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传统文化与“我”

发布者: 飞的更高 | 发布时间: 2008-11-13 14:29| 查看数: 3082| 评论数: 2|帖子模式

非常荣幸能在我们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跟大家、跟各位同道、各位朋友见面,并把自己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心得贡献给大家,我觉得这是大家对我的关爱,对我很大的照顾,也是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对我的信任,对此我感到非常的光荣。
      这场报告最有资格来做的应该是我们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王志民教授,研究会的领导告诉我说,王教授太忙,不可能坚持那么长的时间。那我说,远道而来的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的杨朝明院长,他难得一来,若他能给大家做一场报告,我觉得更有价值,也更有份量,对大家来讲可能更有启发性。研究会的领导告诉我说,杨教授的来与不来还在未定之局。那我说,我们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程奇立教授,他研究“三礼”在国际国内都非常知名,我最近还读到了别人评论他研究“礼”的文章,而且礼乐文化、礼乐文明是我们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由程教授来给大家做报告是再好不过的了。他们说程教授不会干。说来说去只有我颜炳罡来干了,不得已才勉为其难。

    我今天把演讲的题目稍微换了一下,因为《儒学与人文素养》这个题目我在好多地方讲过,我实在不愿意再讲这个题目了。我昨天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反复地琢磨,最后定下今天给大家报告的内容、报告的题目《传统文化与“我”》,这个我是“大我”,是民族之我,我们之“我”。在这里我重点说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你是传统文化塑造成的,我是传统文化塑造成的,他也是传统文化塑造成的,我们人人都是由传统文化塑造成的。所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体现着传统,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第二层意思是:传统文化是你的,是我的,是他的,是我们炎黄子孙、华夏民族每一个分子的。所以,研究传统文化我们人人有份,传统文化不是少数专家学者的奢侈品,而是人人应该研究、传承和弘扬的对象。

    第三层意思是:传统文化塑造了我们,塑造了我,这个我是大我,是我们民族之我,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延续传统文化的生命,我与传统文化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传承、延续、弘扬传统文化是我生命的成长方式,是我的存在方式。

    因此,与这种意思相呼应,我说三句话,研究传统文化人人有份,弘扬传统文化人人有责,更化、创新传统文化人人有义务。这是我要讲的主体,下面我就分别向大家报告。想的有不全面,不周到,甚至可能有错误之处,在座的有杨院长、有程主任,还有赵博士等各位学者专家,各位同道,希望对我提出批评指正。

    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与我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个感情就在于,从1996年开始,我和现在在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的赵卫东博士,还有现在到了北京、到了上海工作的好多的研究生和青年老师,我们在山东大学成立了一个没有正式注册的明心学社(当然现在是注册了),在坐赵卫东是我们的第一任社长,尹东亮是第二任社长,肖卫东老师经常到我那个地方去,经常跟我有些接触,他也参加我们明心学社的活动。我们明心学社一开始是读《大学》,后来是读《中庸》,再读《论语》,再读《孟子》,其实就是对《四书》的反复研讨。后来,到了2007年新年,我突然听说,我们济南市有了一个社会版的明心学社(据说称“明新学社”),这是由肖卫东老师,还有我们车士存经理、王鹏制片人,尤其是我们汤传忠会长,大家一起搞了一个社会版的明心学社。后来我又听说,由社会版的明心学社又出来了一个“明德天下国学社”。哎呀!我说了不得,像我颜某人这样去做事情,一辈子也做不大,我们都是蜗居在象牙塔中的人物,就是把自己的身体萎缩起来,带着几个学生,在那里读书、写文章,如此而已。但是这个事情,一个花火,一旦迸向社会,今天就成了燎原之火。就像我们杨院长所说的,就像我们程主任所说的,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载入我们传统文化研究的历史,我们在座的各位朋友,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创造历史的人物。历史是由谁创造的,历史是通过我们民族的每一个分子去创造的,历史的篇章是由我们民族的每一个分子来写就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今天面对如此好的形势,从天时、地利、人和各个方面说,今天可以说是研究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们今天终于抓住了这个机遇,在济南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了传统文化研究会,这就把社会版的明心学社突然来了个“核剧变”,它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了。面对这个局面,这是我颜某人感到非常惭愧的事情,叫我怎么做我也做不到这一步。很荣幸能够成为我们大家中的一个分子,像我们杨教授所说的,像我们程主任所说的,成为大家中的一员,我觉得很荣幸。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传统文化的弘扬、研究、普及、宣传做出我们的努力,做出我们的贡献。

    你是传统文化塑造成的,我是传统文化塑造成的,他也是传统文化塑造成的,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分子都是由传统文化塑造成的,我们身上都体现着传统文化。用今天的话说,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是小胡总书记在十七报告中说的。我们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的成立非常符合小胡总书记十七大报告的精神,我们和它完全相应和,没有一点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违逆的地方,所以说这是最好的开始。那么,为什么说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呢?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塑造了你、我、他?塑造了我们炎黄子孙的每一个人?我想提出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我想只要稍微顾念一下我们的生活,对于这一点大家都会有所觉察。我们的民族风情,我们的人文教养,我们的饮食习惯,我们的行为规范、行为举止,或者说我们的一言一行,乃至我们不言不行的时候,实际上都浸润着传统的元素。大家经常讲,传统的元素越来越少了,这一方面传统的元素更化了,另一方面是传统元素消失了。过去古人讲,如果一个地方被称之为“风近邹鲁”,这个地方的风俗就是良好的,就是模范区域;如果说这个地方是圣人没有走到的地方,就是恶俗,社会风气就会不好。所以孔子走到哪里,教化就推到哪里,文明的火焰就燃烧到哪里,文明的光亮就照到哪里。换句话说,孔子走到没走到就是孔子的教化普及了还是没有普及。

    大家知道,我们今天可能面临着西方的风俗习惯和礼仪等各种各样的冲击,但是中国人还是习惯于吃中餐,肯德基、麦当劳偶尔吃一下行,以它为“家”则不行,以它为自己每天赖以生活的东西更不行。尽管西洋人非常喜欢吃西餐,他觉得中餐不合乎他的胃口,但是中国人认为,中餐才合乎我们中国人的胃口,吃西餐,我们就习惯不了,我们无论到哪个地方去,都是如此。我们今天虽然也喝咖啡,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却是要喝茶,这就是我们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论语》的第十篇《乡党》篇,孔子在其中大量地谈到我们怎样去吃饭,吃饭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办?我们怎样去睡觉,睡觉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怎样走进这个房间?我们怎样离开这个房间?见到长者该如何?见到年轻者该怎么样?讲小孩子行为规模的《弟子规》是儒家或传统儒家的一个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系统,但是今天我们不仅是小孩子,就是成年人对这套东西也已经不太了解了。所以,传统文化研究会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使人们由不了解到让人们了解,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我想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使命。像“食不语”、“寝不言”,这个话非常符合我们今天的健康习惯。大家知道,我们的食道与我们的呼吸气管,这两个东西,它开的时候,它必须闭上;它闭的时候,它必须打开,若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很可能就会造成喷饭。我们睡觉,几个青年朋友在一起滔滔不绝地谈,越谈越兴奋,这一夜就别想睡觉了,所以要求“寝不语”。甚至于孔子讲“寝不尸”,就是你睡觉的时候不要像尸体一样躺着,让小孩子看了害怕。我觉得,有好多好多这方面的东西,如我们的民俗,我们的礼乐,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它塑造了我们。我给大家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我是个农村人,小的时候在乡下,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让我向长辈去拜年,或者说到舅舅姥姥家要去给各个舅舅拜年,拜年的时候总是要磕两个头,(农村是兴磕头的),在庭院里磕一个头,一进了大门,嘴里就马上说:“大娘,我来了,我给您拜年了啊!”老人就赶快出来了,这时候在庭院里磕一个头,然后再到堂屋里再磕一个头。我就始终不理解,为什么要磕两个呢?不能简化为磕一个吗?后来读了《论语》,才知道这是孔子的教导,他让我们磕两个,所以延续了几千年来,我们现在都是磕两个。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过去我们的礼帽是用麻织成的,麻的制成需要费时、费工、费料。在《孟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学生都非常悲痛难过,他们说,我们的老师去世了,我们再也没有一个这样伟大的人物领导我们共同打拼,一起前进了,我们需要找一个领袖,大家找来找去,让谁来当领袖呢?当时颜子已经先孔子而去世,颜子是孔子所精心打造的接班人,但是先他而去了,所以孔子才有“天丧予!天丧予!”之痛,就是说老天爷要我的命!老天爷要我的命!大家觉得只有有若长得像孔子,“貌状孔子”,外貌像老师,那我们就让他做我们的导师吧!“强曾子”,一定让曾子接受这些师兄弟们达成的意见,曾子坚决地予以否定,曾子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什么意思呢?曾子认为,孔子好像是用长江和汉江的水进行漂洗过,用秋天的骄阳暴晒过的麻絮,白得不能再白了。这个地方指的是什么呢?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确,我的理解是,就是把麻进行修理,先是沤,再是洗,然后再是晒,进行各种打磨,最后再织成礼帽。孔子这种材质是“无以尚之”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过他,有子怎么能代替他呢?后来,有子这个领袖也就没有做成。麻冕费工费时,不简朴,纯丝做的礼帽,相对俭朴。我们不能用今天的观念来看两千多年前,要用今天的观念来看两千多年前,丝当然比麻贵,怎么俭呢?其实,在孔子时代,生丝就是比麻俭。过去是“礼不下庶人”,为什么“礼不下庶人”呢?庶人没有“礼尚往来”的资本啊!礼是有物与物之间的交换的,“投桃报李”,小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物质的“礼尚往来”,所以只有那些士以上的阶层才可以搞礼尚往来。老百姓怎么办呢?孔子要礼下庶民,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在讲“有教无类”的同时,要把礼乐教化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不仅是贵族要接受礼乐教化,平民百姓为什么就不能接受礼乐教化呢?平民百姓要接受礼乐教化,必须对礼作出重新的解释,俭朴了才可以推行。我们最近看到,沈阳一个大富翁,儿子结婚的时候竟然用了近四十辆悍马车,如果说结婚的礼都要按照这个标准的话,我看大家都不要结婚了。今天之所以许多人可以结婚,就是婚礼尚俭不尚奢。即不过是图一个喜庆,放点鞭炮,朋友们喝几盅酒,所以大家都有条件可以结婚。是不是?所以,孔子崇尚俭,俭了礼就易行。孔子当年有个学生叫子路,他就非常感叹,哀哉!贫也。他认为人生的悲哀莫过于贫穷,他说:“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葬。”父母活着的时候,不能买好吃的与好穿的给父母享用,父母去世了,竟然不能按照礼节来完成对父母的安葬。什么叫做礼?孔子说:“尽父母之欢叫做孝。”你给父母好吃好喝,你把父母放在王宫里头,天天惹父母生气,那也不叫做孝。什么叫做孝?孔子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色难”,“色难”就是和颜悦色之难以做到,孔子还讲“敬而能养”,关键是对于老人不仅仅要有物质的赡养,物质的赡养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对于父母人格的尊重,对于长者人格的尊重,满足他们精神的需求。只要儿女能让父母心安,就做到了孝;不让父母心安,你给他们挣得钱再多,也不是孝。我遇到过这样一个老板,他是做钢铁的,他从曲阜带车回山大,一路跟他聊天,这个老板非常了不得,非常有气节。他大学毕业后进了国营企业,后辞去公职,有一个私营的老板,一年给他的年薪是二百万,让他出任自己的总经理。八十年代给他二百万,但是他觉得这个私营老板不行,老板做事的方式像汤会长所批评那些人专门去钻制度的空子,他坚决地辞职。他说,妈妈晚上只给他打了一个电话,问他:“没事吧!”他说:“没事。”这样他妈妈晚上就睡着觉了。他说:“我要做到的就是让我妈妈每天知我无事。”没有触法的事,妈妈就心安了。我觉得这个人就了不得,这就是很有气节,很有原则的人,是个儒商。所以说“尽父母之欢谓之孝”。“称财而葬谓之礼”,你有多少财富,量力而出,去安葬自己的父母,这个就叫礼。并不是一定要有了棺,再做上椁,再修上它几千万的墓,这样才是礼吗?孔子坚决予以反对。这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俭,这样礼才能下行。这样才能在广大的民众中间普及开来,所以他崇尚俭,不是崇尚奢。拜下,是什么意思呢?过去见君主的时候,要在堂下拜一下,再到堂上拜。现在人们觉得在堂下拜君主看不见,算了,免了,只在堂上拜就行了。这就违背了周代的礼,所以孔子说“虽违众”,他还是要拜下。我忽然一想,这不是我们老家拜年的方式吗?我们一进大门口,先在庭院里拜一下,这叫拜下,再到堂屋里拜一下,这叫拜上。如果你废除了庭院的一拜,只到堂上拜,孔子认为这就是“泰”,这就是“骄”,这就是不礼貌。从叩头这一个基本的方式可以看出,我们的身上都浸润着传统文化的东西。我们的风俗、礼乐、饮食习惯等等,我们的行为举止,都渗透着传统文化的元素。

    第二点,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关怀,也可以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西方人信奉基督教、天主教,阿拉伯世界乃至东南亚一些区域,信奉伊斯兰教,还有东南亚的泰国、缅甸这些区域,信奉佛教。那么,我们中国人信奉什么?我们中国人精神寄托在哪里?前些时候,我遇见一位浙江的老板,他跟我聊天,他说,颜老师,有没有一个孔教会,让我去加入那个组织,我们村的许多人都加入基督教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加入基督教,太不合适了,所以我不远千里冒名到您这里来,您能不能对我如何如何?我说,我这个地方不是个孔教会,也不是个儒教会,我只不过是一个读儒家书的读书人而已,我不可能满足你的这种精神的需求。但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东西,那就是作为中国人,他应有自己的精神信仰和精神寄托。作为对民族文化具有感情的人不愿意去信洋教,愿意回归自己的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的价值信仰。我觉得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精神信仰,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不就是精神信仰吗?其实意义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可以安身立命。由此我想到孟子的话。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几句话简单地给大家说一下。孟子提倡居仁由义,我要居住在天下最宽广最宽广的房子里头,那个最宽广的房子是什么?是那个两千平方米的豪宅吗?据说有个山西的老板,一个煤矿主,在北京花了一千七百万买了一个豪宅,他一看这个豪宅不合他的心意,他跟别人说,炸了,给我炸了,炸了干吗?重建,按照他的心意再盖起来。那个一千七百万的房子就是天下最宽广的房子吗?还是小布什住的白宫才是天下最宽广的房子呢?还是太和殿才是最宽广的房子呢?这些都不是孟子所说的“广居”。因为这些只能用来安顿我们的身,无以用来安顿我们的心灵。我们心灵的家园不是这些豪宅,也不是这些房子。它是什么呢?它是仁,它是仁爱的仁。“仁者乐山”,仁者有着非常宽阔的胸怀和一个悲悯慈爱之心,用仁这个东西来安顿我的心。

     “立天下之正位”,完成你的社会角色,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多重社会角色的综合体,对父母来讲,我是儿子;对儿子讲,同时又是父亲。对领导讲,我是下属;对下属言,又是别人的领导,我是别人的兄长,可能又是别人的弟弟,我又是朋友。《大学》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就是“知止”。什么叫做“知止”呢?我认为《大学》中的“知止”有两层涵义。我们明心学社的朋友,对《大学》都耳熟能详,都能背下来。一个是知道我的生命的方向,知道我人生的终极目的在那里,这个叫做“止于至善”。“至善”就是无限的善,我要把我生命奋斗的方向安定在这里。好比说我做企业,做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最终目的就是每天晚上数钱,去看我的卡又打入了多少钱吗?那么你挣了钱又是为了什么?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用儒家的观点来讲,人活着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呢?这个价值的最大化就在于孔子所说的“修己以安百姓”。如果我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因为我的存在而生活的更好些,这就是你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昨天我从报纸上看到,有两个小伙子,山东的一个,珠海的一个,杀人都麻木了,法官在审判他们的时候,他们嗤之以鼻,杀人怎么的,杀人很容易啊!如果你祸害社会,这样的人他的价值实际上是负面的,不是正面的,尤其是以残害别人的生命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的话。按照基督教的话说,这样的人是要下地狱的。按照儒家的方式来说,这样的人已经不是人了,他已经丧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当然是仁义礼智“四端”了,保有这“四端”,你便是个人,不保有这“四端”,你当然就不是个人了。“至善”是我们人生永远追逐的目标,所以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以实现仁道于天下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与人生的价值取向,这不是非常重大吗?生命结束的时候才停止自己的努力,这不是很遥远的吗?这就是儒家的精神追求。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这是多么坚韧不屈的一种精神?这就是儒家的价值追求。所以,“知止”就是“死而后已”。当然,好多人说“死而不已”,不已也得已,你死了还想左右别人吗?这是不可能的。“立天下之正位”,《大学》的“知止”就是止在这个上面。

    除了作为我们的最高目标外,我们还有个当下“知止”。在我们当下如何“知止”呢?“为人君,止于仁”,作为单位的领导,作为董事长、总经理,你要有关怀、怜悯之心,要视民如伤,所以《大学》中说:“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才可以称得上是父母官,以你的嗜好,以你的权力,以你的偏执,去规范天下人,这怎么能做民之父母呢?这怎么能叫父母官吗?这叫害人精。为人臣也不容易,要止于敬,叫做君礼臣忠,你对上要有恭敬之心,你不要觉得这个小上级没有道德,没有修养,无耻之徒,做尽了坏事,他可能真的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人在今天绝不少见。但是既使他是这样一个人,而我作为他的下属,我还是尽到我的礼遇与尊重,如此而已。他不仁,我不能不义,我的义还是要坚持的。“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我们大家每一个人都具有多重社会身份,像我们汤会长,他既是老板,又是儿子,面对父亲的时候,他讲孝就行了,面对员工的时候,他讲仁就行了,跟不同的企业打交道的时候,他讲信就行了。当下就能完成儒家的至善,这就是“立天下之正位”。立是立于哪里呢?就是立于礼。“立天下之正位”就是完成你当下就能完成的社会角色和这个角色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行天下之大道”,天下之大道就是义,即合理、应该。我们老百姓都知道,做人要立得直,行得正,行得正就是行得要合理,这就是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我觉得儒家所给我们建筑的就是一种精神家园,它把我们的身心安居在仁爱之中,安居在正义之中,安置在我们所应处的社会位置和社会角色之中。儒家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第三点,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刚才已经简单地提到一点。中国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之中,尤其是在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之中。我给大家简单地举个例子。我们说这个人是一个标准的小人,十足的小人,他为什么是小人?我们说那个人是个君子,有君子之风。那标准在那里?我们说这个人不孝敬爹娘,过年的时候一脚把他老爹踢出了家门,让他老娘流着眼泪在大街上走,所有的人都骂他不孝,不是一个人,他做的事不是人做的事。我们如果虐待孩子,生而不养,现在有不少这样的报到见诸媒体,一看小孩有病什么的,就赶紧送人,放到福利院门口,这种人不是人。今天马克思主义教育了我们五十多年,看看我们判断是不是人的标准不是马克思的,不是恩格斯的,也不是老毛的。老毛说过“人猿相揖别,只几块石头磨过”。他认为人和动物的差别就在于人使用和制造工具,这当然是恩格斯的一个观点了。会使用和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我们说这个人不孝敬爹娘、不是人的时候,他不会使用工具吗?他可能使用工具比我们还熟练呢?他不会制造工具吗?他制造的工具可能比我们还精巧呢?这都无关于他是人不是人。西方哲学告诉我们,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是会使用语言符号的动物,我们的标准是这样吗?也不是。我们上面说的不孝的人,他不会说话吗?他不会使用语言符号吗?他可能文笔比我们还优美,说话比我们说的还地道呢,这无关他是人不是人。所以中国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是儒家的。怎样才算是一个人呢?仁义礼智“四端”皆俱,有仁爱之心,做事讲信誉,够朋友。什么叫够朋友?够朋友说到底就是对朋友讲信用,这样就是一个人。否则,坑蒙拐骗,坑害社会,不孝敬父母,不尽人伦,他就不是个人。所以,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传统文化是你的,也是我的,也是他的,研究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每一个分子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所以研究、弘扬传统,人人有责。传统之所以为传统,就在于它在延续,它不延续了,它就不是传统了。西方有个哲学家跟孔子出生年代非常相近,孔子是出生在公元前551年,这个人出生在公元前550年,孔子是在公元前479年去世的,这个人是480年去世的,年龄跟孔子非常接近。他叫赫拉克利特。他的东西基本上都佚失了,只留下了只言片语,他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里。”这是辩证法,我们讲哲学的时候说这是最早的辩证法。虽然他上面这句话说得很形象,但哪里比得上孔子所说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美妙!《孟子》书上说,孔子为什么这样赞叹水啊?孔子描述水的东西非常多,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仁者寿,智者乐。”孔子当然是仁智合一的圣人了,他既乐山,又乐水,他应该是这样一个人。当趵突泉水旺盛的时候大家去看看,就知道水为什么如此的可爱了。“源泉混混,不舍昼夜”,孟子可能到过我们趵突泉这个地方,要不他怎么会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呢?“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观水有个方法,要观水的波澜,尤其是在日光和月光的映衬下所翻起来的波澜,当你静静地坐在那里,喝着一杯清茶,这个时候你的生命会得到异样的净化。所以中国人对水有着特别的感情。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长江大河,它源渊流长,它浩浩汤汤,可以说它把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意思全部像汉江融纳百川一样汇集在一起,然后向东海奔去。我觉得就像长江大河一样,所以我们的传统也是像这样往前延伸。我原来有篇文章,在《中华文化报》上发表,在网上到处转载,这是别人向我约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有教无类与儒学的大众化》,其中我有这么几句话:儒学从来不是少数哲学家、历史学家、学者的奢侈品,它是大众生活的向导,研究和弘扬传统,我们民族的每一个分子人人有责,不是那几个专家学者所垄断的绝学。我想,如果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儒学,要想在中国兴起,在于民间,没有民间儒学,没有民间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自觉行动,那么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一句空话。两千多年来,政治人物对于儒学是抱着一个利用的心态,有用我就用你,不用我就打你,在政治人物的操控下,传统文化“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他今天高兴了,抬举你几下,他明天不高兴了,他把你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这怎么能呈现出它生机勃勃的活力呢?如果走入千家万户,成为每一个民众自觉的生活规范,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样就打不倒了,就不能任意地去利用它了。

    传统文化塑造你,也塑造了我,它跟我们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自觉地承载起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上向下延展,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价值追求,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生命是寄居在传统文化之中,在儒、释、道、墨、兵等各家当中来展开我们的生命。它不仅是我们的生命方式,更是我们成长的方式。所以,儒家所追求的人格,尤其是孔子所追求的人格,它一定是仁智合一、仁智双彰的人格。只有一颗善良的心,没有一个智慧来驾驭这颗善良的心,就会被人所愚弄。所以,孔子说:“好仁而不好学,其蔽也愚。”一味地为善良为善良,但是不爱好学习,没有现代的知识来作为自己的底蕴和扩充,你就被别人所愚弄。被别人所愚弄的结果,大家是都知道的。对于如何去获取仁,如何去获取智,孔子有一系列的论述。学习是我们好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是我们生命的成长方式。《论语》中孔子说过这样几句话:“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你的智慧达到了你可以做成这件事情,或者说,你的智慧达到了你可追求到那个女孩子,你的智慧达到了你可以考上大学,你可以考上博士,你的智慧达到了你可当上教授,你可以当上博导,但是仁不能守之,也会像有些教授、博士后、博士一样遇到人生难跨坎,从高楼上纵身一跃,完了,生命结束了。这种完了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是一会事。所以说:“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昨天大家看报纸,看到北京一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从高楼上一头栽下来,再也爬不起来了。他没有智慧吗?他很有智慧,他若没有智慧就进不了名牌大学的文学院,他就当不上教授和博导。但是,心胸的问题,境界的问题,这就是“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做企业也是这样,你很有能力,你投机取巧的能力比任何人都强,你可以获取一时的成功。我们知道,有些企业,一年曾以一千倍的成长速度向上增长,用各种广告来进行狂轰猛炸,就是让人人都来试试他的产品吧,中国有10多亿人,人人给他放一块钱,他得有多少钱啊!它用这种方式,到头来,“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早晚你还会丧失它。所以要“智及仁守”,所以要“仁智双彰”,来成就我们一个完整的生命。这些生活的智慧到哪里去寻求呢?当然是到我们传统文化当中去寻求,走到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来,自觉地去体认、去阅读古圣往贤的智慧。

      今天我们面对着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时代,传统文化我们要呵护它,研究它,珍爱它,但传统文化也需要创新和更化,更新创新传统文化我们人人有责。我们应该承担继往学开未来这样一个庄严的历史使命,在座的都是我们朋友、同道、师长,我会虚心向各位朋友学习请教,也会努力去做自己的工作。传统文化研究会给我们构造了一个学习、交流心得,研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与场所。祝愿我们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祝愿它事业辉煌,不断绽放出它生命的色彩,成就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朋友“仁智双彰”的人格。好了,我的发言到这里。谢谢大家!(本文根据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在济南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经颜先生过目,略有修改)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2 收起 理由
東華道醫 + 12 感动,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千江有水 发表于 2008-11-13 19:16:37
很好,希望能多见到一些这样的演讲。
zlai03520 发表于 2008-12-8 20:40:58

.

顶楼主一个   呵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闲烟闷酒无聊茶!!太平鸟男女服装金山毒霸2009凡客诚品VANCL

返回顶部