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庄子的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

发布者: 千江有水 | 发布时间: 2008-11-3 08:31| 查看数: 5524| 评论数: 10|帖子模式

  昨天,也就是2008年11月2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的《庄子》研究专家尚学峰教授来到了广东省江门市。我们有幸请到了他来我们学校讲学,我也很荣幸地做了主持。讲座从晚上七点半持续到十点,气氛非常好。在征得尚教授许可的情况下,我把他的讲演稿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跟大家共享。(千江有水  2008 11 03)
庄子的人生境界与艺术境界


北京师范大学    尚学锋


一、庄子的人生探索
?庄子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齐物论》)
?人与社会的冲突
?“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戴刑具的人)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
?人的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的矛盾
?
通向精神故园之旅《庄子》的艺术境界之一
?《庄子》一书所探讨的核心是人生问题,它所关注的对象是人,是人的生存状况和人生自由,围绕这一主题,庄子深入分析了人类所面临的两大生存困境:在此基础上,他又描写了他所追求的精神自由的境界以及达到这一境界的具体途径。这些内容恰恰是文学所要表现的主题。

1、品味人生    体验自我生命
?《知北游》: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
·《外物》:涸辙之鲋
《大宗师》: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门,则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子舆入,曰:“子之歌诗,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前人称《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刘鹗《老残游记自序》)

·庄子对人生的追问: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也!……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至乐》)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齐物论》)
·清代胡文英说:“庄子最是深情。人第知三闾(指屈原)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胡文英《庄子独见·读庄总论》)

2、精神探索者的心灵世界
?《徐无鬼》: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徐无鬼》:
“子不闻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 鼬之迳,踉位其空,闻人足音恐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謦咳其侧者乎!”
·《山木》:
·“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少君之费,寡君之欲,虽无粮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涯,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返,君自此远矣。”
·“若讲庄子是诗人,还不仅是泛泛的诗人。” “他是一个抒情的天才。”“庄子的著述,与其说是哲学,毋宁说是客中思家的哀呼;他运用的思想,与其说是寻求真理,毋宁说是眺望故乡,咀嚼旧梦。”“他这思念故乡的病态,根本是一种浪漫的态度,诗的情趣。”(《闻一多全集》卷二《古典新义·庄子》)

二、庄子的人生追求之一:齐物摆脱精神的束缚
从事物的相对性来否定它们的差别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善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庄子·秋水》)
“自其异者观之,则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观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德充符》)。

破除成心与成见:宋人的失败;有用与无用。

·从事物的同一性来否定它们的差别: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齐物的实质是精神的解放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精神解放与庄子的艺术境界
·1、宏观考察的视野
·突破生活时空的局限
·《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秋水》河伯与海若、井蛙与海鳖
·《则阳》:触蛮之争

·2、多维分析的角度
·小知与大知
·齐物论:泰山与秋毫
·克服成见与成心
·宋人、惠施、尧与四子
·德充符:“闉跂支离无脣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甕盎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德充符: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数十而未止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而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是何人者也!”

?3、逆反型的思维方式
?怀疑、否定、从反面看问题,追求至高无上的境界。
?庄子见空髑髅,丽姬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无用之用、不言之辩、至乐无乐
?不射之射: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田子方》)

三、庄子的人生追求之二:游心物外,获得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齐物论》)
?: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而养中,至矣。:(《人间世》)
?: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大宗师》)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广垠之野。”(《应帝王》)
坐忘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心斋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人间世》)
朝彻  见独
?“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大宗师》)

游心与庄子的艺术境界
?1、与化为一的精神境界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列御寇》)

?2、忘怀功利的审美境界
?“忘”与审美的超功利性
?庄子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从中发现诗意
?濠梁观鱼,审美之境

?3“与物为春”的物化境界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达生》)
?庖丁解牛,物化之境

评分

参与人数 1功勛 +10 收起 理由
浪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千江有水 发表于 2008-11-3 08:35:16
在准备接待尚教授的时候,我发现网上几乎搜不到有关他的信息,所幸他有一位研究生在五邑大学任教,从她那里我们得到了很详细而珍贵的信息,也与大家共享。
尚学峰简历


       尚学峰,又名尚学锋,男,1953年生于北京。1969年中学毕业后去吉林省插队。1971年分配到吉林油田工作。197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6年研究生毕业,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自1986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工作,1995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研究生期间师从郭预衡教授研治中国散文史。博士研究生期间师从聂石樵教授研治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现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科研。研究专长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和中国散文史、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史。为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开设的课程有: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散文史、《庄子》研究、《史记》研究、汉赋研究、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散文研究等。1998年至2000年曾在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课程,2003年在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并讲学,2002年以来曾五次在新加坡开放大学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散文课程。



尚学峰主要著作、论文目录


著作
《道家思想与汉魏文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独*立完成。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合著。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华书局,1996年1月出版。合著。
《庄子》,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独*立完成。
《古代文学中人物形象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合著。
《中国散文》,新加坡管理学院,2001年月1月出版。独*立完成。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合著。
《后汉书故事选》,学苑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独*立完成。
《古文名著串讲评析·书信编》,学苑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合著。
《历代名赋金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3月出版。合著。
《中华历史通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3月出版。合著。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汉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合著。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湖南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本人承担20万字。


主要学术论文
《经学辩论与东汉论说文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汉代经学与文体嬗变》,《长江学术》2007的第3期
《乐语传统与汉代的兴喻文学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The Collection Compilation and Literature Acceptance During the Wei J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y ,新亚论丛,2005年第1期
《〈淮南子〉与西汉前期的文化气象》,纪念聂石樵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2006年3月
《东汉太学生的交游议论与文风嬗变》,励耘学刊第3辑
《楚辞阐释与汉代的兴喻文学观》,《先秦两汉学术》第5期
《两汉经学思潮与赋家创作意识的变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从〈关雎〉的阐释史看先秦两汉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散文有史,创建首推君》,《文艺研究》,2003年第3期
《西汉的经学与政论》,《新亚论丛》2003年第1期
《道家思想与汉末文人五言诗》,《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先秦的文学接受理论》,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2000年第55号。
《汉末赋风新变与道家人文精神》,《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
《阮籍〈咏怀〉的生命关怀和抒情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赋家之心与道家文化精神》,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1999年第52号。
《魏晋南北朝时期创作典范的确立与更替》,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论丛》1999年第54号。
《方士型神仙传说的文化考察》,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COSMICA》,1999年第29号。
《魏晋南北朝文学接受的三大类型》,《佳木斯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道家思想与两汉的悲士不遇赋》,聂石樵教授七十寿辰纪念文集,巴蜀书社,1997年11月。
《走向人格独*立的艰难旅程》,《作品与争鸣》,1996年第
《汉代士的地位和司马迁的不遇心态》,《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
《论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文学研究专号。
《论晚明小品文作家对自适的追求》,《学术之声》第2期。
《论周作人对新文学源流的探讨》,《学术之声》第4期。
《一部体大思精的散文史研究专著》,《百科知识》1987年第6期。
《论*公*安三袁的散文》,《全国首届公*安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5月。
国家资助的科研项目
《汉代文献阐释的文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获得1999年国家社科三等奖和全国图书奖。
《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中国古代文学人物形象的历史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经学与汉魏文学》国家教委社科规划项目。
《道家思想与汉魏文学》,获北京市社科出版基金资助。

[ 本帖最后由 千江有水 于 2008-11-19 19:54 编辑 ]


jxlpwam 发表于 2008-11-3 09:43:16
好想聆听大师们的教诲,洗去我一身的尘土。


jxlpwam 发表于 2008-11-3 09:45:21
不过我还是先自己去嚼馍,然后再来比较心得。想来这样更有进步。


ningailei 发表于 2008-11-3 10:11:43
就没了啊,还没怎么看明白呢,展开说啊


千江有水 发表于 2008-11-3 10:22:26

回复 5# ningailei 的帖子

可惜的是昨天没带录音笔,真遗憾。这是尚教授自己做的课件,我稍微整理了一下。


千江有水 发表于 2008-11-3 10:23:42

回复 4# jxlpwam 的帖子

当然,这样的话就更好。还是要提倡读原著。


千江有水 发表于 2008-11-19 19:56:48

照片

尚学峰教授学术讲座照片


国学 发表于 2008-11-19 21:46:03
不知道哪位是楼主啊


千江有水 发表于 2008-11-28 08:46:43
哈哈,猜一下吧


steveyd 发表于 2009-1-30 22:52:23
无用之用、不言之辩、至乐无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