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清华简二与《春秋》初纪年

发布者: zqc4124 | 发布时间: 2013-6-14 16:35| 查看数: 5557| 评论数: 28|帖子模式

                 清華簡二與《春秋》初紀年

清華簡二載相當於《春秋》前史事有:案:此釋文乃鄙人對照原簡圖版參詳諸家之說而得,文字原意當以史實並原簡爲准!

周幽王取妻于西紳,生坪王。王或取孚人之女,是孚姒,生白盤。孚姒嬖于王,王(5)
與伯盤逐坪=王=走西紳。幽王起師,回坪王于西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6)
攻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者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攜惠王。(7)
立廿又一秊晉文矦仇乃殺惠王于虢,周亡。王九秊,邦君者矦焉始不朝于周(8)
晉文矦乃逆坪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三秊乃東徙,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啓(9)
于京師。奠武公亦政東方之者矦。武公即殜,莊公即立。莊公即殜,邵公即立。(10)
亓大夫高之巨爾殺邵公而立其弟*子釁壽。齊襄公會者矦于首止,殺子(11)
釁壽車轘高之巨爾,改立厲公。奠以始政。楚文王以啓于灘陽└(12)


5 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3.jpg
6 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3.jpg
7 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jpg
8紅外線片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2.jpg
9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2.jpg
10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3.jpg
11 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3.jpg
12 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30 銀子 +100 功勛 +20 收起 理由
yong321 + 30 + 100 + 20 足下高论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4 16:37:27
  案:“孚”,傳本古籍作“褒”。《釋文·繫下》言:“大寶,孟作保。”宋本、《集解》本同作寶,帛《繫》作“費”。案:《書·金縢》:“寶命,”《史記·魯世家》作“保命”。《左傳·莊公六年經》“齊人來歸衛俘,”《左傳》及《公羊》、《谷梁》之《經》、《傳》並作“衛寶”。杜預疑左氏《經》誤,孔穎達《正義》言:“‘保’、‘寶’古字通用。或‘(亻孚)’字與‘俘’相似,故誤作‘俘’。”《春秋經》獨左氏作“衛俘”,當是漢初張蒼所獻古文,《公羊》、《谷梁》皆今文也,孟喜《易》作“保”證明孟氏恢復之《易》爲真古文也。(上‘保’字爲戰國中山王大鼎摹本。)

  “回坪王于西紳”中的“回”字,整理者釋爲“圍”是也。《繫辭》“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馬王堆出土帛《繫》“違”和“圍”皆作“回”。

  《康熙字典》:“殜,《廣韻》與涉切。《集韻》弋涉切。竝音葉。殗殜,病也。一曰微也。《郭璞·方言註》殗殜,病半臥半起也。……”詳附圖版。

        “立廿又一秊、周亡王九秊、三秊乃東徙”之“秊”字,整理者隸定作“年”,不至確。細查圖版字形當是從“禾”爲“秊”字!《說文》:“秊,穀孰也。从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秊。’奴顛切。”《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注》:“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
“保”戰國中山王大鼎.jpg
“圍”94圖九十四  馬王堆帛書《繫辭》二(一下)圖版一下至廿行下.jpg
“違”93圖九十三  馬王堆帛書《繫辭》一(一上)圖版一上至一八行上.jpg
“殜”字.gif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4 16:38:05
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
  幽王名涅。(《史記·周本紀》:‘宣王崩,子幽王宮涅立。’)
  元年庚申春正月,王即位。
  晉世子仇歸於晉,殺殤叔,晉人立仇,是爲文侯。(《史記·晉世家》:‘殤叔三年,周宣王崩。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襲殤叔而立,是爲文侯。’)
  王錫太師尹氏、皇父命。(《詩序》:‘《節南山》,家父刺幽王也。’其《詩》曰:‘尹氏太師。’‘《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其《詩》曰:‘皇父卿士。’)
  二年。(原注:辛酉,晉文侯元年。《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幽王二年,晉文侯仇元年。)
  涇、渭、洛竭,岐山崩。(《周語》:‘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三川竭,岐山崩。’注:‘三川:涇、渭、洛。’)
  初增賦。
  晉文侯同王子多父伐鄶,克之。乃居鄭父之丘,是爲鄭桓公。(《水經·洧水注》引《紀年》:‘晉文侯二年,同惠王子多父伐鄶,克之。乃居鄭父之丘,名之曰鄭,是爲桓公。’說見《古本紀年輯校》。)
  三年,王嬖褒姒。(《史記·周本紀》:‘三年,幽王嬖愛褒姒。’)
  冬,大震電。(《詩·小雅》:‘曄曄震電。’)
  四年,秦人伐西戎。(《史記·秦本紀》:‘莊公生子三人,其長男世父。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遂將擊戎,讓其弟襄公。’案《年表》襄公立在次年。)
  夏六月,隕霜。(《詩·小雅》:‘正月繁霜。’《傳》‘正月,夏之四月’,則周六月也。古《紀年》用夏正,而此從周正,殊爲未照。)
  陳夷公薨。(《史記·陳杞世家》:‘武公卒,子夷公說立。是歲,周幽王即位。夷公三年卒。’《十二諸侯年表》陳夷公盡幽王三年。)
  五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史記·周本紀》:‘幽王得褒姒,愛之,欲廢申后,並去太子宜咎。太子出奔申。’)
  皇父作都于向。(《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
  六年,王命伯士帥師伐六濟之戎,王師敗逋。(《後漢書·西羌傳》:‘王破申戎,後十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濟之戎,軍敗,伯士死焉。’注:‘並見《竹書紀年》。’)
  西戎滅蓋。(《後漢書·西羌傳》:‘其年,戎圍犬丘,虜秦襄公之兄伯父。’此云‘滅蓋’,乃‘犬丘’二字訛合爲‘蓋’字耳。)
  冬十月辛卯朔,日有食之。(《詩·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序:‘《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唐書·歷志》:‘張說《日蝕議》:“《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虞[廣刂]以歷推之,在幽王六年。”’)
  七年,虢人滅焦。(《水經·河水注》:‘陝東城即虢邑之上陽也,虢仲之所都,爲南虢。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國也。’)
  八年,王錫司徒鄭伯多父命。(《鄭語》‘幽王八年而桓公爲司徒。’)
  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以爲太子。(《御覽》一百四十七引《紀年》:‘幽王八年,立褒姒之子伯服以爲太子。’《左傳·昭二十六年》疏引‘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盤以爲太子。’)
  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鄭語》:‘申、繒、西戎方強。’)
  十年春,王及諸侯盟於太室。(《書鈔》二十二引《紀年》‘盟於太室’四字,《左·昭四年傳》:‘周幽爲太室之盟,戎狄叛之。’)
  秋九月,桃杏實。(《御覽》九百六十八引《紀年》:‘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實。’)
  王師伐申。(《鄭語》:‘王欲殺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
  十一年春正月,日暈。(《通鑒外紀》:‘幽王之末,日暈再重。’)
  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鄭桓公。(《史記·周本紀》‘申侯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遂殺幽王驪山下。’《鄭世家》:‘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並殺桓公。’)
  犬戎殺王子伯服。《左傳·昭二十六年》疏引《紀年》:‘伯盤與幽王俱死於戲。’)
  執褒姒以歸。(《史記·周本紀》:‘虜褒姒而去。’)
  申侯、魯侯、許男、鄭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餘臣于攜。(原注:是爲攜王,二王並立。《左傳·昭二十六年》疏引《紀年》:‘先是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以本太子,故稱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餘臣于攜。周二王並立。二十一年,攜王爲晉文公所殺。以本非適,故稱攜王。’)
  平王(原注:名宜臼。《史記》作‘宜咎’。)
  自東遷以後始紀晉事,王即位皆不書。(《春秋經傳集解後序》:‘《紀年》無諸國別,惟特記晉國。晉國滅,獨紀魏事。’)
  元年辛未,王東徙洛邑,(《史記·周本紀》:‘平王立,東遷於雒邑。’)
  錫文侯命。(《尚書序》:‘平王錫晉文侯秬鬯圭瓚,作《文侯之命》。’)
  晉侯會衛侯、鄭伯、秦伯,以師從王入于成周。(《史記·衛康叔世家》:‘犬戎殺周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又《秦本紀》:‘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二年,秦作西畤。(《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平王元年,秦初立西畤,祠白帝。)
  魯孝公薨。(《史記·魯周公世家》:‘孝公立二十七年卒。’《十二諸侯年表》魯孝公盡平王二年。)
  賜秦、晉以邠、岐之田。(《史記·秦本紀》:‘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命襄公爲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
  三年,齊人滅祝。
  王賜師徒鄭伯命。(《詩·鄭風》序:‘《緇衣》,美武公也,父子並爲周司徒。’)
  四年,燕頃侯卒。(《史記·燕召公世家》:‘頃侯二十年,周幽王爲犬戎所殺。二十四年,頃侯卒。’《十二諸侯年表》燕頃侯盡平王四年。)
  鄭人滅虢。(《漢書·地理志》注:‘臣瓚曰:“鄭桓公寄奴與賄於虢、會之間,幽王既敗,二年而滅會,四年而滅虢。”’)
  五年,秦襄公帥師伐戎,卒於師。(《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平王五年,秦襄公伐戎,至岐而死。)
  宋戴公薨。(《史記·宋微子世家》:‘戴公二十九年,周幽王爲犬戎所殺。三十四年,戴公卒。’《十二諸侯年表》宋戴公盡平王五年。)
  六年,燕哀侯卒。(《史記·燕召公世家》:‘哀侯二年卒。’《十二諸侯年表》燕哀侯盡平王六年。)
  鄭遷於溱、洧。(《詩譜》:‘幽王爲犬戎所殺,桓公死之。其子武公與晉文侯定平王於東都王城,卒取史伯所云十邑之地,左洛右濟,前華後河,食溱、洧焉。’)
  七年,楚子儀卒。(《史記·楚世家》:‘熊咢卒,子熊儀立,是爲若敖。若敖二十年,周幽王爲犬戎所殺。二十七年,若敖卒。’《十二諸侯年表》楚若敖盡平王七年。)
  八年,鄭殺其大夫關其思。(《韓非子·說難》:‘鄭武公欲伐胡,先以其女妻胡君,因問於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
  十年,秦遷於汧、渭。(《史記·秦本紀》:‘文公三年,以兵七百人東獵。四年,至渭、汧之會,即營邑之。’)
  十三年,衛武公薨。(《史記·衛康叔世家》:‘武公五十五年卒。’《十二諸侯年表》衛武公盡平王十三年。)
  十四年,晉人滅韓。(《詩·大雅·韓奕》序箋:‘韓,姬姓之國也,後爲晉所滅。’)
  十八年,秦文公大敗戎師於岐,來歸岐東之田。(《史記·秦本紀》:‘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案文公十六年當平王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晉文侯殺王子餘臣於攜。(《左傳·昭二十六年》疏引《紀年》:‘二十一年,攜王爲晉文公所殺。’)
  二十三年,宋武公薨。(《史記·宋微子世家》:‘武公立十八年卒。’《十二諸侯年表》宋武公盡平王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秦作陳寶祠。(《史記·秦本紀》:‘文公十九年,得陳寶。’《封禪書》:‘文公獲若石云,於陳倉北阪城祠之,號曰陳寶。’)
  二十五年,晉文侯薨。(《史記·晉世家》:‘三十五年,文侯仇卒。’《十二諸侯年表》晉文侯盡平王二十五年。)
秦初用族刑。(《史記·秦本紀》:‘文公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4 16:38:46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3-6-14 16:40 编辑

 案:《清華簡二》言:“邦君者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攜惠王。(7)立廿又一秊晉文矦仇乃殺惠王于虢。”《今本紀年》、朱《存真》、王《輯校》、方王《輯證》皆誤排。范《訂補》不排年存疑!

  《左傳·昭公廿六年》王子朝曰:“至于厲王,王心戾虐,萬民弗忍,居王於彘。諸侯釋位,以間王政。宣王有志,而後效官。至於幽王,天不弔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攜王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遷郟鄏……”《正義》曰:『《郑語》称:“夏之衰也,襃人之神化爲二竜,以同扵王庭,而言曰:‘余襃之二君也。’夏后卜:殺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蔵之,吉。乃布幣焉而策告之,竜亡而漦在,櫝而蔵之,及歴、殷、周莫之發也。及厉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扵庭,不可除也。王使婦人不幃而譟之,化为玄黿,以入扵王府。府之童妾未旣齓而遭之,旣笄而孕,當宣王而生。不失而育,故懼而棄之。時有童謡曰:“檿弧箕箙,實亡周国。”扵是宣王聞之,乃有夫婦鬻是器者,王使執而戮之。夫婦方戮逃在路,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逸,逃扵襃。襃人有獄,而以入扵王,王遂置之,而嬖是女,使至扵后而生伯服。《周語》云:“幽王伐有襃,襃人以襃姒女焉,襃姒有寵,生伯服,扵是乎与虢石父比,逐大子冝咎,而立伯服。大子出奔申,申人、繒人召西戎以伐周,周扵是亡。”《書》、《傳》多説其事,此其本也。《詩·序》云:“幽王取申女以为后,後淂襃姒而黜申后。”《周本紀》云:“幽王大子母申侯女也,而为后。王廢后并去大子,用襃姒爲后,以其子伯服爲大子。申侯怒,乃与繒、西戎共殺幽王于驪山之下,虜襃姒,尽取周賂而去。扵是諸侯乃即申侯共立故幽王大子冝臼,是爲平王。東迁徙扵洛邑,辟戎冦也。”《鲁語》云:“幽王滅于戲。”戲,驪山之北水名也。皇甫謐云:“今京兆新豊東二十里戲亭是也。”刘炫云:“如《國语》、《史記》之文,幽王止立伯服爲大子耳。旣虜襃姒,必廢其子,未立爲王,而淂呼为攜王者,或幽王死後,襃姒之黨立之为王也。”《汲家書紀年》云:“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盤以为大子,与幽王俱死于戲。先是申侯、魯侯及許文公立平王扵申,以本大子,故称天王。幽王旣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扵攜,周二王並。(龖案《注疏》本“並”下有“立”字。)二十一年,攜王为晋文公所殺。以本非適,故称攜王。”束晳云:“案《左傳》攜王奸命,旧説攜王为伯服,伯服古文作伯盤,非攜王。伯服立为王積年,諸侯始廢之而立平王。其事或當然。』


  束皙,(約264~303)西晉文學家、文獻學家。字廣微。陽平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祖姓踈,因避難涉居沙鹿山南,去踈字足旁,改姓爲束。以博學多聞、善爲文辭而知名。少時遊國學,作《玄居釋》,張華見而奇之,召爲掾,升著作佐郎,撰《晉書·帝紀》,遷博士。太康二年(281年),汲郡人不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墓),得竹書數10車,皆爲科斗文,爲魏國史書。因盜墓者燒簡照明,多燼簡斷札,文既殘缺,不復詮次,武帝命他和荀勖等人校綴編目整理,他“隨疑分釋”,皆有義證。有《紀年》13篇,《國語》3篇,《瑣語》11篇,《穆天子傳》5篇,《師春》1篇,《公孫段》2篇,《易經》2篇,《大曆》2篇,《國詩》1篇,《雜書》19篇等凡75篇。其中7篇簡書折壞,不能辨識名題。對每篇中所言之事,均加注釋。由此,汲冢書由他和荀勖編次後,方爲後世所知。事畢,遷尚書郎。趙王倫爲相國,請爲記室,以疾辭不就,歸鄉教授門徒,年40而卒。其作品文筆幽默,爲張華所賞識。撰有《五經通論》、《七代通記》、《晉書紀志》、《三魏人士傳》、《發蒙記》等,皆散佚。明人輯有《束廣微集》。http://baike.baidu.com/view/43246.htm
立廿又一秊晉文矦仇乃殺惠王于虢-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jpg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4 16:40:56
栀絔譞取妻于西紳,生坪王。王或取孚人之女,是孚姒,生白盤。孚姒嬖于王,王(5)與伯盤逐坪=王=走西紳。幽王起師,回坪王于西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6)攻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

   《國語·周語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西周,鎬京也。幽王在焉,葢岐之所近也。三川,涇、渭、汭出於岐山也。震,動也。地震,故三川亦動也,川竭也。)伯陽父曰:周將亡矣!(伯陽父,周大夫。)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序,次也。)若過其序,民之亂也。(過,失也。言民者,不敢斥王也。)陽伏而不能出,隂遁而不能烝,(烝,升也。隂氣在下,隂氣迫之,使不能升也。)於是有地震。(隂陽相迫,氣動於下,故地震也。)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隂也。(鎮,為隂所鎮笮也。笮,莊陌反。)陽失而在隂,(在隂,在隂下也。)川源必塞,(國依山川,今源塞,故國將亡也。)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氣通為演,演猶潤也。演則生物,民得用也。)水土無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水氣不潤,土枯不養,故乏財用。)昔伊、洛竭而夏亡,(伊、洛竭涸也。伊出熊耳,洛出冢嶺。禹都陽城,伊、洛所近。)河竭而商亡。(商人都衛,河水所經。)今周徳若二代之季矣,(二代之季,謂桀、紂也。)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依其精氣利澤也。)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水泉不潤,枯朽而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是嵗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滅,周乃東遷。(東遷,謂平王遷於洛邑。)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4 16:41:38
邦君者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攜惠王。(7)立廿又一秊晉文矦仇乃殺惠王于虢,周亡王九秊,邦君者矦焉始不朝于周(8)晉文矦乃逆坪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三秊乃東徙,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啓(9)于京師。奠武公亦政東方之者矦。武公即殜,莊公即立。莊公即殜,邵公即立。(10)亓大夫高之巨爾殺邵公而立其弟*子釁壽。齊襄公會者矦于首止,殺子(11)釁壽車轘高之巨爾,改立厲公。奠以始政。楚文王以啓于灘陽└(12)

    《國語·鄭語》桓公為司徒(韋召注:桓公,鄭始封之君,周厲王之少子,宣王之弟,桓公友也。宣王封之於鄭,幽王八年為司徒。)甚得周衆與東土之人。(周衆,西周之民。東土,陜以東也。)問於史伯曰:王室多故,(史伯,周太史。故,猶難也。)余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對曰:王室將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昌,盛也。偪,迫也。)當成周者,(成周,雒邑。)南有荆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荆蠻,芈姓之蠻,鬻熊之後也。申、呂姜姓。應、蔡、隨、唐皆姬姓也。應,武王子所封。鄧,曼姓。陳,媯姓也。)北有衞、燕、狄、鮮虞、潞、洛、泉、徐、蒲。(衞,康叔之封。燕,邵公之封,皆姬姓也。狄,北狄也。鮮虞,姬姓在狄者。潞、洛、泉、徐、蒲皆赤狄,隗姓也。)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八國,姬姓也。虞,虞仲之後。虢,虢叔之後,西虢也。)東有齊、魯、曹、宋、滕、薛、鄒、莒。(齊,姜姓。魯、曹、滕、皆姬姓。宋,子姓。薛,妘姓。鄒,曹姓。莒,已姓東夷之國也。)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則皆蠻、荆、戎、狄之人也。(王支子母弟,姬姓是也。甥舅,異姓是也。蠻荆,楚也。戎、狄、北狄、潞、洛、泉、徐、蒲是也。戎或為夷。)非親則頑,不可入也。(親,謂支子、甥舅。頑,謂蠻、夷、戎、狄也。)其濟、洛、河、潁之間乎!(言此四水之間,可逃也。謂左濟、右洛、前潁、後河。)是其子男之國,虢、鄶為大。(是,是四水也。虢,東虢,虢仲之後,姬姓也。鄶,妘姓也。當幽王時,於子男此二國為大。)虢叔恃勢。鄶仲恃險。(此虢叔,虢仲之後。叔、仲皆當時二國君之字。勢,地勢阻固也。險,有險阨皆恃之,而不脩徳。)是皆有驕侈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貪冒。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孥與賄焉,不敢不許。(妻子曰孥。賄,財也。)周亂而弊,是驕而貪,必將背君,君若以成周之衆,奉辭伐罪,無不克矣。(桓公甚得周衆。奉直辭,伐有罪,故必勝也。)若克二邑,(二邑,虢、鄶。)鄔、蔽、補、丹、依、[黑柔]歴,華君之土也。(言克虢、鄶則此八邑皆可得也。)若前華後河,右洛左濟,(華,華國也。)主芣、騩而食溱、洧。(芣,騩山名。主為之神主也。孔子曰:夫顓臾為東蒙主。食謂居其土,食其水也。)脩典刑以守之,唯是可以少固。(其後卒如史伯之言。)公曰南方不可乎?(南方,當成周之南申、鄧之閒。)對曰:夫荆子熊嚴生子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紃。(荆,楚也。熊嚴,楚子鬻熊之後十四世也。伯霜,楚子熊霜。季紃,楚子熊紃也。仲不立,叔在濮耳。)叔逃難於濮而蠻,季紃是立,薳氏將起之,禍又不克。(叔,叔熊。濮,蠻邑。薳氏,楚大夫。克,能也。熊霜之世,叔熊逃奔濮,而從蠻俗。熊霜死,國人立季紃。薳氏將起叔熊立之,又有禍難,而不能立也。)是天啟之心也。(啟,開也。天開季紃,故叔熊不得立,有‘心’字誤)又甚聰明和協,葢其先王。(言季紃又聰明,能和協其民臣之心,功徳葢其先王也。)臣聞之,天之所啟,十世不替。(替,廢也。)夫其子孫必光啟土,不可偪也。(光,大也。)且重、黎之後也。(重、黎官名。《楚語》曰:顓頊乃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言楚之先為此二官。)夫黎為髙辛氏火正,(髙辛,帝嚳也。黎,顓頊之後吳回也。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吳回,吳回生陸終,陸終産六子,其季曰季連,為芈姓,楚之祖也。季連之後為鬻熊,事周文王,其曾孫熊繹,當成王時,封於荆蠻為楚子。黎當髙辛氏為火正。《傳》曰:吳回為黎。黎,火正也。)以淳燿惇大,天明地徳,光昭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淳,大也。燿,明也。惇,厚也。言黎為火正,能治其職,以大明厚大天明地徳,故命之為‘祝融’。祝,始也。融,明也。大明天明,若歴象三辰也。厚,大地徳,若敬授民時也。光昭四海,使上下有章也。)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章,顯也。)虞、夏、商、周是也。(是成天地之功者。)虞幕能聽協風,以成樂物生者也。(虞幕,舜後虞思也。協,和也。言能聽知和風,因時順氣,以成育萬物,使之樂生者也。《周語》曰:瞽吿有協風至,王乃耕藉之類是也。)夏禹能單平水土,以品處庶類者也。(單,盡也。庶,衆也。品,髙下之品也。禹除水灾,使萬物髙下各得其所。)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保,養也。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魯語》曰:契為司徒而民輯。)周棄能播殖百穀蔬,以衣食民人者也。(棄,后稷也。播,布也。殖,長也。百穀,黍稷稻粱麻麥荏菽雕胡之屬。蔬,草菜之可食者。)其後皆為王公侯伯。(禹身王。稷契在子孫。公侯伯,謂其後杞、宋及幕後陳侯也。)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柔,潤也。嘉,善也。善材,五穀材木也。)其後八姓於周未有侯伯。(八姓,祝融之後。八姓:已、董、彭、秃、妘、曹、斟、芈也。侯伯,諸侯之伯。)佐制物於前代者,(佐,助也。物,事也。前代,夏、殷也、)昆吾為夏伯矣,(昆吾,祝融之孫,陸終第一子,名樊,為己姓,封於昆吾,昆吾衞是也。其後夏衰,昆吾為夏伯,遷于舊許。《傳》曰:楚之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大彭、豕韋為商伯矣。(大彭,陸終弟三子,曰籛,為彭姓,封于大彭,謂之彭祖,彭城是也。豕韋,彭姓之别封於豕韋者。殷衰,二國相繼為商伯。)當周未有。(未有侯伯。)已姓昆吾、蘇、顧、溫、董,(五國皆昆吾之後别封者,莒其後。)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矣。(董姓,已姓之别受氏為國者。有飂叔安之裔子曰董父,以擾龍服事帝舜,賜姓曰董,氏曰豢龍,封之鬷川,當夏之興,别封鬷夷,於孔甲前而滅矣。《傳》曰:孔甲不能食龍而未獲豢龍氏,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彭祖,大彭也。豕韋、諸稽,其後别封也。大彭、豕韋為商伯,其後世失道,殷復興而滅之。)秃姓舟人,則周滅之矣。(秃姓,彭祖之别。舟人,國名。)妘姓鄔、鄶、路、偪陽,(陸終弟四子曰求言,為妘姓,封於鄶。鄶,今新鄭也。鄥、路、偪陽,其後别封也。)曹姓鄒、莒,(陸終弟五子曰安,為曹姓,封於鄒。)皆為采衞。(皆,妘、曹也。采,采服,去王城二千五百里。衞,衞服,去王城三千里。)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數也。(或,或六姓之後也。在王室,蘇子、溫子也。在夷狄,莒、偪陽也。)而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姓無後。(斟姓,曹姓之别也。或云夏少康滅之,非也。《傳》有斟灌、斟尋。澆所滅,非少康,又皆夏同姓,非此也。)融之興者,其在芈姓乎?芈姓夔越不足命也。(夔越,芈姓之别國也。楚熊繹六世孫曰熊摯,有惡疾,楚人廢之,立其弟熊延。摯自棄於夔,其子孫有功,王命為夔子。)蠻芈蠻矣,(蠻芈,謂叔熊在濮從蠻俗也。)唯荆實有昭徳,若周衰其必興矣。(昭,明也。)姜、嬴、荆、芈,實與諸姬代相干也。(姜,齊姓。嬴,秦姓。芈,楚姓。代,更也。干,犯也。言其代彊更相犯間也。)姜,伯夷之後也。(伯夷,堯秩宗,炎帝之後,四岳之族也。)嬴,伯翳之後也。(伯翳,舜虞官,少皥之後伯益也。)伯夷能禮於神以佐堯者也。(秩宗之官,於周為宗伯,漢為太常,掌國祭祀。《書》曰:典朕三禮。謂天神、人鬼、地祇之禮。)伯翳能議百物以佐舜者也。(百物,草木鳥獸也。議,使各得其宐。)其後皆不失祀而未有興者,(興謂為侯伯也。)周衰其將至矣。(至於伯也。)公曰:謝西之九州,何如?(謝,宣王之舅申伯之國也。今在南陽。謝西有九州,二千五百家曰州。何如,問可居不?)對曰:其民沓貪而忍,不可因也。(沓,黷也。忍,忍行不義。因,就也。)惟謝、郟之閒,(間,謂郟南謝北,虢、鄶在焉。郟,後屬鄭,鄭衰,楚取之。魯昭元年《傳》曰:葬王於郟,謂之郟敖是也。)其冢君侈驕,(冢,大也。)其民怠沓其君,而未及周徳。(怠,慢也。忠信為周。言民慢黷其君,而未及於忠信也。)若更君而周訓之,是易取也。(更,更與君道導之則易取也。)且可長用也。(長用,久處也。)公曰:周其弊乎?(弊,敗也。)對曰:殆於必弊者也。(殆,近也。)《大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大誓》周書。言民惡幽王猶惡紂,欲令之亡,天必從之也。)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4 16:42:16
  今王棄髙明昭顯,而好讒慝暗昧。(王,幽王也。髙明昭顯,謂明徳之臣。暗昧,幽瞑不見光明之道也。)惡角犀豐盈,而近頑童窮固。(角犀,謂顏角有伏犀。豐盈,謂頰輔豐滿,皆賢明之相也。頑童,童昏。固,陋也。謂皆暗昧窮陋,不識徳義者。)去和而取同。(和,謂可否以相濟。同,同欲也。君子和而不同。)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隂陽和而萬物生。同,同氣也。)以它平它謂之和,(謂隂陽相生,異味相和也。)故能豐長而物生之。(土氣和而物生之,國家和而民附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禆,益也。同者,謂若以水益水,盡乃棄之,無所成也。)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雜,合也。成百物,謂若鑄冶煎亨之屬。)是以和五味以調口,剛四支以衞體。(剛,彊也。)和六律以聦耳,(聽和,則聦也。)正七體以役心,(役,營也。七體,七竅也。目為心視,耳為心聽,口為心談,鼻為心芳也。)平八索以成*人,(平,正也。八索,謂八體以應八卦也。謂: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離為目,兊為口,坎為耳,艮為手。)建九紀以立純徳,(建,立也。純,純一不尨駮也。九紀,九藏也。正藏五,又有胃、旁胱、腸、膽也。紀,所以經紀性命,立純徳也。《周禮》曰:九藏之動。賈、唐云:九紀,九功也。)合十數以訓百體。(此所謂近取諸身,逺取諸物。賈、唐云:十數,自王以下位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輿,輿臣隷,隷臣僚,僚臣僕,僕臣臺。百體,百官各有體屬也。合此十數之名,以訓導百官之體也。)出千品,具萬方。(百官,官有徹品,十於王謂之千品。五物之官,陪屬萬位。謂之萬方。方,道也。)計億事,材兆物,收經入,行姟極。(計,筭也。材,裁也。賈、唐説皆以萬萬為億。鄭後司農云: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從古數也。經,常也。姟,備也。數極於姟,萬萬曰姟。自十等至千品萬方,轉相生,故有億事兆物,王收其常入,舉九姟之數也。)故王者居九畡之田,收經入以食兆民,(九畡,九州之極數也。《楚語》曰:天子之田九畡,以食兆民,王取經入焉,以食萬官。)周訓而能用之,龢樂如一。(忠信為周。訓,教也。言以忠信教導之,其民龢樂如一室也。)夫如是,龢之至也。(至,極也。)於是乎先王聘后於異姓。(同,則不繼。)求財於有方,(使各以其方賄來,方之所無,則不貢也。)擇臣取諫工而講以多物,務和同也。(工,官也。講,校也。多,衆也。物,事也。)聲一無聽,(五聲雜,然後可聽也。)物一無文,(五色雜,然後成文也。)味一無果,(五味合,然後可食果美也。)物一不講,(講,論校也。)王將棄是類而與剸同。(類,猶和也。)天奪之明,欲無弊,得乎?夫虢石父讒諂巧從之人也,而立以為卿士,與剸同也。(石父,虢君之名也。巧從,巧於媚從也。)棄聘后而立内妾,好窮固也。(聘后,申后。内妾,襃姒。)侏儒戚施,寔御在側,近頑童也。(侏儒戚施,皆優笑之人。御,侍也。)周法不昭,而婦言是行,用讒慝也。不建立卿士,而妖試幸措,行暗昧也。(試,用也。措,置也。不建立有徳以為卿士,而妖嬖之臣用之於位,佞幸之人置之於側也。)是物也,不可以久。且宣王之時有童謠(宣王,幽王之父。)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山桑曰檿。弧,弓也。箕,木名。服,矢房也。)於是宣王聞之,有夫婦鬻是器者,(鬻,賣也。)王使執而戮之。(戮之於路。)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懼而棄之。(府,王内之府藏也。)此人也,收以奔襃。(此人,賣弧服者。收,取也。)襃人有獄,而以為入。(襃人,襃君姁也。獄,罪也。入進之於王。)天之命此久矣,其又可為乎?(為,治也。)《訓語》有之(《訓語》,《周書》。)曰:夏之衰也,襃人之神化為二龍,以同于王庭。(襃人,襃君。共處曰同。)而言曰:余襃之二君也。(二先君也。)夏后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止,留也。)卜請其漦而藏之,吉。(漦,龍所吐沫,龍之精氣也。)乃布幣焉而策吿之,(布,陳也。幣,玉帛也。陳其玉帛,以簡策之書吿龍,而請其漦。)龍亡而漦在,櫝而藏之,(櫝,櫃也。)傳郊之。(傳祭於郊。)及殷、周,莫之發也。及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末,末年,流彘之嵗也。)漦流於庭,不可除也。(言流於庭前,謂取而發之也。)王使婦人不幃而譟之,(裳正幅曰幃。譟,讙呼也。)化為玄黿,以入于王府。(黿,或為蚖。蚢,蜥蜴也,象龍。)府之童妾未既齓而遭之,(既,盡也。遭,遇也。毁齒曰齓。未盡齓,毁未畢也。女七嵗而毁齒。)既笄而孕,(孕,任身也。女十五而笄。)當宣王時而生。(厲王流彘,共和十四年死。十五年宣王立,立四十六年,幽王在位,十一年而滅。)不夫而育,(育,生也。)故懼而棄之。為弧服者方戮在路,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逸,逃於襃。(逸,亡也。)襃人襃姁有獄,而以為入于王,(襃姁,襃君也。)王遂置之,(置,赦襃姁。)而嬖是女也,使至於為后而生伯服。(以邪僻取愛曰嬖。使至,有漸之言也。)天之生此久矣,其為毒也大矣,將俟淫徳而加之焉。(加,遺也。遺以襃姒也。)毒之酋腊者,其殺也滋速。(精孰為酋。腊,極也。滋,益也。)申、繒、西戎方强,(申,姜姓,幽王前后太子宜咎之舅也。繒,姒姓,申之與國也。西戎亦黨于申。周衰,故戎狄彊也。)王室方騷,(騷,擾也。)將以縱欲,不亦難乎?王欲殺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太子將奔申。)申人弗畀,必伐之。(畀,與也。)若伐申,而繒與西戎會以伐周,周不守矣!(言幽王無道,無與共守者。)繒與西戎方將徳申,(申脩徳于二國,二國亦欲助正,徼其後福。)申、吕方彊,(呂、申同姓。)其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隩,隱也。)王師若在,(在,在申也。)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從矣,(言石父在,亦從王而怒。)凡周存亡不三稔矣!(稔,年也。)君若欲避其難,速規所矣,時至而求用,恐無及也!(時,難也。用,備也。)公曰:若周衰,諸姬其孰興?對曰:臣聞之,武實昭文之功,(武,武王。文,文王也。)文之胙盡,武其嗣乎!(文王子孫,魯衞是也。胙盡,謂衰也。嗣,繼也。武王子孫,當繼之而興。)武王之子,應、韓不在,(三君云:不在,時已亡也。昭謂若已亡,無宜説也。近宣王時,命韓侯為侯伯,其後為晉所滅,以為邑,以賜桓叔之子萬,是為韓萬,則其亡平王時也。應則在焉,上史伯云:南有應、鄧是也。不在,言不在應、韓,當在晉也。)其在晉乎!距險而鄰於小,(距,距守之地險也。小,小國,謂虞、虢、霍、楊、韓、魏、芮之屬。)若加之以徳,可以大啟。(國既險固,若增之以徳,可以大開土宇。後魯閔元年,晉滅魏、霍。僖五年,滅虞、虢也。)公曰:姜、嬴其孰興?對曰:夫國太而有徳者近興,秦仲、齊侯,姜、嬴之儁也。且大,其將興乎?(秦仲,嬴姓,附庸秦公伯之子,為宣王大夫。《詩序》云:秦仲始大。齊侯,齊莊公,姜姓之有徳者。此二人為姜、嬴之儁。且國大,故近興也。)公説,乃東寄孥與賄,虢、鄶受之,十邑皆有寄地。(十邑,謂虢、鄶、鄔、蔽、補、丹、依、柔、歴、華也。後桓公之子武公,竟取十邑之地而居之,今河南新鄭是也。賈侍中云:寄地,猶寄止也。)幽王八年而桓公為司徒,(即位八年。)九年而王室始騷,(騷,謂適、庶交爭,亂虐滋甚也。)十一年而斃。(幽王伐申,申、繒召西戎以伐周,殺幽王於驪山戲下,桓公死之。)及平王末,而秦、晉、齊、楚代興,(代,更也。平王即位五十一年。)秦景、襄於是乎取周土,(景當為莊,莊公秦仲之子、襄公之父。取周土,謂莊公有功於周,周賜之土也。及平王東遷,襄公佐之,故得西周豐、鎬之地,始命為諸侯。三君皆云:秦景公,宣王季年伐西戎,破之,遂有其地。昭謂:幽王為西戎所殺,故史伯云:申、繒、西戎方彊。至平王時,秦襄公猶征伐之,故《詩序》云:襄公備其兵甲,以討西戎。西戎方彊,而征伐不休是也。又景公乃襄公十世之孫,而云宣王時破之,遂有其地,誤矣。)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文矦,文矦仇也。定謂迎平王定於洛邑。)齊莊、僖於是乎小伯,(莊,齊太公後十二世莊公購也。僖,莊公之子祿父也。小伯,小主諸侯盟會。)楚蚡冒於是乎始啓濮。(蚡冒,楚季紃之孫、若敖之子熊率。濮,南蠻之國,叔熊避難處也。)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4 16:44:27
結合上諸說並總合時賢之言,周幽、坪王並《春秋》初紀年蓋爲:
1表一春秋紀年表 隱公_页面_1.jpg
1表一春秋紀年表 隱公_页面_2.jpg
1表一春秋紀年表 隱公_页面_3.jpg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4 16:51:09
紀年表說明

〔1〕 《竹書紀年》言:申侯、魯侯、許男、鄭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攜。(原注:是爲攜王,二王並立。《左傳·昭二十六年》疏引《紀年》:“先是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以本太子,故稱天王。幽王即死,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攜。周二王並立。二十一年,攜王爲晉文公所殺。以本非適,故稱攜王。”)《清華簡二》有:周幽王取妻于西紳,生坪王。王或取孚人之女,是孚姒,生白盤。孚姒嬖于王,王(5)與伯盤逐坪王,坪王走西紳。幽王起師,回坪王于西紳,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6)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者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攜惠王。(7)立廿又一秊晉文矦仇乃殺惠王于虢。周亡王九秊,邦君者矦焉始不朝于周(8)晉文矦乃逆坪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師。三秊乃東徙,止于成周。晉人焉始啓(9)于京師。
〔2〕 《索引》云:“魯惠公弗生,《世家》作‘弗湟’《世本》作‘弗皇’。”
〔3〕 穆公《世家》作“繆公”。
〔4〕 “宣侯楷論”,《世家》作“宣侯措父”。
〔5〕 《晉世家》云:“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師于曲沃。曲沃邑大于翼。翼晉君都邑也。成師封曲沃,號爲桓叔。”《竹書紀年》排曲沃君而稱“晉君”爲“翼侯”,則此年《竹書紀年》當以爲“曲沃桓叔”元年也。
〔6〕 《御覽》八百七十九引《史記》:“晉莊伯元年,不〔大〕雨雪。”《竹書紀年》當以此年爲晉曲沃莊伯元年。
〔7〕 燕穆侯《世家》作“燕繆侯”。
〔8〕 《晉世家》云:“鄂侯二年,魯隱公初立。”
〔9〕 《陳杞世家》言:“桓公二十三年,魯隱公初立。”《年表》與《陳杞世家》相同,說明“宣王元年應爲公元前826年”不誤。
〔10〕 《史記管蔡世家》言:蔡“宣侯二十八年,魯隱公初立。” 龖案:《世家》與《十二諸侯年表》相合。
〔11〕 《管蔡世家》言:曹“桓公三十五年,魯隱公立。”龖案:此《世家》與《十二諸侯年表》相合。
〔12〕 《燕召公世家》言:“繆侯七年,而魯隱公元年也。”
〔13〕 《史記·晉世家》:“哀侯二年,曲沃莊伯卒,子稱代莊伯立,是爲曲沃武公。”《水經·河水注》引《紀年》:“晉武公元年,尚一軍。”
秦伊人 发表于 2013-6-15 09:05:18
请教学兄:这个“西紳”有没有可能就是“曾”?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5 12:02:56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3-6-15 16:02 编辑

兄長您好:

         從清華二第六支竹簡來看“申”、“曾”當是二國。

        《竹書紀年》有:幽王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鄭語》:‘申、繒、西戎方強。’)

                               十一年春正月,日暈。(《通鑒外紀》:‘幽王之末,日暈再重。’)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鄭桓公。(《史記·周本紀》‘ 申侯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遂殺幽王驪山下。’《鄭世家》:‘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並殺桓公。’)

        有意思的是清華簡中“西申”之“申”從“糸”,而“曾”字不從“糸”!與《竹書紀年》等載籍恰相反,詳附圖版:
“西紳”6 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3.jpg
“曾人”6 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3.jpg
秦伊人 发表于 2013-6-15 19:04:50
再请教学兄:清华简的“申”字(糸申)为何与甲骨文或金文的“申”字差别很大?“申”字是占地支第九位,这个字在古代也长期是常用字,用(糸申)字的同时也在用“申”字,今人要说简文(糸申)字就是“申”,应该有更有力的考证吧?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5 20:42:04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3-6-15 20:43 编辑

兄長您好:

      楚系文字之“紳”字確如此寫,如郭店、包山簡,詳附圖版。

           弟以爲此“紳”字右部所從當是從“東”從“田”。或古時與地支之“申”字無關,估計或爲最後省寫爲“申”字才是。

        
“紳”- 高明、塗白奎編著,《古文字類編(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jpg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3-6-15 21:39:50
糸旁,從“東”從“田”。对于此字, 孙诒让释为“緟”,“緟”,从糸,重聲,增益之曰緟。

1981年,南阳市北郊出土了申国的青铜器,其中一件名为仲爯父簋的青铜器,其铭文为:

       南申伯大宰仲爯父厥辞作其皇祖考夷王、监伯(左耳刀,右尊)簋,用享用孝,用易眉寿,屯右康(左龠去合,右力),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这个申,就是这样写的,此字当为申。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6 09:05:28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3-6-18 06:45 编辑

夫子您好:

          孫詒讓之說好像已被推*翻,詳李學勤先生文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WW198404011.htm

《中原文物》 1984年04期 加入收藏 获取最新
论仲爯父簋与申国
李学勤
【摘要】:正 最近在南阳发现的西周晚期器仲爯父簋等,在青铜器研究上是一组标准器,与文献对照,对研究周代历史很有意义。簋铭计四十五字,隶写如下: 南?(申)伯大宰仲爯父厥辞作其皇祖考?(夷)王、监伯(阝尊)篮,用享用孝,用易眉寿, 屯右康?,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享。铭文第一行的“申”字,以前多读为“(纟重)”,是不对的。北京大学裘锡圭同志一九七八年始释为“申”①,后来中国历史博物馆许青松同志也作过讨论②。“申”字释读的正确,由本器可得更明确的证明。
【关键词】: 南阳 周代历史 西周晚期 左传 周宣王 文王 史记 西申 诸侯国 地理志
【正文快照】:
最近在南阳发现的西周晚期器仲再父篮等,在青铜器研究上是一组标准器,与文献对照,对研究周代历史很有意义。 篮铭计四十五字,隶写如下: 南瀚(申)伯大宰仲再父 厥辞作其皇祖考 择(夷)王、监伯蹲篡,用 享用孝,用易眉寿, 屯右康励,万年无 强,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铭文第一行的“

              這個網站是收費的,俺無法登錄!叩請夫子或網上高人師友幫助下載全文並求此“申”字原圖版資料。
乾坤客 发表于 2013-6-16 09:40:56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3-6-16 10:14 编辑

赵兄:

与上文类似有一篇可于此处观看,上有金文图版,下载不了,可以截图。

http://www.doc88.com/p-187634340470.html

另,你那儿好像有《金文文献集成》,其40册376就是此文。
秦伊人 发表于 2013-6-16 10:53:39

多谢学兄!您列出的各种关于“糸申”字的简文很好,但是,仔细看来这是两种字,一种是包山简文的“糸申”字,另一种是望山简文的“糸申”字。
秦伊人 发表于 2013-6-16 10:58:07
而且包山271和包山093也是两种写法,所以我个人认为楚简“糸申”字有再研究的空间,还远远不是定论。
秦伊人 发表于 2013-6-16 11:15:44
幽王起師,回坪王于西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
================
这段话也很有意思,正在说“西紳人”(因),就直接转说“曾人”(果),这种语言上的因果关系,似乎是说这两族人在指称上是可以无缝连接,那么这两族人到底是什么关系?或许是我们对古文字的不完全理解,影响了对当时部族关系的正确认知。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3-6-16 11:58:33
仲爯父簋

212943ss8rgrcu0xppw7ix.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50 銀子 +100 功勛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50 + 100 + 30 叩首致謝!

查看全部评分

高老夫子 发表于 2013-6-16 13:16:58
李学勤文,

论仲爯父簋与申国.caj (157.34 KB, 下载次数: 15)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50 銀子 +100 功勛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50 + 100 + 30 多謝先生!

查看全部评分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7 22:17:42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3-6-17 22:22 编辑
秦伊人 发表于 2013-6-15 19:04
再请教学兄:清华简的“申”字(糸申)为何与甲骨文或金文的“申”字差别很大?“申”字是占地支第九位,这 ...

兄長您好:

        今日發現了一個“申”與“紳”不同的證據,詳《清華簡二》第20簡。

            河遷于曹焉立悳公申公子啓方奔齊戴公卒齊桓公會者矦以城楚丘囗(20)
20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8.jpg
“西紳”6 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3.jpg
“悳公申”20清華大學藏戰國楚簡(貳)-8.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秦伊人 + 10 彩!

查看全部评分

秦伊人 发表于 2013-6-18 20:24:44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7 22:17
兄長您好:

        今日發現了一個“申”與“紳”不同的證據,詳《清華簡二》第20簡。

学兄到底是学兄,能拿出真凭实据!
秦伊人 发表于 2013-6-19 08:08:20
  学兄既然“發現了一個‘申’與‘紳’不同的證據”,或可以继续探究“绅”到底是哪一个古诸侯国的名称。
乾坤客 发表于 2013-6-24 17:09:39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3-6-24 17:25 编辑
zqc4124 发表于 2013-6-14 16:51
紀年表說明

〔1〕 《竹書紀年》言:申侯、魯侯、許男、鄭子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攜。(原注: ...


对于周宣王元年的认定,还是须小心谨慎。先生云“宣王元年于公元前826年不误”,由青铜器和古、今本《竹书》来看,尚不能定论。

宣王周历谱.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50 銀子 +20 功勛 +1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50 + 20 + 10 谨受教

查看全部评分

乾坤客 发表于 2013-6-24 17:44:16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3-6-25 07:58 编辑

柞钟:铭文释文为隹(唯)三年□(四)月初吉甲寅,中大(仲太)师右(佑)柞,柞易(锡)□、朱黄(衡)、□(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编钟与幾父壶同出,实当为宣王器。
柞钟与两个逑鼎历日相合,然鲁武公金简当是宣王器,鲁武公金简三年历日与两个逑鼎历日不合,二年合,鲁武公金简“三年丙子”,当为注文衍入.

鲁武公金简三年历日与逑鼎历日不合天.JPG
zqc4124 发表于 2013-9-17 06:58:26
元·梁益撰《詩傳旁通》

  P73頁  《揚之水》申  伯爵,初為侯,平王母申姜國,楚靈王遷之,今信陽之方城内也。方城,山名,漢平氏縣,魏義陽軍,劉宋立司州宋安郡。梁曰北司州,改郢州。周為申州,隋為義州,唐為申州。宋曰義陽,改信陽軍,國朝為信陽州。淮水所出。
案:《毛序》:“《揚之水》,刺平王也。不撫其民,而遠屯戍於母家,周人怨思焉。”《箋》:“怨平王恩澤不行於民,而久令屯戍,不得歸,思其鄉里之處者。言周人者,時諸侯亦有使人戍焉,平王母家申國,在陳、鄭之南,迫近彊楚,王室微弱,而數見侵伐,王是以戍之。”《毛傳》:“興也。揚,激揚也。戍,守也。申,姜姓之國,平王之舅。”
秦伊人 发表于 2013-9-17 08:18:46
zqc4124 发表于 2013-9-17 06:58
元·梁益撰《詩傳旁通》

  P73頁  《揚之水》申  伯爵,初為侯,平王母申姜國,楚靈王遷之,今信陽之方 ...

拜读啦!

祝学兄中秋合家欢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2 銀子 +20 功勛 +18 收起 理由
zqc4124 + 22 + 20 + 18 佳節快樂,天天吉祥!

查看全部评分

知北游 发表于 2013-9-17 09:05:37
王與伯盤逐坪=王=走西紳。
…………
此句當斷句為“王與伯盤,逐坪王,坪王走西紳。”
“與”讀為“吾與點也”之“與”,訓“善”,是贊成、喜歡的意思。這是說幽王喜歡伯盤,驅逐了平王,平王逃到西申去了。
《史記·周本紀》:“三年,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后。後幽王得褒姒,愛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后,以伯服為太子。”說明廢太子、立伯服(般、盤)都是幽王的行為,并沒有伯盤的參與。《史記》、《系年》的記載是一致的。如果斷句成“王與伯盤逐平王”那就成了幽王和伯盤的共同行為了,與古記不合。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5 銀子 +40 功勛 +1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15 + 40 + 10 多謝指正!

查看全部评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