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道”仅仅只是人类社会之道(《道德经》),与物质世界——自然界无关

发布者: 神圣o俏丫儿 | 发布时间: 2013-6-20 11:58| 查看数: 54158| 评论数: 261|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 11:42:43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7-1 11:48 编辑


怎可“肆意赋予古文字以“新意””呢?——当然是绝对不可以的!!{:soso_e128:}

只是我解字有得——有理有据、有规有矩、相合不背!

慈故能勇 发表于 2013-7-1 11:52:07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 11:42
怎可“肆意赋予古文字以“新意””呢?——当然是绝对不可以的!!

只是我解字有得—— ...

那就请先生“有理有据、有规有矩、相合不背地”把“把牛、马、鸡、鸭、花、草说成*人类”,先生可是在26楼说过“然也”的{:soso_e100:}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 12:13:51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7-1 12:15 编辑
慈故能勇 发表于 2013-7-1 11:52
那就请先生“有理有据、有规有矩、相合不背地”把“把牛、马、鸡、鸭、花、草说成*人类[/bac ...

何氏言诂法——正《山海经》为史及附释《穆天子传》等古
http://bbs.zdic.net/thread-180830-1-1.html (目前暂停中!)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 14:00:19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 11:27
“道,既能超越天地而独*立存在,内涵及外衍具备时空的特性及贯通之。”

道,当然是能超越“天、地 ...

道,既是一个极端的概念,故为天地先;又是主宰天地造化的潜移默化者,即“规律”。道,是宇宙之主、源动力和归宿者。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 16:34:07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7-1 16:35 编辑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 14:00
道,既是一个极端的概念,故为天地先;又是主宰天地造化的潜移默化者,即“规律”。道,是宇宙之主、源动 ...



这是现今大家对“道”的共同认知,可是不等于也同是周朝及其之前的人对“道”的认知!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 17:00:26
呵呵,周之前,文字概念的道不存在,帝王唯德治国.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 18:45:34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 17:00
呵呵,周之前,文字概念的道不存在,帝王唯德治国.


若是“周之前,文字概念的道不存在”,那老兄何以还要力挺坚持——周朝老子之“道”是现今的概念呢?

不是矛盾吗?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2 17:40:52
道,如论名称,老子第一次赋予其内涵外衍。而道的内涵,类似于黄帝至老子之前的“德”,从《道德经》角度而言,是“可道”的层面。道的外衍拓展,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等,老子是始作俑者。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7 10:51:42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7-7 11:25 编辑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2 17:40
道,如论名称,老子第一次赋予其内涵外衍。而道的内涵,类似于黄帝至老子之前的“德”,从《道德经》角度而 ...

我想老兄不会只是仅仅对“道”这一个字的内涵进行了扩张!

你知识渊博,自我审视后,肯定能发现还有多处(字)也有相同的情况,——可以明确地确认也一同进行了概念上的扩张!若此,出现一系列的概念上扩张,那你还会笃定不慌吗?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7 11:23:19
camel39  大同就是拼凑之拼凑。。

大同——??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7 14:40:29
1#:
[《道德经》里讲述的“道”仅仅只是人类社会之道,根本就不涉及物质世界]与[《道德经》里的“物”以及“万物”也仅仅只是人类社会里的现象而已],两个不同的结论如何贯通?或是以哪个为标准?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7 15:56:37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7-7 15:59 编辑

[《道德经》里讲述的“道”仅仅只是人类社会之道,根本就不涉及物质世界]

是结论性观点;


[《道德经》里的“物”以及“万物”也仅仅只是人类社会里的现象而已]

是说明,是前面结论性观点在此貌似明显矛盾违背处的一个支持性说明而已!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7 15:59:15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7 15:56
是结论;

道听途说矣.{:soso_e113:}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7 16:03:05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7 15:59
道听途说矣.




道听途说??

是谓我无依无据就俸上以上观点是吗?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7 16:09:42
的确需要立论的支持.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3 10:20:11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7-13 11:28 编辑

camel39  既然无关,为何还要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的运行方法是人类社会
中人们之自然选择!


述“道”成经,是要解决——'谁为首?'这个社会之“道”的问题!

http://bbs.gxfxwh.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579&pid=165114&fromuid=24068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3 11:27:52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7-13 11:31 编辑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7 16:09
的确需要立论的支持.

24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9章. 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
31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
42章. 故物或损之而益。




是可得见——此“物”是人也!----------此可为我立论依据之其一。




camel39 发表于 2013-7-13 11:34:39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3 10:20
“道法自然”是:“道”的运行方法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自然选择!


万物负阴而抱阳。阴之道抱阳之器,此乃天经地义。
道,是一切规律之总和;名,是文字文理真理真谛公理之总和。
名,乃道之载体。可道之道是歪门邪道,可名之名是歪理邪说。
静,无欲观其妙,能认识分析;动,有欲顺其徼,可辩证践行。
道阴抱天,天阴抱地,地阴抱人,人女抱男。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有其运行规律(古称道),需要人们去探索。
人有动静,静为阴,动为阳。阴容阳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名,文字。【说文】自命也,从口从夕。。人们在夕阳下拌嘴并发明文字。
文字,【说文】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许慎意见明确:文,无声之万象,人脑之印象;文象被名有声音便称为字。
自命,人类自己对文字文理定义,也是对万物的命名,对万事规律的描述。
所以,无名时代人与猫狗一样混沌一片;有名之始,名与人成了万物之母!

下面是从前写的,供参考:
西纹法语法,语法法语言,语言法文字,文字法天象地物人行,天地人法道,道法自然!
文字之前人类还没有语言,不过是呀呀哇哇的信号声而已,与普通动物不会有多大差别。
江东猿猴驱逐野兽食用水产人口暴涨经历严重饥饿才从吃野生稻谷到种植稻谷进化为人。
种植是高级劳动,观天察地积累经验记录过程少不了要描描绘绘,一切都通过象形表述。
太阳月亮等文象被凝固了,但只能让人参观熟记,有人突然大叫,日!太阳就有称呼了。
晚上,大家对着月亮大叫着,各种声音都有,无法确定,就只能挑选几个少数服从多数。
独体的象形字一个又一个被命名,有人将几个独体字放在一起,大家心领神会注上声音。
多字合一为合体字,也即会意字。独体字象形,合体字会意。人类的语言开始趋向成熟。
语言逐渐成句成章,虽然会随群体变迁而变化,但即便丢失了文字,也已不可能再退化。
西纹是因西迁之民丢失文字而利用文字碎片标注语言的声音——即注音符号或称蝌蚪纹。

没有文字的动物都是低级动物,只有简单的声音信号。
信号多了没器物记载决不能传承,捕猎采摘无须语言。
越人水利稻作需记忆大量信息,所以才有了象,文也。
文多了同样难记忆,配上声音是字,便于记忆和传承。
字与字的合体,并孳乳出更多的字,字多为词乃至句。
象形文字:象,现象,物也;形,形状,质也。
形而上学与现象学合二而一之时才有大道之行。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合二而一时才有大道之行。

西方用文字碎片当作符号为残余的语言注音才三千年。
美洲土著完全丢失了文字,根本无以发展以致被残忍。
没有文字传承或符号注音,语言必然退化,源头何在?
不能相信西纹在这么短短几百年会出现这么多哲学家。
西方世界任何辉煌都是外来的,都没有源头而不连贯。
文字无须迷信,只要认识。文字是土巴巴农民的积累。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3-7-13 11:36:47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3 11:27
24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 ...

不可见得,此“物”为“人”也。。。。。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3 11:55:53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7-13 12:01 编辑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3-7-13 11:36
不可见得,此“物”为“人”也。。。。。


此“物”能“行”、“随”、“觑”、“吹”,还能“恶”、“损”、“益”。-------此之不是人还能是其他的何“物”呢?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3 12:59:43
47#:
俏丫儿啊,你将24#、29#、31#和42#这几章的文字表述定性为整篇《道德经》的道定性为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无关,你扪心自问可行、可信、可人吗?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3 13:04:27
通行本前38章有多层次、多角度、概念化、贯穿性、物内物外的道,你的一叶之见,可明泰山之高广远乎?{:soso_e120:}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3 14:58:24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7-13 15:00 编辑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3 12:59
47#:
俏丫儿啊,你将24#、29#、31#和42#这几章的文字表述定性为整篇《道德经》的道定性为社会属性,与自然属 ...


我言“此可为我立论依据之其一”,并未言及其余耳;

汝从何得知:我仅仅只是凭借此之一点,就推定、确认——
定性整篇《道德经》的道为社会属性的呢?



你何以会如此冒失噪动——轻率盖帽的呢?

是此论据对汝持有的观点造成了动摇的威胁吗?? ?     {:soso_e120:} 不认可是吧?咳!讨论学术问题还带有如此厚重的主观情绪的——你也是难得啊——!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3 15:03:10
冒失也不噪动,因之静候之二、之三...
我是认为,之一、之二、之三...之间不会自相冲突吧。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3 16:17:32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7-13 16:19 编辑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3 15:03
冒失也不噪动,因之静候之二、之三...
我是认为,之一、之二、之三...之间不会自相冲突吧。



“之二、之三...”是什么,我倒还未能详知之;

但“之一、之二、之三...”之间是不会自相冲突的,这倒是现在
可以就肯定地回复于你!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3 16:26:43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7-13 16:36 编辑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3 13:04
通行本前38章有多层次、多角度、概念化、贯穿性、物内物外的道,你的一叶之见,可明泰山之高广远乎?{:soso ...




你倒是登得高远啊—— 还明了泰山之高广远!     那你就说说
泰山何以高、广、远 ”的吧?

就是不要让脚下塌方啦,摔交——可是愈高愈重的,过头啦可能就怕承受不了喔!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3 16:46:53
荀况《劝学》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换个角度理解,为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三木成林,神灵自居”?
理论的构建寄于观点的圆融,需要“之一、之二、之三”的组合,仅凭“之一”难以支柱。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3 16:49:54
再论之:47#楼光有所引,未见所兴、所发,情理如何交融?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3 17:12:01
《道德经》颇为通用的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理论上已超越了儒学的“德行”观,也是老学以“德为道之行”纵横时空的应世理念。
兄所归结的道为社会属性,其实是经政安邦、治家济民的全部德行,当然也属于道的一部分。
神圣o俏丫儿 发表于 2013-7-13 17:31:38
本帖最后由 神圣o俏丫儿 于 2013-7-14 09:50 编辑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7-13 16:46
荀况《劝学》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



需要“之一、之二、之三”的组合,仅凭“之一”难以支柱。

可也!


在我眼里,遍地皆是,但要能入君等法眼,还得斟寻之!

然绝不会只有“
之一”,而缺““之二、之三”的组合 ”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