光子是我们无法再分的基本微粒,它在自然界演化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如组合同体细胞中的干细胞。
一阴一阳谓之道,道非一,道为一之“父母”。道生一:即磁场产生光子。光子即为归元之物,为太极,光子无正负之分方可直行,是形成星际物质的基础微粒。
虽然我们在观测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于光的微小而高速度特性,使我们对光子的本质认识还是粗浅的。
吕洞宾曰:自然曰道。道无名相,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2 09: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招讨 于 2012-10-12 10:00 编辑

我问的是老子时代是不是就发现了磁场,如何证明老子就是依据磁场写的道德经,答非所问。

难道老子时代就有光子之称呼乎?

按你的逻辑,相对论实质内容也早就存在,并且是现代科学的基础,老子难道还不是以相对论解道?

相对可相对,非常相对   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2 09: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问的是老子时代是不是就发现了磁场,如何证明老子就是依据磁场写的道德经,答非所问。

难道老子时代就有光子之称呼乎?

按你的逻辑,相对论也早就存在,并且是现在科学的基础,老子难道还不是以相对论解道?

相对可相对,非常相对   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0: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菩提山人 于 2012-10-12 10:49 编辑

23# 招讨 老子的时代就发现磁场了?又如何能证明老子就是依据磁场写的道德经?按这种逻辑,只要能牵强附会上去不就行了,岂不是道德经除了不是道德经什么都是了?最让人不解的是这竟然成了“道解”。。。。

     欢迎参加讨论!
     先生的质疑我能理解?不过我反想问下您,指南针(司南)是何时发明的?中国何时步入铁器时代?铁矿和天然磁石又有何关联?为什么山南有磁铁矿山北会有磁石?天然磁石又是如何形成的?有关的历史记载我也在上贴中有些简述,老子所处的时代早就发现磁石的磁场特性了,别忘了我们是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咧。
     先生觉得我将道定义给磁场有些牵强和臆断,答复如下:我翻译了道德经中有关描述道的自然特征全部章节,每个字句翻译都是尽可能忠实于原文,尤其是要给老子都很难下定义的道,我是从其描述道的实质内涵上确认的,因为在所有的自然界物质形态中,只有磁场才能完全满足其表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0: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27# 招讨
愚者的理解:易经是广义的相对论,五行是广义的自然辩证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2 10: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界存在的具有一定永磁性的强磁体,主要是磁铁矿(Fe3O4),此外还有磁赤铁矿(Υ-Fe2O3)、磁黄铁矿(FeS1+x)和钛磁矿(Feo-Tio2-Fe2O3)等天然矿石。中国古代称它们为“慈石”,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磁石。


中国关于慈石的最早记载见于《管子·地数篇》:“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山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一曰上有铅者,其下有鉒银,上有丹沙者,其下有鉒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此山之见荣者也。”


《管子》是管仲及其后学的著作。管仲(公元前?-公元前645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终于称霸一时。在改*革中,管仲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和军事力量。他专门设立铁官,采矿冶铁技术在齐国发展很快。作为炼铁的重要矿石之一的慈石,记载在《管子》一书中绝不是偶然的。


管仲以后,有关慈石的记载不断出现:《山海经·北山经》上说:“西流注于泑泽,期中多慈石。”《山海经》相传是夏初(约公元前21世纪)禹和益所作,经考证,实际上是战国时期的作品。《鬼谷子》上说:“若慈石之取针。”鬼谷是战国中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都是他的门生。《吕氏春秋·精通》上说:“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是战国晚期秦相国吕不韦的门客们编纂的。


在秦汉以前,中国典籍里没有“磁”字,磁石写作“慈石”。这是为什么呢?东汉高诱解释说:“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也,亦不能引也。”原来中国古人把磁石吸铁比做慈母爱子,所以称磁石为“慈石”。通过慈石的命名,说明古代中国人早在管仲的朝代就已经认识了磁石和磁石吸铁的性能。


在欧洲,关于磁石和磁石吸铁的最早记载是希腊的泰勒斯(公元前640年-公元前546年)、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年-?)希波克拉特斯(公元前460年-公元前357年)和伊壁鸠鲁(公元前342年-公元前270年),但他们都迟于管仲的时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2 10: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材料只是证明了人们当时知道了磁石的存在,而并未说明磁场的存在。这就像人们发现的木头可以生火,但是并不能证明人们当时就知道木头中是含有什么元素才能燃烧,这只是人们在生火实践中的表面感受。而你说司南是战国时期的东西了,并且也没有完全证据证明当时就发现了磁场的什么离子光子,电荷等等,这是不是也是个表面感受你,就像用两块石头就能打火一样。。。。这也就像古人也看到日出日落,就说古人知道太阳是在银河系中转动一样,没有必然。所以楼主想证明这些还需要补充材料。

而我后一个问题,如何证明老子就发现二轮光子、电荷,并且是据此而发现道德经,楼主并没有回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2 10: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招讨 于 2012-10-12 10:53 编辑

楼主的材料只是证明了人们当时知道了磁石的存在,而并未说明磁场的存在。这就像人们发现的木头可以生火,但是并不能证明人们当时就知道木头中是含有什么元素才能燃烧,这只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的表面感受,就像知道那些植物能吃,那些水能喝一样,这都是在生活中一点点尝试并感性认识的东西。而你说司南是战国时期的东西了,并且也没有完全证据证明当时就发现了磁场的什么离子光子,电荷等等,这是不是也是个表面感受你,就像用两块石头就能打火一样。。。。这也就像古人也看到日出日落,就说古人知道太阳是在银河系中转动一样,没有必然。所以楼主想证明这些还需要补充材料。

而我后一个问题,如何证明老子就发现二轮光子、电荷,并且是据此而发现道德经,楼主并没有回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2 1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也知道1+1=2,但是如果据此就说古人已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只能是猜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