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柔弱胜刚强

发布者: 希夷生 | 发布时间: 2014-5-10 09:59| 查看数: 72823| 评论数: 151|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5-11 08:06:49
你在28-30#楼的回复颇有深度,我现在马上要外出,下午回办公室再与你论理.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5-11 15:39:28
刚柔观,无论是易学还是道学,都是其理论体系中不可违避的支柱,但两者因为学说构架、角度及广深度、精微度有所不同,面对同一形象空间而不同的时间及价值取向,其受与所授者的效果尚存层次性和主观性差异。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的三大本质之一“变易”,主要是通过天道阴阳变化之气“动静有常”而成地道“刚柔相摩”之形,从而明人事吉凶,“吉凶者,得失之象也”。
而老子的刚柔观更多是以无为、有为去驾驭,其结果趋向强弱、上下的不同境界,而其过程、效运,从不同主体、客体皆服从于“无为之有益”。试解如下:
原则:《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过程:《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效用:《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结果:《老子》:“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具体解释暂不展开。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5-11 17:13:03
另外,易之刚柔追求平衡相济,而道之刚柔则强调强弱.大小的哲理层面的归结.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2 08:32:38
呵呵!如何至无为?不过平衡相济。C点是至美之地,是万事万物的至高追求,称之为善。老子曰:无为!
易是“全维度”的发展,万事万物照它的规则一丝不苟的履行。也就是从A到B这个过程,是按照易的规则“全维度”的前进,这是世界发展的真实面目。而道就从这个全维度里面找出一条简洁的“线”路来为以后的复过时更方便,这是道诞生的前因!
刚是柔之基。弱是强之基。无刚也就无柔。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5-13 07:20:01
以点、线去说服哲学层面的概念,虽有新意,仍显机械。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3 11:01:55
是点、线、体!这是世界的本质,不管是事还是物都是如此。所谓的哲学不过是先人对这个世界的瞎子摸象{:soso_e100:}
俺觉得作为对立面您应该更有力点,您现在都是在表面挠痒痒{:soso_e113:}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5-13 11:57:48
事物在运行过程中每一阶段会有表象与本质的刚柔、强弱、大小等对比,两者的变化或趋同、趋反、趋近。而你的ABC三点皆是极端的映照,且这极端是指表象的极端还是本质的极端,是混二为一的概念重叠。比如每一阶段表象的“刚”且且是本质的“弱”或“小”,这在点线理论中无法区别或易混同。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4 07:11:59
表象与本质!表现只是你的表象,本质才是世界的本质。怎么将表象的“我”与本质的世界同步请看道德经的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刚”“弱”或“小”都是你的表象,本质是什么?势也!俺那个图中用强来代替。虽然这个代替不十分准确,但对于现代人的理解来说俺还是写成强。您不知道现代的中国人对汉字的理解有多操蛋{:soso_e113:}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5-14 07:31:09
老子讲"名,可名,非常名。",而你对汉字的操蛋感正赶老子那条道而去.接下来是否公布另80章的80幅点.线图?{:soso_e120:}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4 10:23:01

不一定!要看能否适合。
"名,可名,非常名。"并不是随便的命名。
俺对汉字的操蛋感,俺觉得您肯定指不出来{:soso_e100:}

力度!力度啊!(俺是不是太狂了{:soso_e144:})
跑题 发表于 2014-5-17 15:40:32
楼主这图绘制的标准是什么呢?
或者说,将图中的“刚”“强”用“柔”“弱”分别代替,那么结论就相反了。
跑题 发表于 2014-5-17 16:03:42
25#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0 12:41
呵呵!您根本不知什么是德而已

以道解易的角度:“德”是“器”,治国之术。


28#
您这句话犯了好多错误!
道、易、德、器是什么您根本很模糊,只在瞎子乱摸
易是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则。规则不等于道。众多的规则中寻找”同性“的规则从而被归纳成道。
那么什么是道?道是万事万物从A进化到B的必经之路。这个路是由什么构成?易也!
所以不存在以道解易这个事!但存在以易解道,也只能以易才能解这个道。
当你达到B点独领风骚、一览众山小时,前方的路还怎么走,这就要说到“德”了!是继续望刚强走?过刚易折!物极比反!这不是老子说的,而是这个世界的易所规定,被世人屡验不误的规则!老子说了还是不算的既然再刚强不通,那么前方的路该怎么走才能使自己更强大呢?通过实践证明走阴柔!在你拥有刚强后再走阴柔将使你更强大,这是被实践所证明的可行之路,也是便有了道德经的诞生。开启了春秋时的启蒙之路!
所以道走阳刚,德走阴柔。
至于“器”,你走的路跟你手上的杯子有什么搭界的吗?


感觉好像28#的话里“有些错误”。

1、以道解易的“道”,并不是“道可道”的道,而是指道家的理念,正如以佛解易中的“佛”,并不是指某个“佛”。
2、柔弱胜刚强,是以世人好争为前提的。如果说“在你拥有刚强后再走阴柔将使你更强大“,那么是不是说“在你拥有阴柔后再走刚强将使你更强大”?那么是否可以说“刚强胜柔弱"?
3、路与杯子的比喻不恰当。形上者为道,形下者为器,器之具体表现乃德。以走路为例。之所以能走,是因为有个无形的道在起作用。而道作用在走路这一单一的事上,此时称之为器。至于具体怎么走,则表现为德。蛇有蛇途,狼有狼踪。这蛇途、狼踪,便道、器之下不同的德了。人们研究道,便是为了寻找适宜的德,即寻找最适合做事的方法与方式。

比较认同古越兄的看法。
跑题 发表于 2014-5-17 16:07:36

关于5楼的图,在下也有疑问吗,如果小草不争,小草早就死了吧。最起码草得争阳光,争水。
这里如何解释“无为”与“不争”呢?哪位高手可以给具体谈谈?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5-17 16:49:10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4 10:23
不一定!要看能否适合。
"名,可名,非常名。"并不是随便的命名。
俺对汉字的操蛋感,俺觉 ...

自负者,强人之难也。{:soso_e120:}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8 07:05:29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5-17 16:49
自负者,强人之难也。

能够自负也是不错的。正是“勇”的诞生了!
至于是不是强人之难那只是对方的感受和局限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銀子 +30 功勛 +5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 30 + 5 一人一世界,一物一老子。

查看全部评分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8 07:18:03
跑题 发表于 2014-5-17 15:40
楼主这图绘制的标准是什么呢?
或者说,将图中的“刚”“强”用“柔”“弱”分别代替,那么结论就相反了。

标准是“生”!
所以不存在将图中的“刚”“强”用“柔”“弱”分别代替{:soso_e100:}
还有就是刚和柔不是对立面,而是父与子的关系,是进化。所以说“生”。弱与强也是如此。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8 07:52:03
跑题 发表于 2014-5-17 16:03
25#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0 12:41
呵呵!您根本不知什么是德而已

1.道就是道。何来道家的理念?那只是的您的局限。后来有了道家和儒家的分辨,也不过是道家注重寻道,而儒家注重取德之的区别!
2.您还是没分别刚强和柔弱的关系。没有刚强哪来的柔弱,没有柔弱哪来的阴柔。没有刚强剩下的只有弱。请分别弱和柔弱的区别。弱是A,柔弱是BC。所以不可能存在“在你拥有阴柔后再走刚强将使你更强大”?这是倒退不是前进!
3.因为您跟古越相同将“德”神奇化了!“德”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走,是因为有个全能的易在起作用。而道作用在走哪个方向最快捷最平安最快乐。踩在脚下的路此时称之为器。对于走路不存在德!人们研究道,便是为了寻找适宜的道,即寻找最适合做事的方法与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才诞生了“德”。俺那句话少打了几个字应该是:“至于“器”,你走路的方向跟你手上的杯子有什么搭界的吗?”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8 07:57:43
跑题 发表于 2014-5-17 16:07
关于5楼的图,在下也有疑问吗,如果小草不争,小草早就死了吧。最起码草得争阳光,争水。
这里如何解释“ ...

呵呵!俺觉得小草对于上下:于泥土必争,这是生命之战。于空气不争,这是无所谓所以不战。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5-18 09:41:41
48#楼:土能厚德载物,唯其无私才成其大。小草是人道观中修行者,“无私,故能成其私”,属于“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跑题 发表于 2014-5-18 12:42:09
希夷生   46#  

“生”。“父子”。
还请先生继续解答一下:刚这个父是从哪里来的?

且先生也未诠释图是如何做出来的,仅仅一个“生”字还不足够。
跑题 发表于 2014-5-18 12:58:38
希夷生   47#

1、以“大道”解易?没有这个说法。因为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所谓的“大道”。“以道解易”这个说法,从过去到今天,只能表示以道学解易而已。王弼《周易注》,以道解易。《易经证释》,以儒解易。
当然,也可能在下理解错了古越兄的意思。

2、主楼之图,在下看来,不是反映,而是定义。

3、先生对德的理解,正如对器的理解。杯子是器皿的一种,但杯子不是相对于道的器”。
”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不知丧“,这就是”器“。一味逞刚,一味妥协,这就是”器“。
”君子不器。“”不器“,也是一种”器“。
跑题 发表于 2014-5-18 13:07:28

感谢二位的解答。
只是感觉意犹未尽。


希夷生  48#
农民年年锄草,草年年不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之所以能够如此顽强,在下感觉很大因素即在于草之无为,但又很难理解,所以有问。而先生的解答显然认为野草有”争“与”不争“的两面。

古越中兴  49#
话是这么说,只是范围有点大。”“无私,故能成其私”“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这同样可以用于解释其它事物上,非单针对于野草。而明显的是,“无为”、“不争”在面对不同的个体时,应当对应着不同的具体解释。

评分

参与人数 1功勛 +5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5 这个,正解。

查看全部评分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5-18 15:46:17
[“无为”、“不争”在面对不同的个体时,应当对应着不同的具体解释。]善也。
在小邦中“无为”,个体之间会有差别,人其无私,也成就私,人既能创造,也能享受物质生产,“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社会发展比较平衡。
而在外邦也能“有以为”地追求“无为”,比如范蠡,虽贵为上将军,但处事则“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故会有功成身退之举。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9 07:23:11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5-18 09:41
48#楼:土能厚德载物,唯其无私才成其大。小草是人道观中修行者,“无私,故能成其私”,属于“下德无为而有 ...

土能厚德载物,唯其无私才成其大。”
您这么说小土同意了吗?
您怎么知道小土不是在痛苦挣扎呢?
不要将自己的yy当成现实好不?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9 07:27:17
跑题 发表于 2014-5-18 12:42
希夷生   46#  

“生”。“父子”。

从无而来,随复而生!复这个字其实是整部道德经的灵魂!
如果您觉的“生”还不够,那我就无话可说了{:soso_e100:}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9 08:48:15
跑题 发表于 2014-5-18 12:58
希夷生   47#

1、以“大道”解易?没有这个说法。因为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所谓的“大道”。“以道解易”这 ...

1.大道,成大之道也!以道解易,俺认为是本末倒置,不可理喻!
2.您还需要同步而已!{:soso_e100:}
3.俺觉得”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不知丧“,这是未”器“。”明进而知退,明存而知亡,明得知丧“,是谓”器“也。何谓器,将有化无也!如一楼图,“知进而不知退”是走AB段,是万事起步应该走的必经之路。是摸着石头过河。复过之极,到达B点而知退也有好处,故明进而知退,故走柔弱BC段,至C点是谓成器!君子不器,C点是终点也是起点,新的历程拥着“明进而知退”的器往前走,至B点也就诞生柔弱BC段,谓“不器”!比如:顶撞老师的人是“知进而不知退”,是未成器。知道顶撞老师是不好的,是“明进而知退”,是成器。知道这件事是老师错了,也知道顶撞老师是不好的,但虽千万人,吾往矣!是谓不器!
所谓大义之处,吾比往。所求不过自己利益而已!后世yy徒将此渲染成大公无私,不过是居心不良而已!将人往坑里带(呃!跑题了)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9 08:56:38
跑题 发表于 2014-5-18 13:07
感谢二位的解答。
只是感觉意犹未尽。

什么是无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这里不是说的明明白白的吗?跟小草的年复一年的生存有什么搭界的吗?
无为针对的是有事。比如您用筷子无事,那就是您会用筷子,也就是您对用筷子无为了。至于您拿筷子做什么用那是另一回事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9 08:59:41
又比如:比如范蠡,虽贵为上将军,但处事则“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明范蠡处事未能无为,如无为必定举重如轻,潇洒自如{:soso_e100:}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4-5-19 17:44:19
希夷生 发表于 2014-5-19 08:59
又比如:比如范蠡,虽贵为上将军,但处事则“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明范蠡处事未能无为,如无 ...

你这是牵强.
君子旷远豁达,处艰而谋远,戒盈而新成----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泊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大竹 发表于 2014-5-19 19:09:35
本帖最后由 大竹 于 2014-5-19 19:11 编辑

我看了很多关于柔弱胜刚强的解释,都十分牵强,不是将柔弱,刚强理解太死,就是忽略了刚强在道德经中两种含义,一种强大暗指强盛而持久,一种强大暗指暴虐而短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