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天地关系图

发布者: 张延朋 | 发布时间: 2013-11-23 10:56| 查看数: 7237| 评论数: 63|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3-11-24 16:17 编辑

图中原理:

1.外盘为天盘,曰阴阳,即坤、震、坎、艮为阳来,乾、兑、离、巽为阴来;阳者,光也,阴者,暗也。艮、乾、兑、离为阳盛,巽、坤、坎、震为阴盛。
2.中盘为地盘,曰刚柔,即艮、坎、震、坤为刚来,兑、离、巽、乾为柔来。柔者,气也;刚者,形也。坎、震、坤、兑为刚盛,离、巽、乾、艮为柔盛。
3.太极图为天地关系盘,即天地互生。交叉线为互生的始点位置。阳来在天北,则阳盛在地南。阳在天为阳,在地为刚,地刚生天阳。如坤阳元在天盘北,盛极为刚在地南。而地南至刚又生阳元。其余类推。

4.天动地静,天动只因为开始,地静根因为成熟。始者,为动,动者即为用;成者,为静,静者为体。

5.天动顺行(阴阳顺时针),地成则为阳顺阴逆布。
天地结合图.jpg
补充:1.天盘卦序(时间顺序):坤6-1—震3—坎5—艮7—乾9-4—兑2—离10—巽8。
          2.地盘卦序(方位顺序):坤—震—坎—艮—兑—离—巽—乾。

——————————————————————————————————————————————
人体天地关系图
人体天地关系图.jpg

最新评论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3 10:57:14
警告:发表本图是为了证明寒心原创,仅供易理爱好者学习。此图原理不得用于个人利益,即以他人成果占位己有。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3 10:57:25
说明:
1.无论是天盘卦序还是地盘卦序,都有别于帛书易卦序。
帛书易卦序:乾、艮、坎、震、坤、兑、离、巽。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都不同于寒心的卦序。
2.无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都不同于寒心的卦序。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3 11:04:47
用此图理解《易经》彖辞、象辞易如反掌。

至于对利涉大川、密云不雨、西郊、东北散朋、西南德朋,以及刚柔、天中、日中等等理解太简单不过了。
乾坤客 发表于 2013-11-23 12:22:42
寒心,图画错了吧。八卦为何只有六个卦符?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3 12:35:06
六十四卦产生原理:
地盘不动,天盘旋转。

子时至午时,天盘顺时运行;坤阳元1为直符,子时直符在北,丑时在东北,其余类推,巳时直符在东南。

午时至子时,天盘逆行运转;乾阴元4为直符,午时直符在南,未时直符在东南,其余类推,亥时直符在东北。

注:在本帖,寒心习惯把十二地支作为计时顺序。在其他帖子,寒心说过十二地支作为方位运用。主要原因是受习惯使然。给读者带来理解困难,很是抱歉。

天盘地盘相交,产生了64卦。阳局32卦和阴局32卦。

阳局中:第一轮直符始静卦为坤(上坤天盘下坤地盘),坤始动,位移至地盘震、卦为复卦(上坤下震),依次师卦(上坤下坎)、谦卦(上坤下艮),泰卦(上坤下乾);第二轮直符卦为震,依次上震下坎、上震下艮、上震下乾、上震下兑。
第三轮直符为坎,依次上坎下艮、上坎下乾、上坎下兑、上坎下离;
第四轮直符为艮,.....
第五轮直符为乾。

阴局中:第一轮直符为乾4,天盘乾4从地盘坤位移至地盘兑,然后位移到地盘离、巽、乾;
第二轮直符为兑,依次从地盘兑位移离、巽、乾、艮;
第三轮直符为离........
第四轮直符为巽.......
第五轮直符为坤..........。。

总之,天盘为直符,阳局中,直符之首为坤1,依次震3、坎5、艮7、乾9;阴局中,直符之首为乾4,依次为兑2、离10、巽8、坤6.

天盘直符总是对应地盘与自己相同的卦序。即直符坤1对应地盘坤、震三对应地盘震,只不过阳顺布,阴逆布而已。

由此,天地之交产生了六十四卦。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3 12:37:04

卦是没错,就是为了直观,把艮和震、巽和兑容易模糊。

看看文字说明的顺序,就知道了。

这也是古人卦序,今人容易误看的根源了。

呵呵呵呵!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3 12:37:35
补充:1.天盘卦序(时间顺序):坤6-1—震3—坎5—艮7—乾9-4—兑2—离10—巽8。
          2.地盘卦序(方位顺序):坤—震—坎—艮—兑—离—巽—乾。

乾坤客 发表于 2013-11-23 12:44:31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3 12:37
卦是没错,就是为了直观,把艮和震、巽和兑容易模糊。

看看文字说明的顺序,就知道了。

还没错?你想让大家认卦时,一会儿从外向内看,一会儿从内向外看?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3 13:26:57
乾坤客 发表于 2013-11-23 12:44
还没错?你想让大家认卦时,一会儿从外向内看,一会儿从内向外看?

谢谢关注,支持。

是寒心制图不精心。

看图原则:

以东西线平分,上为南半,下为北半。

南部分,卦符外圈为外,内圈为里;
北部分,卦符里圈为外,外圈为里。

因此,很容易模糊些。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3 13:27:36
看样子,是得修复一下卦符号了。呵呵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3 15:30:14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3-11-23 15:48 编辑

古人很清楚天盘与地盘的记载方法。

天盘,通常用十干表示时间顺序,或者说是阴阳来的时间周期。
甲、丙、戊、庚、壬,为阳来,主坤阳元1、震阳小3、坎阳中5、艮阳大7、乾至阳9;
乙、丁、己、辛、癸,为阴来,主乾阴元4、兑阴小2、离阴中10、巽阴大8、坤至阴6。

同时,古人把十干赋予了五行属性。
传统易学以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而《黄帝内经》则把水类象于至刚、金类象于至柔。

寒心结合地盘坤6为至刚,乾9为至柔,得出:

癸阴,居于南,为水,为至刚;
庚阳,居于北,为金,为至柔。
由此展开:癸水生壬水,庚金生辛金,即至刚生阳元,至柔生阴元。

因此:壬——庚,是阳气发展过程;辛——癸,是阴发展过程。

再根据传统思维认识: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即得:坤1阳元为壬水,在地成至刚坤6癸水;震3阳小为甲木,在地成巽8乙木;坎5阳中为丙火,在地成离10丁火;艮7阳大为戊土,在地成兑2己土;乾9至阳为庚金,在地成坤4辛金。阳五行生成顺序正是:坤1壬水生震3甲木,震生坎5丙火,坎生艮7戊土,艮生乾9庚金。阳极则生阴,因此乾9庚金生坤4辛金。

阴生过程则逆行:坤4辛金生兑2己土,坤四辛金在天成乾9庚金,兑2己土在天成艮7戊土;兑2己土生离10丁火,离丁火在天成坎5丙火;离生巽8乙阴木,巽在天成震3甲木;巽生坤6癸水,癸水在天成坤1壬水。

因此,在地成形,是指阳生成地;在天成象,是指阴生成天。阳生地,则是顺行,即顺五行:壬—甲—丙—戊—庚;地生天,则是逆五行:辛—己—丁—乙—癸。阴阳合一周期则是:壬—甲—丙—戊—庚—辛—己—丁—乙—癸—壬。这是一个封闭式周期。其中水和金是自我生成,其余则不可以。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3 15:30:27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3-11-23 15:47 编辑


地盘,通常用十二地支表示方位分布,或者说是刚柔分布位置。

天阳来,而成地。成地则为刚。

来则为动,成则为静。因此,阳动有五生成,即阳元、阳小、阳中、阳大、至阳、阳静为刚。(至阳和阳静的区别,至阳已经发展为纯粹气体,但温度为热能,而阳静则是冷切后的纯粹气体)。同理,阴动有五生成,即阴元、阴小、阴中、阴大、至阴、阴静为气。

由此:这十二位置关系,用十二地支表示。

午,为气之静;
未,为阳元之刚;
申,为阳小之刚;
酉,为阳中之刚;
戌,为阳大之刚;
亥,为至阳之刚;
巳,为阴元之柔;
辰,为阴小之柔;
卯,为阴中之柔;
寅,为阴大之柔;
丑,为至阴之柔;
子,为形之静。

天地定位:子午定位,午位,气静为刚也;子位,形静为柔也。

换一句话说:

地盘坤、震、坎、艮卦位置,是未、申、酉、戌、亥、子位置,也就是天阳下地居住的位置。

而地盘兑、离、巽、乾位置,是午、巳、辰、卯、寅、丑位置,也就是地刚生天阳居住的位置。


总之,天盘与时间统一,其只是动态描述。地盘与空间统一,是动后而静分布位置。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3 15:48:55
《奇门遁甲》之所以有一定准确率,其突出天干作为天盘的作用,地支作为地盘分野作用。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阴阳遁局,分布不同。这一规律符合阳局顺行,阴局逆行原则。

明白了寒心的天地关系图,就明白了《奇门遁甲》的优劣。

本身天地关系图,就可以作为新的《气门遁甲》使用,当然,用法原则不用隐匿甲干,更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排局。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4 16:17:54
主楼新增人体天地关系图。配置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由此,可以真正明白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属性关系。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6 10:45:48
任何理论都必须经得起实践检验。
寒心很赞成这一句话,也是以此为目标。但寒心的实践侧重于医理应用和揭示《易经》卦爻辞、彖辞、象辞取理原理。

经过实践证明:先天后后天是有很大的缺陷的。


寒心就用本帖主图原理简单揭示部分卦爻辞涉及到的方位天象原理。
不足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

1.风天小蓄‘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占卜天气,以天盘时令为主。阳来地为刚,阴来地为柔。雨者,刚柔相济是也。坤1元(乾阳元)落地为至刚,坤六落地为至柔。因此:坎5落地为水,离10落地升为云雾。巽8升为密云(巽八比离阴),坤六则形成寒云,坤1阳元来地则下冰雹,震3为暴雨,坎为雨,艮为小雨,乾9为晴,乾4为晴,兑为晴转阴。

小蓄卦中,上卦为巽,为阴。其落地为升的云雾。是以不雨。

自我,指巽。时令所对应的方位是也。
南北线,平分东西,是以南北线为西郊。即正南为西之南郊,正北为西之北郊。
西郊,指方位,即地盘。
地盘为乾。

这个乾应指地盘正北的乾9位置。巽在地盘东北。所以自我,是指地盘的巽位置,西郊则是指地盘的乾9位置(西北的边缘)。

2.坤
东北丧朋,西南得朋。

天盘为坤,地盘为坤。

天盘为阴时。地盘为柔位置。

坤阴元(乾4)居于东南的边缘,坤6至阴居于东北的边缘。阴在地为柔。

而阳元落地居于西南的边缘。

对于阳而言,在东北丧朋,因为遇到至柔之坤。西南得朋,因为遇到至刚之乾阳元。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6 10:59:21
一个人出门办事,首先得面对天时地利甚至人和的环境。

天时,当然是指天气状况,即天运下降地的物性特征。

地利,是指地利状况,根据自身属性是遇到刚性阻碍还是柔性克制?

人和,则是指天地结合的程度。如:天时为阳来,则地利在刚位置,而自己又是办理光明向上性的事情,那么必然会顺风顺水,一切顺利成周。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6 11:14:35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3-11-26 14:46 编辑

风天小蓄卦的彖辞提到:“尚往也”,“施未行也”、“刚中”、“柔得位”。

阴来则阳往。阴为小,阳为大。

天时为巽,是以阴来阳往,是以“尚往也”。
巽阴未生阳,坤六为孕育阳元乾1,而巽八生坤六,这是量累积的过程。因此,虽然巽在乾位置,而对于阴生阳而言“施未行也”。

乾9在地盘,为北。
北为刚中。是指刚从正南偏西(西南郊区)的至刚为开始,而正北偏东(东北郊区)为刚亡,正北偏西(西北郊区)和正南偏东(东南郊区)是刚中,东南郊区的刚中则是衰亡的开始。是以“刚中”。

“柔得位”,则是指西北郊区的乾9极则变阴元。换一句话说,巽柔有根,且是强根。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6 11:22:58
总体一点,只要把握住:

天盘论阴阳,地盘论刚柔。

天阳下地,则是阳变刚;天阴下地则是阴变柔。

地刚上天,则是刚变阳;地柔上天则是柔变阴。

天盘是描述时间过程,即属性生成的顺序。体现圆形周期性封闭式,即原始反终。
地盘是描述方位分布,即刚顺布,柔逆布。体现了曲折分布原则。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7 09:37:18
天阳下地,则是阳变刚;天阴下地,则是阴变柔。

地刚上天,则是刚变阴;地柔上天,则是柔变阳。

————————————————————

这一总结语,是天下所有事物不二法则。无论人体器官和组织结构演变,以及万物生生死死,都是这一规律。

刚者,质地坚硬。
柔者,松而散也。
阳者,光之明也。
阴者,夜之暗也。

天阳来地,万物成体而坚固。
天阴来地,万物散而萧杀也。
地刚来天,阴而寒也;
地柔来天,阳而暖也。

是以:骨、筋、肉、皮、毛细、毛,为地刚,其变生阴而寒也。
气、脉、血、津、膜、髓,为地柔,其变生阳而暖也。

骨,为至刚也,其至寒也;
毛,其寒止也;
气,为至阳也,其至热也;
髓,为至柔也,其热止也。

气毛同位,骨髓同体。

气,甘也;毛,淡也;
骨,苦也;髓,咸也。

是以,苦咸,寒性也;甘淡,热性是也。

——————————————————————————

毛动生肺,是地刚生天阴也;肺动生气,是天阴生地柔也;气动生大肠,是地柔生天阳也;大肠动而生毛也,是天阳生地刚也。

阳弱,乃地刚强也。
阴弱,乃地柔强也。

若:毛盛,毛淡味属性强,淡克制甘,是以地气不升,大肠弱也。而毛盛,则肺阴强,饮食多淡寒味,杀肺所生之甘温,是以气弱且滞。

是故:气弱之人,乃毛寒也。毛刚所生阴克制气柔所生之阳,是以天阳大肠乃枯,最终环扣链条已断,病重乃至亡也。

其余类推。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8 19:37:42
天地结合图.jpg 人体天地关系图.jpg 主图修正
修正原因:在天盘阴卦演变中,阴卦本身顺序应是:母坤、长女巽、中女离、幼女兑。但根据阴逆生原则,已经分布为坤母、兑幼女、离中女、巽长女。而主图的地盘没有逆分布。所以更正为如下图,经过合并,图中大道至简。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9 09:19:06
本帖最后由 张延朋 于 2013-11-29 18:23 编辑

主图修正了地盘卦序,把兑与巽位置挑换。

从图中不难看出,卦序只有一个,即:坤——震——坎——艮——乾——兑——离——巽。

天盘,只不过是事物属性的起始点;
地盘,只不过是事物属性的成熟点。

起点和成熟点,是对立方位。


——————————————————————————————————

阴卦逆序生成,体现了“先生后死、后生先死”的发展规律。

乾9最后生,且是最先死,即发展为坤4,;艮在坎后生,且是死于坎前,即艮发展为兑2,坎发展为离10,震是长子,三子中第一个生成,且是最后一个死亡。即震发展为巽8。乾父阳元,是阳首,且是最后一个死亡,发展为坤6。

坤6是柔道最后一个生成,且是第一个死亡,即发展为乾父阳元。

因此:坤6与乾1互生;乾9与坤4互生。
《易》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毁。则易亡矣!

呜呼,古人何其的聪明!
一个阳顺阴逆,归纳总结了事物“先生后死,后生先死”的发展定律!

试问,近2000年来的易理家,为何就不如古人呢?

一个先天八卦和一个后天八卦,导致易道江河日下。越来越沉浸于神秘的色彩中。

易之理,大道至简。
乾坤各半,于天谓之昼夜,于地谓之刚柔。昼之道,成男生三子;夜之道成女生三女。
男顺女逆。阳道始于父乾,生长子震、中子坎、幼子艮,不成气候的乾9(出生即死,是以不成气候)。

阴逆,是因为阳先死所生之阴最弱。阳最后死,则所生之阴最强。即:阳亡伴随阴生。阳越早阴越强,阳越晚,阴越弱。
是以乾9死生坤4阴,弱;艮生阴显、坎生阴动、震生阴强,父乾1生坤6阴最强。



这是多么简单的易理啊!

而后人竟然不识,沉浸于阴阳错乱的先天八卦,刚柔杂交的后天八卦。还称之为先天为体为理气,后天为用为方位。依次理出的气和定的方位有用吗?

寒心负责任的说:所有术数和风水,只要不用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只需以阴阳五行理论即可。
换一句话说:先天后天的卦符号和卦名只是摆设,根本没有把卦符图的内涵和阴阳五行统一起来。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1-29 19:20:55
讨论帖:

看到一部分人赞许先生的观点,寒心就花点时间逐一批驳一下,不妥请指正!

——————————————————————————————————————————————————————————————

首先:无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都不能反映“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演变规律,同时也不按照量变到质变的演变定律。(先天八卦论生成,老父老母生六子是也!以地球为太极点,就是地球的生成过程,乾1兑2离3震4,是先天八卦的逆数,正好和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逆转一样,非常符合自然,先天八卦也为地形地貌的理论演绎生成过程,古人用于预测和建造的风水理气上,故先天八卦体现空间:而后天八卦,是演绎方位和时间,春夏秋冬为顺时针,这个学易的人都知道,在此不想多说。先天的空间为逆转(阴),后天的时间为顺行(阳),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互相纠结,永不分离的时空,这个古人已经知道了。这个空间的一阴一阳,难道不是我们苦苦探索的道?)

1.先天八卦论生成,老父老母生六子是也!
这句话很正确。但前提是,先天八卦的生成顺序是如实地反应六子生成顺序吗?并非然吧!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我们学易的人都知道:震为长子、坎为中子、艮为幼子;巽为长女、离为长女、兑为少女。乾为父、坤为母。《易经》曰:乾为万物滋生、坤为万物滋始。再结合《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为天、坤为地。天定定位”。还结合“阳道顺行,阴之道逆行”、“天德不可为首(首者,始也,即天开始的时候)”。我们把这些信息综合归类不难得知:一周分二,即天和地,或者乾和坤。

由此:乾、震、坎、艮,是乾道(或天道)依次生成的顺序,也体现了阳道顺行;坤、兑、离、巽,是坤道(或地道)依次生成的顺序,体现了阴逆生的过程。
结合天地定位,天德不可为首,以及乾首是坤成熟极致后的反生体。
因此:天首藏于坤,地首藏于乾。
即得:坤1——震2——坎3——艮4——乾5——兑6——离7——巽8——坤1,是一个封闭式的发展周期。其哪里是“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的发展顺序。

2.以地球为太极点,就是地球的生成过程,乾1兑2离3震4,是先天八卦的逆数,正好和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逆转一样,非常符合自然,先天八卦也为地形地貌的理论演绎生成过程,古人用于预测和建造的风水理气上,故先天八卦体现空间:
这个怎么就符合地球的生成过程了呢?宇宙所有万物都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没有量的累积,哪有质的变化?乾为父,可以为阳之首,但由乾父之阳突然生成阴兑2、阴离3(也许你会说离为阳,但必然违背《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以及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的定律),最后才生成长子震4,由阳跳跃阴再到阳,这符合“量变到质变”或者说物极必反的原则吗?如果说这里的乾为盛极则变,可以发展为阴,但阴之首为坤(也可以藏于乾),再逆向发展为兑2、乃至量变累积到离3.再量变累积为巽4.最终阴成而为坤5(阴盛极),阴盛极才能发展为乾阳父首,依次震阳累积为坎、再累积为艮,最后累积达到最大值的乾天,最终阳极则变才生坤阴之首,这才是一个封闭式的周期性循环往返过程(体现原始反终)。
而先天八卦竟然打破阴阳量变顺序,违背《易经》系辞“通则久,穷(极)则变”的定律。

这么大的常识错误,竟然无人思考反省,甚是哀哉!

3.先生搞出了“故先天八卦体现空间”,又说“而后天八卦,是演绎方位和时间,春夏秋冬为顺时针,这个学易的人都知道,在此不想多说。先天的空间为逆转(阴),后天的时间为顺行(阳),组合起来就成了一个互相纠结,永不分离的时空,这个古人已经知道了。这个空间的一阴一阳,难道不是我们苦苦探索的道?”
寒心请教先生:空间和方位有什么区别,如何应用?后天八卦为时间和空间,而先天八卦是否有时间属性,如果没有,其是否还属于理气?“气之来临”过程是否可以用时间记载?
如果可以,先天八卦到底和后天八卦有什么区别?

先生的这句话,是否有矛盾?还望不啬赐教!

——————————————————————————————————————————————————————————————————————


其次:无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都不遵循“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分布原则,同时不体现“物极必反、原始反终”的特点,更不体现曲折性发展和螺旋式发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体现在后天八卦上,我们学梅花易数预测的易友都知道,在此不再啰嗦。)

后天八卦根本没有体现“物以群分、方以类聚”原则。

我们知道:乾、震、坎、艮为阳,在地为刚;坤、巽、离、兑为阴,在地为柔。

在天时,白昼为阳,夜晚为阴。阳来自正北。阴来自正南。
因此:时间子时——卯时——巳时,是乾阳元(藏于坤)、震、坎、艮依次量变累积的阳来,体现“通则久”,乾处于午时,标志阳累积达到极致,开始“穷则变”;午时——酉时——亥时,是阴坤阴元(藏于乾)、兑、离、巽依次量变累积的阴来,体现阴的“通则久”,坤处于子时,标志阴累积达到极致,开始“穷则变”。总过程,阴阳各一半,体现了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规律。

而阴阳下地则为刚柔,阳来地顺布,因此子时的阳下地在南为至刚,南——西南——西——西北——北,为刚依强弱布局;南,是乾父刚所在,西南是长子震刚所在,西是中子坎刚所在,西北是幼子艮刚所在。
同理,天阴下地为柔,阴时来自午时,其逆行分布。也就是说北——东北——东——东南——南,是柔依强弱而分布。

这才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规律。

而后天八卦,坤为西南、乾为西北,如此乱局情以何堪?那能称得上“刚居于一半、柔居于一半”的“物以群分、方以类聚”的居住格局。

————————————————————————————————————————————————————————————————————————————


再次:无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都不能解读《易经》卦爻辞、彖辞、象辞。(无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都是单卦。而《易经》卦爻辞、彖辞、象辞,都是两个卦的组合卦。这个不能相提并论!)

如果单经卦,不能用于解读《易经》原文,古人画个卦符图做什么?岂不是画蛇添足,图个摆设?


最后:先天八卦既然是描述气候规律,即时间特性。但八卦卦序反映了周期封闭式循环发展特性了吗?后天八卦以方位为主,但其反应出“先生后死、后生先死”的发展规律了吗?(请易友再去深讨下,先天八卦是不是描述气候规律的时间特性?)

寒心说过:先天不用于时间,又如何为“生成顺序”。

生成顺序,本身就是时间的替代名词。


——————————————————————————————————————————

上述,就事论事,寒心对先生没有任何个人意见。不妥之处,可以指正,谢谢!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2-11 15:00:11
2013年12月11日再次修正。
八卦卦序不变,医理改变。
(完美定局版)人体天地关系图 拷贝.jpg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2-11 21:55:18
(完美定局版)人体天地关系.jpg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2-21 12:12:24
人体天地关系图v1-1.psd.jpg 人体天地关系图v1-2.psd.jpg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2-23 10:30:13

图中作了细微修正。
1.还原阳路径为:膀胱-胆-胃-小肠-三焦-大肠;以及阴路径:肺-心包-心-脾-肝-肾。

即:遵循人体经络路径。膀胱和小肠,为太阳,标志阳开始。其中,膀胱为阴中阳的太阳;小肠为阳中阳的太阳。
胆和三焦,为少阳,标志阳中。其中,胆为阴中阳的少阳;三焦为阳中阳的少阳。
胃和大肠,为阳明,标志阳盛。胃为阴中阳的阳明;大肠为阳中阳的阳明。

阳,始于冬至,旺于夏至。其中: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为阴中阳;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为阳中阳。
小寒大寒和清明谷雨是太阳(太者,始也,初也),立春雨水和立夏小满是少阳,惊蛰春分和芒种夏至是阳明。

肺和脾,为太阴,标志阴开始。其中肺为阳中阴的太阴,脾为阴中阴的太阴。
心包和肝,为厥阴,标志阴之中。其中,心包为阳中阴的厥阴,肝为阴中阴的厥阴。
心和肾,为少阴,标志阴之盛。其中,心为阳中阴的少阴,肾为阴中阴的少阴。

阴,始于夏至,旺于冬至。其中: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为阳中阴;寒降-霜露-立冬-小雪-大雪-冬至,为阴中阴。
小暑大暑和寒降霜露为太阴;立秋处暑和立冬小雪为厥阴;白露秋分和大雪冬至为少阴。

2.增加出土的清华竹简人体图。便于观察天时和地理的起始位置。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2-23 11:13:46
言不尽意,一图示简。

——————————————————————


如果从未学过易理以及现代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之人,只需要学习内经以及寒心所做之图,理解中医则是易如反掌。仔细揣摩,一定得道。
图中标识了药性与阴阳、人体脏腑之间的对应关系。

只不过传统的中医药味只有苦酸甘咸辛五味。其远远不能反映真实的阴阳变化之道。

寒心图中,把传统的甘味细分为四类,即淡腻甘甜。把辛细分为辛臊香三类,苦细分为焦苦二类,酸分为酸涩二类。共计合并为12类药味属性。

甘分为四类中,淡腻为阴,甘甜为阳。淡者,利水润肺也。腻者,滋腻补脾是也。甘者,益气润肠也。甜者,建中和胃也。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2-23 11:14:05
为什么说肝和心包为厥阴呢?

主要是依据肝所处的时令能否含有阳而决定的。

肝所统的时间是:霜露和小寒。这30天,是没有阳的。阳闭合于秋分。阳始于冬至。

所以作为阴最强的肾,在冬至生阳,命名为少阴。即阴逐渐转化为阳的含义。

为了统一三阳三阴每一组的命名,对称好记。所以,心包虽然有阳,但也跟随肝命名为厥阴。

厥阴的含义由此明晰了,就是独阴无阳之义。
张延朋 发表于 2013-12-28 13:06:31
十二长生论

十二长生,是指以人一生简略为胎、养、长生、沐浴、冠带、临宫、帝旺、衰、病、死、墓、绝为一个封闭式周期的演变过程。

这个长生论与阴阳演变周期有关吗?

答案是肯定的。太有关系了。

且看寒心天盘卦序:坤-震-坎-艮-乾-兑-离-巽,包含了十二个脏腑关系,即:膀胱-胆-胃-小肠-三焦-大肠-肺-心包-心-脾-肝-肾。寒心用十二长生符号代入人体脏腑关系,即:膀胱长生、胆沐浴、胃冠带、小肠临宫、三焦帝旺、大肠衰、肺病、心包死、心墓、脾绝、肝胎、肾养。

这一十二长生,是阳元乾1一生的演变。

我们再把乾阳元演变周期代入阴阳演变周期。
1、二分式的阴阳周期。
阳:膀胱长生-胆沐浴-胃冠带-小肠临宫-三焦帝旺-大肠衰,为阳半。
阴:肺病-心包死-心墓-脾绝-肝胎-肾养,为阴半。
2、四分式阴阳,即二阴二阳。
阴中阳:膀胱长生-胆沐浴-胃冠带。
阳中阳:小肠临宫-三焦帝旺-大肠衰。
阳中阴:肺病-心包死-心墓。
阴中阴:脾绝-肝胎-肾养。
3、六分式阴阳,即三阴三阳。
(1)阴中阳
太阳:膀胱长生。
少阳:胆沐浴。
阳明:胃冠带。
(2)阳中阳
太阳:小肠临宫。
少阳:三焦帝旺。
阳明:大肠衰。
(3)阳中阴
太阴:肺病。
厥阴:心包死。
少阴:心墓。
(4)阴中阴
太阴:脾绝。
厥阴:肝胎。
少阴:肾养。

通过十二长生的演变与阴阳对应,不难得知:

作为阳元乾1,一生的发展变化尽在十二长生变化中。
即阳元,生于小寒,临宫于春分,衰于夏至,墓于秋分,养于大雪。同时,其长生与病,是对冲关系。

————————————————————————————————————————

又比如:坎阳的十二长生论,以胃阳为生时,则:坎胃阳生于胃、沐浴小肠、冠带三焦、临宫大肠、旺于肺、衰于心包、病于心、死于脾、墓于肝、绝于肾、胎于膀胱、养于胆。以小肠为长生时,则:坎小肠太阳生于小肠、沐浴三焦、冠带大肠、临宫肺、旺于心包、衰于心、病于脾、死于肝、墓于肾、绝于膀胱、胎于胆、养于胃。
其余依次类推。

十二长生论对于中医理论有用吗?
太有用了。
根据强者显,弱者藏的定律,人体脏腑器官强者必显,显者为病痛之壮,弱者则相对不显。
比如尿毒症,是肾脏强而显现的痛情。
肾器官为少阴。其病在大肠、死在肺、墓在心包、绝在心。
因此,大肠是弱者,而不冲克肾少阴。

所以,尿毒症是大肠阳明太弱,少阴盛而为阴毒肆掠。
治理原则,就是要补大肠之母三焦以及大肠本身,加之辅以肺。弱者补后,能够克制肾阴,则阴阳平衡。
这就是《内经》的经典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肾病则治阳大肠。

123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