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寺、庙、观、庵、祠的来由及区别

发布者: 古越中兴 | 发布时间: 2013-3-25 14:32| 查看数: 5938| 评论数: 6|帖子模式

寺、庙、观、庵、祠的来由及区别
% o2 d- h6 |$ ]) ^  D
    寺:《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 g5 z8 b& `/ N
    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时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 ; V) t$ o- _- v1 Q8 t
    观:《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 N. @$ K# H5 ^    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居所了。
5 U5 Y9 K; J; R7 e/ U; i: ^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渐增多。

最新评论

昼耕夜读 发表于 2013-6-14 23:33:50
最早是于祭祖的场地,天子七庙。三昭三穆加太祖庙,共七庙。士一庙,百姓祭祖于厅堂之内。; o5 N/ W5 @5 o: D0 [7 p; y6 j3 U, R
后来庙被僧侣占据,庙里是有和尚的,比如: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承德的外八庙被称为庙的也是有和尚的。
$ j0 E+ i* i1 F" u7 U4 L3 H现在没有僧侣有供奉的场所被称作庙。而庙里供奉的一般是神灵一类的东西。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3-6-15 00:08:53
社稷之祀在古代是很普遍的,王朝灭亡,其社不废,故有夏社、亳社之称。
8 W0 |/ ~2 T5 x: |3 t# \( h& b3 ?% F7 Y% L2 ]
后为君长。土神曰社,故名后土。谷神曰稷,故名后稷。- s; U' L7 Y: y/ G6 F1 K3 S

, a! G; p, Q& a0 l值得注意的是,古时无“社”字,“社”字,在商代为“土”;在宗周为“杜”;在战国为“礻坔”;至秦方省为“社”。
! y6 h9 I6 K: v8 `
5 L: ~* w( |' I
昼耕夜读 发表于 2013-6-15 00:43:41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3-6-15 00:08
/ M% [$ }& S: D1 X, H; L社稷之祀在古代是很普遍的,王朝灭亡,其社不废,故有夏社、亳社之称。
0 Z  {) i( A; u; a# j- u/ {
; X( W* ^+ K: B9 h$ @' |5 A2 P后为君长。土神曰社,故名后土。 ...

* p) \6 \' Q; Z( s3 _1 {战国期间,判断是否被灭国有很多方式,其中一条就是社稷被毁。
6 e# I2 K' Q  {1 g9 |. |
松竹梅 发表于 2013-6-15 08:01:53
一直看到这几个词,但从没有去想过有什么区别,读了楼主的文章,知道了不少。谢谢上传!
点滴学古文 发表于 2018-2-10 16:32:10
学习了!感谢!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1-3-5 15:10:58
谢谢:使我对寺,庙,覌,庵有了一定的认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